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蘭[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外語學院, 呼和浩特 010020]
作 者:李春蘭,文學學士,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外語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英語語言、文學及翻譯研究。
小說作者斯托夫人出生成長在一個基督教牧師家庭,自幼就飽受宗教啟蒙思想和歐洲自由主義文學的熏陶,曾在與奴隸制盛行的美國南方一水之隔的辛辛那提市隨父居住長達十八年之久。在那里,她可以時常接觸到南方的逃亡奴隸,并且多次去南方親眼目睹到奴隸們的生活狀態(tài)?;浇碳彝サ挠绊懞投勀慷玫臉稑妒录忌钌钣|動著斯托夫人,在南北戰(zhàn)爭白熱化的時代背景下,她對奴隸制度和宗教文化也漸漸形成自己的獨到見解,使得小說在政治觀點和社會意識形態(tài)上添加了濃厚的宗教色彩。小說宗教氛圍相當濃厚,主要角色都是虔誠的基督徒,并且在小說中時刻警醒人們以《圣經》為做人做事的根本原則。
小說中不僅僅是宣傳博愛、寬恕的宗教信仰,更多的是通過小說刻畫豐滿的人物,希望引起共鳴,喚醒沉迷于信奉基督教條教義的奴隸,不要盲目期待上帝公平地對待世人,而是要有爭取自由的勇氣。小說中不乏批判宗教和辯證的宗教哲學價值觀,透過博愛為懷來批判當時奴隸主利用基督精神對奴隸的思想進行的麻醉。
1.基督教對保守黑奴帶來的直接影響 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在敘事上充滿宗教哲學意味,關于人物價值觀上的刻畫都滲透著濃厚的宗教色彩。首先是典型的順從宗教教條的價值觀。小說將湯姆叔叔身上宗教的矛盾性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湯姆寬容犧牲的精神和善良博愛的高尚品德處處顯示來自于他忠誠的宗教素質,同時不可否認他的宗教信仰又讓他逆來順受,把自己陷入悲慘的命運困境?!安粫惺聝旱?,再大的災難也只能降臨到我的身上,但我知道上帝一定會幫助我渡過災難的?!睖穼χ魅说闹艺\,源于其對上帝的虔誠,表現(xiàn)為湯姆在面對背叛、買賣和暴力時選擇的是默默忍受,而不是勇敢的奮起反抗。這種堅忍的精神同時代表了其內心本性的懦弱,那時的宗教價值觀使得大多數以湯姆為代表的奴隸們擁有所謂順從的美德。這種教條主義的基督教信仰,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奴隸主安撫和控制奴隸的工具,使奴隸制度得以長期穩(wěn)定的存在。
大多數時候我們在湯姆身上總能找到耶穌的化身,他有著與耶穌一樣的經歷與品格。他們都被自己信任甚至是至親的人出賣,然后開始遭受肉體的無盡折磨,并最終都落得慘死的下場。但這些磨難并沒有使湯姆學會憎恨,他始終以憐憫博愛的心去對待周圍無論對他好還是壞的人。
在他被出賣的時候,他還不停強調著上帝的眷顧和主人的恩賜。斯托夫人在小說中描寫:“溫情脈脈、眷戀家事乃是湯姆那個不幸種族的突出特點,這也正是他們的可悲之處?!痹谂R離開家時,湯姆還在說:“我是在上帝的手心中?!薄澳莾阂灿猩系?,跟這兒一樣!”“想一想我們得到得恩惠吧……”作品成功塑造了一位虔誠基督圣徒形象,又通過這個形象磨平了湯姆人格的棱角,表現(xiàn)出他在宗教背景下犧牲了可貴的反抗精神。
2.反抗叛逆的基督教徒——伊麗莎 斯托夫人筆下的伊麗莎則代表與湯姆完全不同的另一種基督教徒形象,她就像《圣經》中堅強果敢的以色列人,通過上帝的指引和幫助逃出埃及。伊麗莎在得知自己的兒子將要被賣給毫無人性的黑奴販子時作出了保護孩子出逃的決定。她的出逃其實也是在遵循著上帝的指引和幫助?!罢缣f的,人的靈魂重于整個世界。我的孩子擁有靈魂,如果不帶他逃走,天知道以后會發(fā)生什么事?”堅強的伊麗莎從小由謝爾比太太養(yǎng)大,謝爾比太太也是一個忠貞的基督徒,不同于湯姆的是,她接受到基督教全面的教義,這使得伊麗莎受謝爾比太太的影響,全面地接觸到基督教。伊麗莎沒有像黑利說的那樣的屈服于暴力和誘惑的淫威之下,而是選擇奮起反抗,基督教的靈魂至上教義無疑給了她最為直接和強大的動力。
同樣是黑人奴隸,同樣是基督教徒,兩個人物間對自由的理解不盡相同,使得故事中包含了不同的命運選擇,人生經歷也因此不同?;浇淘诮虠l主義價值觀的影響下,是維護奴隸制度最好的宗教外衣。它使得湯姆成為安于本命,逆來順受的最好理由;基督教之于伊麗莎,是刺激黑奴自我意識覺醒,推動奴隸制度瓦解,讓她奮起反抗,勇于爭取自由的直接原因。
3.作者對完美的宗教信仰的追求 小說中有一位特殊的人物角色——伊娃。伊娃年僅五歲的她是一個漂亮的、天使一般的孩子。在小說中她不可忽略地成為一種象征:象征著和平和完美的宗教信仰。伊娃這個名字中就包含了angel這個詞,她是一個理想的天使形象。在《圣經》中,上帝派天使去拯救和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而伊娃盡自己最大努力去幫助別人,而且她能夠像對待人一樣平等地對待身邊的生物。在斯托夫人的小說中,在關于伊娃的一張開頭引用了《唐璜》中的章節(jié)——“一顆新的星,人世由她來照耀只嫌太生色;這真是一塊未經雕琢的美玉,或含苞未放的玫瑰,鮮艷無比?!蓖ㄟ^對小伊娃的描述,斯托夫人希望展現(xiàn)出基督教博愛的一面,用基督教的精神以及行動去拯救人們,使社會變得更加和諧、友愛。小說中,伊娃卻早早地離開了關愛她的湯姆大叔和這個本應該美好幸福的世界,她的離開使得斯托夫人對世界和宗教的一種高度的期望不幸夭折,不僅是對湯姆大叔信仰的教條主義宗教的顛覆,也突出了斯托夫人對當時社會扭曲的價值觀的批判。
小說引發(fā)的社會共鳴和掀起的巨大革命浪潮不僅是因為它充滿了對現(xiàn)實社會的譴責;更是因為小說中充斥著宗教的味道,正是因為美國或者說西方深厚的宗教文化,才誘發(fā)讀者一個審判自己并決定自己立場的機會。斯托夫人也虔誠地在小說中對讀者許諾:“如果他們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上帝將支持他們!”濃重的說教筆墨造就了沉沉的積淀,積淀著教化宗教的淤泥。
通過對小說的透徹研究,不得不感嘆湯姆叔叔的一生都是為了理想信念艱難跋涉,這個過程無疑是華麗輝煌卻又充滿宗教的悲觀主義色彩的。在宗教的價值觀體系中,這位一百五十年前的小說中的黑人奴隸,任何時候都在努力做一個對上帝忠實的仆人。站在宗教哲學角度上,個人主觀意志的堅強證明宗教的力量,個人力量的渺小又突出這個世界的主宰者除了上帝就是這個世界本身。是否和命運斗爭?是否選擇更坎坷的路、付出更大的代價以獲得不同的命運和不同的結局?對于一個熱切于信仰宗教的基督英雄來說,這一切不再是選擇,而是對宗教的虔誠,對上帝的服從。
整部小說都是一個時代的斗爭史,小說更多地影響著人們的心靈,是社會進步的傾向。小說在美國社會掀起的軒然大波間接導致美國南北戰(zhàn)爭的爆發(fā)。在序言中,斯托夫人告訴讀者:“新的、更美好的一天的曙光已經出現(xiàn)。在我們的時代,文學、詩歌和藝術的一切影響和基督教的仁愛為懷的偉大主旋律越來越和諧一致了?!毙≌f以其凄美的講述、豐富的內容和通俗的語言將基督教義完美得表達出來。由此,湯姆叔叔基督英雄主義在小說和關于小說的評論中得到充分展現(xiàn)。
這部影響了整整一個歷史時代的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包含了很深刻的宗教價值體現(xiàn),盡管有人尖刻批判書中的描寫缺乏真實的生活基調和閱歷,寫作研究中帶有嚴重的猜測和政治傾向,但是不可否認,美國人民主和自由的思想細胞還是被坎坷的劇情,充滿血肉的人物描寫和顛覆的寫作角度而激活。自此,不論是小說本身,還是小說所反映的歷史社會形態(tài),都被層次化、人性化、宗教化等等價值體系表現(xiàn)。
總而言之,《湯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國第一部社會抗議小說。小說中塑造了宗教熏陶下不同人物的矛盾悲劇性格,但是也不得不承認,小說的沖突雖多,卻不存在思想上的自相矛盾。斯托夫人懇切地希望通過這些對比把審判改造成一種積極的行為準則,把行動歸入審判的范疇,使它成為神旨計劃的一種體現(xiàn)?!稖肥迨宓男∥荨吩诂F(xiàn)代社會歷史背景下看來,彌漫著一種舊時代的人對生存存在的深刻恐懼。它所體現(xiàn)出的那種與人性弱點作斗爭的精神似乎解決了人類現(xiàn)實生活中最難以逃脫的困境;從宗教角度闡述,證明了宗教文化對小說人物、小說情節(jié)的重大影響。它當之無愧地成為美國歷史上獨一無二引發(fā)歷史變革的作品,成為上兩個世紀對美國文化和社會作出巨大貢獻的作品。
[1][美]斯陀夫人.湯姆叔叔的小屋[M].王家湘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
[2] 杜瑞清.西方文學名著選讀[M].西安:西北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0.
[3] 虞建華.20部美國小說名著評析[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9.
[4] 安·杰斐遜.當代外國文學理論流派[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1.
[5] 馮黎明.當代西方文藝批評主潮[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6]程巍.《湯姆叔叔的小屋》與南北方問題[J].外國文學,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