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榮
(濰坊學院,山東 濰坊 261061)
在我國高校,除專門的測繪專業(yè)外,開設測量學課程的專業(yè)也有很多,比如土木工程專業(yè)、建筑學專業(yè)、工程管理專業(yè)、園林設計專業(yè)、城市規(guī)劃專業(yè)、水利水電專業(yè)等等,測量學課程一直是這些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濰坊學院開設測量學課程較晚,但經過幾年的發(fā)展,已經在測量學教學方面形成了一定的規(guī)模,尤其近幾年,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對于非測繪專業(yè)的測量學教學來說,授課內容多而時間少的矛盾還是顯得比較突出。為了使其更適應當今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對測量學進行教學改革仍是測量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
測量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yè)基礎課,不僅要求學生熟練掌握測量學的相關理論知識,還要能夠對各種測量儀器進行熟練操作。濰坊學院目前開設該課程的專業(yè)主要有建筑工程學院的土木工程專業(yè)、建筑學專業(yè)、工程管理專業(yè),另外生物工程學院的園林設計專業(yè)也開設測量學課程。測量學課程的教學主要包括課堂理論授課及測量實踐教學,其中測量實踐教學包括課間測量實驗16學時和開課學期期末1周或2周集中實習,理論授課學時根據專業(yè)不同而有所不同。
在測量學課程學時較少的情況下,處理好測繪新技術與經典教學內容的關系是教學中十分重要的問題。因授課學時比較少,很多測繪方面的新儀器、新技術都沒時間給學生講解,或者只是扼要介紹,這使得測繪教學內容落后于測繪學科的發(fā)展,造成了學生畢業(yè)后不能馬上學以致用,與生產單位的需求有點脫節(jié)。
實驗室測量儀器設備的投入嚴重不足,導致實踐教學的內容滯后于生產實踐。目前很多生產單位已使用先進的儀器設備進行測繪生產,可是由于學校經費有限,不可能購齊這些儀器。學校實驗室目前只有經緯儀跟水準儀,像全站儀這種儀器價格昂貴數(shù)量又少,學生僅能看老師演示如何操作,根本不能用于生產性實習,而目前生產單位開始應用的GPS等先進儀器,實驗室卻沒有。加之實驗、實習班級逐漸增多,而測量儀器數(shù)量不僅沒有增加,還由于常年使用經常損壞,使得很多學生在實驗、實習教學環(huán)節(jié)沒有機會動手操作,只能走馬觀花。
實驗、實習教學環(huán)節(jié)是對理論知識進行驗證、鞏固和提高的過程,同時也是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機會。由于實驗、實習班級逐漸增多,又缺少專門固定的實驗、實習場地,測量實驗、實習只能在球場、路邊等公共場合進行,容易受到行人、車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由于上述原因,導致學生不能專心進行實驗、實習,也就不能充分達到測量實驗、實習教學的目的。
學校開設測量學課程的班級逐漸增多,而教師數(shù)量不變,有時甚至每學期一名教師要完成6個班級的教學任務,理論授課完成后還要指導相應班級進行實驗及實習,且由于儀器、實習場地等原因,各班級要錯開時間安排實驗及實習,導致教師工作量大,對實驗及實習輔導心有余而力不足。
由于測量學不是專業(yè)課程,部分學生認為不過是專業(yè)基礎課,不太重要,從而對這門課不夠重視。加之實驗、實習分組時每組人數(shù)很多,有時達到每組20余人,很多學生不想動手操作或根本沒有機會動手操作儀器,過分依賴其他人,使得這部分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得不到提高。
針對測量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就測量學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考核方式等多方面教學改革進行探討。
對于非測繪專業(yè)的學生來說,日后真正從事專業(yè)測量的并不多,測量學的教學目的、教學思想主要著眼于讓學生掌握基礎地理信息的獲取、表示和應用的基礎知識,充分了解測量學在各專業(yè)中的作用及如何應用現(xiàn)代測量成果,并能夠應用測量成果分析和解決實際工程中的問題。隨著測繪科技的迅速發(fā)展,以“3S”即GPS(全球定位系統(tǒng))、GIS(地理信息系統(tǒng))、RS(遙感技術)為代表的先進技術拓寬了測量學的教學內容與研究空間,也在逐漸應用到工程實際中。這種發(fā)展趨勢也給測量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須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1)測量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技能等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測量基礎知識,由教師根據其難易程度有選擇的進行授課。教師上課重點講解學生難以理解的比較抽象的內容,比較簡單的內容則安排學生課后自學,通過布置作業(yè)及答疑讓學生掌握相關內容,最后再通過測量實驗加深理解。因實驗室儀器有限,且全站儀、GPS等價格昂貴,像全站儀對中、整平等操作可以用經緯儀來練習,等基本操作步驟熟悉了,進行全站儀操作的時候就簡單多了,這樣既減少了對貴重儀器的損壞,也增加了學生的練習機會。(2)非測繪專業(yè)的學生畢業(yè)后主要從事工程建設等,因此對于學生畢業(yè)后直接應用的一些內容,如點位的測設(水平距離、水平角、水平角度的測設)、導線測量等,要結合實踐詳細講解,講解時應淘汰一些舊的方法、儀器等方面的內容,讓學生了解新成果的方法,如GPS控制測量等。(3)與新技術發(fā)展相關的章節(jié),可以詳細講解,連帶介紹新技術,相應指出目前的研究動態(tài),以引導有興趣的學生向本學科深度發(fā)展。
教學方式的改革一直是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隨著科技的進步,傳統(tǒng)的“講稿、黑板、粉筆”的教學手段正在向現(xiàn)代化教學方法轉變,幻燈、PPT、網絡教學等現(xiàn)代教學方法正逐漸取代傳統(tǒng)教學方法。但這種速度快、信息量大的現(xiàn)代教學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學生容易跟不上教師的節(jié)奏,這就要求學生課后必須要對新內容進行預習,同時教師也要結合板書對重點和難點內容進行詳細闡述,以期取得良好的效果。再就是教師講課時要注意多結合實際工程的一些測量實例,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首先,學校應加大設備投入,更新測量儀器。隨著測繪新技術的發(fā)展及新儀器的應用,實驗室現(xiàn)有的測量儀器已不能滿足教學要求。為使學生能接觸測繪新技術和新儀器,學校必須加大設備投入力度,更新實驗室的測量設備,除傳統(tǒng)的測量儀器設備外,學校應購入部分新儀器新設備,如全站儀、GPS測量設備等。
其次,學校應加強試驗及實習基地建設,在校園內建立專門的實習基地。測量學實踐環(huán)節(jié)至關重要,它起著理論聯(lián)系實際,加深和鞏固課堂教學效果的作用。由于沒有固定的測量實驗場所,即使是最后的集中實習環(huán)節(jié),也是圍繞各教學樓進行測繪,受行人、車輛各方面因素影響太大,不能充分發(fā)揮實踐教學的作用。應在校園內建立一個符合實踐要求的實習基地,方便學生在基地內進行測量學基本實驗訓練。另外學校要加強校企聯(lián)合,使部分優(yōu)秀學生有機會到生產場地進行實習,這不僅能提供學生接觸實際工作的機會,還可以激發(fā)和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再次,學??梢远ㄆ谂e辦測量技能大賽。通過技能大賽,各參賽小組內成員之間、各參賽小組之間可以互相探討,互相學習,形成“以強帶弱、相互趕超”的學習氛圍。通過測量技能大賽,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增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協(xié)調合作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另外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學校盡可能增加測量學課程的授課課時,特別是實踐部分的課時,以提供學生更多的機會操作儀器。
最后,應加強實驗室儀器設備管理,配備專門的實驗設備管理員。建立實驗儀器借還制度和儀器設備損壞賠償制度,定期對儀器設備進行維護和修理,提高儀器的使用效率。
測量學是理論與實踐并重的一門學科,傳統(tǒng)的考核方式只注重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忽略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而且很多學生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或修學分而學習,達不到測量學的教學要求。改革考核方式,就要把學生的平時成績計入總考核成績內。平時成績包括課后作業(yè)成績及實驗操作成績。這樣在平時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至于學生到快考試才看書。通過平時師生間的交流,可增強教與學的互動性,形成教學相長的良性教學氛圍。
[1]李嵐發(fā).非測繪專業(yè)測量學課程改革的實踐與思考[J].測繪工程,2000,9(1):68-71.
[2]汪祖民.對非測繪專業(yè)測量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J].測繪通報,2002,(8):59-60,65.
[3]鄧才華,陳正陽,劉慶元.非測繪專業(yè)《測量學》課程教學方法改革之我見[J].礦山測量,2005,(1):64-66,68.
[4]王鐵生,張冰,周建業(yè),等.非測繪專業(yè)測量學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改革與探索[J].礦山測量,2006,(2):47-4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