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巧紅 葛 勤 陳珊珊
廣東省深圳市鹽田區(qū)鹽港醫(yī)院檢驗科,廣東深圳 518083
在早產(chǎn)兒和新生兒期,細菌感染是引起嬰兒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各大醫(yī)院采用的相關(guān)實驗室指標,如血細胞計數(shù)、C-反應(yīng)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清淀粉樣蛋白 A、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以及 TNF-α、IL-6 等是輔助診斷新生兒細菌感染(neonatal bacterial infection,NBI)的重要指標[1]。為了增加對NBI的敏感性和陰性預(yù)測值,多種指標聯(lián)合檢測經(jīng)常被采用。CRP是最早用來輔助診斷NBI的標記物之一,和其他指標(如白細胞計數(shù)、未成熟與總中性粒細胞)相比,CRP具有更大的參考價值。除此之外,IL-6和IL-8也常被采用[2-3]。PCT是近年研究非常熱門的生物學標記物,僅需獲取0.3 mL血液即可檢測,因此非常適用于新生兒。有研究顯示,新生兒出生18~30 h和非感染的早產(chǎn)兒體內(nèi)PCT均增高,在分娩后48 h內(nèi),PCT均處于動態(tài)變化當中,且與感染與否無關(guān)[4-5],此后,嬰兒體內(nèi)PCT水平趨于恒定[6-7]。PCT在診斷NBI中的價值依然存在爭議,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常規(guī)檢測CRP和IL-6后聯(lián)合PCT能否進一步提高對NBI的診斷水平。
選取2008年2月~2009年12月我院兒科收治的出生后4 d疑為細菌感染的新生兒108例為研究對象?;純壕胁煌潭鹊呐R床癥狀或體征,如體溫異常(肛溫<36.5℃或>38℃)、喂養(yǎng)不耐受(嘔吐或胃殘留量 >20%喂養(yǎng)總體積)、心血管功能異常(如心率<80次/min、持續(xù)心動過速、毛細血管充盈>2 s、動脈壓過低)、呼吸功能障礙(新發(fā)或加重的窒息或氣促和/或需氧量增加)等。本研究開展之前與患兒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所有操作均符合我市相關(guān)部門倫理委員會標準。
1.2.1 檢測內(nèi)容 所有疑為NBI的患兒,均密切觀察其臨床癥狀和體征,并及時獲取血液標本用于PCT、CRP和IL-6檢測以及細菌培養(yǎng)。NBI的確診根據(jù)血液、腦脊液、尿液、咽拭子細菌培養(yǎng)或影像學檢查加以證實。血液、腦脊液、尿液細菌培養(yǎng)陽性判定為細菌感染。
1.2.2 PCT、CRP和 IL-6檢測 PCT檢測操作按照德國BRAHMS公司提供的酶聯(lián)免疫法定量試劑盒操作進行,檢測下限為 0.09 μg/L,< 0.46 μg/L 的變異系數(shù)< 5.5%,< 0.25 μg/L的變異系數(shù)<7.5%。CRP定量檢測采用顆粒增強免疫透射比濁法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上測定,試劑購自寧波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檢測下限為1.1 mg/L。IL-6采用ELISA檢測,試劑盒購自加拿大YES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按照試劑盒操作流程由專人完成檢測。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CRP、PCT和IL-6等指標采用中位數(shù)(M)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同時,計算CRP、IL-6、PCT以及聯(lián)合檢測時的特異性、敏感性、陽性預(yù)測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陰性預(yù)測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并根據(jù)接受者工作特征曲線(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計算 PCT 的臨界值。
108例可疑患兒當中,最終確診NBI 38例,非感染患兒70例。各實驗室檢測指標如表1所示,NBI患兒與未感染患兒相比,CRP、IL-6和PCT水平顯著增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1)。
表1 NBI患兒與非感染患兒實驗室指標檢測情況(M)
單獨PCT檢測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80.1%和74.8%,PPV為64.2%,NPV為88.5%,其敏感性高于單獨CRP和IL-6檢測,但特異性較低。CRP聯(lián)合IL-6檢測敏感性為91.7%,特異性為79.9%,PPV為70.8%,NPV為 93.9%,而PCT、CRP和IL-6三者對NBI的敏感性為98.5%,特異性為66.7%,PPV和NPV分別為58.5%和98.8%。見表2。
表2 各標記物單獨或聯(lián)合應(yīng)用檢測NBI的敏感性、特異性、陽性預(yù)測值和陰性預(yù)測值情況(%)
根據(jù)ROC顯示,當PCT達到最高敏感性和特異性時,其臨界值為0.84 μg/L;根據(jù)此臨界值,得出敏感性為98.2%,特異性為66.4%,PPV為61.0%,NPV為98.6%。
在診斷NBI時,呼吸暫停和心動過緩是兩個重要的臨床診斷指標,但在部分非感染患兒當中,也具有類似的敏感性。因此,這種非特異性臨床癥狀的出現(xiàn),很難判斷新生兒是否感染。PCT在診斷NBI時的應(yīng)用價值一直存在爭議,這主要是由于在新生兒出生后3 d內(nèi)其生理性變異很大[4-5]。因此,為了避免干擾,本研究選擇了出生4 d后新生兒為研究對象。本研究旨在探討對NBI而言,除了IL-6和CRP之外,額外的PCT檢測能否進一步提高NBI感染診斷的準確性。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IL-6、CRP和PCT聯(lián)合檢測后,對NBI檢測的敏感性和NPV幾乎接近100%。
迄今為止,尚未發(fā)現(xiàn)理想的感染性標記物具有足夠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來指導(dǎo)兒科醫(yī)生使用抗生素。但從本文研究結(jié)果來看,聯(lián)合檢測PCT、IL-6和CRP可能具有重要的指導(dǎo)意義。PCT、IL-6和CRP的動力學不同,與CRP相比,PCT出現(xiàn)更早、更快,但比IL-6出現(xiàn)晚,峰值更寬,消退更慢。事實上,聯(lián)合檢測PCT后,對NBI的診斷敏感性從91.7%增加到98.5%,NPV從93.9%增加到98.8%。對于新生兒而言,尤其是早產(chǎn)兒,往往是細菌感染的高發(fā)人群,因此聯(lián)合PCT后,敏感性的增高對及時治療感染患兒具有重要意義。PCT聯(lián)合CRP和IL-6檢測后,NPV也進一步增高,因此有利于及時停止經(jīng)驗性治療所使用的抗生素,這對于新生兒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有研究顯示隨著抗生素使用時間的延長,壞死性小腸結(jié)腸炎的風險也大大增加。另一方面,與IL-6和CRP相比,聯(lián)合PCT檢測特異性和PPV有所降低,因此,對于為了降低耐藥菌的出現(xiàn)而停止使用抗生素的行為,本研究并無指導(dǎo)意義。但對于新生兒高危人群和那些為了追求高敏感性而非特異性,且緊急情況的疾病而言,可能仍有一定的價值。
診斷NBI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定義指標的臨界值。臨界值的定義直接影響到指標的敏感性、特異性、NPV以及PPV。有報道顯示,正常情況下PCT臨界值在0.5~1.0 μg/L之間,但也有研究顯示將其定義為2.0 μg/L或7.0 μg/L[8-9]。在本研究的最初,筆者將PCT臨界值定義為0.7 μg/L,但在計算PCT最高敏感性和特異性時,其閾值為0.85 μg/L。因此,在臨床工作時,必須根據(jù)實際需要調(diào)整PCT臨界值以防止NBI的漏診。
綜上所述,在檢測CRP和IL-6的基礎(chǔ)上,另外對PCT的濃度加以檢測,是早期診斷NBI的有益補充。由于三者聯(lián)合檢測的敏感性接近100%,因此,在高危新生兒人群中,對避免假陰性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此外,高NPV也能為臨床醫(yī)生停止使用抗生素提供參考。
[1]Laborada G,Rego M,Jain A,et al.Diagnostic value of cytokines and C-reactive protein in the first 24 hours of neonatal sepsis[J].Am J Perinatol,2003,20(8):491-501.
[2]Kocabas E,Sarikcioglu A,Aksaray N,et al.Role of procalcitonin,C-reactive protein, interleukin-6,interleukin-8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in the diagnosis of neonatal sepsis[J].Turk J Pediatr,2007,49(1):7-20.
[3]Kurt AN,Aygun AD,Godekmerdan A,et al.Serum IL-1beta,IL-6,IL-8,and TNF-alpha levels in early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neonatal sepsis[J].Mediators Inflamm,2007,31: 397.
[4]Turner D,Hammerman C,Rudensky B,et al.Procalcitonin in preterm infants during the first few days of life:introducing an age related nomogram[J].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al Ed,2006,91(4):283-286.
[5]呼新建,常曉悅.降鈣素原的研究進展[J].醫(yī)學綜述,2010,16(12):1795-1797.
[6]馮震,鄧歷.降鈣素原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臨床應(yīng)用[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0,8(20):185.
[7]董暉,楊穎.血清降鈣素原水平檢測在感染性疾病診斷中的價值[J].醫(yī)學綜述,2010,16(11):1741-1742.
[8]Ballot DE,Perovic O,Galpin J,et al.Serum procalcitonin as an early marker of neonatal sepsis[J].Safr Med J,2004,94(10):851-854.
[9]Turner D,Hammerman C,Rudensky B,et al.Procalcitonin in preterm infants during the first few days of life:introducing an age related nomogram[J].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al Ed,2006,91(4):283-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