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鳳群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是臨床上常見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臨床綜合征,主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等[1],臨床上常用的治療方法包括介入治療、藥物治療等[2]。隨著冠狀動脈造影術及介入技術的發(fā)展,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得到了日益廣泛的應用[3]。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心血管的并發(fā)率較高,主要表現(xiàn)為心肌損傷標記物的上升,影響了患者的預后。因此,臨床上常用他丁類藥物進行強化治療,減少介入治療引起的并發(fā)征的發(fā)生[4]。為探討和分析他汀類藥物在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介入術前應用的臨床療效,本文通過回顧性分析具有完整臨床資料的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來我院就診的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采用介入手術治療前應用他汀類藥物進行強化治療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治療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來我院就診的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100例,均符合世界衛(wèi)生組織確定的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診斷標準,排除急性感染性疾病、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以及嚴重腎功能不全的患者,男60例,女40例,年齡45~68歲,平均57歲。其中,合并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患者有40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2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患者有50例,50例對照組患者男30例,女420例,年齡45~67歲,平均56歲。其中,合并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患者有20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10例。50例觀察組患者男30例,女20例,年齡46~68歲,平均58歲。其中,合并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患者有20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1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合并疾病類型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guī)的藥物治療,可給予波立維75 mg,阿斯匹林100 mg,1次/d。在介入治療前,對照組不使用他汀類藥物治療,觀察組在術前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1次/d進行強化治療。兩組患者在介入治療術后均根據(jù)患者的血脂水平進行降脂治療,觀察和比較兩組不同的治療方法治療冠狀動脈綜合征的臨床療效。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在介入術前和術后1 d、3 d、7 d時血清中C反應蛋白水平及血脂水平的變化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對統(tǒng)計學數(shù)據(jù)錄入SPSS 12.0進行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并對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進行t檢驗,差異(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血清中C反應蛋白的變化情況 兩組患者術前C反應蛋白水平無顯著性差異(P>0.05),術后1 d兩組的C反應蛋白水平具有顯著性差異,隨著時間延長,觀察組的C反應蛋白的水平下降幅度與對照組相比具有顯著性差異,觀察組的C反應蛋白的水平下降更為明顯。具體情況見表1。
2.2 血脂水平的變化情況 兩組患者治療前血脂水平無顯著性差異,治療后觀察組血脂水平明顯下降,與對照組相比就有顯著性差異(P<0.05)。具體情況見表2。
表1 兩組血清C反應蛋白水平的變化情況表(±s,mg/L)
表1 兩組血清C反應蛋白水平的變化情況表(±s,mg/L)
分組 例數(shù) 術前 術后1 d 術后3 d 術后7 d觀察組50 8.5±3.2 10.6±3.0 9.5±2.3 8.4±3.5對照組50 8.3±3.4 13.6±1.0 12.4±3.6 12.0±1.8
表2 兩組患者血脂水平的變化情況(±s)
表2 兩組患者血脂水平的變化情況(±s)
1 d膽固醇(nmol/L)項目觀察組治療前 治療后1 d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5.75±0.35 5.68±0.24 5.73±0.32 2.27±0.38低密度脂蛋白(nmol/L) 3.11±0.23 3.02±0.25 3.07±0.24 2.07±0.12高密度脂蛋白(nmol/L)0.92±0.16 0.91±0.10 0.90±0.18 0.54±0.13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病理基礎是不穩(wěn)定粥樣硬化斑塊出現(xiàn)了斑塊內出血、斑塊破裂或糜爛,繼發(fā)形成了完全或不完全的閉塞性血栓以及血管痙攣等,從而導致冠狀動脈出現(xiàn)了完全或不完全的阻塞。炎性反應是導致斑塊穩(wěn)定性下降,引起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主要原因,通常會存在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整個周期。局部的炎性細胞釋放炎性細胞因子,激活了內皮,炎癥細胞因子減少了基質合成,利于斑塊破裂,從而誘發(fā)了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綜合征[5]。
他汀類藥物用于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介入治療前應用除具有降脂作用外,還對心腦血管疾病具有特別的保護作用,具有對抗或減輕炎癥反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改善血管內皮細胞功能、減輕血栓形成反應和穩(wěn)定小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等作用。本研究顯示,他汀類藥物在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介入術前應用療效顯著,安全可靠,是治療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1] 盧迎宏.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介入術前應用他汀類藥的強化治療的效果評價.當代醫(yī)學,2011,30(17):21-22.
[2] 胡暉.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圍手術期大劑量阿托伐他汀鈣強化治療對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預后的影響.中國醫(yī)藥,2011,12(6):1487-1488.
[3] 劉剛.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介入術前應用他汀類藥物強化治療臨床分析.當代醫(yī)學,2011,30(17):8-9.
[4] 呂俊剛.阿托伐他汀對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介入治療后的影響.山西醫(yī)藥雜志,20l1,11(40):1087-1088.
[5] 趙玉偉.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介入術前應用他汀類藥物治療的效果觀察.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30(6):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