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要模仿現(xiàn)實生活中的動作,但生活中并非每個動作都具有深刻的心理動機。劇作家在選取了原材料之后,必須對其進行選擇、加工,使動作顯現(xiàn)出劇中人物深藏的心理內涵,這樣,人物的動作才具有意義,主題思想也才能得以體現(xiàn)?!扒閯佑谥?,而形于外”,動作應該是人物特定心理動機的產物。
動作既然是透視人物心靈的一面鏡子,那么,劇作家、導演以至于演員都要探究如何尋找鮮明、準確的外部動作,通過動作由表及里地揭示人物的靈魂。在為人物設計外部動作時,必須認識到這個動作所包含的三要素:做什么、為什么做、怎么做。做什么,指動作的任務;怎么做,是動作的具體內容和方式;為什么做,則是動作所要達到的目的。
《茶館》第一幕登場人物眾多,為了使人物一出現(xiàn)就以鮮明的形象引起觀眾的注意,導演焦菊隱先生要求演員化用古典戲曲“亮相”的身段動作,為表現(xiàn)人物思想和性格塑型。戲開場不久,地痞二德子向常四爺抖威風,先是把蓋碗摟下桌去摔碎,隨后又要來抓常四爺?shù)牟鳖i,情勢緊要之時,在一個不惹人注意的角落里獨自坐著喝茶的馬五爺開口了:
馬五爺(并未立起)二德子,你威風啊!
二德子(四下掃視,看到馬五爺)喝,馬五爺,您在這兒呢?我可眼拙,沒看見您?。ㄟ^去請安)
馬五爺有什么事好好地說,干嗎動不動地就講打?
二德子嗻!您說得對!我到后頭坐坐去。李三,這兒的茶錢我候啦?。ㄍ竺孀呷ィ?/p>
常四爺(湊過來,要對馬五爺發(fā)牢騷)這位爺,您圣明,您給評評理!
馬五爺(立起來)我還有事,再見?。ㄗ叱鋈ィ?/p>
一開始“馬五爺在不惹人注意的角落,獨自坐著喝茶”,仿佛置身于紛擾之外,矜持自傲。欲揚先抑,這是為他后面的一鳴驚人作鋪墊。當二德子欲與常四爺動手時,馬五爺“并未立起”,只是有板有眼地說:“二德子,你威風??!”二德子急忙去請安,足以襯托出馬五爺?shù)耐L。接下去馬五爺仍舊穩(wěn)坐不動,看也不看對方一眼,慢條斯理地說了句:“有什么事好好地說,干嗎動不動地就講打”,貌似公正合理,但是當常四爺要他“給評評理”時,馬五爺“立起來”,稱“我還有事,再見”,其傲慢的性格特點即刻暴露出來。吃洋飯的天主教徒馬五爺,總共只有三句半臺詞,其中一句“你威風??!”就壓住惡霸打手二德子的威風而顯出他自己的威風。最精彩的是接下來馬五爺下場的動作處理更有深意。他立起身,戴上帽子,本可徑直從中門走出茶館,可偏偏從臺前往后繞個大圈,而后神氣凜然地面對觀眾從臺中走來,走到中途,教堂祈禱的鐘聲響起,馬五爺立刻止步,摘下頭上西洋神父式的禮帽,虔誠恭敬地在胸前劃了個十字,而后戴上帽子快步走出大門。這個“亮相”使茶館四座震驚,馬五爺?shù)纳矸?、地位及其奴性活靈活現(xiàn)地展露在觀眾面前。幾個動作簡潔地交待了人物自命非凡的優(yōu)越感,形象有力,直觀別致,觀眾一看就懂,印象深刻。出神入化的動作帶給觀眾強烈的審美享受。
劇作家要選擇富有表現(xiàn)力的戲劇動作,實質上就是捕捉并放大內心動作和外部動作的微妙關系,從而勾勒出人物在某種情境下所具有的令觀眾咀嚼會意的微妙情態(tài)、不可重復的獨特作為。人物的外部動作與具體的戲劇情境一遇合,則人物的內心隱秘、情感波瀾便昭然若揭。戲劇美的張力產生于觀眾對演員表演的深刻領會之中。而人物的全部隱秘,產生于內外動作的張力之中。
《茶館》中的秦二爺(秦仲義)是劇中貫穿始終的主要人物之一,他的出場就很特別,騎著高頭大馬至茶館門前,立即有人上前接過韁繩,秦二爺甩鐙離鞍,滿面春風,飄然人內。臺步節(jié)奏鮮明,眼光四下一掃,活脫脫一個躊躇滿志、自視不凡、年少氣盛的實業(yè)家形象。
戲近尾聲三個風燭殘年的老人共話滄桑,一心救國、顯赫半生的秦二爺走過半個世紀的動蕩生涯,如今步履蹣跚,落魄不堪,悲憤地控訴腐敗的政府,其間人物有一個令人難忘的動作,即頭部痙攣性地持續(xù)顫動,使他在三人中最顯老態(tài)。人物兩次出場,利落地下馬、無意識地敲桌、病態(tài)地搖頭,三個對比鮮明的動作形象地刻畫出秦二爺當年的少年壯志、而今的孤寂潦倒,由他的傾家蕩產救國救民到一無所有滿懷心酸,引發(fā)觀眾強烈的同情與共鳴。
戲劇動作的設置,必須符合人物的身份、心理和性格;其次,戲劇動作必須符合戲劇的整體風格并顯現(xiàn)藝術效果,悲劇主人公的動作要求莊重、典雅,喜劇主人公的動作就需要不同程度的夸張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