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錦秀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ute coronary artery syndrome,ACS)是一種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不穩(wěn)定為基本特征的心血管病變,臨床癥狀以急性心肌缺血為共同特征癥候群[1]。分為穩(wěn)定型心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致殘致死率較高的一種嚴重心血管疾病[2]。因此,科學、合理、有效的ACS治療方案是心血管科工作者關注的一個焦點。本組研究中,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采用替羅非班(Tirofiban Hydrochloride,TH)治療ACS,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1年5月-2012年1月筆者所在科治療的91例ACS患者的臨床資料。入選標準:(1)48 h內(nèi)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不低于兩次,同時伴心電圖異常:相鄰導聯(lián)ST段缺血性壓低且幅度超過0.1 mV,T波倒置;(2)NYHA心功能超過Ⅲ級者;(3)Ⅱ度房室傳導阻滯者;(4)收縮壓低于90 mm Hg及心率低于50次/min者。根據(jù)治療方法,分為觀察組61例及對照組30例。觀察組中男38例,女23例,平均年齡(46.7±22.9)歲;對照組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齡(47.3±25.9)歲。兩組在性別比例、平均年齡、心功能分級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靜脈予TH,首次負荷劑量為0.4 μg/(kg·min)×30 min,維持劑量 0.1 μg/(kg·min)×48 h;肝素劑量為100 U/kg,續(xù)1000 U/h;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對照組予肝素、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用法、用量與觀察組相同。兩組肝素、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聯(lián)合使用5 d;腎功能不全患者首次負荷劑量降低50%。
1.3 觀察指標 住院期間的不良心臟事件發(fā)生率,包括:(1)死亡;(2)新近心肌梗死;(3)頑固性心肌缺血。終點指標的例數(shù)及情況并結(jié)合給藥前后心電圖和血小板聚集率的改變,對療效進行評價。同時對患者入院時,入院6 h、12 h及24 h分別檢測血清肌鈣蛋白T(cTnT)水平。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使用組間的 字2檢驗,檢驗水準設定為a=0.05。
2.1 兩組主要終點事件的比較 觀察組要不良心臟事件如頑固性缺血、新近急心心肌梗死及死亡率為6.7%,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血小板聚集率、腦出血、ST段下移降低及缺血導聯(lián)數(shù),均較對照組顯著改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6 d后各相關指標結(jié)果
2.2 兩組不良反應情況 觀察組1例患者于用藥1 d后因中度咯血而中止給藥,其它主要為皮膚淤斑、牙齦出血等輕度出血,未經(jīng)特殊處理而自愈。
ACS是由多個因素所致,包括血小板活化聚集、粥樣斑塊破裂及血管堵塞等。在高剪切力作用下,狹窄血管內(nèi)皮細胞易受損傷,粥樣斑塊破裂,血管內(nèi)皮膠原纖維大量暴露,激動劑在在血管受損處大量合成,暴露的纖維蛋白原結(jié)合血小板GP/Ⅲa受體,引起血小板聚集及血栓,誘發(fā)ACS[3]。研究表明,TH對血小板纖維蛋白原有高度選擇性,阻滯纖維蛋白原介導的血小板聚集,從而達到ACS治療目的。
在應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肝素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本組研究中對ACS患者聯(lián)合TH進行治療[4]。結(jié)果顯示,TH觀察組治療6 d后,不良心臟事件發(fā)生率為6.7%,較對照組的20.0%顯著降低(P<0.05),說明TH能夠有效改善ACS患者預后,治療效果顯著優(yōu)于單純的肝素聯(lián)合阿司匹林治療組。且治療后,兩組ST段下移均獲得明顯改善,缺血導聯(lián)數(shù)量較治療前均顯著減少(P<0.05),但觀察組ST段下移幅度為(0.53±0.32)mm,缺血導聯(lián)數(shù)(4.9±1.8)個,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治療后(P<0.05)。提示在常規(guī)肝素、氯吡格雷等藥物治療基礎上聯(lián)合TH,對于改善ACS患者心肌缺血具有重要意義。本組中,對照組治療后血小板聚集率較治療前無明顯變化,而觀察組治療后血小板聚集率為(29.6±10.8)%,較治療前及對照組治療后顯著降低(P<0.05),進一步證實了TH藥理作用。本組中不良事件主要是中輕度的出血反應,這也是因藥物作用機理所致,但兩組間不良反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TH是一種高選擇性、高效的GPⅡb/Ⅲa受體拮抗劑,具有機理獨特、不良反應少、療效確切等優(yōu)點,在與阿司匹林、肝素合用同時,可顯著降低患者終點事件發(fā)生率,不增加心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于救治ACS患者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
[1]梁彩虹,章延春,唐建金,等.冠狀動脈慢血流現(xiàn)象的相關危險因素及地爾硫卓治療效果的分析[J].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29(7):992-995.
[2]崔元勇.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病人血漿干擾素γ、白細胞介素10和C反應蛋白水平的變化[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10,18(9):741-743.
[3]Matheis G,Haak T,Baretti R,et al.Circulating endotheli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J].Eur J Cardiothorac Surg,1995,9(5):269-274.
[4]Zorio E,F(xiàn)alco C,Arnau M A,et al.Lipoprotein(a) in young individuals as a marker of the presence of ischemich eart disease and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lesions[J].Haemato logica,2006,91(4):562-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