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王安石隱退江寧府

      2012-09-18 06:56:16徐立剛江蘇省檔案局江蘇南京210008
      檔案與建設(shè) 2012年11期
      關(guān)鍵詞:半山新法變法

      徐立剛(江蘇省檔案局,江蘇南京,210008)

      王安石隱退江寧府

      徐立剛(江蘇省檔案局,江蘇南京,210008)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北宋江南西路撫州臨川縣(今江西臨川)人,北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學(xué)家、思想家。他注重經(jīng)世致用,矢志于變法革新,很有敢作敢為的行動魄力。王安石兩度為相,大力倡導(dǎo)變法,人們對其政績毀譽參半,爭論不休。

      王安石在文學(xué)上的成就卻是900多年來幾乎眾口一詞地獲得高度評價。他的散文長于說理,言簡意深,筆力雄健,見識超群。他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一同名列“唐宋八大家”。他的詩風(fēng)格清新高峻,人稱“荊公體”,對宋代詩風(fēng)有著重要影響;他的詞突破了五代十國之后以詞為艷科的樊籬,對豪放派詞風(fēng)有直接影響。

      作為一位極有個性的思想家,王安石對許多事物都有獨到、精辟、不俗的見解,這在其詩文中觸目皆是。他在執(zhí)政期間,曾與他兒子王雱及呂惠卿等重新注釋《周官》、《尚書》、《詩經(jīng)》,頒之學(xué)官,各書不用先儒傳注,時稱《三經(jīng)新義》。王安石撰寫了文字學(xué)著作《字說》,文字訓(xùn)詁多與前人不同。以王安石為首形成了中國古代哲學(xué)史上的“荊公新學(xué)”學(xué)派。他的著述流傳下來的有《王文公文集》、《臨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跟江寧府(今江蘇南京)一生都有不解之緣。在他65年的人生當(dāng)中,他前前后后在江寧府生活有20年。

      (一)

      江寧府是王安石走上政治舞臺的始發(fā)地,是他在政治生涯中養(yǎng)精蓄銳的中繼站,又是他晚年隱退的歸宿地。

      北宋天禧五年(1021),王安石出生于臨江軍(今江西清江)。他父親王益攜家眷宦游南北,王安石跟隨輾轉(zhuǎn)于今贛、川、粵、豫、蘇等地,南至少數(shù)民族雜居地韶州(今廣東韶關(guān)),北至京城汴京(今河南開封)。景祐四年(1037)王安石16歲時,父親王益調(diào)任江寧府通判,全家定居江寧府。少年王安石視野開闊,早涉世事,至江寧后立志苦讀,謝絕參加婚喪慶吊之類應(yīng)酬,整日以讀書為業(yè)。他后來的《憶昨詩示諸外弟》回顧了他當(dāng)時的想法與行動:“男兒少壯不樹立,挾此窮老將安歸?吟哦圖書謝慶吊,坐室寥寞生伊威。材疏命賤不自揣,欲與稷契遐相睎?!?8歲時,其父卒于江寧府任上。王安石“從二兄入學(xué)為諸生”(《臨川先生文集》卷八六)。慶歷二年(1042),21歲的王安石從江寧府赴汴京應(yīng)試,以第四名中進士,從此步入仕途。

      王安石首先至揚州任簽書淮南判官。他博覽群書,并經(jīng)歷了范仲淹主持的短暫的“慶歷新政”。慶歷七年(1047)任鄞縣(今浙江鄞州)知縣,起堤堰,決陂塘,興修水利,又貸谷與民,出息還官。后任舒州(今安徽潛山)通判、京城的群牧司判官。嘉祐二年(1057)任常州知州。次年在饒州(今江西波陽)任提點江東刑獄,又在京城任三司度支判官。

      公元11世紀(jì)的北宋政治腐敗,土地兼并嚴重,又面臨著遼、西夏政權(quán)不斷的軍事威脅,民族危機、財政危機、政治危機日益嚴重。嘉祐三年(1058),王安石向宋仁宗寫了長達萬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書》,抨擊北宋中期整個官僚政治制度的腐敗現(xiàn)象,指出當(dāng)時社會矛盾的嚴重性,主張培養(yǎng)人才,變法革新,結(jié)果未被采納。

      嘉祐八年(1063)秋,王安石因母喪離開知制誥之職,將母親吳氏歸葬江寧府。他在江寧府服喪三年,從事著述,作《洪范傳》、《淮南雜說》等。后因病滯留,在江寧府收徒講學(xué),宣傳他的改革思想,他周圍聚集了一批青年知識分子,形成了以他為代表的史稱“荊公新學(xué)”的學(xué)派,為后來推行新法準(zhǔn)備了輿論和人才。

      治平四年(1067),46歲的王安石被宋神宗起用,任江寧知府。他寫下著名詞作《桂枝香·金陵懷古》:“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fēng)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xù)。千古憑高,對此謾?quán)禈s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芳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痹~篇立意新穎,高瞻遠矚,表現(xiàn)出一個清醒的政治家的真知灼見,反映了他對國家民族命運前途的關(guān)注和焦急心情。

      半年后王安石被召入京,任翰林學(xué)士兼侍講。他遞上《本朝百年無事札子》,在敘述并闡釋宋初百余年間太平無事的情況與原因的同時,尖銳地揭示了當(dāng)時危機四伏的社會問題,列舉北宋建國以來各項制度弊端,闡述改革之必要,期望神宗在政治上有所建樹,認為“大有為之時正在今日”。這與宋神宗意見相合。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升任參知政事(副宰相),設(shè)制置三司條例司,主持變法。為理財整軍、富國強兵,陸續(xù)頒行農(nóng)田水利、青苗、均輸、保甲、免役(募役)、市易、保馬、方田等新法,史稱“王安石變法”或“熙寧變法”。次年,王安石擔(dān)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

      王安石明確提出理財是宰相要抓的頭等大事,闡釋了政事和理財?shù)年P(guān)系,并認為只有在發(fā)展生產(chǎn)的基礎(chǔ)上,才能解決好國家財政問題。執(zhí)政以后,王安石繼續(xù)發(fā)揮了他的這一見解。在改革中,他把發(fā)展生產(chǎn)作為當(dāng)務(wù)之急而擺在頭等重要的位置上。王安石雖然強調(diào)了國家政權(quán)在改革中的領(lǐng)導(dǎo)作用,但他并不贊成國家過多地干預(yù)社會生產(chǎn)和經(jīng)濟生活,反對搞過多的專利征榷,提出和堅持“榷法不宜太多”的主張和做法。在王安石上述思想的指導(dǎo)下,變法派制訂和實施了一系列新法,從農(nóng)業(yè)到手工業(yè)、商業(yè),從鄉(xiāng)村到城市,展開了廣泛的社會改革。與此同時,王安石為首的變法派改革軍事制度,以提高軍隊的素質(zhì)和戰(zhàn)斗力,強化對廣大農(nóng)村的控制;為培養(yǎng)更多的社會需要的人才,對科舉、學(xué)校教育制度也進行了改革。

      道路雙向每日實際交通量A需要人為觀測,主要記錄每日車輛類型、車輛數(shù)量及通過時間段等。本次以式(2)內(nèi)的各項系數(shù)進行分析確定。

      變法獲得一定的成效,北宋王朝積貧積弱的局勢被扭轉(zhuǎn),軍事力量也有所增強。變法觸犯了豪強、貴族等階層的既得利益,遭到北宋政權(quán)內(nèi)部曹太后、高太后和韓琦、司馬光、文彥博為首的守舊派的強烈反對。另外,由于北宋官場積弊太深,本意良好的新法在執(zhí)行過程中不免走樣,都帶有或多或少的弊端。王安石個性極強,在變法中也有些偏執(zhí)、過激行為。

      當(dāng)時反對派歸納了王安石當(dāng)政的朝廷有“三不足”之說,即“天變不足懼,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熙寧三年(1070),宋神宗聽到此說法后,便詢問王安石。王安石對所謂“三不足”之說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宋神宗躬親庶政,每事惟恐傷民,就是懼天變;順納人言,即非不恤人言,若人言不合于理,自不足恤;至于祖宗之法不足守,則為固然之理,宋仁宗在位數(shù)十年,即數(shù)次修改。

      在朝野種種非議下,熙寧七年(1074)王安石辭去相位,離京第二次任江寧知府。他奏請將玄武湖泄水改田,讓官府貸給無地貧民以耕牛、糧種,使其耕種,結(jié)果得到批準(zhǔn),辟出了兩萬畝良田。

      熙寧八年(1075),王安石奉召復(fù)職,赴京路上寫下著名詩作《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此后王安石不再得到宋神宗的全力支持,革新派內(nèi)部也有不少矛盾,加上王安石的兒子王雱病故,他因此憂傷多病,覺得事情難辦。

      熙寧九年(1076),55歲的王安石再次辭去宰相,出判江寧府事,三任江寧府長官,退居鐘山之麓的半山園。一年不到連江寧府長官之職——判府事也辭掉。王安石在江寧府度過十年隱退生活,終老于此。

      (二)

      王安石在隱退江寧府的十年里,寄情山水田園與佛學(xué),創(chuàng)作了大量詩篇,同時他難忘新法的推行與存廢,最后憂病而死,生前寂寞,身后凄涼。鐘山之麓的半山園是王安石的故居遺址,他在那里住了八年,病逝后也葬在那后面。

      熙寧九年(1076)王安石第二次罷相而第三次任江寧府長官后,他一直未到江寧府衙辦公。次年6月他辭去判府事這一實職,只留虛職虛銜了。這次回到江寧府,王安石選中當(dāng)時江寧府城東郊、鐘山腳下一個叫白塘的幽靜地方,作為建宅之地。這里地勢低洼,平時積水甚多,不長莊稼,故名“白塘”。白塘靠近燕雀湖,距江寧府城東門——白下門(在今南京大中橋)與鐘山各有七里。白塘那里還有一個土墩叫謝公墩,相傳是東晉名相、淝水戰(zhàn)役指揮者謝安的故宅遺址。隋朝滅陳以后,這里已成廢墟。王安石購地后雇人開渠,排除積水至清溪,墊土植樹,蓋幾間房,營建了一座簡樸的住宅?!八又?,四無人家。其宅舍僅蔽風(fēng)雨,又不設(shè)垣墻,望之若逆旅之舍。有勸筑垣,輒不答?!保ɡ畋凇锻跚G文公詩箋注》卷四)顯然他想隱退后生活清靜、無人打擾,毫無阻隔地置身于山水田園之中。王安石根據(jù)這里恰在出城登山半途上的位置,將住宅命名為“半山園”,并以此自號“半山”。他在半山園養(yǎng)魚飼鳥,過起隱退生活。

      王安石主持變法一再受挫、退出政界之后,內(nèi)心煩悶、寂寞。他自己在詩中描述:“親朋會合少,時序感傷多。勝踐聊為樂,清談可當(dāng)歌?!保ā杜c道原過西莊遂游寶乘》)為排遣心中煩悶,王安石經(jīng)常外出游覽江寧府一帶的山水名勝、佛教寺廟。他專愛騎驢出游,有時也坐車,進江寧府城則沿潮溝乘小船而往。他不肯坐用人力抬的轎子,認為那樣是“以人代畜”。外出時王安石舉止平樸隨便,不講排場,也不在乎風(fēng)吹日曬,全然像一個“山野之人”。

      王安石手跡

      半山園旁邊有謝公墩。東晉名相謝安的事業(yè)曾顯赫一時,但晚年并不得意。在王安石看來,謝安在政治上的經(jīng)歷與自己很相似。謝安的字是“安石”,與王安石的名又恰巧相同。王安石借懷念謝安,來抒發(fā)自己曾有不凡作為、然而結(jié)局不幸的感懷。他作過一首詼諧的詩:“我名公字偶相同,我屋公墩在眼中。公去我來墩屬我,不應(yīng)墩姓尚隨公?!绷硪皇自妱t傷感:“謝公陳跡自難追,山月淮云只往時。一去可憐終不返,暮年垂淚對桓伊?!保ā吨x公墩二首》)

      王安石隱退后常游訪江寧府的一些佛寺,至于鐘山的寺廟他更是頻繁登門。他與不少僧人密切交往,說佛味禪,想以佛理、佛寺生活來解脫自己的精神苦悶。王安石隱退后,內(nèi)心稍覺煩亂,即去老友贊元禪師的寺廟,與贊元面對面默默伴坐終日,而后離去。大概兩人已是心息相通,無須多言了。

      北宋時鐘山之中有座定林寺,王安石在這寺院里安了一個書齋,不出游的時候他就在這書齋里讀書、著述、接待來客。北宋著名書法家米芾曾來這里與王安石相見,并為這書齋題名“昭文齋”,寓意是王安石的事業(yè)有失敗也有成功。當(dāng)時有名的畫家李公麟為王安石畫了一幅畫像,“著帽束帶,神采如生”,掛在昭文齋中。王安石在昭文齋撰寫文字學(xué)著作《字說》,目的在于“法先王”而“一道德”,為現(xiàn)實政治服務(wù)。

      王安石跟來客大多只談詩文、佛學(xué)之類的話題,而不愿議論政局。他也許是不便談,也許是談不通而不想再為自己爭辯,也許是力圖遠離政治。后來宋神宗對推行新法愈來愈動搖,王安石內(nèi)心愈加痛苦,他更不肯談變法了。元豐七年(1084),蘇軾自黃州路過江寧府時,王安石接待了這位過去的政敵,陪蘇軾游鐘山。兩人談?wù)撛娢?、禪悅,避而不談變法之是非。蘇軾《次荊公韻四絕》詩記述:“騎驢渺渺入荒陂,想見先生未病時。勸我試求三畝宅,從公已覺十年遲?!蔽羧兆兎ㄅ赏绤渭螁柵c隱退的王安石往來較密切。退職宰相陳升之和水利專家郟亶也前來拜訪過王安石。

      王安石隱退江寧府十年間,所作詩篇動人佳作頗多,有不少觀察細致,意境幽遠清新,歷來為人們所傳誦。他寫鐘山雪景的詩句生動、簡潔、明快:“朔風(fēng)夜積雪,明發(fā)洲渚凈。開門望鐘山,松石皓相映。”(《己未耿天騭著作自烏江來予逆沈氏妹于白鷺洲遇雪作此詩寄天騭》)他將鐘山春色描繪得細致逼真、令人神往:“北山輸綠漲橫陂,直塹回塘滟滟時。細數(shù)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保ā侗鄙健罚┩醢彩谡紊蠚v經(jīng)磨難,謗議四起,被迫隱退山野,可他晚年還是喜愛春天,精神世界里保持著可貴的生機,并未完全沉湎于消極、悲哀、凄涼的情緒中。王安石寫詩感覺敏銳、思路靈活,擅長對大自然景致進行細致入微的觀察、體會,并予以生動、巧妙的描述。如“木末北山煙冉冉,草根南澗水泠泠。繅成白雪桑重綠,割盡黃云稻正青?!保ā赌灸罚扳衷谱黜斍蜔o鄰,衣月為衿靜稱身。木落岡巒因自獻,水歸洲渚得橫陳?!保ā肚鍥鏊掳自柒帧罚┏錾脑娋潴w現(xiàn)了他的藝術(shù)才華,令人贊嘆。

      王安石的一些詩表現(xiàn)了歸隱山水、田園生活的樂趣?!抖炙印罚骸拔堇@灣溪竹繞山,溪山卻在白云間。臨溪放杖依山坐,溪鳥山花共我閑。”《游鐘山》:“終日看山不厭山,買山終待老山間。幽花落盡山長在,山水空流山自閑?!彼麨樽≡诎肷綀@附近的鄰居楊德逢作《書湖陰先生壁》也是同樣情趣:“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蓖醢彩脑娨材茏屓似肺冻鲆粋€曾經(jīng)頭腦里充滿著激烈而復(fù)雜的社會矛盾、政治斗爭的政治家,隱退之后內(nèi)心深處的寂寞與孤獨?!剁娚郊词隆罚骸皾舅疅o聲繞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對坐終日,一鳥不鳴山更幽?!薄栋肷酱和砑词隆罚骸按猴L(fēng)取花去,遺我以清陰。翳翳陂路靜,交交園屋深。床敷每小息,杖履或幽尋。唯有北山鳥,經(jīng)過遺好音。”

      “杖藜隨水轉(zhuǎn)東岡,興罷還來赴一床。堯桀是非時入夢,因知余習(xí)未全忘?!保ā墩绒肌罚┩醢彩枷肷辖豢椫?。雖然他已隱退,又想以佛學(xué)解脫苦悶,但實際上仍難忘掉國家政治方面的是非問題,情不自禁地要關(guān)心朝廷政局,關(guān)心新法的推行。元豐五年(1082),王安石以《六年》詩總結(jié)隱退六年來的情懷:“六年湖海老侵尋,千里歸來一寸心。西望國門搔短發(fā),九天宮闕五云深?!彼[退后,新法基本上還是在繼續(xù)推行著,王安石還作詩《元豐行示德逢》、《后元豐行》、《歌元豐五首》等,贊賞新法成效,不過他強調(diào)的“摧制兼并”則顯然無力了。他寫有《江上》詩:“江上秋陰一半開,晚云含雨卻低徊。青山繚繞疑無路,忽見千帆隱映來。”王安石原本是一個“慨然有矯世變俗之志”(《宋史·列傳第八十六》),“意行直前,敢當(dāng)天下大事”(《宋史·列傳第九十三》)的人,即使一再受挫,他仍不愿屈服。他作《北陂杏花》詩:“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占春??v被東風(fēng)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蔽逖越^句《梅花》更是構(gòu)思精巧,寓意深遠:“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p>

      元豐七年(1084),王安石患了一場重病,宋神宗派御醫(yī)前來為他診治。受佛學(xué)思想影響的王安石在病愈之后,對于幾年來所經(jīng)營的半山園和附近的幾百畝田產(chǎn),全然覺得是一些累贅,便把私宅半山園捐作佛寺,乞宋神宗賜寺額,又把在上元縣境所購置的荒田熟田一律割歸鐘山的太平興國寺所有,以所收歲課為已故的父母和兒子王雱營求功德。宋神宗將半山園改名為“報寧禪寺”,親書匾額。民間稱為“半山寺”。捐了宅子的王安石移居江寧府城內(nèi),“不復(fù)造宅。父老曰:今江寧縣治后廢惠民藥局,其地即公城中所稅之宅也。”(李壁《王荊文公詩箋注》卷四)王安石在秦淮河邊租了一個小獨院住下,度過了人生的最后兩年。江寧城內(nèi)初秋仍酷熱,王安石《秋熱》詩中云:“火騰為虐不可摧,屋窄無所逃吾骸。織蘆編竹繼欄宇,架以松櫟之條枚?!睘閾躜滉枱崂耍缓迷谠簝?nèi)掛起席子、架起樹枝避暑。

      元豐八年(1085)三月,宋神宗去世。王安石寫詩哀悼他,同時也十分擔(dān)心政局的變化。他把更多的時間用于翻閱書冊和寫詠史詩,借以排遣自己的憂思。留在他身邊的一個老兵時常出去買酒,有個金陵酒官向老兵打聽王安石的生活情況,老兵說:“相公每日只在書院中讀書,時時以手撫床而嘆,人莫測其意也?!保ɡ畋凇锻跚G文公詩箋注》卷四)

      元祐元年(1086)閏二月,司馬光拜相、主持朝政,從此逐步將所有新法全部廢除。聽到司馬光執(zhí)政的消息后,王安石愈加為新法擔(dān)憂。有人告訴他:“近有指揮,不得看《字說》”,他更是受到很大刺激。從此他陷入極大的憤懣痛苦之中,書冊也不能起排遣作用了。王安石時時以手撫床,高聲嘆息,有時甚至繞床終夜,不能成眠。

      親朋見王安石如此,便盡可能不讓他聽到司馬光廢止新法的一些舉措,但也無法長久隱瞞得住。當(dāng)他聞悉廢罷市易法、方田均稅法、保甲法時,還能強作鎮(zhèn)定。等到得知免役法也要被廢罷,并且要照變法以前的舊樣復(fù)行差役法時,王安石再也克制不了,愕然失聲地說:“亦罷至此乎?”停了一會兒又說:“此法終不可罷!安石與先帝議之二年乃行,無不曲盡。(朱熹《三朝名臣言行錄》卷六之二《丞相荊國王文公言行錄》)此時已是元祐元年(1086)春季,王安石正在病中。

      此后,從京城傳來的種種消息都使王安石更加憂心如焚,無法排遣,其病情便日益加重。元祐元年四月初六,這位65歲的老人結(jié)束了他憂患的一生,與世長辭。王安石被葬在半山寺后。當(dāng)時司馬光正大力貶斥參與推行新法的各級官員,在此種嚴峻的政治形勢之下,王安石的友朋故舊很少有人前來祭吊,喪事甚為蕭條、冷落。張舜民《哀王荊公》詩云:“門前無爵罷張羅,元酒生芻亦不多。慟哭一聲唯有弟,故時賓客合如何?”

      (三)

      王安石在他身后備受別人的誤解、責(zé)難、歪曲、誣蔑,尤其是宋高宗趙構(gòu)為推卸北宋滅亡的歷史責(zé)任,拿王安石變法作替罪羊。清朝嘉慶九年(1704)蔡上翔寫出《王荊公年譜考略》,著力替王安石及其變法辯誣。歷史人物的身后評價往往不易達到準(zhǔn)確、全面,這正如王安石《讀史》所言:“自古英雄亦苦辛,行藏端欲付何人。當(dāng)時黯黮猶承誤,末學(xué)紛紜更亂真。糟粕所傳非粹美,丹青難寫是精神。區(qū)區(qū)豈盡高賢意,獨守千秋紙上塵?!?/p>

      明朝初年朱元璋改筑應(yīng)天府城時,將半山寺包入城內(nèi)。半山寺一帶離皇城北安門甚近,故被劃為禁地,半山寺遂廢。清朝道光年間,兩江總督陶澍重建半山寺。咸豐三年(1853)毀于兵火,清末兩江總督端方又重建,并增建了半山亭。民國時期,半山寺曾改為小學(xué),后來劃入軍事禁地。

      王安石作為一位很有抱負與才干的北宋官員,注重經(jīng)世致用,矢志于變法革新,然而為世人所不容,壯志未酬,晚年失意,提前退出了政治舞臺。在因循守舊之習(xí)深重的中國封建社會,王安石這位勇敢的改革者,其敢作敢為、矢志變革的精神實屬難能可貴,閃發(fā)著特異的歷史光輝。王安石隱退江寧府之后,盡管曾想以佛學(xué)來解脫自己的憂愁苦悶,同時盡量不談?wù)?,但他在?nèi)心深處并沒有擺脫對國家政局的牽掛,未失去改革者的歷史責(zé)任感。在他心力交瘁的晚年,王安石還為新法的存廢而憂慮,為新法被逐一廢除而痛心疾首,最后憂憤病故。這充分表露出王安石晚年并非真的消極避世、超然物外。王安石是一位很值得人們懷念的歷史人物。

      王安石在很長時間里缺乏應(yīng)有的歷史地位和知名度,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王安石的變法后來被廢止,沒能充分發(fā)揮其應(yīng)有的效用,在中國歷史上的實際影響還不足夠大,甚至還被作為替罪羊。第二,王安石不是一位勝利者,生平事跡在史籍中記載很有限,且多為誤解、責(zé)難、歪曲、誣蔑之詞。第三,王安石沒有多少正面的野史逸聞讓世俗津津樂道、渲染傳播,反倒是有《古文觀止》中的《辨奸論》詆毀丑化王安石,南宋人話本《拗相公飲恨半山堂》嘲罵王安石,明朝人話本《王安石三難蘇學(xué)士》對王安石亦褒亦貶。第四,王安石隱退生活的遺址半山園后來被圍在軍事禁地里,常人只聞其名,難見其形,不能時常給人們提示那段歷史。1990年代在紫霞湖畔筑起的定林山莊緣起于王安石當(dāng)年經(jīng)常至定林寺讀書、休憩,但紀(jì)念王安石的效果并不顯著。

      如今置身于改革攻堅的時代,人們必須深刻借鑒中國歷代改革者的成敗得失,珍視其留下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2009年10月,王安石家族墓地在南京將軍山南麓被發(fā)現(xiàn)。9年之后的2021年將是王安石誕辰1000周年,屆時人們應(yīng)當(dāng)好好地紀(jì)念王安石這位歷史上杰出的改革者。

      [1]鄧廣銘:《二十世紀(jì)中國史學(xué)名著·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張祥浩、魏福明:《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王安石評傳》,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6年版。

      [3]高克勤:《新世紀(jì)古典文學(xué)經(jīng)典讀本·王安石詩文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4]黃裳:《金陵五記》,金陵書畫社,1982年版。

      [5]中國歷史大辭典宋史卷編纂委員會:《中國歷史大辭典·宋史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4年版。

      猜你喜歡
      半山新法變法
      月泊半山溫泉度假酒店
      詩詞創(chuàng)作中的詩意翻變法
      中華詩詞(2021年2期)2021-12-31 07:57:58
      在普洱半山酒店尋找詩和遠方
      云南畫報(2021年6期)2021-07-28 07:10:42
      Brass tacks on iron: Ferrous metallurgy in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基樁檢測中的靜載試驗法與高應(yīng)變法的應(yīng)用探討
      王安石
      峨眉半山七里坪 邂逅半山夢幻嘉年華
      綠色天府(2017年12期)2018-01-04 01:53:26
      雙回單訓(xùn)釋教學(xué)新法的學(xué)理依據(jù)
      商鞅變法的是與非
      公民與法治(2016年4期)2016-05-17 04:09:35
      無痛肌肉注射新法
      汉沽区| 池州市| 新郑市| 云安县| 格尔木市| 云和县| 新丰县| 手游| 汉沽区| 阿瓦提县| 体育| 银川市| 柯坪县| 凉山| 清镇市| 延吉市| 鄂尔多斯市| 常德市| 宜良县| 定安县| 普兰县| 罗定市| 文安县| 贵德县| 玉林市| 柞水县| 四会市| 台前县| 安丘市| 石景山区| 区。| 安国市| 江孜县| 浙江省| 托克逊县| 高阳县| 永川市| 石楼县| 鲁山县| 博野县| 古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