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周連山
(安徽滁州市政務中心安徽日報滁州記者站,安徽滁州 239001)
2003年8月,筆者走上了安徽日報駐市記者站站長的工作崗位,一晃已進入第十個年頭。這些年來,為了報業(yè)集團的事業(yè)和自己的新聞夢想,始終奔走在田間地頭,街頭巷尾,采寫了大量的來自一線的新聞稿件,履行著一名新聞記者的神圣職責。這些年來,筆者也深深地體會到,遠離報社獨立作戰(zhàn)的駐站記者,只有不斷加強自我管理,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激發(fā)自己的工作熱情,才能做一名報社滿意、地方信任、家人放心、自己安心的合格駐站記者。
隨著媒體的發(fā)展和競爭的加劇,報紙、雜志、電視、廣播、網(wǎng)絡等各種媒體,為了新聞的貼近性和市場的占有率,紛紛在遠離總部的外地市設立記者站、辦事處。由此應運而生的駐站記者是媒體從業(yè)人員中一個特殊群體,有著“雙重身份”。他們的編制在各自的總部,是名副其實的“本報(臺、網(wǎng)、刊)記者”,接受總部的領(lǐng)導;同時,他們又長期遠離總部,駐扎地方,在工作、生活和人際交往中,與當?shù)赜兄Ыz萬縷的聯(lián)系,是游離于總部之外,不同于編輯部的記者??梢哉f,駐站記者是介于“本報(臺、網(wǎng)、刊)記者”與“當?shù)赜浾摺遍g的一個特殊職業(yè)群體。
雖然各家媒體也都不同程度注重加強駐站記者的管理,制定各項規(guī)章制度,定期組織駐站記者集中學習、培訓,全面提升駐站記者的素養(yǎng),但即使這樣也沒法代替駐站記者的自我管理。因為內(nèi)因是事物發(fā)展的決定因素。駐站記者只有不斷加強自我管理,才能不辱使命,保持駐站記者的良好形象。
駐站記者遠離報社總部,遠離管理中心,遠離單位同事,“看到的管不著,管著的看不見”,很容易因此而放松警惕,放任自己。
駐站記者常年在外,來自各方的誘惑很多,如果不緊繃自我管理這根弦,很容易迷失自我,走彎路、直至摔跟頭。
駐市記者站一般都是人手少,轄區(qū)點多面廣,工作量大,任務繁雜頭緒多,而報社的要求大多較高。如何完成好報社交給的各項任務,對駐站記者是項不小的挑戰(zhàn)。就目前安徽日報駐各市記者站來說,大多記者站都是一人站,全省16個記者站中一人站就達12個。對于駐站記者來說,只有加強自身業(yè)務管理,統(tǒng)攬全局,分清輕重緩急,才能在人手少的情況下,保持“耳聰目明”,才能做到重大新聞不漏報,特色新聞及時報,日常新聞創(chuàng)新報,突發(fā)新聞權(quán)威報,才能有效完成報社賦予的任務,讓報社及領(lǐng)導滿意。
駐站記者大多遠離家人,獨自一人在異地生活,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等個人日常生活,無人陪伴協(xié)助,常常孤單寂寞,容易造成煙酒無度,加之記者的工作常常需要加班熬夜,這些對給駐站記者的工作生活帶來了許多不便和困難,處理不當就會給駐站記者的身心帶來傷害。前幾年,筆者就因忽視了對自己日常生活的管理,造成胃重度潰瘍出血,體質(zhì)明顯下降。因而,駐站記者加強日常生活的自我管理也顯得十分必要。
駐市記者站是所屬媒體的窗口,駐站記者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不僅關(guān)乎駐站記者自身的形象,也代表著所在媒體的形象。因而,駐站記者要增強自我管理意識,自覺加強自我管理。
首先要加強思想政治學習,加強自身修養(yǎng),始終嚴格要求自己;要加強理論知識學習,不斷充實自己,自覺用科學理論指導自己的實踐。其次,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廉潔自律,提高拒腐防變的能力,做到警鐘長鳴,自覺抵制各種不良觀念、思潮的侵蝕。要堅決杜絕有償新聞,或有償不聞。要密切聯(lián)系基層群眾,撲下身子,深入基層,傾聽群眾的心聲,要多走、多看、多聽、多思,多反映基層百姓的民生實際。要求真務實,堅持新聞的真實性原則,切不可憑空杜撰捏造新聞事實,搞出虛假新聞。要雷厲風行做事,不能養(yǎng)成拖拉習慣;要平實低調(diào)做人,不可自侍身份特殊高人一等;要樹立新聞報道服務意識,講政治、顧大局,及時把地方黨委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和經(jīng)驗做法傳播出去。
駐站記者人手少,各項工作千頭萬緒,要完成好總部交給的任務,一定要加強自身的業(yè)務管理,分清工作的輕重緩急,抓住工作的重點;動員和組織各方力量,建立順暢的新聞信息渠道,讓自己耳聽八方,“耳聰目明”,及時獲取駐地的各種新聞線索。
幾年來,本人利用日常采訪、給市縣通訊員授課等工作機會,廣泛與通訊員建立聯(lián)系;同時,通過舉辦新聞通訊員聯(lián)誼會等活動,增進與通訊員的互動交流;另外,還利用網(wǎng)上QQ群通道,加強與當?shù)孛襟w記者的互動交流,實現(xiàn)信息共享。通過這些措施,從而有效保證了新聞信息渠道的暢通,新聞線索的及時準確。幾年來,筆者所在記者站按照報社的要求,沒有發(fā)生一起重大及突發(fā)新聞漏報或新聞失實問題,滁州銀行爆炸案、鳳陽爆炸案、合寧高速特大車禍等突發(fā)事故,筆者都在第一時間得到消息,并迅速趕赴現(xiàn)場采訪報道,從而保證了新聞的及時性與權(quán)威性。
加強自身業(yè)務管理還需要駐站記者加強業(yè)務學習成為“多面手”。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媒體競爭的加劇,以及受眾的要求不斷提高,媒體也紛紛進行了業(yè)務升級,朝著“全媒體”方向發(fā)展。報社辦起了網(wǎng)站,網(wǎng)站辦起了廣播電臺、電視臺……這就要求駐站記者不僅要具備編輯部記者的基本功,而且應是業(yè)務上多面手,既能寫消息、通訊、言論等文稿,還能拍新聞圖片,拍攝新聞視頻。因此,駐站記者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步伐,掌握“十八般”武藝,努力成為“全媒體”記者。
這些年來,筆者圖文并用,宜圖則圖,宜文則文,采寫刊發(fā)了大量的當?shù)匦侣劯寮?,每年獨立采寫或與他人合作的文字、圖片稿件均在二百篇左右。其中《一封感人至深的信》、《皖東小鎮(zhèn)悄迎過江客》分別獲得安徽省好新聞一等獎;《小崗農(nóng)村改革再探新路》獲全國好新聞一等獎;《他把生命留在了小崗》獲安徽省好新聞二等獎。所在記者站被安徽日報社評為首批“星級記者站”,還連續(xù)多年被當?shù)卦u為對外宣傳一等獎。
首先應加強自己飲食起居的管理。駐站記者獨自在外的生活是艱苦的,飲食起居也是不規(guī)律的,因四處采訪,就餐時間不固定,經(jīng)常饑一餐、飽一頓,加之經(jīng)常熬夜趕稿,不能正常作息,這些都對身體造成很大傷害。因此,駐站記者要樹立健康生活觀念,管好日常生活,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能不加夜班的盡可能不加夜班,能不在外應酬的盡量少應酬,按時作息,早睡早起。飲食方便不能隨隨便便,馬馬虎虎,暴飲暴食,盡可能吃上新鮮的熱飯熱菜;平時戒煙、不酗酒,多鍛煉。否則,搞垮了自己身體,后悔晚矣。駐站記者經(jīng)常要駕車或乘車“趕路”,而現(xiàn)在路上的交通事故較多,因而要格外注意途中安全。自己駕車一定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時刻提醒自己安全行車;乘車時,也要注意管理好隨身攜帶的設備等財物安全。平時,獨自一人居住,還應注意住所用火、用電及門窗的安全。
其次應加強業(yè)余生活的管理。駐站記者業(yè)余時間沒有家人的陪伴,難免會感到孤獨,業(yè)余時間除了多看書學習外,還要多參加一些健康有益的社會活動。這些年來,筆者先后加入了當?shù)貞敉膺\動的“小夜爬”組織,經(jīng)常參加集體登山、游泳等健身活動;參加了當?shù)氐挠浾呋@球隊,不定期的組織籃球比賽;自己還經(jīng)常組織開展當?shù)匦侣劷缤械膿淇吮荣?。另外,駐站記者要盡可能地加強與其他媒體駐站及當?shù)孛襟w記者的聯(lián)系交流,開展有益的活動,在豐富自己業(yè)余生活的同時,相互交流業(yè)務經(jīng)驗、新聞信息,增進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