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旭梅,李 靖,王立志
太極扣彈性附著義齒用于雙側游離端缺失的修復
梁旭梅,李 靖,王立志
雙側游離端缺失;活動義齒;太極扣彈性附著義齒
牙齒修復治療的目的是恢復功能,達到舒適及美觀。游離端缺牙到目前為止,局部可摘義齒仍是最主要的修復方式。由于雙側游離端缺失,剩余牙槽嵴的形態(tài)和質量對游離端義齒固位穩(wěn)定的影響相對固定,使得可摘義齒的整體修復效果不佳[1,2]。而精密附著體固位型可摘義齒兼有固定義齒和可摘義齒的特點,在提供良好固位和穩(wěn)定的同時,也大大改善了美觀效果,因而在牙列游離端缺損的修復方面已顯示出越來越明顯的優(yōu)越性[3]。
牙列缺損中雙側游離端缺失是義齒修復時的難點之一,雖然種植義齒能夠很好地解決該問題,但是由于價格昂貴,難以普及,目前仍以活動義齒修復為主。但是,活動義齒修復后常常出現擺動、下沉、翹起和旋轉等不穩(wěn)定現象[1]。臨床上常規(guī)采用六類分類中的五類分類修復,但很難獲得滿意的固位和美觀。目前采用太極扣彈性附著體修復雙側游離端缺失是一種較新的方法,通過與常規(guī)活動義齒修復比較,發(fā)現太極扣彈性義齒修復可以獲得較好的固位穩(wěn)定和支持,并且改善了義齒修復后的美觀問題[2]。
1.1 研究對象 選擇筆者所在療養(yǎng)院門診肯氏Ⅱ類雙側游離端缺失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試驗組15例,男7例,女8例;年齡40~62歲,平均51.5歲;上頜8例,下頜7例。對照組10例,男5例,女5例;年齡43~59歲,平均50.8歲;上頜4例,下頜6例。納入標準為:①患者無系統性疾病,無顳頜關節(jié)紊亂綜合征;口腔組織無炎癥和病理損害;②余留牙(包括基牙)無齲或齲已治療,松動度低于Ⅰ度;③患者牙合關系正確,牙合接觸良好;④雙側游離端缺失的對牙合牙為天然牙(或冠橋修復體),無阻生齒影響;⑤牙合間距≥5 mm。
1.2 材料 ①Stern太極扣:太極扣-RV微型,美國Stern gold公司生產;②常規(guī)義齒材料;③硅橡膠印模材:金馬克縮聚型硅橡膠(意大利);④貴金屬鑄造合金:古沙(德國);⑤瓷粉:松風(日本)。
1.3 設計方案和技工制作的技術要求
1.3.1 基牙選擇 選擇與缺牙區(qū)相鄰的兩個前磨牙組成基牙,基牙牙周及牙根健康,牙松動<Ⅰ°,牙槽骨吸收不超過根長1/3。如有牙髓根尖周病變的患牙,先行根管治療術。
1.3.2 制作步驟 ①前磨牙4、5全冠預備,制取印模,灌制石膏印模,制作4、5烤瓷聯冠及太極扣附件;②患者口內試戴烤瓷冠(帶有加工用的黑色陽性部件),調整咬合,硅橡膠制取印模,灌制石膏模型,制作可摘局部義齒[3];③患者口內試戴義齒,調整咬合,粘接4、5全冠,完成制作;④常規(guī)義齒按照常規(guī)方法制作。
1.4 臨床療效觀測方法 活動義齒初戴后,即對患者的適應性、咀嚼效率、穩(wěn)定性三個方面進行檢查,并記錄分析,3、6、9個月后進行復查,再次記錄分析。咀嚼效率測試:患者修復后不同時期進行咀嚼測量,患者咀嚼50 g花生(20粒),然后吐入杯中,并5次漱口,于杯中加水稀釋至1000 ml,攪拌1 min,靜置2 min,吸取量筒內中上1/3處的混懸液5 ml至比色皿中。測量3次咀嚼效率,取平均值。
1.5 臨床療效觀測標準
1.5.1 適應性 好:無異物感,舒適,口腔功能正常,唇舌運動自如;中:輕度異物感,口腔行使功能輕度不適;差:異物感強,口腔行使功能時義齒使用不舒適。
1.5.2 咀嚼效率 好:正常咀嚼時,能夠達到0.5以上;中:介于0.4~0.5;差:低于0.3。
1.5.3 穩(wěn)定性 好:正常咀嚼時,義齒不出現動度;中:咀嚼時義齒有輕微動度;差:咀嚼時動度較大。
1.6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0.0統計軟件,對兩種修復方法各時段均值的變化用雙因素方差分析 (One-Way ANOVA)進行統計檢驗(F值),各檢驗都以P<0.05為顯著水平。
采用此方法9個月內修復雙側后牙游離缺失共 25件(常規(guī)活動義齒10件、太極扣彈性義齒15件),修復后3、6、9個月分別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和臨床復查,15件太極扣修復體穩(wěn)定性好,患者對修復后功能效果感到非常滿意,義齒配戴牢固,咀嚼功能恢復良好。ANOVA統計分析顯示,兩種修復方法在適應性、咀嚼效率及穩(wěn)定性上均有顯著差異(P< 0.05)。見表1、2。
表1 太極扣彈性義齒修復后患者的臨床療效
表2 活動義齒修復后患者的臨床療效
對于傳統的可摘義齒修復雙側后牙缺失,存在以下缺陷:常規(guī)修復使用4、5為基牙,利用3、4基牙間隙安放間隙卡,這樣易造成卡環(huán)外露,美觀性下降;若不在3、4基牙開辟間隙,就要在4、5基牙間開辟間隙,但這樣就會影響咬合,易造成食物嵌塞,加重4、5基牙的負擔。
彈性附著義齒的優(yōu)點是采用陰陽嵌合結構,例如應用太極扣時,局部義齒可以進行垂直鉸鏈運動,降低了對于基牙的側向力,具有操作簡單、性能可靠、固位力可調、容易維護、使用壽命長等特點,而且在陽性部件與陰性部件之間具有0.4 mm的氣囊緩沖結構和萬向鉸鏈連接,可以緩沖義齒所受咬合力,所以傳達到基牙上的力量不足咬合力的20%,在基牙舌側無需制作精密研磨卡,從而使制作難度和制作成本降低。其陽性部件是在活動義齒中的尼龍部件,附著體就位容易,耐磨損,不需使用自凝丙烯酸樹脂即可輕松更換陽性部件,從而使維護和修理非常輕松[7]。主要的特點有:①增加了穩(wěn)定性和固位力:作為可摘義齒的固位體,附著體與卡環(huán)的固位原理有所不同??ōh(huán)主要利用卡環(huán)與天然牙之間的摩擦力,以及卡環(huán)臂進入倒凹區(qū)以實現固位效果;附著體依據陰性和陽性結構的結合形成固位力。不同類型附著體的固位原理有其各自的特點,固位效果一般優(yōu)于卡環(huán)[8];②保護基牙:在牙列缺損修復設計時考慮保護基牙,是維持修復遠期效果的關鍵之一;采用卡環(huán)固位,卡環(huán)臂與基牙牙面接觸的密合度及均勻度均受到限制,在卡環(huán)臂與牙面之間易出現不貼合的現象,且其截面為圓形,與基牙為線接觸,邊緣移行欠佳,易致食物殘渣積滯;在采用附著體固位的牙列缺損修復設計中,通過雙基牙或多基牙的共同支持,以減少基牙所受的扭力,使合力盡可能沿牙長軸方向傳遞,可防止義齒受力時基牙牙周組織的創(chuàng)傷;臨床遠期效果觀察也證實了雙基牙或多基牙支持的附著體義齒,其基牙保存率提高[9];③利于美觀:常規(guī)活動義齒修復雙側磨牙缺失時必須利用卡環(huán)在前磨牙獲得固位,這樣很容易暴露金屬,義齒的美觀性比較差;而使用太極扣彈性附著義齒,在前磨牙使用金屬烤瓷冠進行修復,不僅保護了基牙,而且也提高了義齒的美觀性;④咀嚼效率:國內外學者對精密附著體、磁性附著體義齒修復患者的咀嚼效能進行了試驗研究,結果證實,采用附著體固位可提高患者的咀嚼效率;精密附著體義齒和以卡環(huán)為固位體的義齒修復牙列缺損后,咀嚼效率測試也證明附著體義齒的咀嚼效能明顯高于卡環(huán)固位義齒。
可見,對于采用彈性附著義齒修復雙側游離端缺失既可以滿足咀嚼功能的需要,同時也可以進一步提高美觀的要求,是今后修復雙側游離端缺失的新的方法,值得臨床上進一步推廣應用。但是選擇太極扣彈性附著體修復磨牙游離端缺失時,需要注意:①太極扣彈性附著體需要的最小牙合齦距離應>4 mm,齦距過低將會降低太極扣彈性附著體的固位力;②在選擇基牙時,要充分考慮到基牙的牙周狀況,要是牙周狀況不良,要及時增加基牙數目,分散基牙合力。
[1]徐君伍.口腔修復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 207-225.
[2]于書娟,汪大林,李笑梅,等.彈性冠外附著體的研究和進展[J].現代口腔醫(yī)學雜志,2008,19(4):427.
[3]Ku YC,Shen YF,Chan CP.Extracoronal resilient attachments in distal extension 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s[J].Quintessence Int,2000,31(5):311.
[4]杜 莉,胡宇輝,文志紅.雙側游離端義齒咀嚼效能的測定和分析[J].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2007,11(4):312-314.
[5]潘鳴鏑,楊寵瑩,徐文俊.可摘局部義齒卡環(huán)對基牙的影響[J].廣東牙病防治,2006,8(4):306-307.
[6]Charkawi HG,Wakad MT.Effect of splinting on load distribution of extracoronal attachment with distal extension prosthesis in vitro[J].J ProsthetDent,2006,76(3):315.
[7]馬楚凡,李冬梅,陳吉華,等.采用ERA彈性附著體修復牙列游離端缺損[J].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2006,22(4):575-577.
[8]張富強.附著體義齒的特點和附著體類型[J].中華口腔醫(yī)學雜志,2006,41(7):440-442.
[9]姚江武.冠內冠外精密附著體[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106.
[2012-03-10收稿,2012-04-12修回]
[本文編輯:張鴻瑫]
book=702,ebook=46
R783.4
B
266001山東青島,濟南軍區(qū)青島第二療養(yǎng)院口腔科(梁旭梅);100083北京裝甲兵工程學院門診部口腔科(李靖,王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