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西藏措勤縣德能銅多金屬礦床地質特征及找礦方向

      2012-09-15 02:53:08胡為正鄧必榮杜昌法黃東榮
      華北地質 2012年3期
      關鍵詞:長玢巖產(chǎn)狀黃銅礦

      胡為正,鄧必榮,杜昌法,黃東榮

      (江西省地質調查研究院,南昌 330030)

      西藏措勤縣德能銅多金屬礦床地質特征及找礦方向

      胡為正,鄧必榮,杜昌法,黃東榮

      (江西省地質調查研究院,南昌 330030)

      德能銅多金屬礦是在1/5萬隆格爾-措麥地區(qū)礦調中發(fā)現(xiàn)的,有6條銅礦體,并伴生有鉛、鋅、金、銀等多種有益組分。成礦地質條件較好,礦體主要賦存于巖體外接觸帶及構造破碎帶中,其中Cu4礦體規(guī)模最大,經(jīng)深部鉆探工程及地表槽探驗證,礦體品位和厚度沿走向和傾向變化系數(shù)較小,伴生組分較多,銅多金屬礦床的成因類型為構造蝕變巖型,其形成與巖漿活動關系密切,空間分布嚴格受巖漿巖和斷裂的控制。礦區(qū)激電異常和化探異常顯示礦區(qū)是尋找銅、鉛、鋅多金屬礦的有利部位,找礦前景良好。

      德能;銅多金屬礦;地質特征;找礦方向

      西藏措勤縣德能銅多金屬礦是在1/5萬隆格爾-措麥地區(qū)礦調中發(fā)現(xiàn)的[1],成礦地質條件優(yōu)越,綜合找礦信息良好。但由于以往地質工作程度較低,礦區(qū)礦產(chǎn)資源調查評價工作尚處于起步階段。1/5萬地質礦產(chǎn)調查開展以來,作為雅魯藏布江成礦帶銅多金屬成礦區(qū)[2-4]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礦區(qū)地質找礦工作取得了較大進展,采用大比例尺地表填圖、土壤地球化學測量,激電中梯剖面測量,地表槽探及深部鉆探工程揭露發(fā)現(xiàn)了若干個銅多金屬礦體,基本了解了礦體的數(shù)量、形態(tài)、產(chǎn)狀和規(guī)模等地質特征;基本查明了礦體的礦石質量及品位在走向和傾向上變化特征,基本了解了礦石組構及伴生有益組分特征,經(jīng)工程驗證,見有一定規(guī)模的工業(yè)礦體,顯示出良好的找礦前景。

      1 區(qū)域地質背景

      該區(qū)位于隆格爾-工布江達斷隆帶[5-7],岡底斯陸緣火山-巖漿弧北側,措勤-納木錯初始弧間盆地南部(圖1),為岡底斯銅鐵多金屬成礦帶的主要組成部分。

      2 礦區(qū)地質概況

      2.1 地層

      礦區(qū)內地層出露不全,有二疊紀敵布錯組[8-9]、古新世典中組上段、始新世年波組及第四紀松散湖積物(圖2)。

      二疊紀敵布錯組中段(P3d2):分布于德能一帶,總體呈北西向展布,出露面積0.65 km2,以細粒巖屑石英砂巖、粉砂巖、細粒巖屑砂巖、板巖為主,砂巖常見有粒序層理、板巖中見有水平層理,屬潮坪相的細碎屑沉積。

      古新世典中組上段(E1d2):為斑狀流紋巖、英安巖、含集塊角礫流紋質凝灰?guī)r、流紋質火山角礫巖,斑狀流紋巖常見有氣孔構造。

      始新世年波組(E2n):以氣孔狀蝕變斑狀玄武巖、蝕變安山巖為主。

      2.2 構造

      礦區(qū)位于柏衛(wèi)勒向斜的南翼,該褶皺組成地層為敵布錯組中段,南翼地層傾向350~30°,傾角35~55°,北翼地層傾向200~225°,傾角40°,兩翼夾角110~125°。軸面走向北西西,近直立,褶皺被北西西向斷裂斜切。

      區(qū)內斷裂構造以韌性變形為主,柏衛(wèi)勒-德能北西西向韌性斷裂是主要控巖控礦構造。

      該斷裂在區(qū)內斷續(xù)延長約60 km,局部表現(xiàn)為構造角礫巖化,斷層總體呈北西西走向斜貫礦區(qū),傾向10~45°,傾角44~75°。斷層切割了晚二疊世敵布錯組、古新世典中組、燕山期侵入體等地質體,斷層沿山坡發(fā)育,常形成陡崖,斷層三角面,主要表現(xiàn)為片理化、硅化破碎帶,兩側巖石硅化破碎,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具分帶性(圖3),如措勤縣德能北西西向韌脆性斷層實測剖面所示。

      (1)構造角礫巖帶:巖石褐黃-深褐色,角礫狀,塊狀構造,角礫成分為中細粒巖屑砂巖,呈棱角狀,礫徑大小為2~3cm,基質成分為氧化鐵質,巖石呈顆粒支撐,巖石中充填氧化鐵質薄膜。

      (2)碎裂巖帶:巖石為中細粒巖屑砂巖,巖石碎裂,發(fā)育兩組劈理呈網(wǎng)格狀;第一組產(chǎn)狀:60°∠85°,第二組產(chǎn)狀:330°∠80°,劈理間隔密度約1cm,巖石中見褐鐵礦脈和硅化石英脈沿劈理面發(fā)育。

      (3)片理化巖帶:巖石為灰-灰褐色中細粒碎屑砂巖,呈中細粒結構,片理狀構造,巖石中發(fā)育片理化,呈薄片狀,片理間隔約3~5mm。

      (4)碎裂巖帶:巖石為中細粒巖屑砂巖,巖石碎裂,發(fā)育兩組劈理呈網(wǎng)格狀,第一組產(chǎn)狀:145°∠37°,第二組產(chǎn)狀:320°∠75°,劈理間隔密度3~4 cm。

      (5)第四系殘坡積砂礫石層,礫石成分為巖屑砂巖、閃長玢巖,呈棱角狀,礫徑大小2~50mm,砂質成分為晶屑和巖屑,呈次棱角狀,粒徑大小約為1mm。

      上述剖面表明:斷層發(fā)育于燕山期巖體與敵布錯組接觸界線附近,早期為韌性變形,形成密集的片理化,后期疊加了脆性變形,形成硅化、構造角礫化,具多期活動性質。

      斷裂旁側次級北西西向裂隙為容礦、儲礦構造,礦區(qū)Cu1、Cu2、Cu3、Cu4、Cu5礦體即賦存于裂隙中。

      2.3 巖漿巖

      礦區(qū)巖漿活動表現(xiàn)為燕山期中酸性巖漿的侵入,巖石類型為石英閃長玢巖,是主要的含礦地質體,分布于礦區(qū)中部,出露面積0.65 km2,總體呈北西向展布,傾角70°,傾向北東,巖石呈灰-灰白色、深淺灰綠色,殘余斑狀結構,基質殘余顯微半自形粒狀結構,塊狀構造,主要造巖礦物由斜長石85%、(斜長石斑晶10%、斜長石基質75%)、斑晶暗色礦物4%、基質暗色礦物5%、石英5%、少量磁鐵礦、磷灰石微、鈦鐵礦少量及少量蝕變綠泥石、絹云母組成。

      與圍巖呈侵入接觸,圍巖外接觸帶發(fā)育,主要有堇青石角巖、紅柱石角巖、板點板巖等,其寬約300m,巖體自變質不明顯,主要為綠泥石化、綠簾石等,其同位素測年為119.4Ma(U-Pb法,來源于《西藏隆格爾-措麥地區(qū)地質礦產(chǎn)調查報告》,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質過程與礦產(chǎn)資源國家重點實驗室采用LA-ICP-MS完成),為早白堊世。本次工作將石英閃長玢巖體的形成時代歸屬為燕山晚期第一階段第一次侵入體。

      石英閃長玢巖的化學成分見表1。

      表1 石英閃長玢巖化學成分表Table 1 Quartz diorite porphyrite chem ica l com position

      據(jù)石英閃長玢巖(36個樣品)光譜樣品統(tǒng)計:Cu最大值達60.6×10-6,平均34.78×10-6,Pb最大值達183×10-6,平均36.32×10-6,Zn最大值達234× 10-6,平均125.97×10-6,含量明顯高于維氏值,表明石英閃長玢巖有利于成礦。

      該巖體是江讓構造巖漿帶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根據(jù)其地質特征、巖石學特征、巖石地球化學特征、同位素測年等,屬與燕山晚期第一階段第一次和第二次侵入體,其成因類型屬同熔型花崗巖,物質來源為殼?;烊郏鋷r漿來源與早白堊世時期雅魯藏布洋殼向北俯沖有關。

      3 礦區(qū)地球化學、地球物理特征

      3.1 礦區(qū)1/1萬土壤化學測量特征

      礦區(qū)1/1萬土壤化學測量成果圈定綜合異常4處,分別編號為Ⅰ、Ⅱ、Ⅲ、Ⅳ(圖4、5)。

      圖4 Ⅰ(Cu-Pb-Zn-Au-Ag,Au-Ag)綜合異常圖Fig.4 Integrative anom a lym ap o ofⅠ(Cu-Pb-Zn-Au-Ag,Au-Ag)

      Ⅰ(Cu、Pb、Zn、Au、Ag)綜合異常:分布在礦區(qū)的德能一帶,呈不規(guī)則狀的北東向展布,面積0.6 km2,Cu、Pb、Zn異常套合性較好,Cu異常呈不規(guī)則圓狀,分布于構造角礫巖帶及銅礦體的兩側,異常母巖為石英閃長玢巖,異常下限為30×10-6,異常峰值為293×10-6,異常面積為0.60 km2;Pb異常分布位置及形態(tài)與Cu異常相似,異常母巖為石英閃長玢巖,異常下限為114×10-6,異常峰值為3014×10-6,異常面積為0.68 km2;Zn異常主要分布在Cu礦化體周圍、石英閃長巖巖體及與其接觸的敵布錯組地層中,呈不規(guī)則圓狀展布,具兩級濃度分帶現(xiàn)象,異常下限為130×10-6,元素異常峰值為3 129×10-6,異常面積0.45 km2。

      Ⅱ(Cu、Zn、Au、Ag)綜合異常:分布于礦區(qū)的們扎底布,呈不規(guī)則的北東向展布,面積0.3 km2,Cu、Zn異常套合性較好,Cu異常呈橢圓狀,分布于石英閃長玢巖中,沿硅化破碎帶周圍展布,異常面積為0.28 km2,Cu異常峰值為197×10-6;Zn異常主要分布在硅化破碎帶周圍與Cu異常呈不規(guī)則同心圓展布,Zn異常峰值為3 495×10-6。

      Ⅲ-Cu異常,呈橢圓狀,分布在燕山期石英閃長玢巖中,呈不規(guī)則北東向展布,異常面積為0.57 km2;Au、Ag、Pb、Zn異常主要分布在Cu異常周圍,呈不規(guī)則同心圓展布,異常面積分別為:0.3 km2、0.5 km2、0.4 km2、1 km2。

      Ⅳ-Au、Ag異常,峰值分別為108×10-9、3 471× 10-6,元素異常面積分別為:0.3 km2、0.2 km2。

      3.2 1/1萬激電中梯剖面特征

      通過銅礦體的20線激電剖面視相位、視電阻率和地質綜合剖面圖(圖6)。

      該剖面通過礦體部位Hs有明顯的異常,并對應于低阻ρs,具明顯的低阻高視相位特征。在Hs異常部位地表地質對應著Cu5、Cu4、Cu3、Cu2、Cu1號銅礦體。

      4 礦床地質特征

      4.1 礦體的形態(tài)、產(chǎn)狀、規(guī)模

      地表初步調查和槽探、鉆探工程取樣表明,區(qū)內有6條銅礦體[10],其形態(tài)、產(chǎn)狀、規(guī)模等特征見表2(圖7、8)。

      Cu1礦體賦存于燕山晚期石英閃長玢巖的構造破碎帶中,總體呈北北東向展布,礦體形態(tài)與產(chǎn)狀嚴格受構造破碎帶的形態(tài)、產(chǎn)狀、規(guī)模控制,斷續(xù)長度180m,厚2m,產(chǎn)狀70°∠65°。

      Cu2礦體的北西端賦存于晚二疊世敵布錯地層中的構造破碎帶中,南東端賦存于燕山晚期石英閃長玢巖的構造破碎帶中,總體呈北西向展布,礦體形態(tài)與產(chǎn)狀嚴格受構造破碎帶的形態(tài)、產(chǎn)狀、規(guī)??刂?,斷續(xù)長度680m,厚3.41m,產(chǎn)狀30~50°∠60~65°。

      Cu3礦體的北西端賦存于晚二疊世敵布錯地層的構造破碎帶中,南東端賦存于燕山晚期石英閃長玢巖的構造破碎帶中,總體呈北西向展布,礦體形態(tài)與產(chǎn)狀嚴格受構造破碎帶的形態(tài)、產(chǎn)狀、規(guī)??刂?,斷續(xù)長度700m,厚3.28m,產(chǎn)狀10~335°∠50~70°。

      Cu4礦體的北西端賦存于晚二疊世敵布錯地層的構造破碎帶中,南東端賦存于燕山晚期石英閃長玢巖的構造破碎帶中,總體呈北西向展布,礦體形態(tài)與產(chǎn)狀嚴格受構造破碎帶的形態(tài)、產(chǎn)狀、規(guī)??刂疲瑪嗬m(xù)長度1 210m,厚8.78m,產(chǎn)狀35~55°∠45~75°。

      Cu5礦體的賦存于晚二疊世敵布錯地層的構造破碎帶中,總體呈北西向展布,礦體形態(tài)與產(chǎn)狀嚴格受構造破碎帶的形態(tài)、產(chǎn)狀、規(guī)??刂疲瑪嗬m(xù)長度650m,厚1.47m,產(chǎn)狀30°∠50~65°。

      Cu6礦體的賦存于燕山晚期石英閃長玢巖的構造破碎帶中,總體呈北西向展布,礦體形態(tài)與產(chǎn)狀嚴格受構造破碎帶的形態(tài)、產(chǎn)狀、規(guī)??刂?,斷續(xù)長度600m,厚2.15m,產(chǎn)狀215°∠65°。

      4.2 礦石質量

      4.2.1 礦石礦物成分

      表2 礦體形態(tài)、產(chǎn)狀特征表Table 2 The shape occurr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 of ore body

      黃銅礦礦石:金屬礦物主要有黃鐵礦(2~3)%,黃銅礦(1~3)%,銅蘭(0.5~1)%,次生礦物孔雀石(1~2)%,針鐵礦(1~6)%,脈石礦物主要有石英(20~40)%、綠泥石(25~40)%、長石(7~10)%;黃鐵礦半自形晶,粒徑0.1~0.8mm,已氧化成次生針鐵礦,僅保留其假象,黃銅礦他形晶,粒徑0.1~0.2mm,多氧化為次生孔雀石、銅蘭和褐鐵礦(針鐵礦),僅見局部殘留,次生孔雀石、銅蘭,分布在裂隙中,石英粒狀、犬齒狀,長徑0.15~2 mm,長石半自形板狀,長徑0.5~3mm,強絹云母化,綠泥石顯微鱗片狀,不均勻分布,片徑0.02~0.05mm,部分風化析鐵。

      含方鉛礦黃銅礦礦石:金屬礦物主要有黃鐵礦(1~5)%,黃銅礦(1~3)%,銅蘭(0.5~1)%,次生礦物孔雀石(1~2)%,方鉛礦(1~6)%,脈石礦物主要有石英15%、綠泥石(25~40)%、陽起石5%、角礫(5~15)%;黃鐵礦半自形晶,粒徑0.1~0.8mm,黃銅礦他形晶,粒徑0.02~0.20mm,少數(shù)達0.5~1mm,周圍含多量次生孔雀石、銅蘭、少量斑銅礦和輝銅礦,方鉛礦半自形晶,粒徑0.1~0.9mm,邊部見次生白鉛礦;石英粒狀、犬齒狀,長徑0.10~1.8mm,綠泥石顯微鱗片狀,不均勻分布,片徑0.02~0.05mm,部分風化析鐵,陽起石纖狀,長徑0.05~1.2mm,弱硅化,角礫強硅化,僅殘留有綠泥石。

      方鉛閃鋅黃銅礦礦石:金屬礦物主要有黃鐵礦2%,黃銅礦(3~5)%,閃鋅礦3%,方鉛礦3%,脈石礦物主要有石英45%,綠泥石32%、角礫10%;黃鐵礦半自形晶,粒徑0.1~0.6mm,黃銅礦他形晶,粒徑0.03~1.30mm,少局部包裹閃鋅礦,閃鋅礦他形晶,粒徑0.1~1.2mm,含乳濁狀黃銅礦(占閃鋅礦的3%~8%),方鉛礦他形-半自形晶,粒徑0.2~1.5mm,包裹黃鐵礦,局部熔蝕交代閃鋅礦;石英粒狀、犬齒狀,長徑0.5~2mm,綠泥石顯微鱗片狀,片徑0.03~0.1mm,角礫強硅化,僅殘留有綠泥石。

      黃鐵礦黃銅礦礦石:金屬礦物主要有黃鐵礦(1~15)%,黃銅礦1%,脈石礦物主要有絹云母92%,綠泥石2%、菱鐵礦脈3%;黃鐵礦分布在黃鐵礦綠泥石石英脈中,脈中黃鐵礦半自形晶,粒徑0.02~0.10 mm,黃銅礦分布在石英脈中,脈寬0.03mm,脈中黃銅礦他形晶,粒徑0.02mm,絹云母、綠泥石顯微鱗片狀,無定向分布,片徑小于0.01mm,碎裂紋發(fā)育,沿裂隙紋充填菱鐵礦脈,脈寬0.03~0.20mm。

      4.2.2 礦石自然類型

      方鉛礦礦石、黃銅礦礦石自然類型為硅化構造蝕變巖型。

      4.2.3 礦石結構、構造

      銅礦礦石結構為半自形-他形粒狀、角礫狀結構,礦石構造為塊狀、脈狀、浸染狀構造。

      方鉛礦礦石為粒狀-犬齒狀結構,礦石構造為塊狀、脈狀構造。

      4.2.4 礦石的有用組分

      Cu1礦體銅含量(0.33~1.23)%,平均0.78%;Pb含量(1.03~1.14)%,平均1.09%;Zn含量(0.16~0.48)%,平均0.32%;Ag含量(5.05~66.80)×10-6,平均35.93×10-6;Au含量<0.05×10-6。

      Cu2礦體銅含量(0.35~4.36)%,平均1.68%;Pb含量(0.05~44.7)6%,平均9.13%;Zn含量(0.01~0.32)%,平均0.11%;Ag含量(8.94~430)×10-6,平均130.65×10-6;Au含量<0.05×10-6。

      Cu3礦體銅含量(0.30~1.46)%,平均1.68%;Pb含量(0.074~24.70)%,平均4.05%;Zn含量(0.014~0.19)%,平均0.07%;Ag含量(17.60~242)×10-6,平均72.07×10-6;Au含量<0.05×10-6。

      Cu4礦體銅含量(0.24~2.80)%,平均0.84%;Pb含量(0.18~9.47)%,平均3.36%;Zn含量(0.063~0.76)%,平均0.28%;Ag含量(9.37~112.3)×10-6,平均39.68×10-6;Au含量<0.05~0.12×10-6,平均0.055×10-6。

      (1)Cu4礦體地表走向上礦石中有用組分含量變化

      銅品位走向上一般在0.24%~2.30%之間作跳躍式變化,起伏不大[11],銅品位變化系數(shù)為64.93%,鉛品位走向上在0.18%~9.47%之間作跳躍式變化,起伏不大,鉛品位變化系數(shù)為81.55%,銀含量走向上在(9.37~112.3)×10-6之間作跳躍式變化,起伏不大,銀含量變化系數(shù)為81.85%,Cu4號礦體銅、鉛、銀含量在走向上的變化見(表3、圖9)。

      (2)Cu4銅礦體工程水平礦石中有用組分含量變化

      銅含量工程傾向(TC002)為(0.15~7.46)%,變化較大,其變化系數(shù)為163.23%;銅含量工程傾向(TC004)為(0.26~2.07)%,變化不大,其變化系數(shù)為80.54%;銅含含量工程傾向(TC1001)為(0.34~2.09)%,變化不大,其變化系數(shù)為59.92%。

      (3)Cu4礦體TC002、TC004、TC1001水平方向Cu含量變化見(圖10、表4)。

      表3 Cu4礦體地表Cu.Pb.Ag含量在礦體走向上變化表Table 3 Re lationship between Cu,Pb,Ag in suroface o of Cu4 ore body and ore trend

      表4 TC002、TC004、TC1001水平方向Cu含量Tab Ie 4 The leve ldirection Cu contento of TC002,TC 004,TC1001

      銀含量工程傾向(TC002)為(5.32~79.3)×10-6,變化較大,其變化系數(shù)為108.19%,銀含量工程傾向(TC004)為(3.07~48.50)×10-6之間作跳躍式分部,變化不大,其變化系數(shù)為46.91%;銀含量工程傾向(TC1001)為(2.51~137)×10-6之間作跳躍式分部,變化不大,其變化系數(shù)為75.53%。

      Cu4礦體TC002、TC004、TC1001傾向銀含量變化見表5。

      5 礦床成因淺析

      德能銅多金屬礦位于隆格爾-念青唐古拉復合巖漿弧,為岡底斯銅鐵多金屬成礦帶的主要組成部分。區(qū)內二疊紀敵布錯組地層為一套湖相碎屑巖沉積,典中組為陸相火山巖沉積。

      二疊紀敵布錯組為Cu、Pb、Zn有力礦源層,礦區(qū)內斷裂構造發(fā)育,尤其是北西西向韌性斷裂為主要控巖控礦構造,燕山期石英閃長玢巖是主要的成礦地質體。

      區(qū)內燕山期構造巖漿活動是主要構造事件,北西西向斷裂活動導致熱能、化學能遞增疊加,動力變質作用明顯增強,富含硅質地段出現(xiàn)硅化,有用元素初步富集于熱液中。燕山晚期,由于強烈的巖漿活動和斷裂活動,尤其是巖體的多階段多次活動,導致熱、氣、水和銅礦物質活動的反復疊加,受后期北西西斷裂活動的影響,上部巖體及圍巖進一步產(chǎn)生裂隙,含礦熱液沿裂隙上升,從而形成了構造蝕變巖型礦床。

      總之,構造蝕變巖是形成本礦床的圍巖,斷裂構造活動使含礦氣水溶液運移,沉淀的場所,巖漿熱液活動是成礦的必要條件。

      表5 TC002、TC004、TC1001水平方向Ag含量Tab Ie 5 The leve ldirection Ag content o of TC002,TC004,TC1001

      6 找礦方向

      礦區(qū)位于岡底斯銅鐵多金屬成礦帶的雅魯藏布江銅多金屬成礦區(qū)內,礦床的形成受區(qū)域近東西深斷裂及次級北西向斷裂控制,與區(qū)內石英閃長玢巖巖體關系密切。因而,區(qū)內石英閃長玢巖發(fā)育地段是找銅多金屬礦的最佳位置。

      (1)地表黃鐵絹英巖化、黃鐵礦化(褐鐵礦化)、黃銅礦化、矽卡巖化、孔雀石化、青盤巖化出露處,特別是沿巖體與圍巖(碳酸鹽巖類)接觸帶和構造破碎帶的硅化、褐鐵礦化、孔雀石化、矽卡巖化、黃鐵礦化、青盤巖化地區(qū)是找銅礦的標志。

      (2)面積性激電[12]工作的低電阻率高極化率地區(qū),是尋找隱伏銅多金屬礦的有利部位。

      (3)1/50萬區(qū)域水系沉積物測量[13]及1/10 000土壤測量的Cu、Pb、Zn、Ag、Mo、Bi、Au等元素的組合異常地帶。

      (4)鉆孔深部黃鐵礦化斜長花崗斑巖地方也是找斑巖銅礦的最佳部位。

      7 結論

      (1)德能銅多金屬礦床屬岡底斯銅鐵多金屬成礦帶重要組成部分,礦床的成因與區(qū)域地質背景密切相關。

      (2)礦床物質來源與燕山晚期石英閃長玢巖有關,北西西向區(qū)域性斷裂構造是主要的控巖控礦構造,其旁側的次級斷裂是主要的導礦容礦空間,礦床成因類型屬構造蝕變巖型。

      (3)調查表明:礦床礦石品位較高,主成礦元素銅含量沿走向和傾向變化不大,伴生有益組分含量較高,具有進一步工作的價值。

      (4)今后找礦工作應在石英閃長玢巖、花崗斑巖中的青盤巖化發(fā)育處、斷裂交匯部位、土壤(Cu、Pb、Zn、Au、Ag)綜合異常發(fā)育地、物探低阻高極化異常處為重點,以期在本區(qū)擴大礦床規(guī)模和發(fā)現(xiàn)新的礦床類型。

      致謝:本文在成文過程中,得到樓法生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的無私幫助與悉心指導,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本文引用了西藏隆格爾-措麥地區(qū)地質礦產(chǎn)調查工作的部分成果,參加工作的還有江西省地質調查研究院西藏區(qū)調項目隊的程春華、黃俊平、錢正江、高原、王超等,表示誠摯的謝意!

      [1]江西省地質調查研究院.1/5萬西藏隆格爾-措麥地區(qū)礦產(chǎn)地質調查報告[R].南昌,2010,9.

      [2]潘桂棠,莫宣學,厚增謙,等.岡底斯造山帶的時空結構及演化[J].巖石學報,2006,3(22):521-530.

      [3]潘桂棠,李興振,王立全,等.青藏高原及鄰區(qū)大地構造單元初步劃分[J].地質通報,2002,21(11):701-707.

      [4]王全海,王保生,李金高,等.西藏岡底斯島弧及其銅多金屬成礦帶的基本特征與遠景評估[J].地質通報,2002,21(1):35-40.

      [5]李光明,楊家瑞,丁俊.西藏雅魯藏布江成礦區(qū)礦產(chǎn)資源評價新進展[J].地質通報,2003,22(9):699-703.

      [6]鄭有業(yè),多吉,王瑞江,等.西藏岡底斯巨型斑巖銅礦帶勘查研究最新進展[J].地質通報,2007,34(2):324-333.

      [7]芮宗瑤,陸彥,李光明,等.西藏斑巖銅礦的展望[J].中國地質,2003,30(2):302-308.

      [8]四川省地質調查院.1/25萬措勤區(qū)幅區(qū)域地質調查報告[R].成都,2002,12.

      [9]周幼云,江元生,王明光.西藏措勤-申扎地層分區(qū)二疊系敵布錯組的建立及其特征[J].地質通報,2002,21(2):79-82.

      [10]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銅、鉛、鋅、銀、鎳、鉬礦地質勘查規(guī)范[M].北京:地質出版社,2003,3.

      [11]胡為正,黃孝文,蔣金明.西藏措勤縣木質頂磁鐵礦礦床地質特征及成因分析[J].資源調查與環(huán)境,2006,27(3):200-208.

      [12]黃俊平,胡為正,馮曄,等.西藏措勤縣日阿銅多金屬礦地質特征及找礦方向[J].東華理工學院學報,2006,27(4):177-181.

      [13]西藏地礦廳區(qū)域地質調查大隊.西藏1/50萬措勤幅地球化學圖說明書[R].拉薩,1996,6.

      Abstract:The Deneng Copper-polymetallic deposit is discovered w ith the Longgeer-Cuom ian 1:50 000minerals survey.There are six bodies oof copper ore achieving production-gradew ith useoful components such as Pb,Zn,Au and Ag etc.With good ore-oform ing geological condition,ore bodiesmainly occur in outside oof the contact zone and tectonic ofracture zone.Cu4 ore body is the largestone.Basing on deep drilling and suroface trenching data,the variation coeofoficientoof ore grade and thicknessalong the ore strike and tendency is small.This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 belongs to the structural-altered-rock type.The oform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magmatic activity. Spatial distribution is controlled by magmatic and ofracture.Induced polarization anomalies and geochem ical anomalies show that this depositarea is the prospecting ofavorable place oof the copper,lead and zinc polymetallic deposit.

      Keywords:Deneng;copper-polymetallic deposit;geological ofeature;prospecting direction

      GeologicalCharacteristicsand Prospecting Direction oof the Deneng Copper-Polymetallic Deposit in Coqen County,Tibet,China

      HUWei-zheng,DENG Bi-rong,DU Chang-ofa,HUANG Dong-rong
      (Institute oof Geologicalsurvey and Reseach oof JiangxiProvince,Nanchang 330201,China)

      P681.41

      A

      1672-4135(2012)03-0176-08

      2012-04-01

      國家地質大調查礦調項目:1/5萬西藏隆格爾-措麥地區(qū)地質礦產(chǎn)調查(1212010818035)

      胡為正(1963-)男,畢業(yè)于東華理工學院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yè),高級工程師,現(xiàn)主要從事區(qū)域地質礦產(chǎn)調查及研究工作,Email:HWZCXL@126.com。

      猜你喜歡
      長玢巖產(chǎn)狀黃銅礦
      基于產(chǎn)狀Fisher分布的巖石節(jié)理最小樣本容量確定方法
      內蒙古銀宮山地區(qū)閃長玢巖脈鋯石U-Pb 同位素年代學、地球化學特征及與鈾礦化關系研究
      鈾礦地質(2022年4期)2022-07-27 13:32:44
      典型雜質礦物及離子對黃銅礦浸出影響的研究現(xiàn)狀
      淺談砂巖儲層的巖石學特征
      激電聯(lián)合剖面在判斷矽卡巖型礦床礦體產(chǎn)狀中的應用
      六偏磷酸鈉及硅酸鈉對海水浮選黃銅礦的影響機理
      金屬礦山(2020年10期)2020-11-14 11:20:40
      NE向晚期閃長玢巖脈破礦規(guī)律研究:以對I-5號礦體的影響為例
      赤平投影法在邊坡穩(wěn)定性分析中的應用
      江西省玉山縣下倉金礦找礦前景淺析
      不同價態(tài)雜質離子對黃銅礦浮選的影響機理研究
      金屬礦山(2018年12期)2019-01-14 08:26:36
      闽侯县| 区。| 海城市| 武强县| 南阳市| 个旧市| 文安县| 南汇区| 子长县| 大兴区| 耒阳市| 唐山市| 齐齐哈尔市| 康定县| 双柏县| 什邡市| 大渡口区| 太仆寺旗| 阳原县| 神池县| 北辰区| 台东市| 那曲县| 拉孜县| 洪湖市| 汉寿县| 武夷山市| 晋州市| 筠连县| 南雄市| 永兴县| 普宁市| 武义县| 榆中县| 色达县| 长宁区| 犍为县| 洪洞县| 高要市| 凌源市| 通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