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審計學院會計學院 薛麗達
由于傳統(tǒng)會計教育過程太過機械,致使學生只了解會計專業(yè)知識,欠缺分析、判斷、溝通以及問題解決等重要技能。May etal(1995)認為需要對會計教學的內容與方式進行調整以適應會計實務改變的需求。Watson etal(2003)指出會計教育應改變教學方式與內容、提高學生專業(yè)技能與創(chuàng)新,以及問題解決能力等。在我國已有很多文獻探討了傳統(tǒng)會計教學的缺陷,其主要問題是,會計教學的機械式,即老師講解,學生記憶,課后學生針對老師的講解做練習。雖然目前已引入案例、實驗模擬等教學策略,但也只是“借助”或“移植”了他人的知識、方法,受此方法影響的學生是不可能有問題解決能力的。問題解決導向的教學方法是教師設計問題情境,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從而掌握知識技能,形成能力的過程。由于問題解決型教學的核心概念是問題,而在會計教學中,問題又是與實際緊密聯(lián)系的,教師必須利用問題引發(fā)學生的興趣,通過問題把教學內容與具體應用聯(lián)系起來,引導學生通過解決問題而掌握知識,提高學生在應用、綜合分析、評價層次的學習效果,增加學生互動式討論的機會,增進學生間、師生間的溝通與合作。在國內的會計教育教學研究領域中,已有部分學者提出問題解決模式在會計教學中的應用,并已在教學實踐中得到了積極的嘗試。如王前鋒(2006),唐瑋、張麗英(2010),李彬、范云峰(2011),朱靜平、段進(2011)等各自提出了問題解決模式在會計教學中的實施方法。但一種理論要在實踐中得到正確有效的實施是需要一段時間的,何況問題解決的理論本身還不夠完善,問題設計的合理性,以及教師的知識與能力、學生的積極性等難題還有待解決。其已有的成果被引入到具體的會計教學實踐時,在操作層面就難免會出現(xiàn)問題,可能導致所有的教學內容需要重新做出修正。所以問題解決模式還必須做出長遠和全面的規(guī)劃,要求轉變教學觀念,設計全面而實際的授課策略。鑒于目前的會計教育模式以及問題導向式的教學理論研究,筆者認為,逐步運用問題解決導向的教學方法可以改變目前會計教學的現(xiàn)狀,是未來會計教學所要達到的目標。
問題導向教學于1969年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學首創(chuàng)(Barrows&Tamblyn,1980),立足于發(fā)現(xiàn)學習與個案研究,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更適合的學習目標。問題導向教學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問題 Mayer(1992)指出“問題”包括起始階段所包含的一些信息,將問題由起始階段移至目標階段,解答者目前并無明確與直接的方法。Klein(1996)認為,“問題”是一種情境,個人在其中有意達到某個目標,但此目標的達成受到某些阻礙,必須尋求克服障礙的方法。
(二)問題的類型 Wakefield(1996)將問題分為兩類:“定義明確的問題”是指具有特定條件、解決步驟與目標的問題,“定義不明確的問題”則相反。Biehlerand Snowman(1997)則將問題分為三類:“結構明確的問題”,如數(shù)學與科學的問題;“結構不明確的問題”則較為復雜,對于解決的程序僅提供少數(shù)線索,對于問題如何才算解決也缺少明確的標準;還有一種是結構不明確且會引發(fā)強烈情緒的問題。會計課程設計中出現(xiàn)的主要是定義不明確的問題、結構不明確的問題,甚至是引發(fā)強烈情緒的問題,這是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所忽略的,未來應該加強重視,以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解決問題 Biehlerand Snowman(1997)認為,“解決問題”是指確認并應用達成目標的知識與技能;Gagne(1985a)則指出“問題”是由目標狀態(tài)、起始狀態(tài)、以及一組從起始狀態(tài)導向目標狀態(tài)的所有可能解決途徑。Bergan(1985)指出,“解決問題”是提出多種可能的替代方案,并從這些替代方案中選擇最有效的反應方式。
(四)問題導向 理論上對問題導向并未取得一致的看法。Barrows&Tamblyn(1980)指出問題導向學習是針對問題了解與解決過程中所進行的學習。Walton&Mathews(1989)指出問題導向學習的原則是將學生放置在特定情境中,給其一個學習任務與挑戰(zhàn),并向其提供資源。Ennis(1989)認為當個人發(fā)現(xiàn)問題時,首先將通過觀察所得的信息與自己本身所具有的對于該問題的知識相結合,奠定個人推理的基礎,再以演繹、歸納和價值判斷的方法進行推論。Duek(1996)認為問題導向是一種以問題為根基的教學方式,它利用真實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問題導向在精神上是以情境學習為基礎,由學生個人的努力與團隊合作學習來產生新想法、新觀念,所以問題導向教學法是知識創(chuàng)新中有效的互動方式之一(洪榮昭,2001)。Tam(2001)指出問題導向學習為一種教學形態(tài),其特征是通過真實生活形成的問題,在班級內進行小組教學及促進學生的自我導向學習,在此學習過程中,教師居于催化、引導的角色。
(五)問題導向教學方法的理論基礎 首先,學生具有學習的主動性,通過引導把學生的主動性激發(fā)出來。根據(jù)認知心理學,學生必須了解自己要學些什么與如何去學習,強調學習的新知識必須與本身已有的知識相聯(lián)系,才能成功地內化為有意義的知識。其次,問題導向是引導學生自己處理問題,自己建立解決問題的知識,因此,它與教育哲學中的建構主義一致。每個人要了解、預測或控制自己的環(huán)境,建立屬于自己的世界觀。學生所提出的問題解決方法沒有對或錯、不是絕對的,而是強調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知識對問題的理解,該理解來自于與環(huán)境的互動過程中,產生認知沖突進而刺激學習而逐漸地建立起來的,因而必須通過與他人比較、分享對知識的理解,并根據(jù)所獲得的經驗重新確認新知識,才得以建立知識。最后,問題導向學習的原則是將學生放置在特定的情境中,甚至是一個真實的情境中。因此,根據(jù)情境學習理論,通過真實的問題情境來進行學習,可以增強記憶及平緩遺忘曲線。而問題導向學習也特別強調以實際的問題作為學習的核心,讓學生以各種不同的角色扮演去體驗各種不同的互動歷程,融入情境脈絡中進行學習。
(六)問題導向教學的實施模式 Barrows&Tamblyn(1980)將問題導向學習的過程分為六階段,依次為問題的介紹、情境、解決方式、鼓勵學生推理、引導獨立研究、應用研究所獲得的知識與技能解決問題,并評鑒學習的效率與加強學習,總結并整合原有的知識。Cookeand Alavi(1995)則認為問題的解決過程,應先列出改善現(xiàn)狀的必要性,描述現(xiàn)狀、列出假設,找出所需知識,組織數(shù)據(jù),且通過分享,聯(lián)系所獲得知識與先前假設,而后對初步答案作出深入探討與質疑,進行判斷與評價。而Krynock and Robb(1999)則將問題導向學習的過程劃分成介紹、探究、自我導向學習、重新檢視假設及自我評價等五階段。因此,在問題導向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先培養(yǎng)良好的討論環(huán)境,再提出問題,并且確認學生皆充分了解問題的概念,而后學生自行確認學習所感興趣的問題、尋找有用的信息、與小組成員分享所獲得的信息,并應用所獲得的信息,再進行問題解決后的反思。
本科階段是學生會計人生的起點,是學生打好會計學基礎知識、提高各項能力、適應動態(tài)社會需求的關鍵階段。會計學專業(yè)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應包括在多樣化的世界里,找出成功的契機;在陌生的環(huán)境中,解決不同的、缺乏結構性的問題;分辨那些模糊不清的事實;認清問題癥結所在,預期問題的發(fā)生;找到一個可以接受的解決辦法。培養(yǎng)這些能力能滿足學生終生學習、從事實務工作、參與科研創(chuàng)新以及從事管理工作等的需要。
(一)問題導向會計學教學方法操作流程 問題導向的會計學教學方法基本流程如下:首先,以問題為起點,發(fā)現(xiàn)問題,再結合觀察所得的信息、自己先前所下的結論,以及本身所具備知識,奠定推論基礎,進而以演繹、歸納和價值判斷的方法進行推論。教師首先要設計一個類似真實的、讓學生感興趣的情境,使得學生在自己的所學范圍內能確認問題的存在,并能避免過度的反應或置之不理,同時問題要對學生具有足夠的興趣與敏感度。其次,在學生確認問題之后,引導學生界定問題的性質與特征,以形成合適的解決策略。必須指出問題的起始狀態(tài)與目標,以及解決問題所需的行動及其約束等。第三,提出可能的解決策略。可以使用合作的、創(chuàng)造的、與認知的方法,如收集信息、思維訓練、腦力激蕩等,來提出各種可能的解決策略。第四,在提出各種可能的解決策略之后,初步評估各項可能策略的可行性,找出策略實施后的不利影響,再從中選擇一項可行的策略付諸實行。第五,在選定解決的策略之后,必須按照策略開始采取行動,嘗試解決問題,同時查看行動的效果。成功的問題解決者能隨時修正或放棄有瑕疵的策略。第六,評價行動的效果。行動只是部分有效或完全無效,必須回到解決問題的較早階段來形成其它策略;行動有成效,則必須持續(xù)定期的評價,以確保其效果。即從提供背景、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交流成果等幾個方面來組織和實施會計教學,其中問題為起點,思維訓練為核心。思維訓練的內容包括情緒訓練、認知訓練和技能訓練三個層面:(1)情緒訓練。重視事實的真相,能隨時修正自己的言行及思考模式,具有同情心,能考慮他人的感情與觀點,能容忍不同的觀點,認清個人的偏見。(2)認知訓練。獨立思考,正確的界定問題,分析資料的價值和內容,在解決問題時,能應用各種不同的思考過程(演繹、歸納、評價)。(3)技能訓練。主動學習會計專業(yè)知識的能力;根據(jù)理論能應用合適的方法;從不同的意見中分辨事實,訓練溝通能力、組織協(xié)調能力等;能根據(jù)新的信息修正判斷,增加會計職業(yè)判斷能力、綜合決策能力等。
(二)問題導向會計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比較 在以問題導向的會計教學中,教師的角色從知識的傳授改變?yōu)榕c學生合作學習,教師是信息的提供者,也是共同學習者,是團隊的營造者,是促進學生提高能力的引導者。在傳統(tǒng)的會計教學中,學生的學習以教師和教材為學習中心,被動接受知識,特別是處理實際問題時無從下手。問題導向的教學是以學生及問題為中心的個性化學習,強調主動學習,通過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交流成果等過程,將新舊知識、各科知識相互融合,提高各種能力。在傳統(tǒng)教學中,課程的內容、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問題導向的教學方法,通過相關性的課程安排,使同一問題可以跨越不同的課程,使知識進行廣泛交流。在傳統(tǒng)教學中,會計學的練習與作業(yè)的講解強調課本內容,學生一般不會質疑,不會發(fā)現(xiàn)問題;傳統(tǒng)教學著重于現(xiàn)存的知識和記憶性的考試,不強調預期未來學習的成敗為依據(jù)。問題導向教學方法則根據(jù)現(xiàn)實社會所發(fā)生的問題而設計,具有挑戰(zhàn)性和選擇性,強調啟發(fā)思維,團隊精神;以高層次思維訓練綜合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是持續(xù)性、互動性和積累性的。
問題導向的會計教學目的是通過師生間的相互提問和討論,學生間的合作學習,以發(fā)現(xiàn)式主動式的學習、引導等啟發(fā)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授課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對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訓練,以思維訓練為主導,采取寫作、頭腦風暴、個案討論、逆向思考、模擬情景與辯論等多種手段,全方位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一)寫作 寫作是問題導向教學過程的關鍵。通過寫作,記錄學習所得,將學習的知識串聯(lián)、分類和進行評論。這不僅對在校學習有用,對于適應未來的工作環(huán)境也至關重要。要求學生列出針對問題所能得到的全部考慮因素,包括正面、負面的觀點;要求學生寫下對課程學習的期待;要求學生匯總,記錄學習所得;要求學生在學習結束后對所學進行簡短的文字敘述;要求學生利用寫作思考的活動,對問題提出書面的批評和反證。這種訓練策略對于學生而言將會長期受益。如教師設計一個上市公司出現(xiàn)財務風險問題的情境,讓學生作為一個財務人員或者財務管理者去處理財務風險,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要記錄財務風險的影響、出現(xiàn)財務風險的原因、解決的策略及其可行性,以及評價結果,還要求學生對每個過程都能寫出合理的書面報告,寫出學習所得。
(二)頭腦風暴“頭腦風暴”式課堂討論,鼓勵學生針對問題提出各種可行方案,然后將這些方案歸納整理,進行決策分析,以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思維,促使學生形成評判性思維和獨立思維能力。所討論問題的設置需要視課程內容性質而定,但原則是要貼近現(xiàn)實、適合討論。在“頭腦風暴”式課堂討論活動中,教師的引導是學生全身心投入其中的關鍵,獎勵問題分析到位的學生,鼓勵慎于發(fā)言的學生,引導問題討論不斷走向縱深。
(三)個案討論 運用個案討論教學,使學生能學習到真實世界各種可能的情況,提高學生參與課程教學的興趣。接受任務的小組學生,通過搜尋案例的真實資料,進行講解,并對其他小組所提的問題予以解答,以增強小組團隊的凝聚力。學生對于現(xiàn)實案例普遍感興趣,必然會在課前準備,提高了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學生通過所學的知識分析解決實際案例中的實際問題,鍛煉了實踐能力;同時也鍛煉了團隊合作的能力。具體做法:將全班學生合理分組,對某一問題持續(xù)討論,然后再交叉討論,最后整個小組一起分享討論中出現(xiàn)過的主題、觀點和學習效果,并通過圖表、文字、課件等方法將小組的共同智慧顯示給每個人。
(四)逆向思考 從問題的最后結果進行逆向思考,可以增強學生推論的能力。如教師可以利用財務報表的內容,詢問學生與其相關課程的知識??梢宰寣W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如讓學生分別站在決策者立場和信息提供者立場去思考管理會計應該如何進行決策。
(五)模擬情境與辯論 設計一個真實的情境,通過角色扮演、模擬、辯論等方法,增強學生對實際情況的認識,提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道德,會計學教師可以模擬出一名注冊會計師為虛假信息的財務報告出具無保留審計意見的情景,討論注冊會計師與公司高層之間合謀的可能性。教師可利用兩者彼此的關系,設計各種情節(jié),由學生參與演出,互相討論分析問題,當學生融入情景之后,自然引發(fā)學生的激烈辯論。
在問題導向會計教學的實施過程中,需要教師和學生進行適當?shù)呐浜?,并解決在實踐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完善問題導向會計教學理論并使該教學方法得到推行。
(一)教師需要注意的方面 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認知水平有所差別,因此首先是加強學生的專業(yè)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設計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法應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范圍之內,使學生感到能夠回答,并產生愿意思考的愿望。其次,教師要有積極的教學動機。教師的授課要有足夠的熱情,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允許學生自己討論,容納各種不同意見。第三,教師應先詳細地說明問題導向教學策略的意義,使學生了解教學策略的重要性。第四,合理分組,強化學生團隊合作的能力。第五,通過師生間、學生間發(fā)現(xiàn)問題和討論,以及團隊的合作學習,增強思維訓練。最后,教師對討論進行系統(tǒng)的講解、總結,并實施教學考核。小組內可以自評,小組間可以互評,同時教師就討論中學生的表現(xiàn)給與評分。
(二)學生需要注意的方面 學生上課前準備的充分程度是問題導向方法成敗的重要因素。學生應對問題有所了解,了解問題的目的,屬于哪個方面的知識。此外,學生要積極參與課堂討論。
(三)教學實踐可能遇到的困難 在問題導向會計教學實踐中可能遇到很多問題,如教學內容、教學進度、教學秩序和學生的參與等。(1)教學內容。問題導向會計教學必須配合學生的知識程度,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資料的收集、整理等每一項工作對教師而言,都是對教師時間、精力的一大考驗;而且教師本身對于問題導向會計教學方法并不是很熟練,會擔心教學無法達到預期的成效,容易使師生雙方產生挫折感。針對以上問題,首先由系、部或教研室成立教學研究小組。同時教師多閱讀相關的書籍,教師間多進行交流,充實相關知識。(2)教學進度。小組討論需要一段時間,如果時間太短會造成沒有足夠的時間思考、討論與辯論。教師可以在討論前提供一些資料,以給學生準備,同時教師在討論中要進行一定的引導,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學生產生的疑問,教師要盡快給出解答。(3)教學秩序。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可能會無法掌控教室秩序,如思維訓練中,學生的觀念常受到挑戰(zhàn)和動搖;頭腦風暴、個案討論、逆向思考、模擬情景與辯論的教學過程中,需要進行學生間師生間對話,可能會出現(xiàn)不同的觀點。教師在分組過程中,需要2-3名學生維持秩序;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不要固執(zhí)于本小組或者個人的觀點;最后,教師一定要告知學生,討論不在于結果,而是要重視過程,達到思維訓練的目的。(4)學生的參與。問題導向會計教學方法的主角是學生,學生如能在教學前認真收集和閱讀資料,討論中能充分參與、積極思考、踴躍發(fā)言,則必能促進自己的進步。因此為了使學生對教學感興趣,讓學生參與進來,教師必須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提供學生表現(xiàn)的機會;設計典型的問題或者讓學生設計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吸引學生的參與;發(fā)揮教育的耐心與愛心,獎勵、鼓勵學生。
在教師的課堂教學中,傳授給學生專業(yè)知識的同時加強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稍谡n程特點、學生特性的基礎上設計授課策略,以寫作、頭腦風暴、個案討論、逆向思考、模擬情景與辯論等多種手段,全方位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問題導向會計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但實際運用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如要廣泛的運用,產生較好的效果,還需要完善問題導向會計教學理論,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
[1]李彬、范云峰:《P BL教學法在會計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財會教育》2011年第3期。
[2]朱靜平、段進:《問題式教學法在銀行會計教學中的應用》,《金融教學與研究》2011年第1期。
[3]洪榮昭:《P BL教學策略》,《技術及職業(yè)教育雙月刊》2001年第61期。
[4]Barrows,H.S.,&Tamblyn,R.M.Problem-based learning:An approach to medicaled u cation.Springer Publishing,1980.
[5]Wakefield J F.Educational Psychology:Learning to beaproblem solver.Hought on Mifflin,1996.
[6]Walton,H.J.&Matthews,M.B.Essentials of problem based learning.Medical Edu cation,1989(23).
[7]Duek,J.E.et al.Learning issues identified by students in tutorless problem-based tutorials.Advances in Health Sciences Ed u cation,1996(1).
[8]Cooke,M&Alavi,C,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a health sciences curriculum.Routledge,1995.
[9]Krynoc k,K.&Robb,L.Problem solved:How to coach cognition.Educational Leadership,1999,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