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黃石市十六中 甘勝平
淺析初中數(shù)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湖北黃石市十六中 甘勝平
自新課改實施以來,特別在“五嚴”背景下,減負、增效、提質是每一所學校、每一位老師的追求目標.小組合作學習便成了新課堂之中最重要的學習方式之一,它能營造寬松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使每位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有了發(fā)揮的空間,個性也可能得到張揚.但是在部分教師的課堂上,小組合作學習只是一種形式,缺乏實質性的合作.主要表現(xiàn)在:合作學習的內容沒有探討價值,小組合作前缺少讓學生獨立思考的過程,學生的參與度不均衡,學生間的合作不夠主動,教師不能給學生充裕的合作時間,忽視對學生合作技能的訓練與培養(yǎng).有些教師組織學生討論流于形式,為討論而討論,有些不需要討論的問題,也在組織討論;有些問題需要討論,但只給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學生還沒有說上兩三句話,就草草收場.下面筆者就結合教學實際談談如何避免初中數(shù)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的策略.
適時,是指適合時宜,不僅是指合適的時機,還包括合適的內容.不是所有的探究活動都必須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也不是每節(jié)課所有的探究內容或探究環(huán)節(jié)都適合小組合作學習.如果不管有沒有必要,動不動就組織“小組討論”、“小組實驗”,好象沒有合作學習就不能體現(xiàn)新課程的理念,這就將原本體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的小組合作異化成了一種表面的形式.其一、不能提出問題接著就要求小組合作交流.只有當學生對老師提出的問題經過獨立思考,有了一定的想法后,才帶著自己不太成熟的結論參與到小組交流中去,這樣才是有價值的、有成效的.你剛提出問題,就要求小組合作交流,學生連題意還沒弄懂,能交流什么.其二、不要任何問題都要求小組合作交流,須討論的內容要有合作的價值.比如,在講解“數(shù)軸、絕對值、代數(shù)式、運算法則、公式”時,就可以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完全沒有必要去小組合作討論.只有學習的內容有一定難度時,才要求學生小組探究合作.
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有的教師為完成教學計劃,對小組合作學習這一形式片面追求,提出問題后,經過短短幾分鐘的討論,就要求學生匯報討論結果.不用說學生,就是我們教師,也不可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研究出什么成果來.有時學生還沒完成合作任務或者甚至還沒有進入合作學習的狀態(tài),小組合作學習就在教師的要求下匆匆結束了.比如,在中考一輪復習講解動點型壓軸題時,這當中涉及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有時探討到某個點在二次函數(shù)的拋物線上運動,試問是否存在一個P點,使它與已知點構成等腰三角形.又涉及分類討論的思想方法,進行探討點的存在性,單憑教師的直接解答,學生是很難理解的,必須經過小組合作討論.應該留給學生充分討論的時間,使每位參與者暢所欲言,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他們的潛能,使每一個參與者不僅充分表現(xiàn)自己,而且在與他人的交流中學會接受別人.欣賞別人,取長補短,學會從他人的智慧中獲得啟迪.
“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沒有問題就沒有人類的創(chuàng)造”.教師要善于利用教學中產生的課程資源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提出一些對合作學習有價值、有一定深度的問題,供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完成合作探究任務.提出一些對突破重難點有價值的問題,才能激發(fā)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的欲望,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因此,在進行小組合作之前,教師都要簡述該小組合作的學習目標和合作的要求.只有目標明確,才能準確完成合作任務,教師才能讓學生明白“你要他們做什么”.
比如在進行“概率的意義”教學時,教師提出問題:隨機拋擲一枚硬幣,問其正反兩面朝上的概率.盡管事先不能確定“正面朝上”還是“反面朝上”,但大家很容易猜到這兩個隨機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一樣的,各占一半.那么,大家的這種直覺是否正確呢?然后,教師布置試驗任務,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動手實踐、合作探究.
在各組測得數(shù)據(jù)后,填寫教材上的表格,教師將各組數(shù)據(jù)記錄在黑板上,全班學生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全班進行總結交流.
由于試驗次數(shù)較少,有可能獲得“正面朝上”的頻率與猜想有出入,教師應啟發(fā)學生分析產生差異的原因,使學生認識到每次隨機試驗的頻率具有不確定性,同時發(fā)現(xiàn)隨機事件發(fā)生的頻率也具有規(guī)律性.
象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在明確了學習的問題、內容、目標后,學生的合作才會有的放矢、落到實處,學生才會學有所獲.否則,任務不清,方向不明,學生會象無頭蒼蠅,亂飛亂撞,收效甚微.
合作學習存在這樣的假象:教師在提示教學主題后,即組織同學們討論: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誰也聽不清楚誰在說什么;有的是小組長一個人唱獨角戲,其他同學誰也不插言,不參與,只是心不在焉地坐著,這只是一種表面上的假熱鬧,實際上活而無序.隨后,小組長站起來說“我怎么怎么想的”,“我的意見是……”很明顯,合作之后的匯報,仍然是個人思維的結果,并不是集體的結晶,合作學習最突出的價值被抹殺了.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本來是不矛盾的,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卻很困難,學習好的學生不會等其他的學生發(fā)言,而是首先把意見說出來,這樣一來那些學困生相當于走了個形式,當教師問到學困生時,他們雖然往往能夠答對,但這并不是他們自己思考得到的.
因此,教學中首先要把全班學生按成績好差,分成人數(shù)基本均等、各層次平衡的幾個小組.同時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組合作規(guī)則:討論前,小組成員先獨立思考,把想法寫下來再說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傾聽,然后討論形成集體的意見,這樣,每個人都有思考的機會和時間.教師在要求小組匯報時,也應首先將自己的口頭禪“哪位同學愿意來說一說”改為“哪個小組愿意說一說”.在具有團體性質的爭論中,教師應該走下講臺,真正參與到學生的小組合作中,為他們把握方向、提供幫助、解決困難、協(xié)調矛盾,調控積極的合作學習過程,使學生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合作交流,學生就更容易發(fā)現(xiàn)差異,在思維的碰撞中,學生對問題的認識將會更加深刻,小組合作學習才能是有效的,才能在新課程的課堂上真正發(fā)揮作用,而不是熱熱鬧鬧走過場.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越來越被人們接受的教學方式,其優(yōu)越性也越來越大的得到體現(xiàn)和發(fā)揮.但如何使它發(fā)揮出最大的功效,還有賴于教師對課堂合作學習做更深一層的探討、嘗試和研究.只有教師對合作學習有了正確的認識,并對每一次活動設計做好精心準備,才能真正提高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數(shù)學課堂中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