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藝文類聚》選錄的文體名稱和數(shù)量辨正

      2012-08-15 00:54:39韓建立
      湖北工程學(xué)院學(xué)報 2012年4期
      關(guān)鍵詞:子目藝文名稱

      韓建立

      (吉林大學(xué) 文學(xué)院,吉林 長春130012)

      在學(xué)術(shù)史上,類書不大受重視,對類書編撰與文體學(xué)研究的關(guān)系,關(guān)注得更少,且不夠深入。本文擬從《藝文類聚》入手,探討唐初文體分類狀況。

      《藝文類聚》是一部供學(xué)子閱讀的、看文體的類書,其中選錄了大量各種文體的文章,可供把玩、揣摩。但是,由于《藝文類聚》的文體劃分出于眾手,標(biāo)準(zhǔn)掌握得不一致,甚至不準(zhǔn)確,所以顯得細(xì)密而雜亂。對《藝文類聚》選錄的文體名稱和數(shù)量進行辨正,弄清其眾多文體的真實情況,有利于清理《藝文類聚》整理與校勘方面遺留的問題,并推動古代文體學(xué)的研究。

      一、文體的含義

      文體是指文章之體,也簡稱為“體”。褚斌杰說:“研究文體的學(xué)科稱為文體論或文體學(xué),是文學(xué)理論的一個重要方面。但文體本身是一個非常復(fù)雜的現(xiàn)象?!保?]1“文體”一詞,最早見于西漢賈誼《新書·道術(shù)》:“動有文體謂之禮,反禮為濫?!保?]237這里的“文體”指的是文雅有節(jié)的體態(tài)。東漢王充《論衡·正說》云:“夫經(jīng)之有篇也,猶章句也;有章句,猶有文字也。文字有意以立句,句有數(shù)以連章,章有體以成篇,篇則章句之大者也。”[3]270這里的“體”指體例。這兩例都不是我們所指的“文體”的含義。

      魏晉以降,“文體”的界說已較為清楚?!拔捏w”的義項豐富,總的來看,主要有四方面的含義。

      一是指文章體裁。如《南齊書·文學(xué)傳論》載:“若子桓之品藻人才,仲治之區(qū)判文體,陸機辨于《文賦》,李充論于《翰林》,張眎摘句褒貶,顏延圖寫情興,各任懷抱,共為權(quán)衡?!保?]907摯虞(字仲治)的《文章流別論》對多種文章做了較詳細(xì)的辨析,《南齊書》中說的“文體”顯然是指文章體裁。又如劉勰《文心雕龍·辨騷》云:“故其陳堯舜之耿介,稱禹湯之祗敬,典誥之體也?!保?]43典、誥是《尚書》中的兩類文體,所以這里的“體”也是指文章體裁。

      二是指文章風(fēng)格。如《宋書·謝靈運傳論》云:“自漢至魏,四百余年,辭人才子,文體三變?!保?]1778鐘 嶸 《詩 品 》云:“文 體 省 凈,殆 無 長語?!保?]41此二例中的“文體”均指文章風(fēng)格。

      三是指語體。江淹《雜體詩三十首序》云:“關(guān)西、鄴下,既已罕同;河外、江南,頗為異法。今作三十首詩,效其文體,雖不足品藻淵流,庶亦無乖商榷?!保?]444這里的“文體”是語體的意思。江淹模擬自漢無名氏至?xí)x宋諸家的語言體式,寫下三十首詩,故曰《雜體詩三十首》,被蕭統(tǒng)列入《文選》雜擬類。

      四是指篇章體制,即一篇文章的全部及其各個組成部分?!段男牡颀垺吩疲骸胺虿磐瘜W(xué)文,宜正體制,必以情志為神明,事義為骨髓,辭采為肌膚,宮商為聲氣;然后品藻玄黃,摛振金玉,獻可替否,以裁厥中:斯綴思之恒數(shù)也?!保?]378劉勰說,學(xué)童學(xué)習(xí)寫作,應(yīng)該端正文章的篇章體制,一篇文章要以抒寫的思想感情為精神,內(nèi)容的事義為骨髓,文章的辭采為肌膚,語言的音調(diào)為聲氣。這里的“體”就是指篇章體制。劉勰認(rèn)為,一篇文章由情志、事義、辭采、宮商四個要素組成。

      “文體”的含義是多樣的,本文中使用的“文體”是指“文章體裁”。

      二、為什么要研究《藝文類聚》中選錄的文體

      研究古代文體的發(fā)展和演變,多關(guān)注各朝的文學(xué)總集、文學(xué)理論著作等,而忽視《藝文類聚》中收錄的文體狀況?!端囄念惥邸分惺珍浀奈捏w,成了文體學(xué)研究的盲點?!端囄念惥邸贰拔摹钡牟糠謽?biāo)注出的文體共有70種(沒有將收錄在“事”的部分的“詩經(jīng)體”和“楚辭體”計算在內(nèi))。除去其中重復(fù)和錯謬的,數(shù)量仍然很大。選錄這樣多的文體,同時又在每個文體下收錄了若干篇(首)這類文體的片段,這是當(dāng)時及《藝文類聚》以前甚至以后的多數(shù)文學(xué)總集、文學(xué)理論著作沒有做到的。例如,曹丕的《典論·論文》論及的文體有8種;陸機的《文賦》論及的文體有10種;摯虞的《文章流別論》,從現(xiàn)存佚文看,論及的文體有12種;任昉的《文章緣起》論及的文體數(shù)量較多,為84種,但它只列文章名,并不收錄具體作品。劉勰的《文心雕龍》,其篇名中提到的文體有34種,但因為它是一部文學(xué)理論著作,所以論及某個文體的時候,亦只提作品的題目,不可能選錄具體的作品;蕭統(tǒng)的《文選》收錄的文體是39種,這還包括了《藝文類聚》中的“楚辭體”(在《文選》中稱為“騷體”)。宋代的大型文學(xué)總集《文苑英華》收錄的文體也只有38種。從事古代文體研究,如果對《藝文類聚》收錄的文體視而不見,那么這樣的研究,其可靠性就要大打折扣。所以,考查《藝文類聚》選錄的文體名稱和數(shù)量,可以透視唐初文體的發(fā)展?fàn)顩r,促進當(dāng)今的文體學(xué)研究。

      三、《藝文類聚》中選錄的文體

      在《藝文類聚》許多子目“文”的部分,分別標(biāo)注了選錄的各種文體,在子目中也有以文體作為標(biāo)題的,如卷五十六雜文部二的子目是“詩”、“賦”,卷五十八雜文部三的子目是“七”、“連珠”等?,F(xiàn)依據(jù)各種文體名稱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將《藝文類聚》選錄的文體排列如下:

      (1)詩,(2)賦,(3)贊,(4)表,(5)歌,(6)文,(7)頌,(8)銘,(9)令,(10)序,(11)祭文,(12)啟,(13)論,(14)箴,(15)碑,(16)吟,(17)書,(18)敘,(19)典引,(20)述,(21)誄,(22)策文,(23)章,(24)議,(25)哀策文,(26)哀策,(27)敕,(28)箋,(29)謚策,(30)詔,(31)行狀,(32)教,(33)墓志,(34)誡,(35)說,(36)解,(37)疏,(38)訓(xùn),(39)誥,(40)答客難,(41)嘆,(42)哀辭,(43)志,(44)譏,(45)吊,(46)樂府古詩,(47)樂府,(48)傳,(49)策,(50)奏,(51)難,(52)書奏,(53)七,(54)連珠,(55)檄文,(56)移文,(57)引,(58)詠,(59)移,(60)戒,(61)勢,(62)弈旨,(63)弈勢,(64)寺碑,(65)放生碑,(66)眾食碑,(67)檄,(68)謳,(69)讚,(70)狀。

      其實,《藝文類聚》中收錄的文體,并沒有70種。因為其中有編者生造的文體;有同一種文體分作兩個或兩個以上名稱,分別收在不同部類的;有將文題誤作文體的。

      四、《藝文類聚》中選錄的文體名稱辨正

      1.“贊”與“讚”,實際上是同一種文體。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云:“字書云:‘贊,稱美也,字本作讚?!保?]143關(guān)于贊,劉熙《釋名》云:“稱人之美曰讚,讚,纂也,纂集其美而敘之也?!保?0]175指出“贊”的意思是稱贊人,故其文體的內(nèi)涵就是總結(jié)概括人的美德并敘寫出來。吳訥《文章辨體序說》亦云:“贊者,贊美之辭?!保?1]47贊體文是對整篇文章內(nèi)容進行簡短概括、闡明的言辭,或?qū)θ宋?、事跡及事物等進行稱頌贊美的文章,它或放在文章的末尾,或獨立成篇。

      2.“序”與“敘”,實際上是同一種文體。序,也作“敘”。王兆芳云:“敘者,通作序,次第也,端緒也,述也?!保?2]序,指序文,是指寫在一部書或者一篇詩文前的文字。但唐以前,一般來說,為文集寫的序,多置于書后,少數(shù)置于書前;為單篇詩、文寫的序,多置于作品之前。從所選序體文的種類看,占多數(shù)的是書序和篇章小序,其次是宴記之序。從所選序體文的表現(xiàn)方法看,書序總體上以敘事和議論為主;篇章小序,雖也交代寫作緣起,卻多以抒情為主,而不是敘事。先唐時期的序體文,尚未達(dá)到獨立發(fā)展的程度,還需依托各類文體而存在。

      3.“碑”和“寺碑”、“放生碑”、“眾食碑”,均應(yīng)屬于同一種文體,即“碑”。碑,即碑文,亦稱碑志或碑銘,是刻在石碑上的文辭。碑文細(xì)分之,“有山川之碑,有城池之碑,有宮室之碑,有橋道之碑,有壇井之碑,有神廟之碑,有家廟之碑,有古跡之碑,有風(fēng)土之碑,有災(zāi)祥之碑,有功德之碑,有墓道之碑,有寺觀之碑,有托物之碑”[9]144。按照其用途和內(nèi)容,概而言之,大致有三種:紀(jì)功碑文、宮殿廟宇碑文、墓碑文。

      在卷七十六“內(nèi)典上”子目“內(nèi)典”中的“寺碑”下,依次收錄齊王巾《頭陁寺碑銘》,梁簡文帝《善覺寺碑銘》、《神山寺碑序》、《慈覺寺碑序》、《相宮寺碑》,梁元帝《善覺寺碑》、《鐘山飛流寺碑》、《曠野寺碑》、《郢州晉安寺碑銘》、《揚州梁安寺碑序》、《攝山棲霞寺碑》、《歸來寺碑》,梁沈約《法王寺碑》,梁陸倕《天光寺碑》,梁王筠《開善寺碑》,梁張綰《龍樓寺碑》,周王褒《善行寺碑》、《京師突厥寺碑》,陳徐陵《齊國宋司徒寺碑》,梁元帝《莊嚴(yán)寺僧旻法師碑》、《光宅寺大僧正法師碑》,梁王筠《國師草堂寺智者約法師碑》,梁沈約《比丘尼僧敬法師碑》,梁王僧孺《棲玄寺云法師碑銘》,陳徐陵《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隋江總《明慶寺尚禪師碑銘》、《建初寺瓊法師碑》?!端囄念惥邸返木幷呤菍ⅰ八卤卑凑瘴捏w認(rèn)定的,但“寺碑”并不是文體的名稱,而是由于所選的文章標(biāo)題中多含有“寺碑”兩字,因此將其誤標(biāo)作文體名稱。

      在卷七十七“內(nèi)典下”的子目“寺碑”中,依次收錄了后魏溫子昇《寒陵山寺碑序》、《印山寺碑》、《大覺寺碑》、《定國寺碑序》,梁王僧孺《中寺碑》,梁任孝恭《多寶寺碑銘》,梁劉孝綽《棲隱寺碑》,北齊邢子才《景明寺碑》、《并州寺碑》,陳徐陵《孝義寺碑》,隋江總《大莊嚴(yán)寺碑》。這些文章也是屬于“碑”這種文體。同時,在卷七十七“內(nèi)典下”的子目“寺碑”中,又以“放生碑”、“眾食碑”為文體,收錄了梁元帝《荊州放生亭碑》、陳徐陵《長干寺眾食碑》。“放生碑”、“眾食碑”并不是文體名稱,而是因為所選錄的文章中有“放生碑”、“眾食碑”的字樣,而誤作文體名稱。

      4.“典引”不是文體名稱。在卷十符命部的子目“符命”下文體“典引”中,輯錄有班固的《典引》,且只輯錄了這一篇。《后漢書·班彪傳》載:“(班)固又作《典引篇》,述敘漢德。以為相如《封禪》,靡而不典,楊雄《美新》,典而不實,蓋自謂得其致焉。”[13]1375在《后漢書》的作者看來,《典引》與《封禪》(即《封禪文》)、《美新》(即《劇秦美新論》)是一類性質(zhì)的文章,《文選》引蔡邕言注釋其篇名曰:“《典引》者,篇名也。典者,常也,法也。引者,伸也,長也。《尚書疏》堯之常法,謂之《堯典》。漢紹其緒,伸而長之也。”[8]2158典,指《尚書·堯典》,是稱述古代氏族首領(lǐng)唐堯品德和政績之文。班固寫《典引》的目的,就是要根據(jù)《尚書·堯典》的贊美唐堯,來贊美漢朝,再加引申?!逗鬂h書·班彪傳》載:“(班)固所著《典引》、《賓戲》、《應(yīng)譏》、詩、賦、銘、誄、頌、書、文、記、論、議、六言,在者凡四十一篇?!保?3]1386《藝文類聚》將《典引》看作文體的名稱,可能是對《后漢書·班彪傳》有關(guān)記載的誤讀。其實,“《典引》、《賓戲》、《應(yīng)譏》”是文章名,而“詩、賦、銘、誄、頌、書、文、記、論、議、六言”是文體名,兩者并不是一回事?!墩衙魑倪x》將班固的《典引》收在“符命”一體之下,同時收錄的還有司馬相如的《封禪文》、揚雄的《劇秦美新論》,而《文心雕龍》則將此三篇文章歸入“封禪”類。但《藝文類聚》既沒有“符命”這個文體,也沒有“封禪”這個文體,所以,我們按其內(nèi)容將《典引》歸入“頌”體文。

      5.“策文”和“哀策文”、“哀策”,均應(yīng)屬于同一種文體,即“哀策”?!端囄念惥邸吩?卷的8個子目下選錄有“哀策”,同時在2卷的2個子目下選錄有“哀策文”,在1卷的1個子目下選錄有“策文”。“哀策”、“哀策文”、“策文”,均為同一種文體,即“哀策”。因為,第一,在“哀策”的文體下選錄的文章,文題均為《╳╳哀策文》,如徐陵的《文帝哀策文》。第二,在“策文”的文體下選錄的文章,文題或為《╳╳哀策》,如王珣的《孝武帝哀策》;或為《╳╳哀策文》,如郭璞的《元皇帝哀策文》?!安呶摹睉?yīng)作“哀策”或“哀策文”,漏掉一“哀”字。三種標(biāo)注方式下選錄的是同一種文體。哀策本來是寫贈謚的,因為哀悼而成為哀策文。它可以用于帝王,如沈約的《齊明帝哀策文》;也可以用于皇后、太子等人,如謝朓的《敬皇后哀策文》、王筠的《昭明太子哀策文》。

      6.“誡”和“戒”,實際上是同一種文體,即“戒”?!端囄念惥邸吩?卷的3個子目下選錄有“戒”和“誡”體文。王兆芳云:“戒者,與誡通,警也,敕也。其意曰戒,其言曰誡,渾語通也。亦謂之儆,儆戒也,主于警敕人己,意嚴(yán)辭厲?!保?2]所選戒體文大致有家戒類戒文、物事類戒文、女戒類等。

      7.“答客難”不是文體名稱,而是文章篇名。在《藝文類聚》卷二十五人部九的子目“嘲戲”下,以《答客難》為文體名,依次收錄東方朔的《答客難》、楊雄的《解嘲》、班固的《賓戲》(也作《答賓戲》)、崔骃的《達(dá)旨》、崔寔的《答譏》、蔡邕的《釋悔》、陳琳的《應(yīng)譏》。“答客難”不是文體名稱,而是東方朔文章的題名?!洞鹂碗y》是東方朔晚年的作品?!稘h書·東方朔傳》云:“久之,朔上書陳農(nóng)戰(zhàn)強國之計,因自訟獨不得大官,欲求試用。其言專商鞅、韓非之語也。指意放蕩,頗復(fù)詼諧,辭數(shù)萬言,終不見用。朔因著論,設(shè)客難己,用位卑以自慰諭?!保?4]2863-2864從字面上看,《答客難》就是回答別人的責(zé)問,其實是東方朔借答客之機,抒發(fā)政治失意、懷才不遇的感慨和牢騷。它效仿宋玉《對楚王問》,首創(chuàng)對問體,設(shè)主客問答,這種形式對當(dāng)時及后人都產(chǎn)生很大影響。楊雄的《解嘲》、班固的《賓戲》、崔骃的《達(dá)旨》、崔寔的《答譏》、蔡邕的《釋悔》、陳琳的《應(yīng)譏》等,皆為仿效之作?!段倪x》將《對楚王問》歸入“對問”,而將《答客難》、《解嘲》、《答賓戲》歸入“設(shè)論”。對問、設(shè)論、難三種文體,都具有問答這一共同特征,明代吳訥的《文章辨體》、徐師曾的《文體明辨》將它們合并為“問對”一體?!端囄念惥邸肺丛O(shè)“對問”、“設(shè)論”二體,我們認(rèn)為應(yīng)將《答客難》諸篇歸入“難”體。《藝文類聚》在1卷的1個子目下選錄有難體文,即漢代張敞的《議入谷贖罪蕭望之難》。文題有誤。據(jù)《漢書·蕭望之傳》,前半部分(“以預(yù)備百姓之急”之前)為張敞的上書,后半部分是蕭望之等的辯駁,《藝文類聚》的編者將兩部分文字誤作一篇文章。難,是一種論辯文體。吳曾祺云:“難亦駁之類,蓋皆以己意不同于人者相往復(fù)也?!保?5]這種特點正好符合《答客難》諸篇。

      8.“譏”不是文體的名稱。卷三十六人部二十七隱逸上文體“譏”下選錄有魏麋元的《譏許由》,但“譏”不是文體的名稱。

      譚家健將《譏許由》這類文章歸為詼諧文,并指出:“詼諧文,或稱誹諧文,滑稽文,是具有詼諧、幽默、諷刺、諷諭甚至調(diào)笑內(nèi)容的雜文。”“雖然有時也借用其他文體名目,而內(nèi)容卻是游戲筆墨?!薄傲闹羞€有譏嘲古人的,如魏糜(筆者按,應(yīng)作“麋”)元《譏許由》、《吊夷齊文》,李兆洛悉歸入雜文。”[16]15-23其實,李兆洛的《駢體文鈔》選錄了麋元的《吊夷齊文》,并沒有選《譏許由》,但這不妨礙我們對《譏許由》是詼諧文的認(rèn)定。李兆洛《駢體文鈔》“雜文”云:雜文是“緣情托興之作”?!皯?zhàn)國詼諧、辨譎者流,實肇厥端。其言小,其旨淺,其趣博,往往托思于言表,潛神于旨里,引情于趣外,是故小而能微,淺而能永,博而能檢。就其褊者,亦潤理內(nèi)苞,秀采外溢,不徒以縷繪為工,逋峭取致而已。”[17]早在六朝時期,劉勰就將詼諧文作為一種文體加以考察了。劉勰在《文心雕龍·諧讔》中說:“諧之言皆也,辭淺會俗,皆悅笑也。昔齊威酣樂,而淳于說甘酒;楚襄宴集,而宋玉賦好色:意在微諷,有足觀者。及優(yōu)旃之諷漆城,優(yōu)孟之諫葬馬,并譎辭飾說,抑止昏暴。是以子長編史,列傳滑稽,以其辭雖傾回,意歸義正也。”[5]133劉勰認(rèn)為詼諧文的作用在于諷諫,它的外在形式是“辭淺會俗”、悅笑世人、“譎辭飾說”,內(nèi)容上是“意歸義正”。

      譚家健關(guān)于詼諧文的劃分是著眼其內(nèi)容的,若從文章形式上看,詼諧文也應(yīng)該歸為“文”這個文體。來裕恂《漢文典》云:“文者,文章也,凡篇章皆謂之文。而此以‘文’名者,蓋文中有一種文體,往往為文人游戲俳諧之作?;螂s著之文,隨事命名,無一定之體格,或盟神,或諷人,或用韻語,或為散文,或為四六文。其體不同,其用各異。然本乎義理,發(fā)乎性情,則與他文無異焉。”[18]341-342來裕恂所說的“文人游戲俳諧之作”的“文”,正是指麋元《譏許由》這類作品。

      所以,《藝文類聚》卷三十六人部二十七隱逸上“譏”的文體標(biāo)注應(yīng)為“文”。

      9.“樂府古詩”和“樂府”,實際上是同一種文體,即“樂府詩”?!皹犯旁姟痹诰硭氖粯凡恳?,是該卷子目“論樂”下的文體標(biāo)目,選錄的作品有《飲馬長城窟行》、《董逃行》、《長安有狹斜行》、《結(jié)客少年場行》、《日出東南隅行》、《相逢行》等。“樂府”是卷四十二樂部二樂府的子目,選錄的作品有《短歌行》、《長歌行》、《京洛篇》、《燕歌行》、《太山吟》等。據(jù)筆者核查,這些作品多為宋代郭茂倩《樂府詩集》收錄,只有9篇作品例外,即宋孝武帝《夜聽妓詩》、梁簡文帝《聽夜妓詩》、梁元帝《春夜看妓詩》、梁何遜《詠妓詩》、周庾信《看妓詩》、陳劉刪《侯司空第山園詠妓詩》、陳陰鏗《侯司空第山園詠妓詩》、陳蕭琳《隔壁聽妓詩》、隋盧思道《夜聞鄰妓詩》,均為歌詠女子的作品。宋代吳開在《優(yōu)古堂詩話》中說:“古今詩人詠婦人者,多以歌舞為稱?!保?9]310并舉以上的陰鏗、劉刪、庾信、盧思道等人的詩為例。這些詩寫到歌、舞,可能還要配樂演唱,正和樂府詩的特點。樂府原本是一個音樂機構(gòu),逐漸演變?yōu)橐环N詩體名稱。樂府由音樂機關(guān)名稱轉(zhuǎn)變?yōu)橐环N詩體名稱,是在東晉以后。樂府里合過樂的曲詞,在漢代只稱“歌詩”;到六朝時,才把它們稱作樂府,以此來同未合過樂的“徒詩”區(qū)別開來。這樣,樂府就成為一種詩體的名稱。以上9篇均是六朝時期作品?!端囄念惥邸分兴傅摹皹犯旁姟保粏沃笣h代樂府,而且泛指唐代以前的樂府詩。

      10.“奏”和“書奏”,實際上是同一種文體,即“奏”?!端囄念惥邸吩?卷的1個子目下選錄有奏體文;在另外1卷的1個子目下又以“書奏”為文體名,選錄8篇文章,分別是:漢代杜欽的《奏記于王鳳》,漢代貢禹和張俊、三國魏鐘繇、晉代劉頌的《上書》,晉代杜豫的《奏事》,劉頌的《刑獄奏》,郭璞的《奏》。“書奏”并不是一種文體名稱。考察這些文章的名與實,均應(yīng)屬于“奏”體。奏,是上達(dá)天子之文,即用言語向君主陳事。春秋戰(zhàn)國時代,臣子向君主陳事,稱為上書。秦朝初年,將上書改稱為“奏”。漢代制定禮儀,則有四品,其二曰奏。王充:“上書謂之奏。”[20]281雖然秦時已改上書為奏,但后世“上書”作為文體的名稱,仍繼續(xù)使用。

      11.“檄文”和“檄”,實際上是同一種文體,即“檄”?!端囄念惥邸吩?卷的2個子目下收錄有檄體文。檄,是軍事性文告,主要用于聲討被征伐的對象,也可以用來通報軍情;早期檄文還可以用來征召官吏,曉諭人民。《藝文類聚》選錄的檄文,從功用上看,主要用于征討;從語言上看,主要是散體文。

      12.“移文”和“移”,實際上是同一種文體,即“移”?!端囄念惥邸吩?卷的2個子目下選錄有“移”和“移文”。移,是勸諭訓(xùn)誡的文告。同檄文類似,但不用于對敵,而是行于官府和官民之間。用于武事的“移”,實際上為檄文的衍生名稱。為了界定文種,《藝文類聚》未選此類移文。

      13.“勢”和“弈旨”、“弈勢”,實際上均不是文體名稱。“勢”非文體?!掇o源》和《漢語大字典》、《漢語大詞典》均把“勢”解釋為一種文體的名稱,大誤,這恐怕是受到《文章緣起》的影響?!端囄念惥邸肪砥呤那伤嚥康淖幽俊皶毕碌奈捏w“勢”中,共收有4篇文章,分別是:后漢蔡邕的《篆書勢》、晉衛(wèi)恒的《四體書勢》、晉索靖的《書勢》、晉劉邵的《飛白書勢》?!段恼戮壠稹分刑岬降拇掼サ摹恫輹鴦荨?,是書論史上的第一篇專論,王鎮(zhèn)遠(yuǎn)評論說:“(《草書勢》)通過形象描摹而展現(xiàn)書法特征的論書方式沾溉后人,成為中國書論的一種重要表現(xiàn)形式,如蔡邕的《篆勢》、衛(wèi)恒的《古文字勢》、《隸勢》及索靖的《草書勢》以及唐宋大量描摹書法的詩賦都可以說是崔瑗此文的后裔?!保?1]12蔡邕的《篆書勢》等所謂“勢”體文章,均是書論體的文章,應(yīng)該歸入“論”體。

      同樣道理,《藝文類聚》卷七十四巧藝部的子目“圍棋”下文體“弈勢”中收錄的魏應(yīng)瑒的《弈勢》,則是專論圍棋的文章,也應(yīng)該歸入“論”體,“弈勢”也不是文體名稱。《藝文類聚》卷七十四巧藝部的子目“圍棋”下文體“弈旨”中收錄的后漢班固的《弈旨》,《班蘭臺集》歸為文體“文”。弈,圍棋;旨,要旨,要領(lǐng)。按照我們的分法,歸為“論”體文亦未嘗不可?!稗闹肌币餐瑯硬皇俏捏w名稱。

      五、《藝文類聚》中選錄的文體數(shù)量

      通過對《藝文類聚》中選錄的文體名稱的辨正,去掉重復(fù)和錯謬的,共得出52種:

      (1)詩,(2)賦,(3)贊,(4)表,(5)歌,(6)文,(7)頌,(8)銘,(9)令,(10)序,(11)祭文,(12)啟,(13)論,(14)箴,(15)碑,(16)吟,(17)書,(18)述,(19)誄,(20)章,(21)議,(22)哀策,(23)敕,(24)箋,(25)謚策,(26)詔,(27)教,(28)墓志,(29)說,(30)解,(31)疏,(32)訓(xùn),(33)誥,(34)嘆,(35)哀辭,(36)志,(37)吊,(38)樂府,(39)傳,(40)策,(41)奏,(42)難,(43)七,(44)連珠,(45)引,(46)詠,(47)移,(48)戒,(49)檄,(50)謳,(51)行狀,(52)狀。

      《藝文類聚》實際選錄的文體數(shù)量,比其標(biāo)注的少18種。

      [1] 褚斌杰.中國古代文體概論[M].增訂本.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0.

      [2] 于智榮.賈誼新書譯注[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

      [3] 王充.論衡[M]//諸子集成.上海:上海書店影印,1986.

      [4] 蕭子顯.南齊書·文學(xué)傳論[M].北京:中華書局,1972.

      [5] 周振甫.文心雕龍今譯[M].北京:中華書局,1986.

      [6] 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M].北京:中華書局,1974.

      [7] 鐘嶸.詩品注[M].陳延杰,注.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1.

      [8] 蕭統(tǒng).文選[M].李善,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9] 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2.

      [10] 王先謙.釋名疏證補[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11] 吳訥.文章辨體序說[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2.

      [12] 王兆芳.文體通釋[M].印本.上海:中華書局,1925.

      [13] 范曄.后漢書·班彪傳[M].李賢,注.北京:中華書局,1965.

      [14] 班固.漢書·東方朔傳[M].顏師古,注.北京:中華書局,1962.

      [15] 吳曾祺.文體芻言[M]//金振邦.文章體裁辭典.修訂本.長春:東北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95.

      [16] 譚家健.六朝詼諧文述略[J].中國文學(xué)研究,2001(3).

      [17] 李兆洛.駢體文鈔[M]//四部備要.上海:中華書局,1936.

      [18] 來裕恂.漢文典[M].高維國,張格,注釋.天津:南開大學(xué)出版社,1993.

      [19] 吳開.優(yōu)古堂詩話[M]//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78冊.臺北:商務(wù)印書館,1983.

      [20] 王充.論衡[M]//諸子集成.上海:上海書店,1986.

      [21] 王鎮(zhèn)遠(yuǎn).中國書法理論史[M].合肥:黃山書社,1990.

      猜你喜歡
      子目藝文名稱
      淺談陜西省2004 年消耗量定額中的換算
      彌 (鋼琴小品)
      通風(fēng)空調(diào)工程造價控制實務(wù)分析
      藝文活動早知道
      藝文活動早知道
      小陳老師來上課
      滬港通一周成交概況
      滬港通一周成交概況
      滬港通一周成交概況
      滬港通一周成交概況
      金寨县| 都兰县| 澄城县| 唐海县| 革吉县| 若羌县| 高清| 湘西| 阿拉尔市| 绥阳县| 广南县| 宾川县| 清水县| 革吉县| 沂源县| 镇赉县| 罗城| 西盟| 揭东县| 会宁县| 永州市| 天等县| 惠水县| 湘乡市| 三穗县| 临沭县| 长岛县| 石棉县| 界首市| 延庆县| 安乡县| 长海县| 双鸭山市| 黄浦区| 杭州市| 体育| 云霄县| 孟州市| 长乐市| 卢湾区|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