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理
(左權縣工程質量安全監(jiān)督管理站,山西晉中 032600)
混凝土結構施工主要應搞好模板、鋼筋、混凝土三大分項工程。這是混凝土結構工程由圖紙變成實物的重要途徑和施工方法。
模板工程是工程結構尺度成型的關鍵?;炷两Y構中的各種混凝土構件的截面尺寸形式,全靠模板來實現和成型,并保證模板本身及其支架的可靠性和穩(wěn)定性。進行模板工程應編制專項施工技術方案,必要時應進行模板設計計算。在編制專項的模板施工方案時應根據結構工程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一般編制方案應該考慮下列內容。
首先做出實際模板及支撐系統(tǒng)工藝圖,然后根據模板及支架系統(tǒng)計算參數進行模板組合計算,一般根據模板構件,對面板、龍骨、卡箍進行受力計算,其計算跨度按實際受力情況簡化,有兩跨、三跨連續(xù)梁、兩端固定梁、外伸梁的計算簡圖的分析。同時考慮施工荷載、新澆混凝土自重、振搗混凝土時的荷載、混凝土對模板側壓力、傾倒混凝土產生的荷載等組合荷載,并與模板組合計算結果進行比對驗算。模板工程屬臨時性工程,荷載應予以折減,折減系數:鋼模板及支架0.85,木模板及支架0.9。
1)選擇模板系統(tǒng):針對不同結構形式,質量要求,施工部位,選擇組合鋼模,鋼板大模,竹膠板大模等。2)模板制配翻樣:根據圖紙制作柱、梁、板,墻模板、長度、寬度、厚度尺寸,龍骨、頂柱、卡具,依圖翻樣,形體復雜時放大樣。3)模板安裝:平面位置就位,放出軸線,柱、墻截面尺寸線。柱底找平,依線立模。4)豎向位置就位:由+50線控制樓層柱、梁底、板底模板標高掛底板。5)支撐加固:校正固定,保證結構尺度、尺寸偏差要求,實現設計結構體系和受力工作性能。用卡具、柱箍、鋼管、對拉片等拉、頂、撐的加固方法進行固定。6)質量檢查:在放線、立模、加固校正過程中控制,檢查垂直度。軸線,截面尺寸,標高,位置,模板完成后,抽查復核。
鋼筋是混凝土結構和混凝土構件的主要受力材料,鋼筋在結構中主要承受彎矩和剪力,一般布置在結構構件的受拉區(qū)和抗剪部位,所以鋼筋工程的施工非常重要。鋼筋的牌號、品種、規(guī)格、級別、數量、間距、位置必須照圖施工,不能出錯,尤其錯徑、錯位、受力筋漏放,更不能發(fā)生,否則,輕者結構裂縫,重者結構垮塌。施工重點是保證結構設計鋼筋的受力位置。同時控制連接方式,接頭位置、接頭數量、接頭面積百分率,特別是對伸入支座的鋼筋錨固長度必須保證。錨固長度應由設計確定,搭接部位與施工有關。
鋼筋工程施工要點:1)原材料進廠復試檢驗,接頭連接試驗。2)鋼筋翻樣、提取下料單:詳細審圖、按圖列出各種構件中的鋼筋形狀、尺寸、規(guī)格、數量的加工圖表。下料加工鋼筋的確定,應考慮構件長度,鋼筋長度,鋼筋受力位置,搭接方式,搭接部位,接頭面積百分率,決定下料長度。鋼筋加工下料大樣單,經工長、放樣員核對無誤后,下料加工。3)鋼筋綁扎質量要求:a.縱向受力鋼筋的連接應符合設計要求。設計未規(guī)定時,一般柱、梁鋼筋可采用機械連接、焊接,電渣壓力焊只用于豎向鋼筋,對墻、樓板鋼筋采用綁扎搭接。對鋼筋連接方式應寫入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技術方案中,并征得建設單位、監(jiān)理單位的同意,尤其機械連接和閃光對焊連接。提倡優(yōu)先采用機械連接。b.鋼筋接頭宜設置在受力較小處。同一根縱向受力鋼筋在同一受力區(qū)段內(一根柱、一根梁長度內)宜少設接頭,不宜多于2個。同一構件內機械和焊接連接的接頭應相互錯開長度為35d,不小于500 mm,同一接頭位置接頭面積百分率機械和焊接接頭,受拉區(qū)不大于50%,對有抗震設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應避開箍筋加密區(qū)。綁扎接頭宜相互錯開,錯開長度為1.3倍搭接長度,同一接頭位置接頭百分率,板、墻類構件,梁類構件不大于25%,柱類不大于50%。目的是避免變形、裂縫集中在接頭區(qū)域,影響鋼筋傳力。與整筋直接傳力相比總是有所削弱,所以應控制接頭質量符合要求。4)質量檢查:施工自檢和監(jiān)理復檢必須逐個構件、逐根鋼筋核對核驗符合設計要求才能隱蔽驗收,這是鋼筋工程質量最后一道把關。
混凝土的承載受力性能事關結構安全。其質量能否達到設計要求,主要與混凝土的原材料質量和施工工藝工序有關,且向來是質量控制的重點。這是對混凝土預控性質的檢驗,而不是對結構實體質量的直接檢查。正常情況下混凝土的施工,原材料質量符合要求,再經精心配比,并按施工工藝程序正確進行,混凝土結構的質量就有保證,就不會發(fā)生強度質量問題。反之,就容易出問題。
1)商品混凝土進場檢驗、坍落度測試。2)澆筑和振搗,應在初凝前完成。3)振搗是保證混凝土工程質量,避免常見的質量事故和質量通病(蜂窩,孔洞,漏筋)的關鍵工序環(huán)節(jié)。應達到密實性和均勻性。重點控制振搗振動間距,振搗分層,澆筑厚度,澆筑點、澆筑量與振搗的同步,避免漏振,過振。漏振是造成混凝土內孔洞和嚴重不均勻的主要原因。所以振動間距應按規(guī)定進行。振搗振動間距應為振搗作用半徑的1.5倍,一般為450 mm~600 mm,振搗時不應觸及模板,離開70 mm~150 mm,插入式振搗分層厚度不超過振搗棒實際有效長度的1.25倍。振搗方法應快插慢拔,至表面泛漿不冒氣泡時為準,振動點振動時間以20 s為宜。振搗的質量控制必須選定有振搗知識,經驗和責任心的振搗手來完成。4)混凝土表面處理,對混凝土表面用木抹子搓毛,搓平,達到不裸露石子,無疏松,均勻細密平整的表面效果。5)混凝土養(yǎng)護,塑料薄膜覆蓋,二次抹壓,養(yǎng)護澆水一般為7 d,抗?jié)B混凝土14 d。一般常溫養(yǎng)護的溫度范圍是5℃~35℃的環(huán)境溫度和水化熱的溫度。如氣溫為15℃時,前3天,白天每隔2 h澆水一次,夜間至少2次。以后每晝夜4次。平均氣溫低于5℃,不需澆水,應保溫養(yǎng)護。施工現場當日氣溫低于0℃,應采取防凍害措施。
混凝土澆筑后,經養(yǎng)護應注意觀察現場混凝土結構實體硬化增長情況,初凝1 h~3 h(加緩凝劑時,按緩凝時間確定),終凝5 h~8 h,硬化15 h~28 h。摻早強劑或采用普通水泥、水泥標號高、環(huán)境氣溫高時,一般3 d混凝土強度可達30%,7 d約50%~70%,以后正常硬化14 d約80%以上,28 d接近100%?,F場混凝土具體強度依其組成材料,配合比,養(yǎng)護和環(huán)境溫度條件確定。
混凝土未達到1.2 N/mm2時,不得上人和在其上作業(yè):1)由試驗確定;2)一般常規(guī)控制最少時間:外界溫度1℃~5℃時,50 h;5℃~10℃時,24 h;15℃以上時,20 h。未達此時間時,不得在混凝土樓、屋蓋上進行測量、放線、砌磚、支模、綁筋、堆載等施工作業(yè),以免造成混凝土的裂縫。
對混凝土結構工程三大分項施工方面的規(guī)范、標準要求知識的掌握與應用以及對其的理解與分析,歸納出上述一系列涉及混凝土結構施工方面的經驗,供工程技術同仁借鑒。相信在日常施工管理中,只要認真編制施工技術方案,掌握一定的技術標準,嚴格施工操作,就不會在施工環(huán)節(jié)對整個工程造成缺陷和留下永久遺憾。進而保證工程質量的合格性,可靠性,實現工程建設的目的。
[1]GB 50330-2001,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tǒng)一標準[S].
[2]GB 50010-200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S].
[3]GB 50204-2002,混凝土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S].
[4]徐有鄰,周 氏.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程理解及應用[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2.
[5]鋼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技術措施[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
[6]JGJ 18-2003,鋼筋焊接及驗收規(guī)程[S].
[7]JGJ 107-2003,鋼筋機械連接通用技術規(guī)程[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