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斐斐
(江西財經大學 外國語學院,江西 南昌 330013)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速和國際交流的日趨活躍,口頭交流的機會與日俱增,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的地位日益凸顯,這就對當代大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2007年頒發(fā)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了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yǎng),以適應我國社會發(fā)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語言的功能是交際,而聽的技能是人們語言交際的重要方面,卡爾· 韋弗(Carl Weaver)曾說過“聽是交際活動的核心”。聽力是學習英語的基礎和動力源泉,是表達功能的前提,根據美國Paul Rankin教授的統(tǒng)計,人在日常生活中,語言的使用實際情況是:聽占45%,說占30%,讀占16%,寫占9%,由此可見,培養(yǎng)聽力在語言學習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然而,縱觀大學英語教學,聽力教學始終是整個教學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啞巴英語”是很多中國學生面臨的問題,學了英語很多年,始終無法進行交流。走向社會的大學生,英語“聽不懂”與“說不出”等問題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決。
目前大部分大一新生以前所在的中學很少或沒有條件開設聽力課,學生缺乏必要的聽力技能訓練,難以適應大學英語聽力課教學,這樣就容易產生緊張和焦慮的情緒。研究證明,如果學生在聽材料之前未能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如產生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這樣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聽力表現。還有一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沒有興趣,對英語聽力不重視,聽力教師大多還是沿用傳統(tǒng)的聽力課的教學模式,講生詞-聽錄音-對答案,致使學生產生厭倦心理,教學內容單一乏味,照本宣科,嚴重打消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聽力材料絕大部分又都是對話,短文,缺乏趣味性,難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
首先是語音語速的問題。由于很多學生受傳統(tǒng)的外語教學的影響,在中學階段,老師只重讀寫,不重聽說,學生具有良好的讀寫能力,但是聽說卻很薄弱,很多學生語音不過關,特別是偏遠地區(qū)的孩子,受到方言的干擾,英語的語音存在很大的問題,對英語中的同化、連讀、爆破、弱讀和縮音等無法掌握,必將影響其英語的聽力理解能力。其次,詞匯量太小。學生讀英語較多,聽英語較少,如果聽力材料較簡單,沒有太多生詞,理解就相對容易,但是如果生詞偏多,再加上還有一詞多義、同音異義和難詞、生僻詞的出現就給學生造成了理解上的一些干擾,所以詞匯量的不足也是很多學生提高聽力的障礙。˙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特定的文化產生各具特色的語言背景。如果學生不了解英語國家的社會制度、風土人情、民俗習慣、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在聽這些文章時,就不一定能聽得懂。舉個例子,在某聽力材料中提到“Uncle Sam”,“Uncle Sam”被用來代指“美國”或“美國政府”,主要在美國、英國,尤其是在新聞界中使用較多?!吧侥反笫濉笔敲绹木b號,它同自由女神一樣,為世人所熟知,如果學生不了解其文化背景,就很容易產生理解錯誤。再比如“Easter”、“Halloween”,學生如果對西方的“復活節(jié)”和“萬圣節(jié)”不了解,也會感到迷茫。
聽力過程是一個復雜的心理活動過程,不僅僅是對詞、句的簡單理解,還需要對接收到的信息進行分析加工。學生的情感因素和聽力的效果息息相關,在聽力測試中,很多學生沒有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無法全身心投入到聽力材料中,再加上由于精神緊張和過度焦慮,心理上對語言理解處于抑制狀態(tài),會使原來熟悉的信息變得生疏。所以聽力之前學生應保持良好的心情,充滿信心,掃除一切心理負擔,放松自己的情緒,心慌意亂于事無補,集中精力、臨場不懼,才是明智之舉。
其次,學習興趣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在聽力教學中,教師應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f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教師還要對學生加強學習目的性教育,明確英語聽力的重要性,徹底轉變學生只重讀寫,忽略聽說的觀念,端正其學習態(tài)度,以切實提高英語學習能力。
為什么學英語一定要強調語音、語調呢?因為正確的發(fā)音是很重要的。語言是交際的工具,人們憑借語言交流思想,溝通感情。而語言又是通過語音表現出來的。語言若沒有語音就無法被別人感知。如果發(fā)音不正確,或是講出來的話怪聲怪調的,就不能正確地表達自己的語言內容,也就必然影響人與人之間正常的語言交際。怎么掌握標準的語音語調呢?首先,一定要學好國際音標。英語是拼音文字,但英語的拼法與讀音并不總是一致的。在許多情況下需要借助于其他手段才能判斷一個詞的讀音,國際音標就是手段之一。國際音標如同漢語拼音一樣,它是幫助我們掌握詞的發(fā)音的一種符號。熟悉了國際音標,我們就可以借助它讀出每個詞的發(fā)音。其次,目前大多數高校都配備的有語音實驗室,教師應盡可能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標準的英語,有了聽力的輸入才有輸出。再次,教師還要注意地區(qū)性發(fā)音的偏差,由于長期發(fā)音的習慣,學生本人很難注意到這一點,即使注意到了,也很難改變。因此,教師應該讓學生知道,發(fā)該音時發(fā)音器官的位置,發(fā)音的方法,然后,多進行發(fā)音訓練,并經常督促檢查他們,千萬不能聽之任之。最后,要求學生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加以不同的要求,英語語音語調非一朝一夕就能掌握,要鼓勵學生持之以恒地學習。
在學生的聽力教學中不能單純依靠聽以及詞匯、語法的講授,必須同時適度有效地滲透英美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來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提高學生聽力理解能力。聽力教師應博覽群書,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作為輔助,這樣,教師在導入文化背景知識的時候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氛圍,還可以使教學內容豐富。教師在教學中不妨適時補充包括意識、宗教、信仰、禮儀習俗、社會制度、文學作品,也可以增加一些英語諺語,俚語等來開拓學生的視野。
現行的教學模式大多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課堂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講解單一的聽力材料,機械化地進行聽聽力、對答案。學生在教師的規(guī)定下進行被動的聽力訓練,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學生的聽力技巧的提高,但學生沒有機會進行實際的語言交際,很難在語言交流實踐中取得進步。因此,我們有必要對英語聽力課的教學模式作適當的調整,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和交際能力。同時教師要努力轉變教學理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培學生的學習興趣,掌握有效的學習策略。列夫·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學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睂W生只有對英語學習產生積極、強烈的信心與情感,才能提高學習的動力并取得好的學習效果。把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以學生自主學習為指導,結合課堂面授為一體的聽說課教學模式,將更有利于提高學生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在網絡自主學習中,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和督促,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獲得學習的最佳效果。同時教師課堂面授以形式多樣的口語活動為主,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這樣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既能鍛煉交際能力,又能培養(yǎng)組織能力、協(xié)調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等。在教學活動設計時教師應有意識地滲透競爭與合作的理念,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使其在社會競爭中占據優(yōu)勢。
英語聽力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不能急于求成。教師作為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倡導者以及督促者應積極探索有效途徑,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yǎng)其學習英語的興趣,同時還應幫助學生發(fā)現和解決英語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切實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
[1]Broersma,M&A.Cutler.2008.Phantom word activation in L2[J]System 36:22-34.
[2]Graham ,S.2006.Listening comprehension:The learners’perspective [J]System 34,167-182.
[3]Harmer,Jermy.How to Teach English [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4]Brown,H.D.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ch to Language Pedagogy[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5]方嵐.近十年中外外語聽力研究比較[J].現代外語,2010,(3).
[6]苗棣華.淺談大學英語聽力教學[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1,S2.
[7]丁瀟瀟.大學英語聽力自主學習元認知意識調查分析[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
[8]江潔.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立體化教學模式探索[J].中國大學教學,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