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_ 黃佟佟
關鍵語:感情這種病和其他疾病一樣,90%都不需要看醫(yī)生,只要你愿意,十天半個月它自然會好。
出鏡:黃佟佟,作品包括《感情這東西》《女人是比男人更高級的動物》。
2011年3月,一位編輯想約我開個情感專欄。其實我打心眼兒里不覺得自己能當情感專家,過去任職女性雜志多年,見過情感專家無數(shù),有些專家愛冷嘲熱諷,有些專家愛破口大罵,有的專家愛掉書袋……在情感咨詢這個行業(yè)里,充滿了知心姐姐、流氓大哥、初級神棍、資深騙子以及南北大忽悠,門檻太低,以至于魚龍混雜。我問我自己,愿意在這樣一堆人里成為一個什么樣的角色?一個胖胖的滿臉笑容的老中醫(yī)形象就從我心頭慢慢浮起。
我想成為這樣的一個老中醫(yī)——沒什么本事,但也沒什么壞心眼兒;治不了你的病,但也不會害你性命,圖的是以德服人,hold住小場,說點無關痛癢的片兒湯話,寫個幾百字的小藥方,肯定不能藥到病除,但至少整你個春暖花開,有用是神跡,無效是正常,咱圖的是正本清源、攘外必先安內的長遠療效……像《紅樓夢》里那個愛說笑話的道士王一貼的那個療妒的方子:“用極好的秋梨一個,二錢冰糖,一錢陳皮,水三碗,梨熟為度……一劑不效,吃十劑;今日不效,明日再吃;今年不效,明年再吃……吃過一百歲,人橫豎是要死的,那時就見效了?!?/p>
其實情感咨詢這個事兒,我個人認為是僅次于算命的一種不理智行為??墒?,有時候我們很迷惘,迷惘的時候需要不理智的行為來打發(fā)光陰,經營改變。有時我甚至覺得,你去找什么樣的人尋求心理支援,已經代表了你的選擇:你找陸琪代表你要和那個不配你的男人分手;你找蘇岑代表你已決定反省自己,等得云開見月明;你選擇黃愛東西,代表你信奉生物學荷爾蒙;你選擇連岳代表你什么都不想干,只愿意提高自身素養(yǎng),重塑人生理想……你之所以會寫信給情感專家,其實并不是沒有答案,你只是沒有意識到潛意識里的答案;你之所以去找專家們,大約是為了給自己并不堅定的潛意識去追尋更堅定的支持者、更有力的執(zhí)行理由。
是的,感情的確是一種病,是一種生在人心上的病,但這種病和人類所有的病一樣,90%都不需要看醫(yī)生。只要你愿意,十天半個月它自然會好,所以凡事不必太過憂慮,也不必太過焦慮。一切要順其自然,實在受不了的時候你自然就會斬斷,扛得住說明你們緣分沒盡。感情的事,其實真沒什么好說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聽從內心的召喚,選擇讓自己更快樂的生活,樂天知命、感恩惜福大約是所有感情問題的終極答案。
寫情感專欄這一年多里,我第一次正面接觸到了那些處于情感困惑中的人。說實話,有些問題幼稚到不值得一答,可是怎么辦呢,當事人仍然置身于深淵之底,這大約就是當局者迷。而所謂成長,不迷幾迷如何能得到蛻殼。每一封來信都讓人看到人類的深刻弱點以及貪嗔癡的宿命。從這些來信里也反映出了我們身處這個時代的側面,改革開放30年,情感關系也隨之產生了劇烈的動蕩,舊的規(guī)則已然土崩瓦解,新的規(guī)則又沒有形成,而身陷其中的中國人特別是當代的中國女性其實是特別迷惘與失落的:在一個沒有道德底線也沒有社會規(guī)范的社會里到底該何去何從?是成為“貞潔女神”還是成為干露露?其實都是讓人兩難的選擇,龐大的時代大車碾過,剩下的是碎了一地的人心。
怎么辦呢?也許這就是一種命運,一代人自有一代人的命運,唯一讓人安慰的是時代總是在前進,人們在若干年后會意識到它的好與不好,在痛苦與心碎里重新建立規(guī)則,更開放、更公平、更自由的情感時代必然會來臨,只是時間遲早而已。無論男人女人,你只有努力成為心靈健康、思想獨立的成年人,你才有可能得到真正良好的情感關系,或者你不得到,你也能活得很好,社會的多元就是允許不同的人有選擇的權利。
至于我這個不稱職的情感專家,也許人生僅此一次。我算是一個最普通的女人,我之所以能去寫這些信,唯一的原因可能只是因為我和這個世界上的大部分人一樣曾經經歷過非常艱難的時光,正因如此,我格外愿意將自己從黑暗與痛苦里找出來的一點點光與人分享。我非常喜歡《桃姐》里的一句臺詞,愿與所有在情感里輾轉的人分享:“人生最甜蜜的歡樂,都是憂傷的果實;人生最純美的東西,都是從苦難中得來——我們要親身經歷艱難,然后才懂安慰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