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俊香
(河南科技學院外語系,河南新鄉(xiāng)453003)
隱喻教學和英語專業(yè)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
任俊香
(河南科技學院外語系,河南新鄉(xiāng)453003)
隱喻;隱喻教學;思辨能力培養(yǎng)
隱喻是人類認知的手段,是以語言為載體的思維現(xiàn)象。高校人才培養(yǎng)質(zhì)量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思辨能力培養(yǎng),我國英語專業(yè)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思辨缺席引起了英語教學界的關注。以隱喻的認知功能及其教學功能為理論依據(jù),探討在英語專業(yè)教學中如何通過隱喻教學來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
批判性思維是建構主義學習法的基本技能,要求學習者對權威和看似正確的觀點采取懷疑態(tài)度,并獨立地、客觀地、多角度地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外語專業(yè)人才在具備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及扎實的專業(yè)素養(yǎng)的同時,更要具有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辨能力。因此,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成為21世紀外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目標。如何改變目前英語專業(yè)學生的“思辨缺席”現(xiàn)狀、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已成為當前英語界的熱點和難點,近年來,英語專業(yè)學生思維能力發(fā)展不盡如人意的現(xiàn)狀已經(jīng)引起了英語教學界的關注。不少學者就如何有效地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進行了探討(如文秋芳,黃源深等)。但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是漫長的,只有英語教師不斷提高對學生思維培養(yǎng)的意識并將思維訓練融入到日常課堂教學中才能培養(yǎng)出具有過硬語言素質(zhì)及出色思辨能力的學生(張藝瓊.2010)。本文將以隱喻的認知功能及其教學功能為理論依據(jù),探討在英語專業(yè)教學中如何通過隱喻教學來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
日常會話幾乎每三句話就可能出現(xiàn)一個隱喻(Richards 1936:98)無論基礎學習階段還是高級學習階段,隱喻同第二語言學習及教學高度相關。隱喻認知解讀對第二語言以文化為基礎的思維和概念系統(tǒng)的構建是重要的(于廣等,2011),隱喻本身蘊含著濃厚的人文價值。宋曄對隱喻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人文價值進行了探討,指出隱喻有利于學生的心靈舒展,有利于喚醒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生命活力等(宋曄,2003)。高維在其碩士學位論文中,對古今中外主要教學理論中的教學隱喻進行了梳理和分析,發(fā)現(xiàn)隱喻方法是教學研究的基本方法,隱喻在教學理論發(fā)展的各個時期,都或多或少、或顯或隱地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高維,2010)。在各學科教學中,隱喻還可以作為教師教學的策略。隱喻的中心是思維而不是語言。隱喻可以在語言組織的各個層次體現(xiàn),比如單詞、詞組、句子和語篇(Koller,2003)。隱喻不僅是一個幫助我們豐富語言表達的手段與工具,更與我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語言習得密切相關。近年來,很多學者都提出一個新課題:如何培養(yǎng)隱喻能力。由此可見,概念隱喻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隱喻認知思維具有巨大的現(xiàn)實意義。
隱喻作為極普遍的語言現(xiàn)象,與人類的認知、思維關系密切。隱喻是一種跨域映射,是人類思維的特征,思維活動是高級認知過程。思維能從已知信息推斷出未知信息,隱喻使得大部分抽象思維成為可能。在人類學習過程中,隱喻起著很重要的作用,通過相似聯(lián)想,把兩種不同范疇的事物相提并論,在已知和未知間架起一座橋梁,特別是在學習新知識、新事物時必須通過隱喻將其和原來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才能接受。隱喻的大量存在和普遍使用表明隱喻是我們學習語言的對象;語言學習的隱喻本質(zhì)表明隱喻是我們學習語言的工具,這兩者為隱喻認知理論在二語習得和外語教學中的應用提供了可能。英語專業(yè)的教師和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會頻繁接觸到作為修飾功能及認知思維方式的英語隱喻現(xiàn)象,這就使教師在英語專業(yè)教學中通過隱喻教學提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成為了可能。Piere&Oshlag(1993)認為,隱喻的教學功能體現(xiàn)在隱喻能夠利用教師與學生之間共有的經(jīng)驗基礎,在教師的理性知識與學生的知識之間建立起溝通的橋梁。通過對學生有意識地進行隱喻教學,引發(fā)學生對隱喻觀的思考,提高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首先教學中恰當使用隱喻可以大大增強語言的修辭效果,有力提高語句表達的形象性和趣味性讓人耳目一新,激活學生的隱喻認知意識。如:There are too many facts here forme to digest them all.I just can’t swallow that claim.學生很難理解claim做swallow賓語的用法。這時,教師便可將概念隱喻ideas are food介紹給學生。學生在了解這些概念隱喻之后,就能夠更好理解用法,且進一步認識到隱喻并非僅限于在文學作品和詩歌中起修飾作用,更是普遍存在于人類的日常語言中,是人類認知世界的有力工具。另外隱喻可以使舊詞不斷獲得新意,可以用來解釋詞匯意義之間的演變過程和相互關系,實現(xiàn)語言經(jīng)濟性功能,隱喻是形成抽象概念,并進一步建構概念系統(tǒng)的必由之路,如soft原義是柔軟之意,而我們經(jīng)常借助相似性將其映射到感覺上和各種事物上,有soft hair,soft voice,soft drinks,soft breeze 等,表示模糊,不堅,不硬等詞義。因此,認知語言學認為隱喻在本質(zhì)上是一種認知現(xiàn)象,具有重要的認知功能。此外,隱喻的形成還有社會文化方面的原因,隱喻性的委婉語和隱喻性的行話讓隱喻具備了一定的社會功能,也為人們創(chuàng)新性地使用語言提供了基礎。
教師可以利用隱喻始發(fā)域提高學生的隱喻意識,好的教師應該具備嫻熟的技巧和高超的技能去挑選和使用適合學生的隱喻始發(fā)域。比如:教師在進行教學時Life is a novel,which is not its length but its quality that counts.讓他們進行思考,說出對這個隱喻的理解;Life與novel在許多方面存在差異,life有生有死,有其自身的生命邏輯,而novel卻是人思想的構擬物,虛構成分較多,供讀者閱讀和欣賞。而兩者有共同之處,意義不在于其長短而在于其質(zhì)量,以此構建了這一生動的隱喻。繼而引出其它的隱喻,life is a journey,life is a stage等等.然后接下來可以指導學生開展小組活動,每個小組成員不僅要隨意選取自己的物品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隱喻表述,而且要告訴其他成員這樣表述的理由。實際教學中,學生感到最困難的不是常規(guī)隱喻,而是創(chuàng)新性隱喻(新奇隱喻)。創(chuàng)新隱喻是對于事物的一種新穎的思維方式。因此,它構成語言認知和概念思維的羈絆(Lakoff 1980:139)。有研究表明:一個教師對隱喻的理解和表達的能力越高,就越有利于打開學生的思維之路,
教學中利用隱喻的相似性培養(yǎng)語言創(chuàng)新思維,相似性是構成隱喻的基礎,也是詞義得以變化的依據(jù),類比思維能發(fā)掘客觀世界事物中的各種相似性。隱喻的理解活動既可以是基于直接經(jīng)驗也可以是思維想象過程。隱喻能力的創(chuàng)造相似性,完全可以成為培養(yǎng)語言創(chuàng)新思維的一種重要途徑。讓學生能夠建立、獲取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的非語言相似關系。這是隱喻在教學實踐中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如Selfishness is something like cruelty.It will torture people around you.在這個隱喻中,經(jīng)過對selfishness和cruelty的感知,抽取兩者都具有torturing這一相似性,表示selfishness和cruelty一樣會傷害自己周圍的人。正是新奇的相似點使隱喻表達具認知啟迪功能,催生聽者的認知感悟(張維鼎,2007)。在引導下,學生得以通過推理分析、抽象思維來構建兩個事物之間的相似性,從而獲得這一隱喻的內(nèi)在含義,產(chǎn)生認知突破。
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聯(lián)想,聯(lián)想是人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一種重要能力,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維活動過程。隱喻的使用是與聯(lián)想密不可分的,以business為例,讓學生發(fā)揮想象聯(lián)想到與之有關的許多詞語。這些詞語構成一個聯(lián)想場,如 begin a business,break up one’s business,give up business,transact business,drive a good bargain,settle an account等等。再如 Billboards are warts on the landscape.若不借助聯(lián)想,很難將warts與billboards聯(lián)系起來。經(jīng)過聯(lián)想可以建立兩者間的心理相似性:廣告路牌是地面上的肉贅。組織學生在小組活動中對這些隱喻進行口頭闡述各自不同的理解和看法;給學生提供一些未完成的隱喻表達句式,鼓勵他們選取與自己直接經(jīng)驗相關的句式,盡可能多地用各種隱喻表達來對其描述表達。在理解概念隱喻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收集更多的隱喻表達和利用隱喻表達,提高隱喻的輸出頻率。詩歌蘊涵豐富的概念隱喻和大量的新隱喻,引導學生朗讀詩歌可以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激發(fā)他們的語言創(chuàng)造性。
借鑒隱喻理論,幫助學生了解目的語的概念系統(tǒng),把握語義變化,建立跨文化的空間映射,提高他們的隱喻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課堂上利用課文中的例子和練習,向?qū)W生介紹隱喻不僅有修辭功能,還是詞匯,語法和語篇的構建基礎,使學生了解隱喻產(chǎn)生的條件和運作機制。有了隱喻意識,學生才能跳出思維的禁錮,更好識別和理解語法和詞匯中的隱喻模式,發(fā)展外語隱喻能力。這種隱喻認知活動可以調(diào)動學生課上發(fā)言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把新舊知識聯(lián)系起來,以促進批判思維能力的提高。隱喻是認知活動的工具和結果,可以運用隱喻來提高人的認知能力,進而達到一定的概念流利和語言流利。這一觀點為外語教學提供了積極的指導作用和應用價值(束定芳,湯本慶,2002)。理解隱喻性的語言,在言語交際過程中能更深刻地理解語言的意義并正確地使用語言。在專業(yè)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對英語課程中隱喻資源的挖掘,更應具有較強的隱喻解釋能力。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應用隱喻教學增強英語專業(yè)學生對英語教學復雜性的敏感程度,提高他們學習的自覺性和對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從而提高他們的批判性思維。
[1] Koller,V.Metaphor Clusters;Metaphor Chains:Analyzing the Multifunctionality of Metaphorin Text[J].Metaphorick.de,2003(5).
[2] Lakoff,G.&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139.
[3] Perie H G,& Oshlag R S.Metaphor and learning[M].Ortony A.Metaphor and Thought.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579-609.
[4] Richards,I.A.The Philosophy of Rhetoric[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36:98.
[5] 高維.教學理論中的教學隱喻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0.37-38.49.45-47.
[6] 黃源深.思辨缺席[J].外語與外語教學,1998(7):1-19.
[7] 黃源深.英語專業(yè)課程必須徹底改革--再談“思辨缺席”[J].外語界,2010(1):11-16.
[8] 宋曄.隱喻語言:一個被忽視的教育范疇[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3(5).
[9] 束定芳,湯本慶.隱喻研究的若干問題與研究課題[J],外語研究,2002(2):1-6.
[10] 文秋芳.論外語專業(yè)研究生高層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8,(10):29-34.
[11] 文秋芳等.構建我國外語類大學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論框架[J].外語界,2009(1):37-43.
[12] 于廣,王松鶴.隱喻認知解讀中的 Figurative Thinking[J].外語學刊,2011(2):52-55.
[13] 張維鼎.隱喻意象認知與直覺感悟[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07(1):19.
[14] 張藝瓊.英語辯論與英語專業(yè)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學報,2010(6):105-108.
Study on Metaphor in the Cultivation of English Majors’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REN Jun-xiang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nxiang Henan 453003,China)
metaphor;English major teaching;critical thinking
Metaphor is seen as a rhetorical device and also a thinking mode of human.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dicators of the quality of Higher Teaching is Critical Thinking Training.Less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in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Majors’critical thinking.Absence of critical thinking has been a hot issue in the field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recently.On the basis of metaphor’s cognitive function and its and teaching Function,this paper presents that the application o f metaphor in English major teaching is the effective method to improve English major’s critical thinking.
H319.3
A
2095-2708(2012)06-0180-03
2012-05-10
本文系河南省社科聯(lián)項目(隱喻理論與英語專業(yè)教學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SKL-2012-1685)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