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玲,李前輝,李 瀾,馬 丹
瑞芬太尼復合七氟醚麻醉在小兒短小手術中的應用
王 玲,李前輝,李 瀾,馬 丹
七氟醚;瑞芬太尼;小兒
1.1 一般資料 選擇ASAⅠ~Ⅱ級擇期手術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齡3~12歲;體重12~45 kg。隨機均分為A、B、C三組,20例/組。手術種類包括:斜疝、鞘膜積液、隱睪、尿道下裂、闌尾炎,手術時間15~60 min。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 麻醉前30 min肌肉注射東莨菪堿0.01 mg/ kg,咪達唑侖0.1 mg/kg。入室前外周靜脈置入套管針備用。入室后監(jiān)測心電圖、血壓、心率、呼吸和SpO2。A組麻醉誘導靜脈注射瑞芬太尼2 μg/kg,復合吸入七氟醚8%,術中維持瑞芬太尼0.5 μg/kg·min,復合七氟醚2%~3%持續(xù)吸入;B組誘導靜脈注射異丙酚2.5 mg/kg、瑞芬太尼2 μg/kg,麻醉維持瑞芬太尼0.5 μg/kg·min,復合異丙酚40~50 μg/kg·min;C組誘導靜脈注射氯胺酮2 mg/kg,術中氯胺酮0.1 mg/kg·min,術畢停止給藥。
1.2.2 觀察指標 監(jiān)測麻醉誘導前(T1)、誘導后(T2)、手術中(T3)、手術后(T4)血壓(平均動脈壓MAP)、心率(HR)、脈搏氧飽和度(SpO2)。觀察并記錄誘導時睫毛反射消失時間,術中有無肢動反應、喉痙攣、惡心、嘔吐,術畢停藥后記錄睜眼時間,術后有無惡心嘔吐、躁動等不良反應。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用SPSS1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結果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
三組患者與誘導前相比,誘導后及術中B組MAP、HR顯著性下降(P<0.05),A、C組則均無顯著性變化(P>0.05),四個時間點SpO2無顯著性變化(P>0.05),見表1。
表1 三組患者不同時間點BP、HR(n=20,±s)
表1 三組患者不同時間點BP、HR(n=20,±s)
與T1時間點比較,*P<0.05。
項目 T1 T2 T3 T4 MAP(mmHg)A組 90.2±5.1 88.5±7.2 89.2±7.3 89.7±8.1 B組 90.7±6.0 81.3±6.9*82.5±7.1*89.4±7.5 C組 89.6±6.3 90.1±7.1 90.2±6.8 89.8±7.3 HR(次/min)A組 106.5±11.3 100.3±10.5 102.6±11.0 110.2±12.3 B組 107.8±12.1 92.1±10.3*91.5±11.2*110.1±11.6 C組 110.2±10.9 112.5±10.7 120.2±11.5 113.8±10.9 SpO2(%)A組 98.5±0.8 99.3±0.5 99.2±0.8 99.5±0.6 B組 98.3±0.7 99.4±0.8 99.5±0.7 99.6±0.3 C組 98.6±0.5 99.6±0.4 99.7±0.5 99.6±0.3
三組患者誘導后睫毛反射消失時間及蘇醒時間C組相對較長,與A及B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
表2 三組患者誘導后睫毛反射消失時間及術后睜眼時間(n=20,±s,min)
表2 三組患者誘導后睫毛反射消失時間及術后睜眼時間(n=20,±s,min)
項目 A組 B組 C組睫毛反射消失時間 1.1±0.8 1.5±0.7 8.3±1.5*#術后睜眼時間 6.2±2.1 9.1±1.8△25.3±5.7*#與A組比較,*P<0.01,△P<0.05;與B組比較,#P<0.01
術中A組與B組無明顯不良反應發(fā)生,蘇醒期A組與B組各有1例患者出現(xiàn)躁動,C組患者術中及術后分泌物明顯增多,并且在術中及術后出現(xiàn)喉痙攣各1例、術中惡心嘔吐2例、術后躁動4例,經處理后均很快緩解,見表3。
表3 三組患兒不良反應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n=20)
瑞芬太尼是一種新型的超短效阿片μ受體激動劑,具有較強的鎮(zhèn)痛作用,消除半衰期短,靜脈注射后在人體內1 min左右血腦濃度達到平衡,并能迅速被肝外組織和血液中非特異脂酶水解代謝,消除半衰期10~20 min,因此,具有起效迅速、鎮(zhèn)痛強、作用時間短、恢復迅速、無蓄積等優(yōu)點。七氟醚是近年來應用于臨床的較新的揮發(fā)性吸入麻醉藥,血/氣分配系數(shù)低,因此其誘導、蘇醒迅速,麻醉具有較強的可控性[1]。且其具有芳香氣味而無刺激性氣味,對呼吸道刺激性小,不增加呼吸道分泌物,小兒吸入后無嗆咳現(xiàn)象[2]。本文應用瑞芬太尼與七氟醚二者復合麻醉用于小兒短小手術同時兼具了瑞芬太尼的強效鎮(zhèn)痛及七氟醚的作用起效快、時間短、蘇醒恢復快的特點。
丙泊酚也是一種快速短效的靜脈全麻藥,具有麻醉效能強、起效快、蘇醒迅速而平穩(wěn),麻醉深度可控性強,但其有較強的循環(huán)抑制作用,其與瑞芬太尼聯(lián)合麻醉可產生循環(huán)抑制相加效應[3]。有研究顯示在成人患者中,七氟醚吸入誘導比丙泊酚靜脈誘導更平穩(wěn),對血流動力學影響更小[4]。本文結果顯示B組(瑞芬太尼復合丙泊酚)誘導后出現(xiàn)明顯的循環(huán)抑制。
氯胺酮具有鎮(zhèn)痛作用強、呼吸抑制輕等優(yōu)點,且無需深度麻醉,便能達到臨床良好的鎮(zhèn)痛作用,術中仍能保持上呼吸道的反射,可以防止誤吸胃內容物。但該藥具有成癮性,是一種新型毒品(俗稱K粉),長期吸食將對身體產生嚴重的危害[5]。該藥相對七氟醚及瑞芬太尼等短效藥物而言起效及作用時間均較長,恢復蘇醒也慢,同時還有腺體分泌增多、幻覺、躁動、眼壓及顱內壓升高等不良反應,臨床應用受限。本文結果顯示C組患者不僅麻醉誘導時睫毛反射消失時間及蘇醒時睜眼時間明顯長于另外兩組,而且20例患者中35%出現(xiàn)不良反應,明顯多于A、B兩組。
本文結果顯示A組瑞芬太尼復合七氟醚麻醉具有鎮(zhèn)痛效果好、循環(huán)抑制小、不良反應少,該方法易被患者接受,誘導既平穩(wěn)又避免了丙泊酚的注射痛,并且誘導及蘇醒快而平穩(wěn),提供了良好又安全的圍手術期條件。
綜上所述,瑞芬太尼復合七氟醚麻醉鎮(zhèn)靜鎮(zhèn)痛效果強,誘導及蘇醒平穩(wěn)、快且完全,對呼吸與循環(huán)系統(tǒng)影響少,麻醉效果完善,易于調控麻醉深度,不良反應輕微,是應用于小兒短小手術麻醉的一種有效、平穩(wěn)、安全可行的方法。
[1]張珠云,郭永正.七氟醚靜吸復合全麻加眶下神經阻滯用于小兒唇裂修復術[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8,24(06):536-537.
[2]徐 堅,連慶泉,陳小玲,等.七氟醚用于小兒非住院手術麻醉的可行性[J].中華麻醉學雜志,2000,20(3):248-249.
[3]耿志宇,許 幸,吳新民,等.瑞芬太尼復合異丙泊酚靶控輸注誘導的量效關系[J].中華麻醉學雜志,2004,24(12):260-263.
[4]李子剛,陳 紅.七氟醚吸入麻醉誘導與丙泊酚靜脈麻醉誘導的臨床比較[J].浙江預防醫(yī)學,2005,117(1):751-752.
[5]王紅偉,任愛紅.氯胺酮臨床作用的研究進展[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9,27(3):236-238.
[2012-01-09收稿,2012-02-21修回]
[本文編輯:宋 敏]
book=6,ebook=85
R722.1:R971.2
B瑞芬太尼是一種超短效阿片類強效鎮(zhèn)痛藥,具有起效快、代謝迅速無蓄積、對人體生理干擾小的優(yōu)點。而七氟醚是近年來用于臨床的新型吸入全身麻醉藥,具有血氣分配系數(shù)低、吸收和恢復快及刺激性小等優(yōu)點。二者復合麻醉兼具了瑞芬太尼的強效鎮(zhèn)痛及七氟醚的蘇醒恢復快的特點,因此筆者將兩者復合應用,探討其在小兒短小手術的可行性。
471031河南洛陽,150醫(yī)院麻醉科(王玲,李前輝,李瀾,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