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章
①這柳,這陜北的柳,這迎著漠風的柳,這暈染出一片蒼涼的柳,千萬年來,是在等誰呢?誰能描繪出它的滿身奇崛?
②滔滔的河,滔滔的神話和歷史,滔滔的云中飄帶和地上腳步。自周至春秋,花開花落五百年,斗轉星移五個世紀,五百年五個世紀十幾萬個晴晴陰陰的日子,紛至沓來,應接不暇,等來了古神州的第一批詩人。詩人們?nèi)瑛B如蟬如蛙,吟誦之聲不絕。吟出了“風”,吟出了“雅”,吟出了“頌”,吟出了一部《詩經(jīng)》。吟出了“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的絕妙佳句。不過,此句絕妙是絕妙了——引得后輩子孫競相模仿,競相依依——但,它卻與這柳無關。依依者在水一方,若窈窕淑女,不在陜北。陜北是滿眼的干山圪■。依依者不是這柳。也難怪,這柳只生長在遙遠的絕域,詩人們何得一見?
③一次一次地被冷落,盡管是可以理解的,但碰到誰的頭上,都無疑是重大的打擊,都會有情緒上的波動。這柳,我心想它一定是一副失望的頹廢的樣子了。殊料,它心靜如水,仿佛世界上什么事情都不曾發(fā)生。
④然而,當我的身影出現(xiàn)在柳的眼簾中的時候,柳不平靜了,柳借漠風狂舞,首如飛蓬。而我,也恍若又見故人,頓生親切感,真想喊著叫著猛撲過去。我感到了心和心的相撞,但我茫然不知何以如此。陽光下,柳的影子已擁抱著我,如親人溫熱的襟懷。原來,是柳在等我。哦,柳!陜北的柳!樸拙如莊戶人的柳!令人興奮令人落淚的柳!
⑤描繪它,沒借鑒可尋。關于柳的任何文字,都與它掛不上邊。所以,什么蛾眉呀發(fā)絲呀的種種女兒氣,應該首先在天地間掃蕩凈盡。不能有西施的影子,不能有林黛玉的影子,不能有劉三姐的影子。甚至京華柳的那種綠,江南柳的那種綠,中原柳的那種綠,在這里也可以忽略不計——只用黑。黑還要濃黑。于是,我把我周身的血液變成濃濃的墨汁,滿腔滿腔地往外潑。潑一柱疙疙瘩瘩的如鐵的樁子,潑一片鐵的定格了的爆炸,潑一股爆炸了的力的沖擊。或者,潑成曾經(jīng)躍起在這兒的英雄:潑成蒙恬,潑成李自成,潑成劉志丹和謝子長。也可以潑成這兒的無數(shù)死了的或者活著的普通剛強漢子。我還想把它潑成魯迅。魯迅雖是南方人,但他的骨頭卻像這柳。我要潑出的是魯迅的黑白木刻般的雄姿——這就是這柳。
⑥倘問:這柳沒有枝條嗎?有。但它的枝條不是垂下來的,而是橫在天空中的,像爆炸射出的眾多而凌厲的軌跡,像英雄舉起的密密麻麻的刀槍。它的枝條是陶淵明的腰,五斗米也壓不彎它。它的枝條是魯迅的筆,其筆如椽,揮盡了一個時代的思想輝煌。
⑦說到椽,這柳的枝條,確實是做椽用的。人們砍了它用來蓋房子。一棵樹可以砍六七十根。但砍了它,用不了幾年工夫,又一層新的椽子又蓬蓬勃勃地生成了。生了砍,砍了生,往復無窮。往復無窮的是濃郁的泥土氣息,是瘠薄的土地上的悲壯的奉獻。它常常悲壯得像斷肢折臂的戰(zhàn)士。但即使年邁了,衰老了,它的軀體變得干癟而空洞,甚至于剝落成扭曲的片狀,仍不忘耗盡最后一絲骨血,奉獻于世界。如果把它一生的奉獻累加起來,每棵樹都應該是一片森林——這就是陜北的柳。
⑧我的描繪如果就此結束,我知道,還是對不住它的。我還應該用我滿腔的濃濃的墨汁,潑出它的名字。有人把它叫做塞上柳,有人把它叫做蓬頭柳,有人把它叫做扛椽樹。我特別喜歡最末這個名字,因為這個名字道出了它的根本特質(zhì)。那么,就讓我在濃濃的墨汁中飽和上深厚的感情,像暴雨一樣,痛暢地潑下它吧——扛椽樹!潑下它的時候,應該再次潑下它的奇崛形象,那形象仿佛是黑樁子,黑碑石,黑煤垛,黑旋風,黑白故事片中的黑臉黑衣傳奇英雄,黑得使人過目難忘。這還不夠,還應該潑出它黑色軀體中的代代相襲的遺傳基因,以及由于這基因才一輩輩地、一年年地、永不歇息地扛著椽,扛著椽站起,獻給父老兄弟姐妹,修筑廣廈千萬間。還應該潑出它的聲音。那是負重的聲音,那是拼爭的聲音,那是樂此不疲、堅忍不拔、不屈不撓、從來不說一個不字的聲音。那是粗重的從胸膛發(fā)出來的喘氣的聲音。那聲音如一股一股的西北風,撼北國大野,壯我中華萬世之威!
(原文有刪改)
思考:
1.第②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為何只喜歡“扛椽樹”這個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扛椽樹為什么千百年來不為眾多作家欣賞,卻能激發(fā)本文作者如此濃烈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運用了象征手法,請?zhí)骄俊斑@柳”的象征意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供稿/山東韓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