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靈燕,彭華榮,鄒 鵬,李 嬡
(奉新縣人民醫(yī)院心血管內科,江西 奉新330700)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動過速可誘發(fā)或加重心力衰竭(心衰),甚至導致血流動力學紊亂,常使病情惡化,影響心衰患者的預后和轉歸,因此有效地控制室性心律失常的發(fā)生對減少CHF的病死率極為重要。本研究在常規(guī)使用抗CHF治療的同時加用胺腆酮治療CHF并發(fā)室性心律失常,將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報告如下。
選擇2005年3月至2009年3月,奉新縣人民醫(yī)院心血管內科住院和門診確診的NYHA心功能Ⅲ—Ⅳ級的CHF患者共50例,均經超聲心動圖測得左室射血分數(shù)≤45%,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齡 52~80 歲,平均(65±9.0)歲;缺血性心臟病 33 例,擴張型心肌病9例,心臟瓣膜病7例,病毒性心肌炎1例。將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A、B組,每組25例,2組年齡、體質量、原發(fā)病和心律失常情況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入選標準。經心電圖或動態(tài)心電圖證實:頻發(fā)室早或室早二聯(lián)律、三聯(lián)律、成對室早、24 h室早個數(shù)≥4 000個,多形多源室早、持續(xù)性和非持續(xù)性室速。
排除標準。心電圖校正QT間期≥450ms,竇性心動過緩、竇房阻滯、病竇綜合征、甲狀腺功能亢進或減低。慢性肺部疾病,以及由藥物中毒、電解質紊亂、酸堿平衡失調導致的室性心律失常。
所有患者均住院觀察3~5周,A組常規(guī)抗CHF治療(ACEI,β 受體阻滯劑、利尿劑、地高辛等),B 組抗CHF治療同時加用胺腆酮 (上海信誼九福藥業(yè)有限公司,批號:110601)負荷量 0.2 g、3 次·d-1,1 周后 0.2 g,2 次·d-1,用藥共 2 周后改為維持量 0.1~0.2 g,1次·d-1至觀察終點。住院期間,給予心電監(jiān)護,查心電圖及動態(tài)心電圖、血清電解質。
隨訪2~3年。用藥前后觀察患者的癥狀、不良反應,檢查心率、血壓及心律失常情況。療程開始及結束時均作24 h動態(tài)心電圖及12導聯(lián)心電圖檢查。隨訪QRS時限和QT間期及室性心律失常的發(fā)生情況,并通過觀察癥狀、體征和復查超聲心動圖判斷心功能情況,監(jiān)測甲狀腺功能、肝腎功能及胸部X線片。
抗心律失常療效判定。有效:頻發(fā)室性早搏數(shù)量減少≥50%或成對室性早搏數(shù)量減少≥80%,非持續(xù)性室速及持續(xù)性室性心動過速減少≥90%;無效:每分鐘早搏數(shù)量減少,但未達到上述標準,或早搏無減少。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進行比較。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50例患者2~3年內完成隨訪。治療后B組心衰致死率、心臟性猝死率低于A組,抗室性心律失常有效率B組高于A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見表 1。
表1 2組治療結果
B組2例出現(xiàn)T3、T4降低,將藥物劑量減量(減至 0.1 g·d-1), 服用小劑量優(yōu)甲樂,3 個月后 T3、T4恢復正常;2例出現(xiàn)竇性心動過緩(<40次·min-1),減量后恢復正常;1例因對利尿劑敏感致低鉀血癥,誘發(fā)Q-T延長、R-ON-T致阿斯綜合征發(fā)生,予異丙腎上腺素、利多卡因治療后,搶救成功。未見肺毒性作用及神經、皮膚、眼角膜等不良反應。A組出現(xiàn)3例竇性心動過緩(小于40次·min-1),減量后恢復正常。
近年發(fā)現(xiàn)Ⅰ類抗心律失常藥物雖能有效控制心律失常,但并不會延長患者遠期生存率,這可能與其潛在的負性肌力有關[1]。胺腆酮為苯呋喃衍生物,歸屬第Ⅲ類抗心律失常藥,胺腆酮作用機制:1)主要是阻滯鉀通道,可延長動作電位時程,延長兩相平臺期;2)可阻滯鈉通道,使0相上升速率減低;3)阻滯鈣通道,主要為阻滯慢反應細胞的鈣內流;4)非競爭性抑制α、β腎上腺素能受體。盡管作用強度不同,但胺腆酮具備了所有抗心律失常藥物的電生理作用,是廣譜抗心律失常藥物[2]。
心功能不全與長期神經內分泌過分激活有關已為世人公認,胺腆酮包含β-阻滯劑對生存的有益作用,具有一定的非競爭性抗交感作用,同時具有抑制α-受體作用,使周圍血管擴張,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狀動脈灌注和減少室性心律失常。它既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又有抗心肌缺血作用。本文顯示25例CHF并室性心律失常的高?;颊咴谪摵闪炕A上長期、小劑量進行胺腆酮維持治療,隨訪2~3年,可顯著增加室性心律失常治療的有效性,減少心臟性猝死、心衰致死率。
胺腆酮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甲狀腺功能異常較常見,停藥或減量后1~3個月可恢復正常,說明在應用胺腆酮治療過程中應注意對甲狀腺的監(jiān)測。竇性心動過緩發(fā)生率(8%)亦較常見,胺腆酮造成扭轉性室速的可能性小,但臨床用藥時不可忽視,尤其在合并電解質紊亂時易發(fā)生[3]。胺腆酮對皮膚、眼睛、胃腸等器官的不良反應少見。肺毒性是人們較為擔心的不良反應,早期發(fā)現(xiàn)的肺毒性是可逆的,但早期的確診有一定難度。本組病例在嚴格監(jiān)測下僅1例發(fā)生嚴重不良反應,未見心功能惡化發(fā)生。說明常規(guī)治療劑量和維持量用于CHF合并室性心律失?;颊呤前踩行У?,但應嚴格掌握劑量,注意其不良反應,口服胺腆酮在保證療效的前提下劑量越小越安全。
[1]張志強,李鹿,李明淵.充血性心力衰竭并無癥狀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療[J].醫(yī)學綜述,1995,1(5):370.
[2]鄭昕.胺腆酮的臨床應用問題[J].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2002,5(S0):9.
[3]郭林妮,黃元鑄,蔣文平,等.胺腆酮抗心律失常的治療應用[J].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2004,18(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