邇半坡
曾幾何時,一句“吃了么?”成為熟人相見首要問候,現如今,以張旭豪為領頭人的“餓了么”公司以它為商機,歷經三年,從餓著肚子起家,到把盒飯搬到了網上賣,硬是打拼出年交易額逾2000萬元的創(chuàng)業(yè)神話。小有所成之后,“餓了么”公司并沒有坐享其成,其終極夢想是打造中國最大的網絡訂餐平臺系統(tǒng),成為年交易額超過1億元的中國餐飲業(yè)的“淘寶網”。
餓著肚子聊出來的商機
2008年4月的一個周末,張旭豪還是上海交大的在讀研究生。在交大閔行校區(qū)的一間學生宿舍里,他和同學康嘉全神貫注合打了一場實況足球的電腦游戲,至晚間十點多,兩人感覺肚子餓了。張旭豪隨即給幾個餐館打電話,一連打好幾個電話,要么是打不通,要么是沒人接。在一陣抱怨和無奈聲中,他們餓著肚子暢聊起來。
一個說:“這外賣,為什么不能在晚上送呢?”一個說:“晚上生意少,賺不到錢,何苦?!鼻耙粋€說:“倒不如我們自己去取?!焙笠粋€說:“干脆我們包個外賣吧?!?/p>
漸漸地,兩個人骨子里“不安分”的夢想全被抖出來了,兩人擊掌結盟創(chuàng)業(yè),決定開發(fā)一個網絡訂餐系統(tǒng),把盒飯搬到網上賣。
創(chuàng)業(yè)伊始,啟動資金12萬元,全靠東拼西湊。兩人首先要做的是深入市場,摸清行情。張旭豪第一個業(yè)務是毛遂自薦,一邊承攬一家餐飲店的送餐服務,一邊做市場調研。為擴大業(yè)務,兩人在宿舍里安裝了熱線電話,當接線員又當調度員,招聘來的送餐員人手不夠時,親自上陣,既要跑外送餐,又要聯絡其他餐館飯店加盟,風雨無阻。
幾個月下來,有大小17家飯店愿意將外賣業(yè)務承包給張旭豪來做。而為了讓這17家店入伙,張旭豪兩人受盡折磨。第一家餐廳讓他們上門跑了20趟,被拒絕后繼續(xù)上門游說,直到沒有人愿意出來接見他們?yōu)橹?。二人還專門開支數萬元,自行設計并交由印刷廠印制了一萬本“餓了么”外送廣告小冊子,內容囊括17家餐廳的各店菜單。小冊子里預留的三個廣告位也被他們成功賣掉,收取商家的廣告費用基本與制作成本持平。
“餓了么”線下送餐服務在廣告的推動作用下,名聲大振整個校區(qū),收到的業(yè)務突然之間大增。張旭豪兩人感到分身乏術,“餓了么”線下團隊初創(chuàng)時,也就只有10多名外聘的送餐員組成。那段時間,每天從午間到午夜,只要有學生打進來電話,便可一次獲知幾家飯店菜單;要接150至200份訂餐單子,每單提15%。完成訂單后,送餐員去飯店領取盒飯,再送到各個寢室里去,送貨上門,簽單收錢。
2008年9月,“餓了么”團隊開始研發(fā)訂餐網絡平臺。四個月后,“餓了么”網絡訂餐系統(tǒng)網站正式上線運營,僅有30家加盟店支持網絡訂餐,日訂單量500至600單,卻以每月60%~70%速度的遞增。
磨難重重
“餓”出來的奇招屢獲基金大獎
“餓了么”的創(chuàng)業(yè)歷程會是一帆風順嗎?他們又是如何把普通盒飯打造成億元“大餐”的?
因為搞網站并非是他們的專業(yè)特長,張旭豪先在校園BBS網上發(fā)帖,招來軟件學院的葉峰入伙,編制和開發(fā)新的網絡系統(tǒng)。半年時間,他們開發(fā)出了首個訂餐網絡平臺,在網址注冊上也不用“www.”和“.com”,只用簡簡單單的“ele.me”(“餓了么”的漢語拼音)組成,網站訂餐可按需實現個性化功能,比如顧客輸入所在地址,平臺便自動測算周邊飯店的地理信息及外送范圍,給出飯店列表和可選菜單;平臺另一端,飯店實時接到網絡點單,直接打印訂單和外送地址。
2009年2月,正當“餓了么”網站上線運營之際,張旭豪和康嘉過于奔忙勞碌,“后院起火”。先是有一天深夜,一名竊賊光顧了他們的研究生宿舍,將電腦、手機等財物一掠而空;雪上加霜的是,存儲在電腦里的所有公司事務數據也丟失了。剛過去幾天,倒霉的事再次找上門,一位送餐員工在騎車送外賣途中與一輛繞行大巴相撞,兩人接著又竭盡全力一次一次向對方索要經濟賠償。隨后,公司有一輛配送外賣的電動自行車也被偷了,公司核心成員中有兩人選擇退出,第一次引起團隊動蕩,讓成員們無不承受“極限”壓力。張旭豪不得不在“餓”中思變,取消熱線電話和代店外送,讓顧客與店家在網上自助下單和接單。
創(chuàng)業(yè)需激情,更需奇招。為振奮士氣,在“餓了么”上線之后,張旭豪就想到了一個為網站造勢的奇招——不停地參加各種創(chuàng)業(yè)大賽,以獲取基金獎勵,充值創(chuàng)業(yè)本錢。說起參賽經歷,網站CEO張旭豪自豪地說:“2009年下半年,在上海參加的80%創(chuàng)業(yè)大賽中,我們都是第一名。”
2009年10月,“餓了么”網站在上海慈善基金會和覺群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基金聯合主辦的創(chuàng)業(yè)大賽中,獲得最高額度資助10萬元全額貼息貸款。12月,“餓了么”網絡訂餐系統(tǒng)創(chuàng)業(yè)項目在歐萊雅大學生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大賽上,獲得10萬元冠軍獎金。當月,再次獲得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業(yè)基金會提供的最高額度獎金25萬元。前后兩個月,“餓了么”團隊就斬獲45萬元的現金融資。
到2009年年底時,訂餐平臺已擁有50家餐廳進駐,注冊會員達到5000人,服務范圍以交大閔行校區(qū)為中心,迅速擴張到附近居民區(qū),這時的日均訂餐交易額突破了8000元。
另一方面,創(chuàng)業(yè)需人才,更需奇才。在張旭豪看來,招來的網站技術總監(jiān)汪淵就是一個“奇才”。“餓了么”最初為提高人氣,汪淵專門編寫了一個小軟件,可在校內BBS上給每個會員用戶自動群發(fā)站內消息,其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發(fā)了六萬條。“餓了么”網站因而名聲大振,訪問量直線上升,并開始向周邊校區(qū)突擊。
然而,靠線上和線下廣告吸引學生訂餐容易,但吸引更多飯店加盟絕非易事。多數店家保持半信半疑的態(tài)度:“我在你的網上開個頁面,放幾份菜單,你憑什么就要抽8%?”關鍵時刻,張旭豪的策略功力發(fā)揮到極致:“談,不停地談,談到老板不想跟你再談,也許就談成了?!彼麄兠刻斐鲩T“掃街”,最忙時一天要“掃”100多家飯店,對最難談的飯店進行天天回訪,“談”了40多個回合還是拿下了。
2010年5月網站實現性能升級,2.0版本成功上線?!梆I了么”如法炮制,不僅攻下華東師大,連附近紫竹科學園區(qū)也被納入自己的“勢力范圍”,顧客群從大學生拓展到企業(yè)白領。僅隔一個月,“餓了么”就推出了超時賠付體系和行業(yè)新標準。9月,“餓了么”全上海版上線,合作餐廳超過1000家,月交易金額由原來不足3萬元,持續(xù)翻倍增長,全年最高月交易額達到了100萬元。
2010年11月,手機網頁訂餐平臺上線,“餓了么”從最初占領高校市場,不斷發(fā)展壯大,隨便輸入任意地址都能查得到周邊餐廳,訂餐業(yè)務已覆蓋全上海,目標直指杭州、北京等多個大城市。
激越奮進
把“餓了么”打造成億元“大餐”
進入2011年,宅文化盛行,食品安全問題凸顯,“餓了么”作為區(qū)域化電子商務領跑者,為用戶提供更多的吃的選擇。
2011年3月,“餓了么”注冊會員已超過兩萬人,日均訂單3000份,年交易額達千萬元量級。這一戰(zhàn)績,很快引起了美國硅谷一家頂級投資公司高度關注和風投意向,主動找到張旭豪洽談合作事宜。接洽數次后,“餓了么”成功融得風險投資100萬美元。
2011年5月,上海交通大學在校生聯合創(chuàng)辦“餓了么”網上訂餐系統(tǒng)的新聞頻頻見諸媒體后,名氣更大,網站年交易額很快突破2000萬元。2011年7月,“餓了么”相繼成立北京和杭州等兩大城市分公司。預計2011年結尾至2012年新年伊始,加盟“餓了么”合作的餐廳將超過1萬家,訂餐業(yè)務覆蓋上海、杭州和北京三大城市中所有高校和主要寫字樓。
不久前,“餓了么”CEO張旭豪透露出一個早已是公開的秘密——其實,“餓了么”公司有個真實的名字叫“拉扎斯”,是從梵文中音譯過來的,它的含義就是“激情”,永不放棄就是他們的創(chuàng)業(yè)激情,以抵御和承受創(chuàng)業(yè)所帶來的重重磨難和壓力。
把盒飯生意做成餐飲業(yè)的“淘寶網”,張旭豪帶著團隊把“餓了么”打造成億元“大餐”的夢想已觸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