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長亮
河南省南召縣人民醫(yī)院,河南 南陽 474650
肝臟是藥物代謝的主要器官,多數(shù)藥物均需要經過肝臟進行氧化、還原、水解、羥化、脫巰或脫羧基化學反應和排出體外的過程,藥物性肝損害(DILI)是機體對藥物產生過敏反應或藥物及其代謝產物的毒性作用,引起的肝損害,嚴重病例可發(fā)生肝功能衰竭,危及患者生命。本文筆者分析了100例藥物性肝損害住院患者的臨床資料,達到了提高臨床對DILI的認識,減少DILI的發(fā)生的目的。
選取100例于2005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就診的藥物性肝損害患者100例,其中女56例,男44例,最大年齡為83 歲,年齡最小 25 歲,平均年齡為(48.6±14.8)歲。
①發(fā)病前有明確的服藥史;②用藥后肝功能檢查,總膽紅素(TBiL)單項或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升高,并超過正常上限的2倍,或天冬堿性磷酸酶(AKP)、氨酸氨基轉移酶(AST)和TBiL均升高,而其中有一項超過正常上限的2倍;③排除心功能不全或其他原因導致的肝功能損害;④排除甲、乙、丙、丁、戊型肝炎,EB病毒性肝炎,巨細胞病毒性肝炎等;⑤肝炎病毒血清學標志陽性或原有病毒性肝炎史者,肝功能正常且用藥前無癥狀。參照醫(yī)學科學國際組織委員會DILI標準[1]進行分型。Lucena等[2]指出,年齡<60歲的患者,肝細胞型DILl的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明顯增加,年齡>60歲的患者男性居多,且多為膽汁淤積型淤積型DILI。另外,許多研究顯示老年人更易發(fā)生膽汁淤積型和混合型DILI,而年輕人多發(fā)生肝細胞型DILI[3]。
①抗結核藥(主要為利福平、吡嗪酰胺等)45例,占45%,均為聯(lián)合應用2種以上的抗結核藥物;②中藥包括中成藥(主要有壯骨關節(jié)丸、土三七等)18例,占18%,均為數(shù)種中藥組方應用;③抗菌藥物 (主要有阿奇霉素、氟康唑、羅紅霉素等)14例,占14%;④抗腫瘤藥(主要環(huán)磷酰胺、環(huán)孢素A等)8例,占8%;⑤解熱鎮(zhèn)痛藥7例,占7%;⑥其他8例,占6%。
用藥2周內出現(xiàn)肝損害的患者為29例,占29%;用藥2~4周內出現(xiàn)肝損害的患者為61例,占61%;用藥3個月以上出現(xiàn)肝損害的患者為10例,占10%。其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為:有73.8%的患者有疲乏、納差、厭油膩等臨床表現(xiàn),有61.2%的患者臨床表現(xiàn)為黃疸,其他癥狀如發(fā)熱、皮膚瘙癢等占27.7%。
①一旦發(fā)生藥物性肝損害,應立即停止使用可疑或有關的藥物,同時給予保肝藥物[4];②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在飲食方面給予多種維生素、高蛋白、低脂肪、高糖的食物,囑咐患者注意適當休息;③應用解毒劑:如用N-乙酰半胱氨酸解救對乙酰氨基酸引起的肝損害。用谷胱甘肽治療抗腫瘤藥、抗結核藥等引起的中毒性肝??;④藥物性肝損害屬高敏反應或特異質反應,使用糖皮質激素;本組治愈 66例(72%),好轉 29例(25%),死亡 2例(2%),自動出院 3例(1%)。
引起藥物性肝損害的藥物較多,臨床表現(xiàn)無特異性,診斷以排除法為主,因為多數(shù)DILD是可逆的,因此早發(fā)現(xiàn)早停藥十分重要,另外,個人應養(yǎng)成良好自我保健意識,注意用藥安全,保障藥物的合理使用。
[1]BENICHOU C.Criteria of drug—induced liver disorders.Report of an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meeting[J].J Hepatol,1990,11(2):272.
[2]Lucena MI,Andrade RJ.Kaplowitz N,et a1.Phenotypic characterization of idiosyncratic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the influence of age and sex[J].Hepatology,2009,49:2001.
[3]Bell LN,Chalasani N.Epidemiology of idiosyncratic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J].Semin Liver Dis,2009,29:337.
[4]許建明.急性藥物性肝損傷住院病例調查分析[J].安徽醫(yī)科大學學報,2007,42(4):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