□周 玉
從搞笑諾貝爾獎到菠蘿科學獎:先搞笑,后思考
□周 玉
人們在一項新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時縱情大笑并對它進行思考,這比從一開始就攻擊它好得多……
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惡作劇傳統(tǒng)相比,同處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的哈佛學生通常一本正經(jīng),往往是麻省理工學院學生調侃嬉戲的對象。但每年有一次,調侃的指揮棒握在哈佛人手中,而且聲勢來得更大,那就是9月底舉行的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典禮,盡管活動門票高達40美元一張甚至更貴,但還是座無虛席。麻省理工學院奈特科學新聞學者賈鶴鵬參加了去年在桑德斯禮堂的頒獎典禮,他在博客中記錄道:參加活動的,除了哈佛與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外,也有不少波士頓地區(qū)各個城鎮(zhèn)的市民,還有一位老年“搞笑諾貝爾獎”迷,年年必到。他說,“搞笑讓我們熱愛科學”。
頒獎典禮開始前,樂隊已在那兒排練,著裝也挺正式,前來觀看表演的觀眾,也看不到多少奇裝異服。當天一個小插曲是,賈鶴鵬牽頭組成的麻省理工學院奈特科學新聞研究員代表團率先吃了閉門羹,因為他們準備了無數(shù)的氣球,卻被告知氣球不能入場,只好先踩爆。而那些最后榮耀入場的代表團,也不過是做了一些元素周期表的大牌子而已?;顒娱_始,主持人上臺的第一句話,富有夸大的效果。這位身著哈佛醫(yī)學院醫(yī)生服裝的主持人提醒大家:“請安靜,現(xiàn)在提醒大家一個重要問題”,然后賣了一下關子,“……我們這個劇院的某些地方可能被細菌覆蓋!”僅此一句話,盡顯了另類的詼諧,倒是主席臺上準備頒獎的幾位真正諾貝爾獎獲得者,還有一個戴上了高帽子,反倒讓人覺得不搭。
諾貝爾獎頒獎典禮時會向瑞典王室致敬,但搞笑諾貝爾獎則是向瑞典傳統(tǒng)食品——肉丸致敬。而向臺上擲紙飛機也是該獎的傳統(tǒng)。賈鶴鵬的代表團也得到了“指示”,全場一共有兩次扔紙飛機的“法定”時間。2005年獲得諾貝爾獎的物理學教授羅伊·格勞伯作為官方“掃帚保管員”,負責清掃臺上的紙飛機。搞笑諾貝爾獎每年都有不同的獎杯。今年的獎杯像個木棋盤,估計很適合敲打做科研時發(fā)木的腦袋。
搞笑諾貝爾獎的頒獎典禮每年都會有表演活動,與前年一樣,去年的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儀式的第一個活動,仍然是2007年獲獎者、吞劍高手丹·梅耶表演吞劍,他最多可以實實在在把12把劍吞到肚子里。作為藝人,丹·梅耶與搞笑諾貝爾獎的緣分,也恰恰來自他2007年獲得搞笑諾貝爾獎醫(yī)學獎的研究——有關吞劍對人體副作用的研究。這是他與英國的醫(yī)學博士合作做出來的實實在在的研究,收集了全世界46個吞劍者作為樣本進行了長達2年的健康觀察,最后論文發(fā)表在大名鼎鼎的《大不列顛醫(yī)藥雜志》上。盡管丹·梅耶現(xiàn)場即興表演幽默不斷,但他卻否認做這個研究純粹是出于好玩。“世界各地數(shù)百名吞劍者日復一日地在進行著這個危險的活動,而他們出現(xiàn)健康問題后,醫(yī)生們卻沒有診斷經(jīng)驗,因為沒有這方面的研究?!?/p>
賈鶴鵬參加的這次典禮,隨著網(wǎng)絡等平臺的傳播,很多中國網(wǎng)友也通過視頻直播觀看這一科學盛事。隨著搞笑諾貝爾獎被越來越多的國人所了解,觀眾開始期待有中國版的搞笑諾貝爾獎。舉辦中國版的搞笑諾貝爾獎,對于很多人來說,只是一個心愿,而果殼網(wǎng)攜手浙江省科技館卻已經(jīng)開始著手籌劃輕松形式的科學征選活動,那就是“菠蘿科學獎”。
菠蘿科學獎將是一場與眾不同的科學頒獎活動。此次活動的目的在于通過廣泛征集科學領域有趣的研究成果,通過有趣好玩的形式,向公眾展示各學科領域的新近成果,提升公眾科學素養(yǎng),體現(xiàn)科普機構的社會責任感及公信力。這樣的活動,首先它是有趣的,如同搞笑諾貝爾獎一樣,它的頒獎典禮與正統(tǒng)諾貝爾獎的頒獎典禮頗有幾分相似之處,但是它更幽默、有趣:除了科學家分庭抗辯,還有趣味表演,紙飛機,咖啡和甜普小姐評審員,希望通過這種形式在吸引專業(yè)科研人員參與的同時,也能夠吸引普通參與者。
為了讓更多的人參與到活動中來,菠蘿科學獎組委會還探索新興的傳播渠道,比如力邀科學、文化、傳媒等各個領域的知名學者、社會名人等,作為形象推廣大使,向公眾介紹本次活動。同時,時下最為火熱的社交網(wǎng)絡工具——微博,也是菠蘿科學獎重要的傳播通道?;顒訉⑼ㄟ^實時直播精彩盛況,在線互動等方式,與大眾分享具有創(chuàng)意與幽默的科普知識。
對于眾人期待的中國菠蘿科學獎,本次活動的總策劃王丫米介紹說,菠蘿科學獎?chuàng)碛袑I(yè)的策劃團隊,龐大的評委陣容,加上獎項本身的趣味性,和近半年時間的精心運作,相信這個有趣的科學盛會一定會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