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林海
(遼寧省東港市第二醫(yī)院 遼寧東港 118313)
青少年型股骨頸骨折是一種少見骨折,文獻報道中約占承認股骨頸骨折的0.5%。有其自身特點,治療方式也有所不同,本文對我院2002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22例青少年股骨頸骨折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男16例,女6例;右側10例,左側12例;年齡8~20歲,平均14歲;X線片Garden分型Ⅱ型3例,Ⅲ型9例,Ⅳ型10例。單純股骨頸8例,復合傷14例。損傷原因:高處墜落傷11例,車禍8例,擠壓傷1例,運動傷1例?;仔?5例,頭下型3例,頸中型4例。
有嚴重復合傷患者以搶救生命,抗休克,治療內臟損傷為主,骨折可先行牽引制動,待病情穩(wěn)定再行進一步治療。對于外展嵌入或無移位的骨折,可用髖人字石膏固定或牽引治療。對有移位明顯骨折先行皮牽引或骨牽引3~7d后,于麻醉下行手法閉合復位,C臂X線機透視見位置良好后,可選擇多枚克氏針,中空式AO加壓螺釘內固定。術后2周后患肢可適當屈伸活動,術后2個月扶拐杖下地活動,3個月后逐漸負重活動,定期拍片復查。
本組病例均獲得隨訪,隨訪時間24~48個月,平均36個月。骨折臨床愈合19例,愈合時間均在6~13個月內,愈合率為86.3%;股骨頭壞死2例,壞死率為9.9%,不愈合1例,不愈合率為8.5%。髖關節(jié)功能評定采用Harris評分法評定:優(yōu)12例,良6例,可1例,差1例,優(yōu)良率81.8%。
股骨頸骨折是股骨頭下至股骨頸基底部之間的骨折。青少年發(fā)生股骨頸骨折受傷時所受暴力較大,其受傷原因多為高處墜落和車禍所致的高能損傷。且多伴有復合性損傷,而有復合型損傷的青少年股骨頸骨折又以基底型骨多折多見。而無復合型損傷者骨折多集中于股骨頸中部。
對兒童及青少年的股骨頸治療不應仿照成人的治療方法。雖然青少年股骨頸骨折傷后多移位嚴重,但也應避免多次的整復,反復整復易造成股骨頭血運障礙。而在選擇三刃釘之類較粗大的內固定物固定時,多不易穿入堅韌而狹窄的股骨頸,在用力擊入內固定物時,容易使股骨頭骨骺損傷。同時打釘時極容易出現(xiàn)骨折端分離。這樣就容易出現(xiàn)骨折不愈合和股骨頭的缺血性壞死。所以鑒于以上原因,對無移位者多用如保守牽引或髖人字石膏固定治療。對有移位骨折,則積極牽引,復位的同時,以多枚克氏針和中空式AO加壓螺釘內固定為主。相對比之下,克氏針在固定中有容易滑脫現(xiàn)象出現(xiàn),在固定上不夠牢固,現(xiàn)多已采用中空式AO加壓螺釘內固定為主。因有對折端加壓作用而利于愈合。青少年相比老年人則不能輕易行人工關節(jié)置換。
股骨頸有其獨特的功能解剖和血供系統(tǒng),骨折后骨折部位承受較大剪力,主要供血源阻斷,并導致骨折不愈合和股骨頭缺血壞死。對青少年股骨頸骨折患者來說其骨折愈合率較成人為高,但股骨頭壞死率也明顯較成人高。股骨頭的缺血性壞死是青少年股骨頸骨折的嚴重并發(fā)癥。在股骨頭壞死后,常導致股骨頭塌陷和變形等嚴重后果。同時臨床上有部分患者在股骨頸骨折愈合并取出內固定物后,再發(fā)生股骨頭的缺血性壞死。這多因為骨折連接的新生血管組織脆弱,如行走較早,負重過大,活動過于劇烈則常使新生的血管組織生長受阻,未能從充分重建血循以致于股骨頭出現(xiàn)缺血壞死。所以對于好動的青少年患者應特別強調再取出內固定后,也應避免負重過大,活動過于劇烈。應定期復診觀察3年為好。
[1] Blomfeldt R,Trnkvist H,Ponzer S,et al.Internal fixation versus hemiarthroplasty for displaced frac tures of the femoral neck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severe cognitive impairment[J].J Bone Joint Surg(Br),2005,87(4):523~529.
[2] 費琴明.股骨頸骨折3枚加壓松質骨空心螺釘內固定的生物學研究[J].中國臨床醫(yī)學,2003,10:6.
[3] 坎貝爾骨科手術學[M].第9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2160.
[4] 王亦璁.骨與關節(jié)損傷[M].第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版社,2007.
[5] 陸裕樸,胥少汀,葛寶豐,等.實用骨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