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軍 黃詒寶 沈增輝
(1.中鐵十二局集團第七工程有限公司,湖南長沙 410004; 2.中南大學地學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湖南長沙 410083)
當前,新奧法已成為隧道特別是軟弱圍巖隧道修建的主要方法[1]。作為新奧法的重要組成部分,監(jiān)控量測的必要性也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關注。本文介紹了李家沖隧道的主要施工技術,并對監(jiān)測結果進行了分析。
京珠復線長湘高速公路李家沖隧道采用雙向六車道,隧道所穿越山體為低山丘陵地貌,存在斷層破碎帶,出露的地層上部為第四系粉質(zhì)粘土,厚約40 cm,該段圍巖主要為板溪群五強溪組變質(zhì)砂巖夾砂巖板巖,節(jié)理發(fā)育且有滲水,巖體破碎。圍巖類別為Ⅴ級圍巖。隧道全線均為淺埋,左線最大埋深35 m,右線最大埋深39 m,隧道經(jīng)過區(qū)域左洞側上方有一500 kV高壓電線塔,屬于艾鶴Ⅱ號線,塔號014,塔高27 m,塔基中心線位于隧道ZK147+103左13 m。該高壓線路擔當了長沙至湘潭的輸電任務,十分重要。施工時必須控制隧道的施工不對該電力鐵塔的正常使用產(chǎn)生影響,保證該電力線的正常運營,施工的難度很大。
隧道按照新奧法原理進行設計,采用復合式襯砌,以鋼筋網(wǎng)、錨桿、噴射混凝土等為初期支護,并輔以工字鋼鋼架、超前小導管、超前管棚等預支護措施。隧道在施工開挖前,為保證高壓鐵塔安全,對山體表面進行注漿固結,使整個電力塔基與山體連接成整個“拱圈閉合環(huán)”,組成完整的受力體系。隧道采用零仰坡進洞的方式進洞,以減少破壞山體的植被,來保證仰坡及邊坡體不受南方雨水的沖刷而失穩(wěn)。洞口采用挖機結合人工掏槽的形式掏出套拱段位置,保證套拱管棚施工。套拱長度為5 m,采用雙層管棚超前支護。隧道采用三臺階七步流水法施工,三臺階起步開挖法以光面爆破為主,挖機配合自卸車出碴,弱爆破盡量減少對周圍圍巖的擾動。主要施工步驟如下:1)上部弧形導坑環(huán)向開挖,施作拱部初期支護;2)中、下臺階左右錯開開挖,施作墻部初期支護;3)中心預留核心土開挖,隧底開挖,施作隧底初期支護。
每部開挖后均應及時支護,隧底初期支護后應及時施作仰拱,盡早封閉成環(huán)。
隧道監(jiān)控量測的目的是掌握圍巖動態(tài),了解支護結構在不同工況時的受力狀態(tài)和應力分布,對圍巖穩(wěn)定性作出評價,以指導隧道設計和施工[2]。根據(jù)隧道新奧法施工的具體要求和現(xiàn)場工程地質(zhì)條件,主要進行了地質(zhì)及支護觀察,周邊位移收斂、拱頂下沉、地表沉降量測等,隧道斷面測點布置如圖1所示。
根據(jù)周邊地質(zhì)條件和工程要求,選取ZK147-080和ZK147-120兩個監(jiān)測斷面進行觀測研究。斷面ZK147-080位于隧道左洞入口位置,ZK147-120位于隧道左洞塔基正下方。
兩個斷面的周邊位移收斂曲線如圖2,圖3所示。
由圖2可知,斷面ZK147-080在前15天周邊位移收斂值較大,最大變化速率達到了1.33 mm/d,之后變化速率緩慢減小,說明圍巖趨于穩(wěn)定。另外,斷面ZK147-080的后期收斂值出現(xiàn)了一定數(shù)值波動,這是由于受施工環(huán)境的影響,如噴射混凝土,立鋼拱架,打錨桿等。
由圖3可知,斷面ZK147-120的累計位移值為29.23 mm,比斷面ZK147-080的大,是由于監(jiān)測斷面位于隧道中心處,受到的周邊圍巖應力要大于隧道入口處。斷面ZK147-120在開始的12 d內(nèi)變化相對較大,平均變化速率都達到了1 mm/d,最大變化速率達到了1.43 mm/d,之后周邊位移變化速率趨于穩(wěn)定。但在第19天,周邊位移突然變大,達到了3.71 mm/d,這是由于隧道爆破施工對圍巖造成了一定的擾動。
監(jiān)測斷面的拱頂沉降曲線如圖4,圖5所示。
從圖5中可看出,斷面ZK147-080的累計位移值為17.75 mm,斷面ZK147-120的累計位移值為21.01 mm,要大于斷面ZK147-080的累計位移值。原因有兩點:1)監(jiān)測斷面ZK147-120位于隧道中心處,埋深要大于隧道入口處,圍巖的自重應力相對較大;2)ZK147-120斷面上方存在上部荷載,即高壓鐵塔,鐵塔自重通過圍巖作用于拱頂,造成拱頂位移相對較大。
本次監(jiān)測共布置兩個監(jiān)測斷面,每個斷面7個測點,測點間距3 m,斷面里程分別為ZK147-080和ZK147-120,兩斷面各測點的地表位移沉降曲線如圖6所示。
從圖6中可以看出,兩個斷面地表沉降的總體趨勢大致相同,地表沉降都呈現(xiàn)以拱頂為中心的中間大兩頭小的槽形分布形式。對比圖4和圖5,可以看出,地表沉降和拱頂下沉的變化趨勢是相同的,但兩個斷面的地表沉降量都要大于拱頂沉降量,這是由于拱頂下沉的初始量測不同于地表量測,地表測量在隧道施工至監(jiān)測斷面之前就已經(jīng)開始觀測,而拱頂下沉要在開挖至監(jiān)測斷面之后才能開始測量。
1)由于隧道地表沉降位移的變化趨勢要比洞內(nèi)觀測項目的變化趨勢要早,因此可以通過觀察地表沉降的變化趨勢,來定性地預測拱頂下沉的動向,從而使工程技術人員能及時的調(diào)整設計方案,指導隧道施工。
2)隧道中心段由于位于山體正下方,上方又存在高壓鐵塔,受到的圍巖應力要大于隧道入口處,可以通過加強支護來減少拱頂下沉。
3)通過采取正確合理的施工方法,能有效地控制地表和建筑物的沉降,可以為今后的類似工程提供借鑒。
4)由于隧道工程的復雜性和圍巖的不確定性,對隧道圍巖和支護結構進行監(jiān)測是保證隧道工程安全質(zhì)量重要的手段。
[1]杜菊紅,黃宏偉,雷新文.平年小間距隧道監(jiān)控量測分析[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7,3(8):1417-1420.
[2]李曉紅.隧道新奧法及其量測技術[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2.
[3]劉岳蔗.變形觀測和地質(zhì)超前預報相結合分析圍巖穩(wěn)定性[J].商品與質(zhì)量,2011(1):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