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海濱
也門,位于阿拉伯半島西南端。與沙特、阿曼相鄰,瀕紅海、亞丁灣和阿拉伯海,境內(nèi)山地和高原地區(qū)氣候溫和干燥。首都薩那古城據(jù)說有3千多年的歷史,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chǎn)。
也門,位于阿拉伯半島西南端。與沙特、阿曼相鄰,瀕紅海、亞丁灣和阿拉伯海,境內(nèi)山地和高原地區(qū)氣候溫和干燥。首都薩那古城據(jù)說有3千多年的歷史,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chǎn)。
也門是阿拉伯世界古代文明搖籃之一。公元前14世紀建立麥因王朝,16世紀后先后遭葡萄牙、奧斯曼帝國和英國入侵與占領(lǐng)。1918年,建立獨立王國。1934年,英國迫使王國承認英對也門南部的占領(lǐng),也門被正式分割為南北兩方。1962年9月,阿卜杜拉?薩拉勒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發(fā)動革命,推翻北部的巴德爾王朝,成立阿拉伯也門共和國。1967年,南部也門擺脫英殖民統(tǒng)治獲得獨立并成立也門民主人民共和國。1990年5月22日,北、南也門宣布統(tǒng)一,成立了也門共和國。
從機場到賓館,一路上充滿新奇。天氣、建筑、膚色、衣著、車輛等等充斥著我的眼球,興奮著我的神經(jīng)。
也門靠近赤道,大部分地區(qū)屬于高原,少有降雨,所以氣候炎熱、干燥,且早晚溫差較大。在薩那,有生命的無生命的東西都被無情地壓榨水分。樹葉干癟著,毫無生氣,房屋以灰黃的色調(diào)為主,缺少外部裝潢,即使沒有太大的風沙,天空仍感覺有點朦朧,灰嗆嗆的,就好像積了很多灰塵,沒有水沖刷。
也門男子纏頭巾,也有將之披在肩上,純棉為主,在旅游點大概3美元左右一條。傳統(tǒng)服裝應該是袍子或裙子。長袍類似睡袍,不束腰,胸前開口有扣眼,長及腳踝,白色居多,稱“掃普”。我看就是大白袍,布料質(zhì)地手工各有區(qū)分,純白鮮亮者達到不可思議的地步,配上年輕俊朗的外表,有股純潔高貴之氣。裙子稱“麥格帶布”,其實是一塊大的長方巾環(huán)腰束成,有點像我國傣族婦女的裙子,只是到膝蓋而已。無論是裙是袍,上裝都配以西裝,灰黑、土黃為主,如此打扮主要是晝夜溫差較大的原因。絕大多數(shù)成年女子著黑色紗袍,分成頭巾、面紗、長裙等幾部分,質(zhì)量做工亦有區(qū)別,除了眼睛和手,身體的其他部位完全被覆蓋。但不乏難以遮擋的窈窕身姿,加之明眸善睞,更有猶抱琵琶的神秘引力。
薩那建房有個特點,山有多高,房有多高,房子建在山頂預示著與真主更貼近。市中心不乏繁華地界,現(xiàn)代化的高樓不多,高檔的酒店商場雖然略小,但內(nèi)部裝潢和經(jīng)營的品牌已經(jīng)和世界接軌。總的感覺仍然是貧困,畢竟灰墻土石的建筑居多。民用居住的樓舍多呈方形,兩三層左右,墻基是大塊的石頭磊成,色彩單調(diào),外墻全是灰黃的土石塊的本色。很多招牌也破舊骯臟,褪了色。有趣的是,大多數(shù)房子樓頂鋼筋突出裸露,就像沒有完工。有人猜測是為了有朝一日繼續(xù)加高,其實是按也門的規(guī)定,建成的房屋要繳納巨額的稅金,如果做成未完工的樣子可以避稅。所以看似破舊未完工的房子,內(nèi)部早就裝飾一新,甚至入住很久了。
也門沒有鐵路。走在街頭,最大的感觸是車多,車快。不要以為也門貧窮,他的汽車保有量估計不亞于中國的中小城市。汽車很便宜,油價也低,加之也門多山,所以出門皆以汽車代步。小車包括面包、轎車和皮卡,幾乎都是日系,占90%左右,也能見到嶄新的雷克薩斯。從車的新舊程度可見主人的貧富差距。
在薩那我還專門去了一次薩那大峽谷和老王爺宮。這兩處所在距離薩那市區(qū)大概三四十分鐘車程,一路上滿眼的荒原丘陵、草木稀疏、道路破敗,卻充斥著異國情調(diào),而且早知道那是一處名勝,所以游興絲毫不受影響。車停在一處開闊的山崖頂上,從立足之處放眼望去,山崖形似一面月牙向兩邊延伸,崖壁整齊地垂落,約有數(shù)百米高,面前山風冽冽,深谷中綠樹和土屋掩映,形成天然的盆地綠洲。遠處老王爺宮以一種超然的姿態(tài)挺立在谷底的一角,白色的外墻尤為醒目。
老王爺宮是數(shù)百年前也門一位部族首領(lǐng)的王宮,他統(tǒng)治著周圍方圓百里的地方。也門人有個習慣,房屋多建在山頭或巨石之上,老王爺宮就是典型代表。它建在一整塊巨石之上,巨石四周壁立陡峭,只有一條小路可以盤旋登上,形成獨特的堡壘,從攻防的角度占盡了地利。歷經(jīng)風雨,老王爺宮依然屹立,而今作為旅游名勝被保護起來。站在宮殿腳下,土黃色的山石和黃白相間的房舍融為一體,樓閣依山勢錯落,雖非雕梁畫柱,但外墻裝飾線條清晰簡潔,色澤潔白明快,說它亭亭玉立宛如頭頂婚紗的少女,說它凝重莊嚴又好似耄耋老儒,不需濃妝重抹,自有超凡脫俗之感;不需法杖華服,總帶巍峨肅穆之風。
拾階而上,宮殿內(nèi)裝飾古樸厚重,粗獷不顯粗野,華貴不顯張揚。墻壁不知如何粉刷得潔白入手卻感光滑,房門是厚重的木質(zhì)結(jié)構(gòu),沒有雕刻描畫。窗欞上方是半圓型的五彩玻璃窗,明快亮麗,風格獨特。儲物間、通風口、觀察哨、冷藏室、壁龕等一應俱全,并且各自利用天然的地理結(jié)構(gòu),盡顯匠心。整個宮殿最上邊是王爺?shù)钠鹁邮摇褪?、休閑室還有婦孺起居室和活動平臺。往下是類似客房臥室及講經(jīng)室的地方,再往下是廚房、盥洗室,最下邊據(jù)說還有牢房。
薩利赫家族大清真寺,是薩那新的地標性建筑。那是由總統(tǒng)薩利赫親自主持建設的,落成沒幾年。其富麗堂皇的程度似乎可以稱得上西亞之最。之所以選擇晚上去,是因為夜色燈光中的它更是流光溢彩。當我還離清真寺有一大段距離時,就遠遠看見一大片開闊的綠地和燈火通明的建筑,燈光下中央泛著銀光的圓頂,和四周閃爍燈光的柱狀塔樓,使我驚呼其美麗絕倫。
我到了門口,被門衛(wèi)擋住,原來是穆斯林禮拜時間,一小時以后才對外開放。猶豫,是否等候,考慮機會不容錯過,等吧。眼巴巴看著清真寺的主樓和燈火。也趁機看了下它的外圍。清真寺的周圍是一大片開闊的綠地,靠近路邊有柵欄包圍。綠地被規(guī)劃出草坪和花壇,草坪修整得規(guī)規(guī)矩矩,很多孩童在草地上摸爬滾打,粉紅的或金黃的不知名的小花密密地鋪滿花壇。
對于這樣一個缺水的城市規(guī)劃出如此生動的綠地一定已經(jīng)是投入頗巨。外圍如此,內(nèi)部想來更加不凡。終于,禮拜結(jié)束,人流散去,我征得了工作人員的同意后入內(nèi)參觀。在柔和的黃白燈光映襯下,清真寺的圓頂泛著淡淡的熒光,周圍空曠安靜,顯得格外圣潔。帶著尊崇之心我緩步進入主殿的外大廳。原來它是露天的半橢圓結(jié)構(gòu),共有兩層,像是羅馬建筑的風格,大理石的地面光滑如鏡,大理石柱莊嚴厚重,站在門口可見對面的半球型主殿穹頂,最頂上是月牙型的雕件,應該是穆斯林特有的標志。夜幕低垂,燈光烘托下的它皎潔如月,又好像在緩慢升騰融入夜空。寬闊、威嚴、肅穆,讓心靈激動的同時又迅速回歸平靜,像接受洗禮般,臣服安靜。
在內(nèi)大廳門口脫鞋,誠惶誠恐中進入內(nèi)廳,眼前不由得一亮。驚愕、艷羨、震驚隨后是內(nèi)心的歡騰和贊嘆:好壯觀、好漂亮。內(nèi)廳面積更為廣大,燈火通明,腳下是厚厚柔軟的地毯,頭頂和墻壁是阿拉伯特有的文字圖飾,色彩淡雅,條紋細密,數(shù)十根大理石柱宛如巨象安靜侍立。整個建筑的管理人穆罕默德上校等人介紹,大清真寺斥資2000萬美元歷時7年修建完成,分5個班次全天24小時開放。我流連了將近2個小時,同感不虛此行。
巴布也門(也門之門),這也是也門的主要標志性建筑。沒有導游,在我看來巴布也門其實是薩那古城的城門。據(jù)說,當初亞當?shù)暮笠嵊谝查T的亞丁登陸、遷徙,最后建設并定居于如今的薩那古城。城門不高,灰褐的主色調(diào),門樓兩側(cè)是圓柱的堡壘樣建筑,古色古香。
薩那古城如今已成為了商業(yè)街,人來人往好不熱鬧。城內(nèi)道路不寬,路面用石塊砌成,走的人多,被磨得很光滑。路邊的小店經(jīng)營當?shù)靥禺a(chǎn),咖啡、椰棗、阿拉伯服裝、首飾和腰刀等。
說起也門腰刀,那還真是世界馳名。成年男子都配上一把在腰間。彎刀的價格千差萬別,有幾個美元滿足游客好奇心的中國造彎刀,當然也有用珍貴的犀牛角鑲嵌銀飾寶石的天價彎刀。但彎刀主要起的還是裝飾作用。真正厲害的還是武器。首都薩那的槍支人均占有量是6支,另有各種中、重型武器遍布民間,據(jù)稱曾有人尋仇時將手榴彈順手扔進仇家用餐的飯店,造就了無數(shù)冤死鬼。我入住的酒店門口赫然就有告示牌,敬告住客勿攜帶武器住店。
也門人喜歡嚼咖特。據(jù)說是原產(chǎn)于埃塞俄比亞的一種植物,咀嚼之后飄飄欲仙,進入微醺狀態(tài),因此頗受非洲之角各國人民喜愛,之后各國統(tǒng)治者都意識到了咖特的危害,逐漸禁止,目前只有也門尚可合法食用。也國上到總統(tǒng),下到乞丐無人不嚼,區(qū)別在于總統(tǒng)嚼的是“黃山毛尖”,而乞丐只能嚼嚼咖特根解饞。咖特的花銷對于貧窮的也門人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負擔,也門人可以不吃不喝,可以讓老婆孩子挨餓,就是不可以沒有咖特??貢r間從下午開始,也門人欣喜的把第一片咖特葉放入口中,到了晚上嘴里攢了大大的一團咖特殘渣,積在腮下,鼓的像青蛙。
也門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地方,走在其中感觸真的頗多!
(編輯 劉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