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軍
(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 人文學院,蘭州 730070;西北師范大學 文史學院,蘭州 730070)
《甘澤謠》之歷史人物考
李 軍
(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 人文學院,蘭州 730070;西北師范大學 文史學院,蘭州 730070)
《甘澤謠》是晚唐袁郊所著傳奇小說集,以歷史人物為依托是其寫作的一大特點。文章對其中涉及的歷史人物進行了較為細致的考證,如樂官蘇夔與蔡子元,詩人孟云卿和孟彥深、冷朝陽,樂工李謩,均可和其他歷史資料互相印證。再如布衣焦遂的事跡,還有青年時期的杜甫不被人所注意的情況,更是難得的參考資料。這些,對今后《甘澤謠》的深入研究均可提供借鑒。
《甘澤謠》;歷史人物;考證
《甘澤謠》是晚唐袁郊所著傳奇小說集,每篇皆涉及歷史人物,且以歷史人物為背景依托,從而構架故事,這是《甘澤謠》寫作上的一大特點。《甘澤謠》所涉及的歷史人物,賢相能臣如魏征(《魏先生》)、李泌(《懶殘》)、狄仁杰(《素娥》),藩鎮(zhèn)節(jié)度使如田季安(《聶隱娘》)、劉昌裔(《聶隱娘》)、田承嗣(《紅線》)、薛嵩(《紅線》),篡位叛逆者如李密(《魏先生》)、武三思(《素娥》)、武則天(《素娥》),文學大家如李白(《許云封》)、韋應物(《許云封》),都是歷史舞臺上叱咤風云或者在文壇上赫赫有名者。對這些歷史人物,我們沒必要再作考證。我們要做的,就是對其中涉及的一些鮮為人知的人物,但歷史上也實有其人,茲逐一進行考證如下。
蘇夔與蔡子元,乃《甘澤謠》之《魏先生》篇中的兩位樂官,在《隋書》等正史中都有記載。
蘇夔,《隋書》卷十四云:“邳國公世子蘇夔亦稱明樂”,并針對鄭譯“加變宮變徵二調(diào)為七調(diào)”之建議進行了駁斥。可見其人乃隋邳國公蘇威之世子,且精通音律,和《甘澤謠》所載相符。而且,在《隋書》卷四十一《蘇威傳》下附有蘇夔傳,我們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人,云:
夔,字伯尼。少聰敏,有口辯,八歲誦詩書,兼解騎射。年十三,從父至尚書省,與安德王雄馳射,賭得雄駿馬而歸。十四詣學,與諸儒論議,詞致可觀,見者莫不稱善。及長,博覽群言,尤以鐘律自命?!瓧钏厣跗嬷?,素每戲威曰:“楊素無兒,蘇夔無父?!焙笈c沛國公鄭譯、國子博士何妥議樂,因而得罪,議寢不行,著《樂志》十五篇以見其志?!甘鲁麨槊?,復丁母憂,不勝哀而卒,時年四十九。
另,《隋書》尚有多處記載,《北史》、兩《唐書》及《資治通鑒》中亦皆有或詳或略的記載,茲不一一列舉。
蔡子元,《隋書》卷十五稱:“開皇九年平陳,獲宋齊舊樂,詔于太常,置清商署以管之,求陳太樂令蔡子元、于普明等,復居其職……”可見蔡子元為由陳入隋之人,精通音律,亦和《甘澤謠》所載相符。另外,《隋書》、兩《唐書》、《通志》、《通典》等書均有零星記載,且都以其精通音律而著稱。而且,《甘澤謠》稱:“隋初……值太常考樂,議者未平……先生乃取平陳樂器,與樂官蘇夔、蔡子元等詳其律度,然后金石絲竹,咸得其所?!边@和《隋書》所載之情形極為近實,似乎魏先生實在是其中的參與者之一,惜乎不見于正史。無可疑議的是蘇夔、蔡子元二人曾同朝同班,舊《唐書》卷七十九《祖孝孫傳》稱:“開皇中,鐘律多缺,雖何妥、鄭譯、蘇夔、萬寶常等亟共討詳,紛然不定。及平江左,得陳樂官蔡子元、于普明等,因置清商署?!边@也可以佐證《甘澤謠》所載也是符合史實的。
孟彥深與孟云卿,乃《甘澤謠》之《陶峴》篇中提及的兩位詩人。
孟彥深,除《吳郡志》、《姑蘇志》、《江西通志》等據(jù)《甘澤謠》摘錄外,《郡齋讀書志》卷四下曾曰:
《中興間氣集》三卷,鼌氏曰:“唐高仲武輯至德迄大歷中錢起以下二十六人詩……或又題孟彥深纂?!?/p>
《文獻通考》卷二百四十八亦同之。清陳廷敬《午亭文編》雖對其發(fā)難質(zhì)疑,否定孟彥深對《中興間氣集》之著作權,但可知孟彥深實有其人,且通文學,曾被疑作《中興間氣集》者之一。另外,從唐人的記載中亦可零星地得知其他情況,如元結《次山集》卷九《惠公禪居表》云:“縣大夫孟彥深……”這里的縣乃武昌縣,可知孟彥深曾在武昌,這和《甘澤謠》所載“孟彥深復游青瑣,出為武昌令”相符。還可以找到佐證,如《石倉歷代詩選》卷四十六載有孟彥深贈元結之詩《元次山居武昌之樊昌新春大雪以詩問之》:“江山十日雪,雪深江霧濃。起來望樊山,但見群玉峰。林鶯卻不語,野獸翻有蹤。山中應大寒,短褐何以完?皓氣凝書帳,清著釣魚竿。懷君欲進謁,溪滑渡舟難?!辈⒏接忻蠌┥詈喗?“字士源,天寶初登進士,為武昌令。”可知《甘澤謠》所載不謬,并可得知其基本情況和作品。其既有詩作,且寫得相當不錯,那么,輯《中興間氣集》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又,《唐詩紀事》卷二十四亦載其贈元結之詩,并有元結的答詩。只是其任武昌令為天寶末,有出入。而《全唐詩》卷一百九十六則記載更為具體,云:“孟彥深,字士源,登天寶二年進士第,為武昌令。”所載與《甘澤謠》時間相近,我們大致可以確定其天寶初進士及第后出任武昌令了。
孟云卿,《唐才子傳》卷二有傳,云:
孟云卿,關西人。天寶間,不第,氣頗難平,志亦高尚,懷嘉遯之節(jié)。與薛據(jù)相友善,嘗寓荊州,杜工部有與云卿贈答之作,甚愛重之。工詩,其體祖述沈千運,漁獵陳拾遺,詞氣傷感,雖然模效,才得升堂,猶未入室,然當時古詞無出其右,一時之英也。如“虎豹不相食,哀哉人食人?!庇帧俺喑?囵?,暮亦??囵?。餓飄萬里馀,貧賤多是非。少年莫遠游,遠游多不歸?!苯詾楫敶品?。韋應物《過廣陵遇孟九贈詩》云:“高文激頹波,四海靡不傳。西施且一笑,眾女安得妍!”其才名于此可見矣。仕終校書郎,有集今傳。論曰:云卿稟通濟之才,淪吞噬之俗,棲棲南北,苦無所遇,何生之不辰也!身處江湖,心存魏闕,猶杞國之人憂天墜,相率而逃者,匹夫之志亦可念矣。[1]
這里,辛文房對其評價甚高,只是云其為關西人,或有疑問。但是,其詩名藉盛,為《篋中集》作者之一,《直齋書錄解題》卷十五云:“《篋中集》一卷,唐元結次山錄沉千運、趙微明、孟云卿、張彪、元季川、于逖、王季友七人詩二十四首……”《篋中集》錄孟云卿詩五首,即《古樂府挽歌》、《今別離》、《悲哉行》、《古別離》、《傷懷贈故人》。又,《中興間氣集》錄其詩四首,即《鄴城懷古》、《傷情》、《傷時》二首。另外,《全唐詩》和《文苑英華》等書載其詩多首。其人詩名既盛,交游亦極廣,聲名廣播,與杜甫、元結、孟郊、劉長卿等好多人關系極為密切,互有酬唱。唐時張為《詩人主客圖》將其和白居易、李益、孟郊等并列,為“高古奧逸主”,《唐詩紀事》卷四十六云:“張為作《主客圖》,以孟云卿為高古奧逸主?!保?]《直齋書錄解題》卷二十二云:“唐張為撰。所謂主者,白居易、孟云卿、李益、鮑溶、孟郊、武元衡?!倍鸥Α⒃Y二人與其最為友善,有贈孟云卿詩多首,其中《次山集》卷七元結《送孟校書往南海序》云:“平昌孟云卿與元次山同州里,以辭學相友善二十年。次山今罷守舂陵,云卿始典校蕓閣。于戲,材業(yè)次山不如云卿;辭賦次山不如云卿;通和次山不如云卿。在次山,又詡然求進者也。誰言時命,吾欲聽之。次山今且未老,云卿少次山六七歲。云卿名聲滿天下,知己在朝廷。及次山之年,云卿何事不可至?……”可謂對其推崇備至。至于孟云卿籍貫,《唐才子傳》云關西人,《四庫全書考證》卷三十八《史部》:“孟云卿,傳云卿關西人。案《唐詩紀事》作河南人,與此異?!币嘀皇谴嬉啥?。而《全唐詩錄》卷十九據(jù)《甘澤謠》進行考證,云:“孟云卿……袁郊《甘澤謠》云陶峴開元中與樊口進士云卿奏清商曲于江湖,號為‘水仙’,是云卿為武昌人。”當然,相較之下,元結既為孟云卿同時代人,又是好友,那么,說其為平昌人(在今四川),當為可信。大致如此。
焦遂,乃《甘澤謠》之《陶峴》中提及的布衣狂士。關于焦遂,不可多得的見載于《甘澤謠》,故參考價值極高。明人胡震亨《唐音癸籤》卷二十二云:
飲中八仙……焦遂,止袁郊《甘澤謠》載其與陶峴諸人為山水游一事,余無見,舊注偽造醉吃一則,云出《唐史拾遺》,近《天中記》亦誤收入酒部,不可不辨。
《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四十二《甘澤謠》提要亦云:
……其書雖小說家流,而瑣事軼聞往往而在。如杜甫《飲中八仙歌》,葉夢得《避暑錄話》謂焦遂不見于書傳,今考此書《陶峴》條中實有布衣焦遂,而絕無口吃之說,足以證師古偽注之謬。是亦足資考證,不盡為無益之談矣。
如此看來,這一記載可為杜甫《飲中八仙歌》作注,顯得彌足珍貴?!缎绿茣肪矶俣独畎讉鳌吩?
白自知不為親近所容,益驁放不自修,與知章、李適之、汝陽王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為酒中八仙人,懇求還山,帝賜金放還。
可見,“飲中八仙”之名早已聲播天下。從《甘澤謠》所載來看,焦遂其人為人狂誕,不拘小節(jié),好飲酒,受佛道思想影響較深,乃一布衣狂士。只是焦遂似乎實有口吃之事,《氏族大全》、《萬姓統(tǒng)譜》、《天中記》、《山堂肆考》、《補注杜詩》、《御選唐詩》皆據(jù)《唐史拾遺》所載口吃之事,《四庫》之辨顯然缺乏充分的依據(jù),以《甘澤謠》未載其口吃而否定,是立不住腳的。而《唐音癸籤》所駁斥,亦不知何據(jù)。在沒有確鑿證據(jù)之前,我們不敢妄下論斷。
我們也注意到,杜甫其時尚不為人所推重,這也符合歷史上對杜甫認識過程的情況。袁郊在《甘澤謠》中徑呼其為“好事者”,持一種鄙薄之態(tài)度:
時好事者為《飲中八仙歌》云云:“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辨驚四筵?!?/p>
宋曾慥《類說》卷十六引《明皇雜錄》云:
天寶中,劉希夷、王昌齡、祖詠、張若虛、孟浩然、常建、李白、杜甫,雖有文名,俱流落不偶,恃才浮誕而然也。
甚至到了晚年,杜甫四處漂泊流離,尚為人所厭惡?!睹骰孰s錄補遺》載:
杜甫后漂寓湘潭間,旅于衡州耒陽縣,頗為令長所厭。
冷朝陽,乃《甘澤謠》之《紅線》篇中提及的“座客”,為紅線贈別作詩一首,“采菱歌怨木蘭舟,送客魂銷百尺樓。還似洛妃乘霧去,碧天無際水空流?!睔v來為人所稱賞。而其人,也是赫赫有名的詩人才子。《唐才子傳》卷四有傳,云:
冷朝陽,金陵人。大歷四年,齊映榜進士及第,不待調(diào)官,言歸省覲。自狀元以下,一時名士大夫及詩人李嘉佑、李端、韓翃、錢起等,大會賦詩攀餞。以一布衣,才名如此,人皆羨之。朝陽工詩,在大歷諸才子,法度稍弱,字韻清越不減也。有集傳世。
可見其人的聲名才望了。但在大歷十才子中,排名最下。另外,擅長書法,尤其是行書?!度圃姟反嫫湓娛皇住?/p>
李謩,乃《甘澤謠》之《許云封》篇中一位頗有名氣的樂工?!短綇V記》卷二百四“李謩”條云:
李舟好事,嘗得村舍煙竹截為笛,堅如鐵石,以遺李謩。謩吹笛天下第一。月夜泛江,與同舟人吹,寥亮逸發(fā)。俄有客于岸呼舟請載,既至,請笛而吹,甚為精妙,山石可裂。謩平生未嘗見,及入破,呼吸盤擗,應指粉碎??蜕?,不知所之。舟人著記,疑其蛟龍也。謩嘗秋夜吹笛于瓜洲,檝載甚隘。初發(fā)調(diào),群動皆息,及數(shù)奏,微風颯然立至。有頃,舟人、賈客,有怨嘆悲泣之聲。出《國史補》[3]
宋人田錫《咸平集》卷十九曾專門作歌行《李謩吹笛歌》,鋪張其事。另外,諸多資料中有載其善笛之名者,如《樂書》卷一百三十,《文獻通考》卷一百三十八,《容齋隨筆》續(xù)筆卷二,《說郛》卷一百,《玉芝堂談薈》卷八,《錦繡萬花谷》前集卷三十四,《古今事文類聚》前集卷七,《天中記》卷四、四十三、四十六,《山堂肆考》卷八、一百六十三等等,茲不一一列舉。
[1] 辛文房.唐才子傳[M].舒寶璋,校注.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
[2] 計有功.唐詩紀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3] 李昉.太平廣記[M].北京:中華書局,2008.
Research on Historical Figures in Ganze Yao
LI Jun
(College of Humanities,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y,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
GanzeYao,with the writing characteristic of relying on historical figures,is a legendary stories collection by Yuan Jiao inlate Tang Dynasty.This article makes a detailed research on the historical figures such as music officers Sukui and Cai Zi-yuan,poets Meng Yun-qing and Meng Yan-shen,as well as Leng Chao-yang,the musician Li Mo,whom can be verified with other historical literatures.In addition,the deeds of civilian intellectual Jiao Zhu and Du Fu's situation of being ignored in his youth provide references for further study on Ganze yao.
Ganze Yao;historical figure;textual research
I207.41
A
1009-3907(2012)01-0047-03
2011-07-07
李軍(1977-),男,甘肅靜寧人,講師,博士,主要從事古代文學研究。
責任編輯:柳 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