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 徐洪娟
識字和閱讀在整個小學階段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在閱讀中識字,在識字中閱讀,他們是相輔相成的。作為低年級學段的學生,如何在閱讀中有效地識字?我針對低年級學生好玩、好動的特點,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我根據(jù)學生喜歡聽故事的特點,利用自習和課外活動時間給他們讀兒歌,讀童話故事,用優(yōu)美的故事感染和吸引他們。這樣一來他們對聽老師讀書感到不滿了,因為每次老師總是讀一點,聽得不過癮。如果自己能讀書該多好啊!所以在學生熟練掌握了漢語拼音之后,一邊教生字,一邊引導學生借助拼音讀一些他們感興趣的兒歌和童話故事,并且請讀得好的學生讀給大家聽。這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又有效地鞏固了漢語拼音知識。
呂叔湘先生說:“教學,教學,就是‘教’學生‘學’。”教師不是把現(xiàn)成的知識教給學生,而是把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因此,教給學生閱讀方法是必須的也是必要的。多樣的識字方法會讓孩子感知到語言文字給自己的生活帶來的快樂。
低年級的教材中,閱讀內(nèi)容多為詩歌和淺顯易懂的故事。這些故事吸引了學生,激發(fā)了閱讀興趣,學生在閱讀中依據(jù)語言環(huán)境識字,從閱讀中了解字義,并由此來教學生學詞語,學句子。如在教學《淺水洼的小魚》,在指導學生認識“淺水洼”時,我先讓學生通過看圖了解淺水洼是什么樣子:水洼就是水坑,淺水洼就是水坑里水很少。學生通過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認識了淺和洼都與水有關,也理解了字義。
要讓學生在課外有效地識字,首先在課堂上教師要給予方法上的指導。如:教給學生利用工具書進行識字閱讀,鼓勵學生勤翻工具書,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讓學生邊讀邊想邊圈,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遇到自己喜歡的詞句段背誦下來,也可以摘抄。
低年級學生的集中注意力時間較短,教師要利用他們的無意注意,讓他們在輕松活潑的閱讀氣氛中,自然而然地識記生字??刹捎谩皠?chuàng)設情景識字法”、“謎語識字法”、“編兒歌識字法”等。如學習《自選商場》一課,要學習14個生字:商場、包、奶、牙、毛巾、筆、作業(yè)本、東西。課堂上,把學生分成幾個活動小組,扮演顧客購物。在小組里把學生準備的商品擺好,模擬一個小小的自選商場,用小紙片寫上商品名稱。如:學生要買牛奶,就必須找出寫有“牛奶”的小紙片交給售貨員,找對了,讀對了,就算購物成功。
根據(jù)低年級兒童的特點,給學生推薦易于被孩子們接受的有注音、淺顯易懂的圖書如《兒童詩歌》、《安徒生童話故事》、《格林童話》等。隨著年級的增長,再推薦給孩子們一些中外名著如《木偶奇遇記》、《愛的教育》、兒童版的《西游記》、《窗邊的小豆豆》等作品。通過開展“買一本好書,讀幾本好書的活動”,讓學生互相交換圖書,增加了學生的閱讀書目。
讓學生每天堅持讀書,遇到不認識的字問同桌,問小組成員,共同識字。睡前讀一個小故事,然后利用周一班會的時間把故事講給同學們聽。通過講故事比賽,鼓勵學生多讀書。學生為了把故事講好,自然會想辦法把故事中的字認出來,看拼音,問同學,問老師,問家長,激發(fā)了他們閱讀識字的熱情。
我國的古詩文許多都是優(yōu)美的韻文,讀來朗朗上口,非常便于背誦與記憶,以古詩文為載體的識字,不僅能增加學生的識字量,而且能達到加強學生語言積累的目的。開展“每周一詩”誦讀活動,使絕大多數(shù)學生能熟讀“課標”推薦的“優(yōu)秀古詩文”中的大部分,背誦部分精選的名篇。
生活處處皆語文,生活為學習語文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是學習語文的大課堂。如廣告牌、商店名、包裝袋……這都是學生學習漢字的活資源。讓學生利用好這本“街市書”,走到哪里讀到哪里,看到什么讀什么,指導學生自制“識字袋”,隨時將課內(nèi)外認識的字寫成卡片裝進識字袋。老師每周設立“識字交流時間”,交流識字成果,評比“識字大王”。
閱讀和寫作經(jīng)常被分成兩條線,語文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讀寫結(jié)合。為此,我指導學生從寫一句話開始,再到一段話,再到一篇短文章,促進讀寫能力的發(fā)展。如開展“讀書一句話感想活動”,首先引導學生簡單說出讀書后的想法,并把這種感想寫下來,然后再引導學生積極運用平時的積累,抓住契入點鼓勵學生寫一段話。如:精彩處的仿寫,空白處的補寫,遷移點的擴寫,結(jié)尾處的續(xù)寫,練習寫日記等。
總之,在閱讀中識字,在識字中閱讀,使學生真正愛識字、樂識字,感受閱讀的樂趣,感受漢字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