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燕
寫作文,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是件讓人頭疼的事,不單是學生頭疼,老師也頭疼,特別是議論文寫作更是如此。高考要求議論文寫作做到材料豐富、表達生動、文句有意蘊,且能透過現(xiàn)象深入本質,觀點有啟發(fā)性。但是學生們盡管絞盡了腦汁,寫出來的作文卻依舊是內容空洞、語言蒼白、論證無力。如何讓學生能相對“輕松”地寫出高質量的議論文,成為中學作文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如果說要闡述的道理構筑了議論文的骨架,那么支撐觀點的事例材料則豐滿了議論文的血肉。都說“文章一枝花,全靠例當家”,而諸多學生習作,往往多空頭大話,多架空分析,致使文章成了缺少事例、材料佐證的“空頭議論”,好像一副沒有血肉的枯骨?;蛘?,常常是先提出一個觀點,然后羅列一大堆或詳或略的事例,卻不展開分析論證,就算是得出結論了,這種“以敘代議”的寫法也是學生議論文寫作中的一大通病。這樣,哪來論證的深度,語言的靈動?
因此,我們在議論文寫作教學中還得為學生整理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盡力引導學生拓寬狹窄的思維與情感的空間。本文主要針對學生議論文寫作中“空頭議論”“以敘代議”的通病,探討讓學生輕松學會使用事例生動說理的方法。
在使用事例材料論證觀點時,我認為可指導學生將論述材料運用情景化,即在圍繞話題或論題的前提下,根據所用材料和所涉及的人物(對象),展開合理的聯(lián)想和想象,組織一些符合人物(對象)特定情感的意象來營造意境,把人物放在一定的場景中加以形象化、細節(jié)化的描述,使人物在場景中鮮活起來,從而使議論文語言更靈動、意蘊更深刻。
材料運用情景化的效果,我們可從余秋雨先生的《道士塔》一文中找些感覺:
①中國的官員也不是都沒有學問,他們也已在窗明幾凈的書房里翻動出土經卷,推測著書寫朝代了……他們文雅地摸著胡須,吩咐手下:“什么時候,叫那個道士再送幾件來!”已得的幾件,包裝一下,算是送給哪位京官的生日禮品。
②就在這時,歐美的學者、漢學家、考古家、冒險家,卻不遠萬里、風餐露宿,朝敦煌趕來……他們在沙漠里燃起了股股炊煙,而中國官員的客廳里,也正茶香縷縷。
這兩段文字揭示的是政府官員腐敗無能,明明已知敦煌藝術價值巨大,卻無心去保護它,只想多得幾件求得加官進爵的機會;而當中國官員正盤算著私吞幾件敦煌藝術品為自己謀取前程時,外國強盜則已悄然來臨,準備掠奪。
但若把這兩段文字改為上面筆者轉述的那種表述,就會使語言死板,光彩頓失。因為相對于原文,上述表達就抽象了些。我們讀了或聽了之后,最多是認同他的觀點而已,而原文卻能讓人想象出一幅幅畫面。比如,能讓人想到中國官員“文雅地摸著胡須”的畫面,而后面的幾句又能使人想到他“文雅”行為背后“不文雅”的念頭:不想承擔保護民族文化遺產的職責,只想著個人升官之途。動作、語言描寫使得政府腐敗、官員無心保護文化遺產的形象更直觀了。又如第二段中“股股炊煙”“茶香縷縷”兩詞也能讓人想象到兩幅對比性很強的畫面:外國侵略者在沙漠里風餐露宿,不畏艱辛,正虎視眈眈地直奔敦煌遺產而來;而中國官員卻端坐客廳,手捧茶杯,口味茶香,正安閑自在地做著升官的黃粱美夢。
總之,余先生的兩段話能打動人心,原因在于他不是對事情作僵死的敘述或單純的議論,而是對歷史作了鮮活的描繪,呈現(xiàn)出了一個個“情景化”場面。事實上,這些“情景化”的場面,余秋雨先生并沒有親見,然而他卻合理地想象了出來,文字也因這一層想象化的情景讓讀者仿佛走進電影院觀賞一部歷史題材的影片那樣,能很直觀地感受到那痛徹心肺的民族悲劇。
那么如何情景化地使用材料,形象地來表達觀點呢?
具體做法是,改變抽象直白地“說”材料的方式,而是借對材料中的人(對象)的言、行、神等細節(jié)描繪呈現(xiàn)出具體情景,讓讀者不單單是“懂了”,而是“我看見了”“我聽到了”“我明白了”人物的內在精神。
下面結合學生習作——話題作文“肩膀”中的幾段文字——具體探討“情景化運用材料”的三個原則。
文段一:女媧用肩膀擔起五色石,她肩負起了為暴雨中的生命創(chuàng)造一方晴空的責任。于是,她燃起了熊熊烈火,任滾滾濃煙暗淡她明亮的雙眸,任紅熱炭火灼傷她細嫩的肌膚。她義無反顧地用柔弱的肩膀擔起五色石飛向傾斜的天柱。
這段話的中心意思是女媧用肩膀扛起五色石,擔負起了補天的責任?!坝谑恰熘边@兩句就是情景化的表達。
作文話題是“肩膀”,不過第二句并未提到肩膀,這樣的想象是否合理?
稍作分析,我們會發(fā)現(xiàn)應該是合理的。因為這一句里兩個“任”字領起的場景,能讓我們“看”到女媧補天的果決行為,突出表達了女媧為補天付出的代價巨大,而且以她的弱小,更加有力地突出了她用柔弱雙肩擔起補天重任的艱辛和偉大。正是這兩個“任”字,形象生動地展現(xiàn)了女媧勇于承擔責任的偉大精神,且正好扣合了后一句的“義無反顧”一詞。
這是我們所看到的材料情景化表達的又一個好例子。結合上文中對“情景化表達”概念的解說,我們可發(fā)現(xiàn),此例中為了讓“女媧”的形象更豐滿,讓她的精神更可感,作者通過對她補天行為的情景再現(xiàn),將這位女神從天地混沌之初拉到了我們眼前,賦予她“形”和“神”,而我們也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她的行為甚至精神。另外,我們也可發(fā)現(xiàn),作者也絕不隨便發(fā)揮,比如寫女媧造人之類,而是緊扣“肩膀”主題寫其用柔弱肩膀扛起“補天”重任。而與此無關的,一律舍去。這樣,我們就可以概括出“情景化運用材料”的兩個原則:①突出主旨處多想象,大膽創(chuàng)設具體可感的情景,以服務主題;②與主旨無關處切勿濫想象,用語要概括。
文段二:鄉(xiāng)村學堂,孩童數個,老塾師在臺上問道:“你們?yōu)槭裁炊x書?”“為考取功名,光宗耀祖?!薄盀閷W寫字、算術,接我爹爹的店?!薄羡訋熌徽Z,看著下面一群嘰嘰喳喳的“小麻雀”,忽然,他發(fā)現(xiàn)有個男孩子一聲不響,只端坐著,似乎在想些什么?!爸芏鱽恚阌譃楹味x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清脆而又響亮,稚嫩而又堅定。學堂一下子安靜了,老塾師微笑點頭,因為他看到了興國的希望。“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的心里裝著這個信念,肩上擔著這份責任,參加革命,簡衣陋食,風餐露宿。在大刀長矛前想著“中華崛起”;在槍林彈雨中想著“中華崛起”;在建國初期,經濟蕭條,動蕩不安時想著“中華崛起”。只為肩膀上的這份責任,盡其一生恪盡職守,而他的名字也因此流芳百世。
讓我們來探討這段文字是否做到了材料運用情景化,是否適合議論文體。
“因為他看到了興國的希望”之前部分,寫的是老塾師詢問讀書志向及其對孩子們不同讀書志向的態(tài)度,后半部分三個排比句則具體表現(xiàn)了周恩來承擔挽救民族危亡重任的情景。
應該說,情景化是做到了,不過前一部分的情景不太符合以上強調的原則。因為話題是“肩膀”,結合文段看,應著重講周恩來肩負什么責任、怎樣承擔責任,這與老塾師的態(tài)度關聯(lián)并不大。更因習作要求寫的是議論文,而前半段像記敘文一樣展開與主旨關聯(lián)不大的細節(jié)化描述,必然會導致敘述內容冗長,真正扣合題旨議論的文句減少,以致削弱論證力度。因而,還需切合材料運用情景化的第二個原則——與主旨關聯(lián)不大的情節(jié)還得概括些??砂亚鞍攵挝淖趾喚毜馗爬?“當別的孩子一心‘為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為學寫字、算術,接我爹爹的店’等個人功利而讀書時,年幼的周恩來卻執(zhí)意用稚嫩的雙肩扛起‘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責任”。這樣就能順勢領起下層內容。
再看下層“擔起責任”的情節(jié),排比句式應是來突出周恩來勇于用雙肩承擔起民族興亡的重任,這是可以的。而如果能再細節(jié)化展開人物的行為、神情等,應該更能突出總理的雙肩承擔這一責任的不易,從而更有效彰顯其內在精神。
可作如下修改:于是我們看到,在林立的大刀長矛前,在身處水深火熱之中的民眾憤怒的呼喊聲里,那定要讓“中華崛起”的周恩來目光深邃,面容堅毅。我們看到,在風雨如磐的戰(zhàn)爭年代,槍彈呼嘯聲里,那定要讓“中華崛起”的周恩來把頭昂得更高,拳頭握得更緊;我們更可看到,在“雄雞一唱天下白”之后,那定要讓“中華崛起”的周恩來殫精竭慮,眉頭緊蹙,而腳步卻邁得愈加堅定從容。只為肩膀上的這份責任,盡其一生恪盡職守,而他的名字也因此流芳百世。
上述文字借助刻畫人物神情、行動方面的細節(jié)真切地呈現(xiàn)了人物勇于承擔責任的精神。由此可得出材料運用情景化的第三個原則:情景細節(jié)化,更有力突出主旨。
材料運用情景化往往是通過細細摹寫事例的場景和人物的行為等,用近乎描寫的筆法賦予事例立體式的情景,也就是讓材料中的人、事、景從文面上立起來,使讀者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人物豐富深刻的內心,最后循著作者設定的思維軌跡,做出與作者一樣的判斷。這種立體情景再現(xiàn)法,好處便是化熟舊為新奇,比概括式敘例形象、生動、直觀,能給讀者帶來強烈的視聽沖擊以及心靈的震撼,從而使材料成為作文中表達主旨的“重磅炮彈”,更見思維的深度。同時,此法還可以使行文更靈動些,增添文學的意味和詩意,而這恰恰是作文獲得高分的途徑之一。
由于受記敘文著重情節(jié)和細節(jié)描寫的影響,學生很容易在議論文的材料情景化過程中像記敘文一樣展開,把無關主旨的情節(jié)細節(jié)化,使記敘描寫的內容占比例過大,反使要說之理未及闡述,成為“四不像”文章。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有必要反復提醒學生材料情景化運用的前提——想象及細節(jié)化部分都應是來突出主旨的。
總之,情景化運用材料,可為議論文增添血肉和魅力,同時,又可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不再感到是一種生硬的“編”和“砌”的過程,而是富有情感、更完整系統(tǒng)地表達思想的過程,更是切合新課程標準培養(yǎng)學生想象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過程。這樣,議論文寫作過程就會趨于輕松和更有意義,作文教學也會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