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小虎
隨著現(xiàn)今醫(yī)學科技的發(fā)展,在對疾病診斷以及治療時,能夠更為有效率的進行。而對于尿毒癥腦病的治療方式進行選擇時,應選擇較為有效的治療方式。而連續(xù)性腎臟替代療法與間歇性血液透析在治療尿毒癥腦病上都有一定的療效[1]。本文就此問題比較間歇性血液透析(IHD)與連續(xù)性腎臟替代療法(CRRT)在治療尿毒癥腦病(UE)時的的治療效果。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09年至2010年期間患尿毒癥腦病的患者21例,隨機分為兩組,第一組和第二組。第一組中有11例患者,年齡35~59歲,平均年齡(45±3.5)歲,其中男5例,占45.45%,女6例,占54.55%。第二組中有10例患者,年齡35~58歲,平均年齡(35±2.4)歲,其中男5例,占50.00%,女5例,占50.00%。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以及身體情況的各方面沒有顯著性差異,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對兩組患者通過不同的治療方式進行治療,對第一組中的患者進行連續(xù)性腎臟替代療法,而對第二組中的患者進行間歇性血液透析法進行治療。與此同時,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尿素氮、血肌酐以及血壓的變化進行記錄、觀察,并且進行比較分析,同時觀察患者低血壓的發(fā)生情況,進行相應的處理。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將所得的數(shù)據(jù)全部輸入SPSS 18.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數(shù)據(jù)資料采用例數(shù)(n)、百分數(shù)(%)表示。
第一的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血壓保持穩(wěn)定;第二組中的患者在進行治療第1、2、3小時以及治療結(jié)束后10 min時的收縮壓以及平均動脈壓相對于治療前有明顯的下降(P<0.05)。第二組中有3例患者發(fā)生明顯的低血壓癥狀,低血壓發(fā)生率為30%。在治療后第一組患者的血肌酐(SCr)及尿素氮(BUN)的值均相對于第二組相對較低,兩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第一組患者治療1周的緩解率為100%,第二組患者治療1周緩解率為30%,治療2周的緩解率為90%,第二組中患者的癥狀緩解時間明顯長于第一組(P<0.05)。即相對于第二組中的患者,第一組中患者的治療效果相對較好,有一定的積極臨床意義。
尿毒癥腦病作為慢性腎衰竭患者的并發(fā)癥之一,其病因復雜,使得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下降,易導致嚴重的并發(fā)癥,有一定的危險性[2]。所以在對尿毒癥腦病患者進行治療時,應選擇效果相對較好的治療方式,從而能夠使得患者的治療更為有效,使患者的康復的更快。
而在采用連續(xù)性腎臟替代療法治療尿毒癥腦病的過程中,患者血壓變化小,血流動力學更穩(wěn)定,在清除SCr及BUN方面的能力較強,并且患者的病情緩解時間短,緩解率較高[3]。連續(xù)性腎臟替代療法對于尿毒癥腦病癥狀的短期緩解效果優(yōu)于間歇性血液透析,連續(xù)性腎臟替代療法的優(yōu)點為尿毒癥腦病患者的治療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有一定的臨床積極意義,值得推廣。
所以,在對尿毒癥腦病患者進行治療方式的選擇時,相對于間歇性血液透析治療法,連續(xù)性腎臟替代療法有較為良好的治療效果,有一定的積極的臨床意義,值得推廣。
[1]程遠娟,常曉敏,田淑俠,等.連續(xù)性腎臟替代療法的研究進展.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14).
[2]謝潮鑫,孟猛,鐘磊.間歇性血液透析在老年多臟器功能衰竭治療中的應用.臨床急診雜志,2007,8(2):101-102.
[3]陳舜杰,陸瑋,季剛,等.血漿置換聯(lián)合連續(xù)性血液凈化與間歇性血液透析對尿毒癥腦病療效比較.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8,22(7):486-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