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竣
(宿遷廣播電視大學, 江蘇宿遷 223800)
高職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人文素質的策略
吳 竣
(宿遷廣播電視大學, 江蘇宿遷 223800)
當前的高職語文教學存在課程地位邊緣化、教學目標模糊、教學內容與方法陳舊等諸多弊端,無法實現人文素質教育的具體要求;在高職語文教學中,要把提高高職學生的人文素質確立為終極目標,把廣闊的人文性放在第一位,優(yōu)化教學內容,努力探求多樣化教學方法,充分利用語文學科中人文素質教育資源,實行民主開放式教學環(huán)境,注重語文教師自身人文素質的不斷提高,完善考核制度,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高職語文教學在人文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人文素質教育; 高職語文; 教學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高職教育應運而生,迅速發(fā)展,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高等技術人才在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職業(yè)教育的市場導向性特點使學生往往具備一定的專業(yè)技能,而缺少必要的人文素養(yǎng),更不用說提高全面素質、綜合職業(yè)能力和適應職業(yè)變化的能力了。這與我們的教育目標還相差甚遠。
1 課程地位的邊緣性
雖然語文課在高職各專業(yè)教學中仍能保證一定的教學時數,并能普遍開設。然而在眾多學校中卻并未受到應有的重視。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fā)展,許多新的知識和技能被引入高等職業(yè)教育,作為必修課的語文學科的地位日益被邊緣化。而且,恰恰是因為作為一門“素質教育課”,它完全不同于中學語文在整個課程設置中的重要性,其地位也由中心被擠向邊緣。教師上課興趣不高,許多高職學生也認為語文學與不學對其專業(yè)技術學習和將來的就業(yè)并沒有多大的影響,有的學生甚至說語文課就是消遣課。同時,隨著傳播媒體的增多,高職學生文學閱讀的時間也減少了,語文學科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也被邊緣化。
2 教學目標的模糊性
一直以來,中學語文課程的性質在工具性與文學性之間搖擺。高職語文雖然是素質教育課,但在操作層面上仍存在許多問題。因為職業(yè)教育的特色之一就是它的市場導向性。這種市場導向使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把學生培養(yǎng)成一個對社會直接有用的人,以適應職業(yè)的選擇。因此,在教學目標的設置上,高職語文因其地位的邊緣性而陷入模糊境地。工具性、文學性似乎都與職業(yè)教育的特色難以合拍。通過職業(yè)教育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往往具備一定的專業(yè)技能,而缺少必要的人文素養(yǎng),更不用說提高全面素質的能力了。這與我們的教育目標還相差甚遠。
3 教學觀念與方法的陳舊性
語文是一門人文的學科,正是因為這樣,所以在語文課程的教學中,不能忽視的就是文化方面的內容。而當前的高職語文教學中,無論是課程設置還是教師講授,只注重分析文本和把握主題思想,忽視了人的發(fā)展和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大多數教師在組織教學時仍過多拘泥于落實字詞句的理解和作品“微言大義”的挖掘上,因而嚴重挫傷了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效果也更加無從談起。雖然有的教師也在教學中采取了一些有別于中學語文的教學方法,比如側重選文的整體賞析、注重文學性的挖掘等等,但這畢竟只是少數,且缺乏理論指導。
高職語文作為全國各類高職專業(yè)普遍開設的公共課,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倡,理應受到更多的重視。然而以上種種弊端的存在,嚴重影響了這門課在素質教育中應該發(fā)揮的作用,直接造成高職學生普遍人文修養(yǎng)較低。因而,高職語文課程教學的改革是迫切而必需的。為了使高職語文課程的作用發(fā)揮到最大,使之成為高職學生提高人文素質的主要途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明確以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質為終極教學目標
漢語是我們的母語,是我們民族文化的載體,高職語文擔負著傳承民族文化、弘揚人文精神、陶冶審美情操等多項重任。因而,高職語文教學必須把廣闊的人文性放在第一位,強調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和文化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這應是高職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加強高職語文課程的人文素質建設是時代的要求、社會的要求、教育的要求。要通過語文教學中的人文內容去感染、引導他們,讓廣大學生在中華民族璀璨輝煌的優(yōu)秀詩詞中、在古今優(yōu)美的散文中去盡情地領略詩文的音韻美、節(jié)奏美、語言美,感受文學作品博大精深的思想,真摯深厚的情感,闊大優(yōu)美的意境,豐富學生人文精神的內涵。只有確立這一目標,才能更好地開展高職語文的教學。
2 優(yōu)化教學內容,注重人文性挖掘
高職語文涉及的知識面廣,內容龐雜,因而教學內容的選擇是關系到教學成敗的關鍵。而且,當下的高職語文教材建設也是五花八門,良莠不齊。不同的教材版本在選文上各有側重,編排體例也不盡相同。因而選擇合適的教材對教學的開展是十分重要的。從人文素質的教育這一目標出發(fā),高職語文應該特別重視吸收那些“文質兼美”的作品,而“文質兼美”的標準即指那些能體現高尚理想、健全人格和積極向上精神;具有學術性、趣味性和時代性;篇幅適中、立意獨特的文學作品。這樣的作品才能有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及審美能力,對學生的心理素質、精神境界、人生追求產生巨大的影響,進而提高其綜合素質。
3 努力探索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與中學語文教學相比,高職語文完全沒有應試及升學的壓力。毫無疑問,高職語文在突破傳統(tǒng)教學形式單一化、模式化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因而,高職語文教學更應該注重多樣化,要全面創(chuàng)新教學思維,在“新”字上做文章。不僅內容要新,更要形式新。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打破傳統(tǒng)束縛,努力探索新的教學形式,可以根據教學實際通過影視作品賞析、辯論會、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等方法讓教學形式活躍起來。在具體教學方法采用上,可以采取專題化教學,將教學內容課題化,以某一篇作品為中心向外擴散,進而研討某一作家的作品甚至某一類相似的作品。將相關知識點和內容收集起來,形成小課題,集小課題為專題,實現專題化的教學。此外,在高職語文教學中,學習方法的傳授遠重于知識的傳授。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向學生介紹幾種較常見的文學批評方法。鼓勵學生自己品味、鑒賞、求異。同時,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的高科技教學手段,利用其它空間,引導學生打破教室的限制,到大自然和社會生活、圖書館、因特網等等領域學習語文,讓學生在實踐中積累語文知識,形成語文能力,提高人文素質。
4 營造民主開放式的教學環(huán)境
高職語文教學中要實現提高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目標,必須打破傳統(tǒng)單一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努力創(chuàng)設“課堂-課外一體化”的民主開放式教學環(huán)境。要打破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的接受式學習方式,實行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開放性教學,指導學生收集和利用豐富的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讓學生自主探索,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獲得語文人文素養(yǎng)。教師要開發(fā)和利用語文教育資源,構建語文教學的大課堂,開拓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重視不同教學內容和學習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組織充分體現民主開放式的教學活動。針對文章內容,學生可以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形成探究之勢。教師還要打破封閉的語文學科知識體系,學生和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愛好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對教材的內容可根據實際進行改換、增刪,使學生從豐富的教學資源中獲取知識。同時,高職語文的教學要將課堂輻射到課外,這也是提高學生人文素質的重要舉措??梢蚤_展一些以培養(yǎng)人文素質為中心的校園文化藝術活動,如講座、文學社團等,努力營建健康生動的校園人文氛圍。此外,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開好選修課,文學欣賞、影視欣賞、社交禮儀、公共關系、演講與口才、創(chuàng)新教育、邏輯知識等等,都可以開設成選修課。形成必修與選修結合,課內課外結合,各有側重,互相補充,全方位、多層次的語文教學體系,力爭使學生學到更廣泛知識,擁有多種能力,提高多方面的素質。
5 注重提高教師自身人文素質和修養(yǎng)
高職語文教學加強人文教育,倡導人文精神,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健康人才,就要有一批具備良好的人文素質、人文精神,而且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專業(yè)技能的師資人才。教師是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關鍵,也是培養(yǎng)學生成為具有較高人文素質人才的關鍵。教師人文素質和人文意識缺乏,就不能培養(yǎng)出人文素質較高的學生,學生就不會在他的教學活動中獲得人文精神的熏陶。教師的人格魅力、氣質修養(yǎng)對學生的影響遠比教師向學生傳授的知識的影響深遠。語文教學不僅僅是傳道、授業(yè)、解惑的過程,更重要是幫助學生成長,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創(chuàng)造完美人生的過程。因此,教師應努力提高完善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人文小環(huán)境,以教師的人格魅力、氣質修養(yǎng)來影響學生的成長。
6 以人為本,完善考核形式
以人為本就是人的全面自由的發(fā)展 ,這是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在語文教學以及考核中體現以人為本,就要充分肯定每個學生的個性和特長。而要全面而公正的考核學生的語文知識和能力,僅靠一張試卷、一次考試是遠遠不夠的。在語文能力方面,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強項與弱項,語文考核應該使每個人的長處都得到發(fā)揮和肯定,既客觀公正,又能使學生樹立自信,激發(fā)語文學習的興趣,鼓勵學生全面提高語文綜合素質。因此,必須改變傳統(tǒng)語文考試一張試卷定成績的考核模式,可以采取平時考核和期終考試相結合的方式,加強平時考核,加大平時考核在學生期末成績中所占比例。比如,平時考核占40%,期終考試占60%,平時考核包括作業(yè)、作文、口語表達、與人溝通、課堂討論、朗讀背誦課文、課外閱讀,第二課堂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各種體現語文能力的內容。這樣的考核不僅能夠全面考核學生的語文能力,而且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成績。
[1] 韓琪.讓語文教學閃耀人文之光[J].中國科技博覽.2010,(3):5.
[2] 張弛.語文教育人文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3] 張紹紅,張俊.大學語文教學與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J].教育與職業(yè).2006,(35):102-103.
[4] 楊城.淺談高職院校大學語文人文教育[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05,(6):87-89.
H193
A
1671-4733(2012)01-0071-03
10.3969/j.issn.1671-4733.2012.01.020
2012-01-05
吳竣(1978-),男,江蘇宿遷人,講師,研究方向為清詞研究及高職語文教育教學,電話:13812309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