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敏
對于一名高中生來說,寫一篇記人記事的文章不是很困難,但要寫出令人感動的文章就很困難了,主要是寫出的文章沒有觸動人們的心靈,缺乏對生活的敏感。其實我們每個普通人經(jīng)歷的生活并沒有多大差別,作為生活在信息時代21世紀的高中生,我們了解的生活其實是豐富多彩的。不缺乏體驗,就是缺乏積累和梳理,在心靈觸動的瞬間有沖動,但沒有動手的沖動和習慣,擦亮的火花稍縱即逝。
本文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同學們對生活的敏感性,作文時要盡量發(fā)掘感動點,從自己的生活儲備中提取曾經(jīng)觸動心靈的人和事。
很多同學在寫作文時,都為材料的選擇而苦惱:自己與其他同學生活、處境無甚差別,日子平淡得近乎于單調(diào),怎樣才能在作文中寫出新意呢?首先要讓心靈敏感。宋代理學大師朱熹曾有詩云:“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那么作文的源頭活水從何而來?讓我們再來看看羅丹說過的一句話:“生活中的美是無處不在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p>
可不是嗎?生活中有許多人、事、物總會在不經(jīng)意時撥動我們原本平靜的心弦:當我們還在為母親的一句責難之辭而耿耿于懷時,卻發(fā)現(xiàn)母親無視孩子滿臉的怨氣端來一碗熱氣騰騰的湯面;當我們從新聞媒體報道中走近身穿白色T恤的平凡叢飛時,我們發(fā)現(xiàn)的是一顆不平凡的美麗心靈;當我們的雙眼在羅中立的油畫《父親》上徘徊時,我們想到的是自己父親經(jīng)年辛勞過后,寫滿歲月痕跡的臉;當我們還沉醉于一代才女“花自飄零水自流”的離愁別苦時,我們驚訝地發(fā)現(xiàn)柔弱似她竟也可以用“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那雄渾的慨嘆鞭笞南宋君主的茍且偷安……凡此種種,都是寫作的極好素材,這些曾經(jīng)讓你心動的一刻,你是否留心去把握了呢?
用審美的眼光審視生活,發(fā)掘感動點,那么生活處處充滿哲理;
用詩意的觀點看待生活,那么生活處處洋溢著詩情;
用善感的心靈去感悟生活,那么生活處處流淌著感動;
用我們的眼睛去觀察社會,用我們的思想去思考社會,用我們的心靈去感悟社會。
那么,如何培養(yǎng)對生活的敏感呢?
培養(yǎng)對生活敏銳的洞察力,養(yǎng)成關注生活的習慣。“一滴水里看世界”,“細微之處見精神”。善于從平凡的小事中觀察人物,從細小的言行中探索人物心靈。草坪上少婦對蹣跚學步的孩子期待的眼光;放學回家小學生憂郁的眼光;被男友牽著手的陽光少女幸福的臉;補鞋匠戴著老花鏡,一絲不茍地給一只尖尖的女式皮鞋釘鐵掌;拉面師傅一邊如魔術師般地賣弄他的手藝,一邊四下顧盼,臉上洋溢著成就感……只要用心感受,你會時時刻刻沉浸在生活施予你的喜怒哀樂之中。正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做個有心人,勤觀察;抓住獨特感受,勤記錄。比如,看到簾外雨潺潺,會感到愁緒滿懷無處訴;看到月上柳梢頭,會想到伊人在何方……歐陽修說:“人為動物,惟物之靈,百憂感其心,萬事動其形,有動乎中,必搖其情?!敝挥姓嬲裏釔凵畹娜?,才會寫出感動人的好作品。劉白羽看到一只受傷的蝴蝶而浮想聯(lián)翩寫下了《白蝴蝶之戀》,對小生靈的憐惜、喜悅、悔疚、贊嘆之情充溢字里行間。張曉風由幾棵不分晝夜地飄撒種子的樹而寫成《敬畏生命》,它告訴人們生命是脆弱的,更是頑強的;生命需要尊重,需要珍惜,需要呵護。一樹瀑布似的紫藤蘿使宗璞“不由得停住了腳步”,說明生活是需要我們駐足欣賞的。
寫作角度具體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方面:
1.親人類 主要是與自己有密切血緣關系的人,因為他們與自己相處的時間最多,相處的空間最近,觀察得最多,感受得最深刻。高考優(yōu)秀作文中寫母愛父愛的作文占了很大的比重,當然也有寫奶奶、外婆等的。
2.社會關系類 主要是與自己有一定血緣關系的人,一般地說,這類人與自己的關系僅次于親人,自己對他們觀察得也很多,感受也很深。
3.老師同學朋友類 這是人除家庭之外的另一個空間里與自己關系密切的群體,自己與他們相處相交,有機會觀察并感受他們的人與事。
4.不特定人群 這類人根據(jù)每個人的生活空間、價值取向不同而不同,有的是一位經(jīng)??匆姷氖盎恼?,有的是路邊的小販,有的是一位經(jīng)常到學校來送衣物的學生家長。不同的作者會根據(jù)自己不同的審美觀、價值觀去觀察并感受有關這個群體的人和事,并寫出好文章。
5.邂逅的人和事 這類人和事完全是在偶然情況下出現(xiàn)或發(fā)生的,你以前對他(或她)一無所知,然而他(或她)在某一特定時間、空間向你展示了自我,讓你感動。我們要有心理準備,時刻接受生活的突然饋贈。
古人云:“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聲,莫深乎義?!焙梦慕栽谝弧扒椤弊?,情之真,情之切,才能觸動人的心靈!
“寫觸動心靈的人和事”,要求在文章中無論寫人或是寫事都要從生活中挖掘觸動心靈的人和事,要發(fā)自內(nèi)心、自然地表達真情實感,感情的流露不要有附加感、裝飾感。
叱咤風云的偉人,驚天動地的大事,固然能打動人心,日常生活中一個生動的場景,一句真情的話語,一個善意的微笑……也都會激起漣漪。即使是名家名作,也都是從生活的海洋中采集珠貝:莎士比亞的奧賽羅是無數(shù)個嫉妒者的縮影,巴爾扎克的高老頭是無數(shù)個熱愛孩子卻被拋棄的父親的代表……
高考作文要寫真實的“我”,讓“我”的激情在文中閃光,即所謂為情造文。
那么,我們在高中寫作中如何做到以情動人呢?
1.體察真情 我們要善于體驗自身所承受的真誠的關心、愛護,觀察周圍生活的閃光點、動情點,即發(fā)現(xiàn)并領悟人間真情。
2.袒露真情 只有把自己的真情實感袒露在讀者的面前,才有可能與讀者產(chǎn)生情與情的交流,心與心的碰撞。
3.升華真情 要讓讀者產(chǎn)生真正持久的感動,只有作者自己有一腔熱情還不夠,還需要去體悟真情,升華真情,讓讀者在熱情冷卻的過程中得到理性的感悟,以豐富他們的人生。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有的人過去了就忘了,而有的人卻在經(jīng)歷之后有所思索。感情是感性的東西,但也需要理性的思考作為指導,否則就是盲目的感情。比如,有個學生看見自己的同學對待家長態(tài)度很粗暴,覺得很驚訝,很氣憤,認為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如果就到此為止,那他的情感體驗是淺層次的,只停留在就事論事的層面上。但是他一下子聯(lián)想起,自己也曾經(jīng)以這樣的口氣和媽媽說話,于是眼前那個尷尬而傷心的媽媽就幻化成了自己的媽媽,認識馬上上升到了自責悔恨的層面,上升到了如何去愛自己的父母的層面,深入挖掘本身的意義,這就是對生活現(xiàn)象有了思考。
好的內(nèi)容必須有好的形式去表達,這樣才能錦上添花。一篇好文章離不開精巧的構思,構思新巧的文章總是能贏得評卷老師的青睞。所以動筆之前,你得好好構思一番。如果寫人,就要想寫他的哪些事,這些事哪些詳寫、哪些略寫,這些事與自己的感情與認識是不是相吻合;如果寫事,就要想如何開頭,如何結尾,重點應放在哪個環(huán)節(jié),是用順敘,還是倒敘,等等。最好先列一份提綱整體構思。另外,是采取第一人稱敘述,還是第二人稱對話都要提前構思。
作文構思要注意如下幾個方面:
構思的精巧,常常表現(xiàn)在表現(xiàn)角度的巧妙。蘇軾曾在詩中說到“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說的就是同一事物,我們從不同角度觀察,就會有不同的視覺效果。越是常人不易想到的角度,越是奇妙無窮。故作文時,可選擇的角度很多,然而從常人不易想到的側面甚至反面落筆,切入生活、表現(xiàn)生活,常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的叔叔于勒》就是通過我——一個純真的孩子的視角來觀察我的父母、叔叔、整個社會,從而揭露了這個人與人之間只有赤裸裸的金錢關系的冷酷社會。
精巧的構思除了表現(xiàn)在角度的選擇外,還表現(xiàn)在行文思路的獨特上。如《荔枝蜜》明明是頌揚蜜蜂和具有蜜峰精神的勞動者,然而開篇卻說不喜歡蜜蜂,之后又宕開一筆,寫荔枝樹、荔枝蜜,由香甜的荔枝蜜引出釀造它的蜜蜂,對蜜蜂的感情也因此發(fā)生變化。其行文思路獨特別致,收到的藝術效果自然不錯。獨特的行文思路往往體現(xiàn)在故事情節(jié)的安排上,人物形象的設計上以及人物的描繪等方面。
“文似看山不喜平”,巧妙的構思還體現(xiàn)在情節(jié)的設置上。所謂情節(jié),就是記敘文中人物的活動和一些生活事件的產(chǎn)生、發(fā)展和解決的全過程。在記敘文中,人物性格和主題思想都要在故事情節(jié)中刻畫和展示。情節(jié)的設置具體表現(xiàn)在:第一,設置懸念。文章情節(jié)必有高潮,沒有高潮情節(jié)就沒有起伏,就缺少波瀾,就難以吸引讀者;而情節(jié)高潮需要組織,需要鋪墊,靠什么來鋪墊,就靠制造強烈的懸念,為高潮蓄勢,它就好比把一條河攔腰堵上,堤壩上游必將積蓄起更大的能量,這樣開閘放水時才會形成更壯觀的景象,達到預期的效果。第二,出人意料的結局。結局即矛盾得到解決的階段,結局在文章結構上一般處在高潮之后,但也有一些作文,情節(jié)發(fā)展到高潮就結束了,形成異峰突起、情節(jié)扭轉(zhuǎn)的結局,給讀者留下無盡的回味。第三,制造波瀾。一篇作文除了高潮、結局可寫得起伏跌宕,其它部分情節(jié)應該組織起一些波瀾,一波三折,從而增添作文的意趣,也升華了作文的主題。
總之,“橫看成嶺側成峰”,如果調(diào)整視角,“橫看”“側”眺,那么奇嶺異峰就會撲面而來,給讀者“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審美愉悅。考場作文如同觀山,只有當你用創(chuàng)新的眼光審視素材和構思謀篇時,這樣創(chuàng)作出來的文章才能出奇制勝,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