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赫
(遼寧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遼寧大連 116021)
淺談初學者如何更加科學地學好聲樂
于 赫
(遼寧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遼寧大連 116021)
對于剛剛接觸聲樂的初學者來說,打下堅實的基本功是至關重要的。良好的基本功會自始至終伴隨著聲樂學習的整個過程。因此,初學者應該對基本功的訓練多加重視,并且能夠科學系統(tǒng)地加以練習。
歌唱學習;歌唱基礎;科學;初學者
歌唱的能力是在長期腳踏實地的練習中和不斷的思考反省中慢慢積累形成的。聲樂的學習之所以艱難,正因為它是一門記憶性強而且十分抽象的學科,學生很難直觀地去判斷自己演唱水平的高低,也難以自己去把握和調(diào)整。因此,無論是初學者還是有多年學習經(jīng)驗的學生,都需要經(jīng)驗豐富的老師作為指導。
下面筆者結合自己學習聲樂的一點認識來粗淺地談一下初學者該怎樣科學、系統(tǒng)地學習聲樂。
擁有良好的音樂感知力,是學習歌唱的先決條件。每位演唱者在演唱前必須要有一個體驗演唱作品情感的過程,然后再用自己的演唱能力把自己體會到的情感表現(xiàn)出來。這樣演唱出來的作品才會真實并富有情感,從而吸引受眾。
在商業(yè)氛圍的影響和商業(yè)利益的誘惑下,現(xiàn)在的音樂往往都是商業(yè)價值大于其本身的藝術價值,導致很多人忽略了對音樂本身的追求,受內(nèi)心靈感的啟發(fā)而創(chuàng)作的音樂作品也越來越少。因此我們提倡學生平時多欣賞古典音樂作品。所謂的古典音樂不一定是聲樂作品,還可以是歌劇、鋼琴曲甚至是交響樂等等。長時間的接觸、熏染,必將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自身的音樂修養(yǎng)和對音樂感覺的能力。
初學者在演唱外國聲樂作品的時候常常會出現(xiàn)發(fā)音模糊不清甚至是一帶而過的問題,這種情況主要是由平時訓練不足造成的?,F(xiàn)在的網(wǎng)絡資源非常豐富,學生完全可以獨立自主地學好演唱作品中涉及的外國語言。但是很多學生因為自身意識和行動不夠積極,導致歌唱語言的不盡如人意。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熟讀歌詞,對每一個音節(jié)的發(fā)音都要清楚,然后再按照歌曲的節(jié)奏讀歌詞。我國很多選手參加國際聲樂比賽成績不理想,往往都是源于語言的問題。因此一定要重視語言的掌握。
另外,中國的學生在演唱本國作品時也會出現(xiàn)咬字不清的問題。這是由于學生平時的發(fā)聲練習中常常以a、o、e、i、u這五個元音為主進行練習,很難結合中國漢語拼音的發(fā)聲習慣來進行演唱。因此初學者在平時的訓練中更應該加強對于母音和輔音的結合練習。在音節(jié)的變化練習中,盡量把音節(jié)的變化痕跡減少到最低,每一個位置的變化都要咬在咽腔上,以增加聲音的立體感、清晰度。
中聲區(qū)是最接近人自然的音色,也是人們感覺最自如的聲區(qū)。正是因為很容易就能發(fā)出中聲區(qū)的聲音,所以學習者往往忽略了對中聲區(qū)的練習。
仔細聆聽著名歌唱家的演唱,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優(yōu)點,就是聲區(qū)非常統(tǒng)一,聽眾很難聽出他們在音區(qū)過渡時的痕跡。因此,歌唱家在演唱時都能輕松自如地應對作品中的高低音區(qū)。
下面筆者結合自己在學習聲樂過程中的體會來談一談中聲區(qū)的練習中應注意的一些問題。初學者在中低音區(qū)發(fā)聲練習的時候往往追求低沉渾厚的聲音效果,刻意強調(diào)胸腔的共鳴,從而忽略聲音的高位置,這一點是完全錯誤的。實際上,自己聽自己的聲音和別人聽自己的聲音,效果是有區(qū)別的。很多時候我們聽到那些優(yōu)秀的歌唱家在唱中低音的時候聲音渾厚低沉,如果我們也刻意追求聽到自己的聲音也有這種渾厚低沉的效果的話,其結果會恰恰相反,讓別人聽起來感覺沒有一個明確的位置和集中的點,這就直接影響了聲音的清晰度和穿透力。
另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唱歌時喉頭的位置。對初學者來說,最大的問題也是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在演唱過程中存在壓喉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在演唱中低聲區(qū)時更為明顯。很多初學者通過壓喉、擠喉而達到所謂的低音效果,而這種演唱效果同樣會影響到聲音的穿透力和清晰度。因此在唱歌之前,初學者更應該注意的是如何打開和放松自己的喉嚨。打開喉嚨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打哈欠的時候說話,這個時候的喉嚨狀態(tài)就是歌唱時應保持的狀態(tài)。具體一點就是軟腭(小舌頭的位置)上抬,保持微笑的狀態(tài),舌面放松(不要上抬舌根),這樣可以完全打開內(nèi)口腔。檢查打開內(nèi)口腔的辦法就是對著鏡子做出這種狀態(tài),看看是否能夠看到自己的后咽壁。如果看到,說明狀態(tài)正確,可以進行發(fā)聲練習。如果看不到,可以通過兩種辦法來解決:第一,加強軟腭上抬的空間,保持微笑的狀態(tài),通過微笑的練習哼鳴來找狀態(tài);第二,注意舌面的完全放松,這一點也可以通過練習打哈欠的狀態(tài)來鞏固。
要想提高歌唱能力,課堂錄音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在學習聲樂的過程中,筆者就是從錄音中感覺和體會到了自己在演唱中的不足,并逐步改進,從而提高演唱能力的。所以學習聲樂的學生一定要重視錄音這個環(huán)節(jié)。
獲得熟練精湛的歌唱技巧的另一個方法就是要養(yǎng)成良好的歌唱習慣。在課堂學習和私下練習中,很多學生都不注意歌唱習慣,總是想上臺的時候注意就行,時間一長,就成了行為慣性,從而影響演唱效果。所以,學習者平時要培養(yǎng)良好的歌唱習慣,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和技巧。
[1]沈湘.聲樂教學藝術[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8.
[2]鄒本初.歌唱學——沈湘歌唱學體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
[3]石惟正.聲樂學基礎[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2004.
[4]李晉瑋,李晉瑗.沈湘聲樂教學藝術[M].北京:華樂出版社,2003.
[5]俞子正,田曉寶,張曉鐘.聲樂教學論[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6]趙梅伯.歌唱的藝術[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
[7]吳天球.讓你的歌聲更美妙[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
[8]余篤剛.聲樂教育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
J616.2
A
1008-178X(2012) 02-0199-02
2011-11-30
于 赫(1987-),男,吉林長春人,遼寧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從事聲樂演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