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冰
齊齊哈爾市建華醫(yī)院,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006
本文所觀察的100例糖尿病患者均為2010年1月~2012年1月來我院就診的100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其中男性患者為56例,女性患者為44例,患者年齡范圍為47~82歲;患者平均年齡為62歲,此組患者均為本地區(qū)常住居民,生活習慣及居住環(huán)境基本相識,具有廣泛的臨床代表性。
對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臨床診斷標準如下[1]:①低血糖癥狀;②血糖濃度<2.8mmol/L;③補充能量后,患者的低血糖癥狀能夠迅速環(huán)節(jié)。
治療方法:糖尿病患者低血糖診斷一經確診,需要立即停止對糖尿病患者適用降糖藥,同時及時、快速的補充能量,是患者的血糖水平迅速提升到正常的水平范圍,根據患者的具體水平,做法如下[3]:①低血糖癥狀較輕的患者,可采用口服果汁、糖水等,是血糖升高;②中度低血糖患者應首先給予20mL,10%葡萄糖靜脈注射,然后可改用10%葡萄糖靜脈點滴;③重度低血糖患者應即可采用30~50mL、50%葡萄糖靜脈注射,帶患者的血糖水平達到3.0mmol/L以后,改用靜脈滴注的方式補充能量;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及時觀察患者的血糖、血鉀等變化,以便及時糾正肝、腎功能代謝問題。
此100例患者經過上述臨床診治處理后,患者的血糖水平在半小時內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為避免患者頻繁的發(fā)生低血糖及降低低血糖對患者造成的傷害減少,臨床在加強該病的診斷及治療的基礎上,應加大對糖尿病患者及家屬有關預防低血糖發(fā)生的健康宣講。宣講的內容可概括如下。
糖尿病患者發(fā)生低血糖的原因及好發(fā)時間的宣傳,使患者及患者家屬了解發(fā)生低血糖時,如何自我急救,防止因低血糖導致的患者昏迷或死亡。
同時囑托糖尿病患者定期進行血糖、尿糖等情況的檢查,記錄血糖測定結果,一旦發(fā)現血糖控制不理想的狀態(tài),需及時就診,調整用藥方案,以便將血糖濃度控制到合理的范圍內。同時,囑托患者及家屬禁止在私自調整用藥及藥物劑量,防止因患者服用降糖藥物劑量過大造成的血糖降低幅度較大,導致低血糖的發(fā)生。
指導糖尿病患者合理飲食,糖尿病患者的飲食規(guī)則總體介紹如下。
根據患者的身高、體重、勞動強度等具體情況,合理調整患者每天攝入的總熱量。
長期臨床觀察現實,在日常的飲食中,脂肪、蛋白質和糖三種物質供給體的熱量占比分布應為:脂肪約占30%,蛋白質約占16%,糖約占55%~60%。
美國心臟病學會建議每日每人攝入鈉鹽量不應超過3g,尤其是對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而廣泛的臨床調查顯示,我國居民的人均攝入鈉鹽量高達10g/d[4]。
在機體功能正常的條件下,人體的血糖水平能夠維持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但是當機體的內環(huán)境被破壞后,人體的血糖水平不能夠維持在正常合理的范圍內,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療中最常見的臨床癥狀,而低血糖對患者的身體尤其是大腦的損害極其嚴重,且患者的內臟器官功能受患者的血糖水平、低血糖持續(xù)時間、發(fā)作頻率、患者的年齡等有直接關系;因此,臨床上應加強對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防治。低血糖患者的臨床可表現為:心悸、焦慮、出汗、面色蒼白、肢體振顫、血壓升高等,臨床觀察顯示,患者的血糖水平下降越快,其交感神經興奮性越強。低血糖患者最初的臨床表現諸如: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等,若不及時補充能量,患者會出現視物模糊、嗜睡、意識模糊等,嚴重者可出現抽搐、昏迷或呼吸循環(huán)等功能衰竭。由此可見,糖尿病患者在積極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采用藥物及飲食控制等積極預防低血糖的發(fā)生,減少因低血糖引起的對身體的傷害。
[1]白明凡.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癥36例病因分析[J].慢性病學雜志,2010(3).
[2]周慧.糖尿病低血糖癥的常見原因及預防方法[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
[3]王穩(wěn)全,李麗.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癥的發(fā)病特點與預防[J].中國廠礦醫(yī)學.2007(4).
[4]趙躍萍,劉爽,張曉啟.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治療伴發(fā)低血糖的臨床特點及護理對策[J].武警醫(yī)學院學報,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