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曄
(江蘇教育學院體育部,江蘇 南京 210013)
大學生體育選項課焦慮成因及應對策略
劉宇曄
(江蘇教育學院體育部,江蘇 南京 210013)
通過對大學體育選項課實施過程中所引起的大學生焦慮成因進行分析,提出旨在緩解、抑制大學生焦慮的一系列有效應對策略,把增強大學生心理健康作為深化大學體育選項課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
普通高校;大學生;體育選項課;焦慮;成因;應對策略
體育選項課教學是當前普通高校公共體育教學采用的主要形式,大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和愛好自主選擇項目、教師和上課時間。體育選項課教學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滿足大學生自我需求,培養(yǎng)大學生學習興趣,掌握一至兩項體育運動的基本技能并學會正確鍛煉的方法。從理論上說,體育選項課教學是深受大學生歡迎的教學模式,有利于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與矛盾,導致部分大學生產生心理焦慮。盡管產生心理焦慮的成因復雜,表現(xiàn)形式各異,體育選項課本具有調節(jié)大學生心理的作用不僅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反而成為大學生焦慮新的形成因素。因此,有必要對當前體育選項課教學體系作進一步的反思,以尋求合理、有效的應對策略。
焦慮是指人由于不能達到目標或不能克服障礙的威脅,致使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或使失敗感和內疚感增加,形成的一種緊張不安并帶有恐懼的情緒狀態(tài),它包括緊張、擔心、不安、憂慮的感受以及自主神經系統(tǒng)的激活或喚醒。[1]焦慮是人們對情境中的一些特殊刺激而產生的一種負性情緒狀態(tài)。一般在情境改變時焦慮隨之消失,但如果焦慮的持續(xù)時間及程度均超過一定范圍,則會形成過度焦慮,甚至出現(xiàn)病理現(xiàn)象,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現(xiàn)代科學研究表明,情緒與健康的關系非常密切,情緒的驟然變化,會引起一系列的生理變化。焦慮時身體變化是多樣的:自主神經系統(tǒng)活動增加,血壓增高,心跳加快,皮膚出汗,面色蒼白,唾液分泌減少,腎上腺素輸出增加,呼吸加深加快,肌肉失去彈性,大小便次數(shù)增加,另外消化和睡眠也會受影響。[2]嚴重而持續(xù)的焦慮反應還會引起注意集中困難、聯(lián)想和記憶力減弱、工作效率降低、社會活動能力下降等表現(xiàn)。如果機體經常受到焦慮情緒的困擾或出現(xiàn)的焦慮狀態(tài)體驗過強,則會引起行為異常、精神病變,影響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
在當前體育選項課教學中,部分學生由于沒有選到自己感興趣的項目且對上課的項目無一定基礎,對掌握選項課內容沒有信心卻又不能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消極怠課,形成厭煩而又擔憂的焦慮狀態(tài)。部分學生運動技能較差,完成操作性動作練習時渾身不協(xié)調,在練習時擔心同學和教師的負面評價,產生學習焦慮。部分學生由于自身體育基礎較差通過努力仍難以達到考核評價標準,從而對體育課有挫敗感,在考核前很長時間內就產生緊張不安的焦慮反應,茶飯不香、睡眠障礙,臨考前更是心率加快血壓上升、肌肉僵硬或四肢無力、小便次數(shù)增加,考核中動作失誤增加,技能不能正常發(fā)揮。有的選項課忽視競賽性、娛樂性和團隊合作教學形式的運用,師生間及學生之間缺乏互動交流和協(xié)作互助,使部分性格內向、人際交往能力較差的學生羞于展示真實的自我或難以與他人配合,體驗到體育學習中人際交往焦慮。
體育選項課課程設置與學生自主選課的矛盾。體育的內容豐富、項目分類復雜,而人的精力與能力是有限的,因此,采用選項的教學方式無疑是合理而且有效的,尤其對普通大學生來說,一方面,能夠集中精力有效地掌握一項體育運動項目的基本方法,并且兼顧到大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另一方面,選項教學方式符合體育運動的規(guī)律和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但在實際運作過程中,由于課時制度與場地、師資的限制,無法滿足相當一部分大學生自主、自由選擇的需求,造成一部分大學生心里不平衡,不能有效調節(jié)心理狀態(tài),學習的積極性和選項課效果均受到壓制。
體育選項課教學內容與學生學習興趣的矛盾。當前體育選項課教學體系過于強調運動技術動作和強身健體,忽視了大學生生理特點。大學生早已過了動作技術形成的最佳時期,一部分學生由于運動基礎和能力較差,過于強調運動技術使之產生畏難心理、造成學習壓力和喪失學習信心。此外,過于追求強身健體必然要以犧牲體育的娛樂性為代價,教學過程枯燥無味乃至身心疲憊,使大學生失去學習興趣,無法滿足大學生內心對體育選項課的期望而產生失落感,學生迫于紀律約束導致心理壓抑、自尊心受挫。
體育選項課評價體系與學校體育目的的矛盾。當前體育選項課對學生的學習評價體系過于功利化,依然采用應試模式,教學直接與評價簡單地對應。而且這種評價受技術技能教育觀影響,過于強調體能和技術技能的終結性評價[3],忽視了大學生的學習和參與的過程。學校體育是通過體育教學作為培養(yǎng)人、鍛煉人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既掌握相應的運動技能,又促進身心健康,其根本目的就是培養(yǎng)人和鍛煉人。作為評價需要強調的是學習過程,或者說更重要的是大學生學習和參與體育運動的整個過程,評價要避免僅憑運動能力或體能打天下的單一方式,要充分考慮到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和主觀努力以及學習態(tài)度等諸多因素,應以鼓勵大學生努力參與、積極鍛煉為評價原則。此外,體育運動(包括體育教學評價)極具偶然性,評價畢竟不能等同于競技比賽,否則不僅有違學校體育的初衷,而且還會給一部分大學生因評價造成心理壓力,產生學習焦慮和考試焦慮。
當前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受到嬌慣,走進大學本身就面臨學習任務重、人際交往能力弱,再加上戀愛和就業(yè)等一系列社會問題的困擾,其心理壓力和精神負擔都比較大,需要獲得有效緩解的渠道,需要有讓郁悶、壓抑、煩惱等消極情緒得到宣泄的平臺。否則,任何一個新的焦慮成因都有可能打破其脆弱的平衡,導致不良的后果。對社會來說,是浪費教育資源和人才資源;對個人來說,是毀了前途和一生。因此,研究和分析大學生焦慮成因及其應對策略是大學教育不可推卸的責任,同時也是大學體育教學的重要課題。
眾所周知,體育運動本身就具有調節(jié)心理、緩解壓力和釋放情緒的作用,通過適當?shù)倪\動能夠使人得到愉悅和快樂。研究證明,參加體育鍛煉活動可以降低不同性別不同年齡學生的焦慮水平。[4]
體育運動的這種作用是由體育的屬性及其功能所決定的,針對大學生心理焦慮的不同成因,有目的強化體育的娛樂性和合作性,正確運用其運動性,提高體育抗心理壓力、抑制焦慮等功能和作用,有效、合理的在體育教學中加以實施。
體育的娛樂屬性及其功能對抑制大學生焦慮的作用。游戲是體育重要的起源之一,體育在形成之初就與娛樂緊密聯(lián)系,中國古代體育的基本出發(fā)點是滿足生存需要和娛樂性,娛樂能夠調節(jié)心理、放松心情、抑制焦慮,宣泄郁悶、壓抑、煩惱等不良情緒,強調體育娛樂屬性及其功能的意義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1)體育的娛樂屬性使體育更具魅力,大學生通過參與自己喜愛的體育運動,感受身體在運動中的活力和愉悅,放松心情,抑制、緩解消極情緒,起到勞逸結合、調節(jié)身心的作用;(2)即使從觀賞者的角度,體育運動特有的勝負懸念給人極大的心理刺激,提供了宣泄情緒的渠道。觀賞高水平的體育比賽,運動員高超的技藝、強健的體魄和智力的較量無不給大學生的心靈帶來震撼,有利于激發(fā)大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提高抗“壓”能力,陶冶心靈,調節(jié)情緒。
體育的合作屬性及其功能對抑制大學生焦慮的作用。體育運動離不開合作,尤其是集體項目,團隊協(xié)作、相互配合、溝通交流,合作性已成為體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屬性。當代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團隊意識和溝通能力,遇到挫折不擅長有效化解與變通。強調體育合作屬性及其功能的意義在于:大學生在學習和參與體育運動的過程中,互相溝通、勉勵和幫助,揚長避短,學會利用集體的力量去解決實際困難,通過交流和互助有效化解心理壓力,增強自信和勇氣,降低挫敗感,從而起到抑制焦慮的作用。不僅如此,通過強調合作性、加強團隊精神有利于大學生將來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
體育的運動屬性及其功能對抑制大學生焦慮的作用。體育的運動屬性及其功能是體育最重要的功能,正是其運動性使強身健體和促進健康成為可能,使體育運動成為人們生活的需要。針對抑制大學生焦慮的問題,必須合理掌握適宜的運動強度和運動量。運動強度與運動量過大,超岀大學生實際所能承受的范圍,產生過激的生理反應引起大學生身體和心理的各種不適,既不利于大學生接下來的學習和生活,還能給大學生帶來新的心理負擔;運動強度與運動量過小,又體現(xiàn)不出體育運動的健身價值和運動效果,是教學資源的浪費。研究表明,雖然鍛煉的強度仍然存在爭議,但中等強度的身體鍛煉與增強心理健康的聯(lián)系最為密切,且在某一強度下如果活動時間過長,就有可能造成疲勞、厭倦,不僅不利于增加情緒效益,而且可能對情緒造成損害。[5]因此,進行適宜運動強度和運動量的體育鍛煉才能對抑郁、焦慮和困惑等消極情緒起到防治作用。
建立彈性體育選項課制度,滿足學生自主選課需求?!度珖胀ǜ叩葘W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對課程設置規(guī)定為,普通高等學校的一、二年級必須開設體育課程(四個學期共計144學時),對三年級以上學生(包括研究生)開設體育選修課。[6]筆者認為,在當前選項課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解決體育設施資源和師資配備與大學生自主選課的矛盾,課程設置必須采用選課彈性制,在不違背四個學期必修原則的基礎上,進行大學期間必修和選修時段的融合,打破必修課兩學年期限的限制而采用彈性制,以滿足大學生的選課需要,將完成體育課程期限延至四年內,這樣既滿足了大學生自主選課的個人需求,也延長了大學生學習和參與體育運動的周期,讓一部分大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了解和準備體育選項課,從而達到教與學的雙贏。
改革體育選項課教學內容,強調娛樂性、合作性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運動強度和運動量。選項課教學內容首先要以學生的興趣為依據,增加受學生普遍歡迎的、社會熱門的且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集體性運動項目?,F(xiàn)代大學生雖能認識體育對提高身體素質、改善身體狀況的功能,但更注重的是體育對提升自我精神價值、增強運動能力自信、優(yōu)美體形和強壯體格的作用。[7]所以選項課教學內容的安排,既符合大學生的實際需要又符合體育在社會的流行趨勢,為大學生后大學時期繼續(xù)參與體育運動打下基礎。因此,籃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健美操、體育舞蹈、形體、瑜伽等應作為首選內容。其次,還要在教學內容中增大教學比賽的比重,充分利用教學比賽的娛樂性化解大學生的心理壓力,在比賽的過程中得到樂趣,同時通過教學比賽,鍛煉學生的集體意識、團隊協(xié)作、分工合作和組織領導能力,提高人際交往能力,正確認識自我、克服自卑、減除交往焦慮。再次,要合理安排運動強度和運動量,做到量力而行、循序漸進,適當?shù)倪\動強度和運動量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將過程評價真正納入到體育選項課的評價體系中。學習評價應是對學習效果和過程的評價,包括體能、技能、知識以及在學習過程中大學生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系列行為和狀態(tài),如學習過程中的態(tài)度、積極性、合作精神和努力的程度等。提倡復式評價的自主性與選擇性,即主張多次評價選其優(yōu)和根據大學生的特殊情況允許申請評價延期。鼓勵大學生通過不斷的努力得到回報,心理上得到滿足,客觀上也達到了鍛煉身體的效果。此外,適當降低運動技能、體能達標權重,有目的側重于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系列行為和狀態(tài),符合當下體育選項課過程評價的改革思路。大學生生長發(fā)育已進入緩慢期或停止期,早已不在動作技能形成的最佳時期,運動技能和身體素質上升的空間非常有限,且具有先天遺傳的因素,適當降低運動技能、體能達標的權重,能夠使一部分大學生重拾學習的信心??紤]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一系列行為和狀態(tài)以及適當降低運動技能、體能達標權重其目的不是為了使評價變成“大鍋飯”,而是要讓優(yōu)秀的真正做到優(yōu)秀,不單單憑借身體與技能,而在以協(xié)助教師的助教身份指導幫助同學的過程中鍛煉綜合能力;讓一部分運動技能、體能相對差的大學生能夠看到努力的希望,縮小與優(yōu)秀的差距,徹底擺脫絕望、恐懼和郁悶的心理狀態(tài);更重要的是能使學生擺脫一味追求運動技能和體能的達標,有更多的時間來體驗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學習過程,使每個學生在集體氛圍中得到鍛煉,收獲自信,減除焦慮。
大學體育在提高大學生身心健康上不可偏廢,大學生心理健康是大學體育教學不可推卸的責任,提出對體育選項課制度的改革就是為了充分發(fā)揮體育選項課應有的功能和作用,心理健康已成為新時期突出的社會問題,理應得到全社會的高度重視。體育選項課教學在抑制大學生焦慮上具有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因此,進一步深化大學體育選項課教學制度的改革勢在必行。
[1] 馬啟偉,張力為.體育運動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37-140.
[2] 荊其誠.簡明心理學百科全書[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3] 翟豐.江蘇省普通高校體育選項教學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29(1):113-115.
[4] 胡望洋,趙軍.體育鍛煉對大學生焦慮的影響[J].體育科學,2004,24(2):61-62.
[5] 鄧榮華,顏軍.運動增進心理健康的機制及運動處方[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3,20(3):107-110.
[6] 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S].教體藝〔2002〕13號.
[7] 殷曉旺,張力為.大學生身體自我、學業(yè)自我與生活滿意感的關系[J].體育科學,2005,25(2):38-41.
A Study on Factors and Solutions to the Anxiety in College Students of PE Optional Courses
LIU Yuye
(PE Department,Jiangsu Institute of Education,Nanjing 210013,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anxiety in college students of PE optional courses,the paper gives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 so as to ease their anxiety and enhance their psychological health in the reform of the PE optional course system.
gene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ollege students;PE optional course;anxiety;factors;solutions
G 473
A
1671-7880(2012)05-0033-04
2012-05-21
劉宇曄(1965— ),女,江蘇宜興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與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