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旦多杰
?
原發(fā)性甲狀腺惡性淋巴瘤5例臨床分析
才旦多杰
(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腫瘤外科,西寧 810001)
癭瘤;甲狀腺惡性淋巴瘤
原發(fā)性甲狀腺惡性淋巴瘤(MLT)臨床較少見,我院腫瘤外科2001~2007年共收治5例。現(xiàn)結合文獻及本組資料,就其臨床病理及診斷和鑒別診斷分析如下
本組5例中男3例、女2例;年齡38~74歲,平均53歲。5例均以頸部腫塊收入院,其中累計雙側甲狀腺3例,腫塊無觸痛,質地偏硬,表面凹凸不平,伴呼吸困難或吞咽困難2例,伴聲音嘶啞1例,5例均無頸淋巴結轉移。同位素掃描呈“冷結節(jié)”3例,超聲檢查均提示實質性團塊。甲狀腺球蛋白抗體(TGAB)和甲狀腺微粒體抗體(TMAB)高于正常水平2例,T3和T4低于正常水平1例。全部病人均行手術治療,行雙側甲狀腺大部切除術3例,一側甲狀腺大部切除術2例;腫瘤標本為彌漫型3例,結節(jié)型2例,最大徑4~12cm,平均8 cm;淋巴漿細胞型2例,小無裂細胞型1例,小裂細胞型1例,B混合細胞型1例。5例病人在殘存甲狀腺組織中均有橋本甲狀腺炎的表現(xiàn)。5例病人石蠟切片行ABC法免疫標記,抗體采用抗免疫球蛋白IgG IgA IgM 及к、λ。
表1 5例MLT免疫標記結果
注;-為陰性,+ 為陽性
2.2 隨訪 術后4個月死于局部復發(fā)和廣泛轉移1例,術后3年淋巴結轉移1例,其余3例分別于手術后7個月、2年、3年局部復發(fā)。
3.1 發(fā)病情況 原發(fā)性甲狀腺惡性淋巴瘤作為結外淋巴瘤的一種,已逐漸被臨床所重視。多數(shù)學者認為原發(fā)性甲狀腺惡性淋巴瘤是一種黏膜相關淋巴組織(MLT)起源的淋巴瘤。該病較為罕見,國內到目前為止報道不足20例[1-2]。國外文獻已報道數(shù)百例[4]。
3.2 臨床特點 原發(fā)性甲狀腺惡性淋巴瘤常見于60歲以上女性,表現(xiàn)為頸部腫塊,可累及甲狀腺一葉或整個甲狀腺組織。腫塊呈結節(jié)型或彌漫型,表面凹凸不平,同位素掃描多為“冷結節(jié)”,胸部X線檢查可幫助判斷腫大的甲狀腺是否向胸骨后延伸。部分病人有周圍浸潤癥狀如呼吸困難、吞咽困難或聲音嘶啞,多數(shù)病人甲狀腺功能正常,一般不出現(xiàn)甲亢或甲減癥狀。
3.3 診斷和鑒別診斷 原發(fā)性甲狀腺惡性淋巴瘤發(fā)病率低,臨床容易忽視。當病人頸部腫塊質地較硬,甲狀腺掃描示“冷結節(jié),”并有呼吸困難、吞咽困難或聲音嘶啞時要想到該病毒的可能。術前細針穿活檢可能陰性。本組有2例病人術前細穿刺活檢結果提示為橋本甲狀腺炎。橋本甲狀腺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原發(fā)性甲狀腺惡性淋巴瘤同橋本甲狀腺炎有密切關系。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①二者有相似的臨床表現(xiàn),均好發(fā)于女性及老年人;②部分甲狀腺惡性淋巴瘤病人甲狀腺球蛋白(TG)和甲狀腺微粒體(TM)抗體滴度升高,說明與橋本甲狀腺炎有關系;③大多數(shù)甲狀腺惡性淋巴瘤殘存的甲狀腺組織中發(fā)現(xiàn)橋本甲狀腺炎的表現(xiàn),如間質灶性或彌漫性淋巴細胞浸潤及上皮嗜酸性變[4-5]。關于二者的關系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淋巴瘤起源于橋本甲狀腺炎,另一種觀點認為橋本甲狀腺炎是淋巴瘤誘發(fā)的一種自身免疫反應。目前多數(shù)學者傾向于第一種觀點。本組5例中有2例TCAB 和TMAB升高、在殘存的甲狀腺組織中均有橋本甲狀腺炎的表現(xiàn),亦說明二者間有緊密聯(lián)系。原發(fā)性甲狀腺惡性淋巴瘤與橋本甲狀腺炎有相似的臨床表現(xiàn)。但橋本甲狀腺炎病呈較長,發(fā)展較慢,嚴重的橋本甲狀腺炎可能會導致原發(fā)性甲狀腺惡性淋巴瘤。本組1例術后病例診斷為重度橋本甲狀腺炎,免疫組化分析表明呈к鏈單克隆性,隨訪發(fā)現(xiàn)局部復發(fā),故被重新診斷為原發(fā)性甲狀腺惡性淋巴瘤[3]。因此,結合病理和免疫組化有助于原發(fā)性甲狀腺惡性淋巴瘤的診斷。原發(fā)性甲狀腺惡性淋巴瘤的腫塊性質及周圍浸潤癥狀如呼吸困難、吞咽困難及聲音嘶啞和甲狀腺癌相似,術前鑒別不易,細針穿刺活檢有助于診斷,最后需要通過病理才能鑒別。
3.4 治療和預后 甲狀腺惡性淋巴瘤沒有超過甲狀腺組織者,應盡力行全腺葉切除或部分腺葉切除;而浸潤到甲狀腺外者,腫瘤已繞血管或氣管,徹底清除已不可能,一般用60℃或加速器放療達到足夠劑量,或行COPD化療方案,二者結合可達到滿意效果。影響甲狀腺惡性淋巴瘤治療效果的因素有年齡、局部軟組織浸潤、淋巴結浸潤、腫瘤分期、組織學類型等。惡性程度較高者預后顯著比惡性程度較低者差,且結節(jié)型比彌漫性預后好[5]。
[1] 丁洪基,李新功,房澤三.漫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與甲狀腺惡性淋巴瘤[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1988,4(1):14.
[2] 葛正津,劉淑文,付西林.原發(fā)性甲狀腺惡性淋巴瘤4例報告[J].實用腫瘤雜志,1988,3(4):220.
[3] 蔣智銘,潘一明,劉英娜.原發(fā)性甲狀腺惡性淋巴瘤及其漫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的關系[J].江蘇醫(yī)藥,1992,18(7):367.
(本文校對:張文娟 收稿日期:2012-01-15)
10.3969/j.issn.1672-2779.2012.06.011
1672-2779(2012)-06-0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