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妍,陳慶憲(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藥劑科,重慶 400016)
非甾體抗炎藥(NSAIDs)是一類具有解熱、鎮(zhèn)痛、抗炎作用的藥物。近年來,隨著對環(huán)氧酶(COX)藥理作用的深入研究,NSAIDs在臨床應用越來越廣泛。但該類藥長期應用或應用不當會導致多種不良反應,如消化道出血、肝腎損傷、心臟疾病等,嚴重時可危及患者生命[1]。因此,對NSAIDs的應用情況進行分析有一定的臨床意義。本文擬對重慶地區(qū)20家醫(yī)院2007-2010年NSAIDs的應用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以探討其臨床應用趨勢,供相關部門參考。
本文有關數據來源于“長江流域醫(yī)院用藥信息網”中重慶地區(qū)20家醫(yī)院2007-2010年的購藥數據。其中,一級醫(yī)院2家,二級醫(yī)院6家,三級醫(yī)院12家。藥品數據包括藥品通用名、商品名、規(guī)格、購入數量、參考價格及制藥企業(yè)等信息。
根據NSAIDs對COX的選擇性分為傳統(tǒng)型和新型2類。新型NSAIDs指特異性的COX-2抑制劑,主要包括吡羅昔康、氯諾昔康、美洛昔康、尼美舒利、塞來昔布、依托考昔、帕瑞昔布。分年度按類別統(tǒng)計20家醫(yī)院2007-2010年NSAIDs的應用情況,采用金額排序法和用藥頻度(DDDs)排序法進行分析。限定日劑量(DDD)是為達到主要目的用于成人的平均日劑量,各藥的DDD值根據《新編藥物學》(第16版)[2]和《中國醫(yī)師/藥師臨床用藥指南》(第1版)[3]確定,文獻未收載的藥品參考說明書及臨床用藥習慣確定。DDDs=某藥的年消耗量/該藥的DDD值。DDDs具有量的相加性,其值越大,說明臨床對該藥的選擇傾向性越大。
各年度NSAIDs的總銷售金額及品種數統(tǒng)計見表1。
表1 各年度NSAIDs的總銷售金額及品種數統(tǒng)計Tab 1 Consumption sum and categories of NSAIDs during 2007-2010
由表1可見,4年中NSAIDs的總銷售金額呈逐年上升趨勢,2008年的銷售金額比2007年增長15.52%,2009年比2008年增長29.10%,2010年比2009年增長11.87%。而4年中品種變化不大,2008年在2007年的基礎上增加了5種,2008-2010年均為45種。
各年度銷售金額排序列前10位的藥品統(tǒng)計見表2。
由表2可見,4年中阿司匹林的銷售金額始終列第1位,且呈逐年上升趨勢。塞來昔布在2009、2010年躍居至第2位。而雙氯芬酸由2007、2008年的第2位下降到了2009年的第6位和2010年的第8位,且其2009、2010年的銷售金額反而低于2007、2008年。氟比洛芬由2007年的31位上升到了2009年的第5位,且在2010年穩(wěn)居第5位,其銷售金額大幅增長。
表2 各年度銷售金額排序列前10位的藥品統(tǒng)計Tab 2 Top 10 NSAIDs in the list of consumption sum during 2007-2010
表3 各年度DDDs排序列前10位的藥品統(tǒng)計Tab 3 Top 10 NSAIDs in the list of DDDs during 2007-2010
各年度DDDs排序列前10位的藥品統(tǒng)計見表3。
2007-2010年每年全部藥物的DDDs值分別為810.08、989.66、1224.59和1224.33萬日。由表3可見,4年中阿司匹林和雙氯芬酸的DDDs始終排在第1、2位,二者的總和超過了當年全部藥品總DDDs的60%以上,說明這2個藥品占據了NSAIDs的主導市場。
各年度傳統(tǒng)和新型NSAIDs的銷售金額和DDDs統(tǒng)計見表4。
表4 各年度傳統(tǒng)和新型NSAIDs的銷售金額和DDDs統(tǒng)計Tab 4 Consumption sum and DDDs of traditional and novel NSAIDs during 2007-2010
由表4可見,2007-2010年傳統(tǒng)NSAIDs的銷售金額增長較快,2008年比2007年增長21.79%,2009年比2008年增長33.56%,2010年比2009年增長10.07%;傳統(tǒng)NSAIDs的DDDs值呈逐年上升趨勢,但2010年基本與2009年持平。新型NSAIDs尤其是COX-2選擇性抑制劑各年的銷售金額和DDDs則變化不明顯。
通過對重慶地區(qū)2007-2010年NSAIDs的利用分析可知,各年度的銷售金額和DDDs逐年上升,但2010年的上升趨勢有所緩解。2010年相對于2009年而言,銷售金額雖然上漲了10.07%,但DDDs基本與2009年持平。說明2010年NSAIDs在重慶地區(qū)的臨床應用越來越廣泛,但較2009年的上漲勢頭有減緩趨勢。
盡管傳統(tǒng)NSAIDs的價格相對便宜,但由于其同時對COX-1酶有抑制,存在不良反應多、耐受性差的缺點。同時通過本次對重慶地區(qū)醫(yī)院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非選擇性COX抑制劑阿司匹林在2007-2010年的銷售金額和DDDs均排在第1位。臨床廣泛應用小劑量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治心腦血管缺血性疾病,其價格低廉、療效確切。隨著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社會老齡化加劇,使得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這很可能是阿司匹林銷售金額和DDDs持續(xù)增長的主要原因。在本次調查中,2007-2010年阿司匹林的銷售金額和DDDs均排在第1位,其排序比為1.00,顯示出具有很好的同步性,市場應用合理[4]。
選擇性COX-2抑制劑盡管去除了對COX-1的抑制作用而導致消化道的刺激癥狀,但最新研究表明其心臟方面不良反應的潛在危險會嚴重影響其臨床應用,加上價格昂貴,致使臨床對該類藥的選擇較為慎重;但其中的代表藥物如塞來昔布和美洛昔康等有著可靠的臨床療效、適中的價格,只要能嚴格按照規(guī)定治療劑量應用,將有非常大的臨床應用前景。當然,在目前合理選擇應用NSAIDs的基礎上,還應著力開發(fā)不良反應更小的NSAIDs新制劑,以及對現(xiàn)有NSAIDs加強不良反應監(jiān)測。
有學者報道指出,在近幾年我國的NSAIDs市場中,銷售金額處于前3位的均是雙氯芬酸、美洛昔康和布洛芬[5];另外有學者報道,北京某“三甲”醫(yī)院中銷售金額排在前2位的是美洛昔康和塞來昔布這2種選擇性COX-2抑制劑[6]。而在本次調查分析中,4年中均處于第1位的是阿司匹林。塞來昔布的銷售金額在2009、2010年均在第2位。但其他新型NSAIDs如美洛昔康、尼美舒利、氯諾昔康反而有下降趨勢。由此可見,在北京等經濟較發(fā)達的地區(qū),選擇性COX-2抑制劑的應用已處于主導地位,而在經濟相對落后的重慶地區(qū)與之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
總的來說,重慶地區(qū)醫(yī)院NSAIDs的應用仍以傳統(tǒng)藥物為主,正逐漸朝著高效、長效和低毒方向發(fā)展,個別新型藥物(如塞來昔布)所占市場份額已越來越大。
[1]穆殿平,呼自順,劉 新.我院2003-2006年非甾體抗炎藥動態(tài)分析與評價[J].中國藥房,2007,18(17):1 300.
[2]陳新謙,金有豫,湯 光.新編藥物學[M].第1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411-421.
[3]衛(wèi)生部合理用藥專家委員會.中國醫(yī)師/藥師臨床用藥指南[M].第1版.重慶:重慶出版社,2009:328-455.
[4]王鼎盛,葛 敏.杭州余杭醫(yī)院2003-2007年非甾體抗炎藥使用情況分析[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9,12(8):1 436.
[5]邢 穎,梁健華.2005-2007年我國非甾體抗炎藥市場應用分析[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09,9(1):41.
[6]宗 怡,趙懷全,甄建存.我院2006-2009年口服非甾體抗炎藥應用分析[J].中國藥房,2010,21(46):4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