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興輝
?
小切口單層縫合用于闌尾切除術的臨床效果分析
韓興輝
(山東省平原縣中醫(yī)院,平原 253103)
探討小切口單層縫合用于闌尾切除術的臨床效果。將收治的闌尾炎患者6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采用小切口單層縫合法,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切口分層縫合法。比較2組患者手術時間、切口感染率、住院天數(shù)以及術后止痛劑應用時間等情況。觀察組手術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觀察組切口感染率、住院天數(shù)以及術后止痛劑應用時間,分別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小切口單層縫合用于闌尾切除術具有手術操作簡單、切口小、創(chuàng)傷小、痛苦少、切口感染機會小、患者恢復快等優(yōu)點,優(yōu)于傳統(tǒng)切口縫合方法,已成為目前用于闌尾切除術的首選方法,具有很好的應用價值,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闌尾炎;闌尾切除術;小切口單層縫合;臨床療效
闌尾炎是普通外科最常見的急腹癥之一,是闌尾由多種因素而引起的炎性改變。術后切口感染率較高,特別是化膿性或壞疽穿孔性闌尾炎,其切口感染率高達20%以上,單純性闌尾炎術后切口感染率達10%。應首選手術治療,其預后主要取決于是否及時的進行早期診斷和治療[1]。如果患者做到早診斷和早治療,病人多可在短時間內康復,死亡率可低至0.1%~0.2%。如果患者延誤了病情的診斷和治療,則可出現(xiàn)嚴重后果,甚至發(fā)生死亡。闌尾切除術是治療闌尾炎較為合理的治療方法,闌尾切除術后常有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如切口感染等。隨著外科技術的不斷進步,手術水平在不斷提高,其設備也在日益完善,小切口單層縫合已成為目前用于闌尾切除術的首選方法,具有手術操作簡單、切口小、創(chuàng)傷小、痛苦少、切口感染機會小、患者恢復快等優(yōu)點,優(yōu)于傳統(tǒng)切口縫合方法?,F(xiàn)對我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闌尾炎切除術患者采用小切口單層縫合法,取得了滿意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闌尾炎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經(jīng)術后病理證實。隨機分為2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其中,觀察組男 18例,女 12例,年齡18~65歲,平均年齡36歲。發(fā)病時間距入院時間 6h~7d;急性單純性闌尾炎10例,急性化膿性闌尾炎7例,急性壞疽性闌尾炎3例,急性穿孔性闌尾炎患者10例。對照組男 16例,女 14例,年齡19~64歲,平均年齡41歲。發(fā)病時間距入院時間3h~7d;急性單純性闌尾炎9例,急性化膿性闌尾炎6例,急性壞疽性闌尾炎5例,急性穿孔性闌尾炎患者10例。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發(fā)病時間以及病理類型等方面比較,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具有可比性。
1.2 臨床表現(xiàn) 急性單純性闌尾炎:患者右下腹麥氏點出現(xiàn)壓痛或反跳痛,或者出現(xiàn)轉移性右下腹疼痛。急性化膿性闌尾炎:患者在單純性闌尾炎基礎上,伴有體溫升高、腹膜炎等癥狀。急性壞疸穿孔性闌尾炎:患者除伴有體溫升高、腹膜炎等癥狀外,還伴有腸梗阻等表現(xiàn)。
1.3 入選標準和排除標準 入選標準:①急性單純性闌尾炎;②急性化膿性闌尾炎;③急性壞疽性闌尾炎;④急性穿孔性闌尾炎;⑤急性穿孔性闌尾炎合并局限性腹膜炎、亞急性闌尾炎;⑥部分慢性闌尾炎。排除標準:凡具有以下任何1項者,均不宜選擇小切口縫合法:①通過體檢或者影像學檢查發(fā)現(xiàn),懷疑后位或異位闌尾的患者;②彌漫性腹膜炎者;③闌尾周圍膿腫者;④腹壁脂肪過厚的患者,即厚度大于6cm或者過于肥胖的患者;⑤有其他系統(tǒng)或器官伴發(fā)病,需盡快進行手術者。
1.4 手術方法 觀察組采用小切口單層縫合法,患者行連續(xù)硬膜外麻醉或聯(lián)合阻滯麻醉,在腹部壓痛最明顯處或麥氏點外上方 4cm處切口開腹,切口長約1~3cm,逐層分離經(jīng)腹壁后進入腹腔,拭凈術區(qū)滲液或膿液,提起腹膜保護切口。切除闌尾后,切口進行止血,采用生理鹽水沖洗切口,并拭凈,采用豎“8”字全層縫合皮膚、皮下組織以及腹外斜肌腱膜。急性單純性闌尾炎患者可采用可吸收縫線3-0,對皮膚、皮下組織和腹外斜肌腱膜進行全層縫合,腹外斜肌腱膜及腹內斜肌肌膜縫1~2針,皮內埋線法縫合皮膚切口。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切口分層縫合法,患者行連續(xù)硬膜外麻醉或聯(lián)合阻滯麻醉,在腹部壓痛最明顯處或麥氏點外上方 4cm處切口開腹,視患者情況行3~7cm長麥氏切口。分層切開,經(jīng)腹壁后進入腹腔,對滲出液和膿性液進行擦拭,并將腹膜提起鉗夾固定,腹膜提起保護切口。切除闌尾后,連續(xù)或間斷關閉腹膜,然后應用生理鹽水、甲硝唑注射液、碘伏溶液沖洗切口創(chuàng)面,逐層間斷縫合腹內斜肌肌膜、腹外斜肌腱膜以及皮下組織。急性單純性闌尾炎可用皮內埋線縫合皮膚,急性化膿性和壞疽穿孔性闌尾炎則間斷縫合皮膚。在關腹前,無論哪種縫合方法,對化膿性或者壞疽性闌尾炎患者采用無菌生理鹽水紗布對髂窩及盆腔膿液進行擦拭至干凈。
1.5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患者手術時間、切口感染率、住院天數(shù)以及術后止痛劑應用時間等情況。
1.6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 SPSS 11.0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2檢驗,并以<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手術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觀察組切口感染率、住院天數(shù)以及術后止痛劑應用時間,分別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詳見表1。
表1 2組患者的觀察指標比較
注:<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闌尾炎是普通外科最多見的急腹癥,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約 20~30歲為發(fā)病高峰,以青壯年為主。闌尾壁具有豐富的淋巴組織,管腔阻塞后,致使闌尾黏膜分泌液量增多,腔內壓力升高,導致闌尾容易發(fā)炎。此外,若患者胃腸道功能紊亂,也可導致闌尾壁內的肌肉發(fā)生痙攣,影響闌尾壁的血循環(huán)以及影響闌尾的排空,導致發(fā)炎。闌尾炎的腹痛部位多數(shù)發(fā)生在上腹部、劍突下或者臍周,經(jīng)過疼痛部位逐漸下移,最終固定于右下腹部。闌尾切除術約占全部急腹癥手術的60%,開腹行闌尾切除術仍是基層醫(yī)院最常用的手術方法[2]。目前研究證實,切口部位、切口類型、手術時間是切口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在近幾年的闌尾切除術中,麥氏切口腹膜外單層縫合已經(jīng)在臨床上應用,被很多醫(yī)生在闌尾切除術中采用。這種縫合方法在預防切口感染方面表現(xiàn)出的效果令人鼓舞,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在闌尾切除術患者中,人們對手術切口的美觀有著更高的要求,小切口腹膜外單層縫合法切口瘢痕小,更加美觀[3],與常規(guī)切口分層縫合法比較,具以下優(yōu)點:①可充分利用腹膜強大的抗炎、吸收、修復的功能,吸收切口的炎性滲液,切口內無異物存留,起到內引流作用,避免了術后慢性感染性竇道形成以及術后排線反應的發(fā)生,腹膜2~3d可自行愈合。②增加切口牢固性:橫行順纖維方向分開肌層,腹膜斜行剪開,使切口各層呈橫、斜、橫、斜狀。皮膚、皮下組織橫切口,腹外斜肌腱膜斜行切開,不易損傷腹壁神經(jīng)。切口單層閉合后呈嚴密交叉狀,避免各層之間死腔的形成和切口疝的發(fā)生。③操作簡單安全:小切口單層縫合操作便捷,切口止血不用絲線結扎,不需外翻腹膜保護切口,簡化了縫合步驟,縮短了手術時間,減少了切口的暴露時間,可減少切口感染的危險性。④降低切口感染率:切口各層縫合符合解剖關系,充分利用腹膜強大的吸收功能,組織損傷小,血運好,層次間不留異物及死腔,吸收自切口產(chǎn)生的炎性滲液,利于切口順利愈合,降低切口感染發(fā)生幾率。⑤縮短住院時間,降低醫(yī)療成本。因為切口愈合順利,有效的避免了切口并發(fā)癥,拆線時間縮短1~2d。在手術中,需要注意的是,除術前進行詳細的問診、查體以及行影像學檢查外,還應在患者麻醉后再次給予查體,排除麻醉前因腹膜炎肌緊張對查體造成的外因干擾,以利于更加準確的判定病變位置,排除腹腔內其他病變。在手術中,對于原因不明的急腹癥患者,應進行腹腔鏡探查,不能過于追求小切口而忽視臨床需要。如果小切口不能解決的,要果斷延長切口。即使延長切口行腹膜外單層縫合,也能達到很好的臨床效果,并且效果顯著。近年來,伴隨著醫(yī)學水平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人們認識到小切口縫合應用于闌尾切除術的優(yōu)越性。根據(jù)上述研究表明,觀察組手術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觀察組切口感染率、住院天數(shù)以及術后止痛劑應用時間,分別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綜上所述,小切口單層縫合用于闌尾切除術具有手術操作簡單、切口小、創(chuàng)傷小、痛苦少、切口感染機會小、患者恢復快等優(yōu)點,優(yōu)于傳統(tǒng)切口縫合方法,已成為目前用于闌尾切除術的首選方法,具有很好的應用價值,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呂會增,陳國鋒.橫切口腹膜外單層縫合用于闌尾切除術臨床評價[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8,28(1):25.
[2] 沙甦,湯志剛.小切口與傳統(tǒng)闌尾切除術比較研究[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0,8(21):109.
[3] 董保國,孫存山.206例闌尾炎手術時機分析[J].新疆醫(yī)學,2010,40(3):57-58.
(本文校對:王治華 收稿日期:2012-02-01)
10.3969/j.issn.1672-2779.2012.06.074
1672-2779(2012)-06-01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