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智,張紅明
(中國華西企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第十二建筑工程公司,四川成都610081)
成都百揚實業(yè)有限公司擬建的“成都百貨大樓重建項目”由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設計,為地下5層、地上37層的超高層建筑。建筑總高度為162.75 m,總建筑面積為138 575 m2,屬一類高層公共建筑。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甲級。由于擬建物塔樓荷載較大,根據(jù)《成都百貨大樓重建項目巖土工程勘察報告》:塔樓地段基底下分布砂層、強風化泥巖等相對軟弱夾層,不能滿足設計要求,故需對塔樓地段地基進行處理。中筒筏板要求處理后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不小于1 900 kPa,外框筏板要求處理后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不小于800 kPa。
設計單位對中筒筏板和外框筏板要求處理后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分別不小于1 900 kPa和800 kPa,下面分別進行設計。
2.1.1 持力層及樁徑
人工挖孔置換樁以中等風化泥巖作為樁端持力層,樁端嵌入持力層0.5 m以上,平均樁長6 m。樁徑以1 200 mm進行設計,護壁厚度150 mm。
圖1 復合地基處理平面位置圖
2.1.2 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預估
計算公式:
式中:Ra為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kN);up為樁的周長(m),取護壁外徑為1.5 m;Ap為樁的截面面積(m2),按直徑1.2m取值為1.13m2;qsi為樁周第i層土的側阻力特征值(kPa),綜合取值45 kPa;qp為樁端端阻力特征值(kPa),根據(jù)地勘報告取值2 250 kPa;li為第i層土的厚度(m);fspk為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Pa);fsk為處理后的樁間土承載力特征值(kPa);m為面積置換率;β為樁間土承載力折減系數(shù),取0.8;d為樁徑(m),取1.2 m;de為單樁分擔的處理地基面積的等效圓直徑(m)。
估算Ra值:
在基坑挖到墊層設計底標高上300 mm時,基底土主要為細砂、卵石,強風化泥巖及中等風化泥巖。樁周第i層土的側阻力特征值綜合平均取值45 kPa。以樁內徑為1.2 m,外徑1.5 m,樁長6.3 m,取不利地段6.0 m為例進行計算。則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為:
2.1.3 面積置換率及樁距
在外框筏板范圍內,地基土分布有較大差異,其中A區(qū)樁間土為卵石層,B區(qū)樁間土細砂(圖1)。
根據(jù)公式:
A區(qū):樁間土承載力特征值綜合取值350 kPa
則:m×[3819/(3.14×0.62)]+0.8(1-m)×350≥800
得:m≥16.8%
按正方形布樁:S2≤Ap/m
得出樁間距不得超過2.59 m,取樁間距為2.55 m。
B區(qū):樁間土承載力特征值綜合取值110 kPa
則:m×[3819/(3.14×0.62)]+0.8(1-m)×110≥800
得:m≥21.6%
按正方形布樁:S2≤Ap/m
得出樁間距不得超過2.28 m,取樁間距為2.20 m。
按以上原則并根據(jù)設計單位提供的筏板基礎尺寸進行布樁,A區(qū)筏板基礎樁間距為2.55 m×2.55m,共布置人工挖孔置換樁92根;B區(qū)筏板基礎樁間距為2.20×2.20 m,局部有微調,共布置人工挖孔置換樁189根(詳見圖1)。施工過程中可根據(jù)基礎位置和地層的變化情況作適當調整。
2.1.4 估算fspk
A區(qū):取最不利地段,樁間土為稍密卵石,承載力特征值fsk=350 kPa,
樁間距為2.55 m×2.55 m,m=17.3%,樁長6 m。
滿足復合地基承載力設計要求。
B區(qū):取最不利地段,樁間土為細砂,承載力特征值fsk=110 kPa,
樁間距為2.20 m×2.20 m,m=23.3%,平均樁長6.3 m。
滿足復合地基承載力設計要求。
A區(qū):樁間土為稍密卵石:ζ=fspk/fak=816/350=2.33,Es=30 MPa,則Eop=69.9 MPa。根據(jù)工程經驗類比,其地基基床系數(shù)可達50 000 kN/m3以上。
B區(qū):樁間土為細砂:ζ=fspk/fak=854/110=7.76,Es=7 MPa,則Eop=54.3 MPa。根據(jù)工程經驗類比,其地基基床系數(shù)可達45 000 kN/m3以上。
樁體試塊抗壓強度平均值fcu應大于等于3Ra/Ap(即:3×3 819/(3.14×0.62)=10.14 MPa,故樁體混凝土強度可按C25進行配制。樁體材料設計:以卵石為主,卵石粒徑2~5 cm,摻和一定量的砂、水泥等;坍落度控制在5 cm左右,采用P.0 32.5普通硅酸鹽水泥;施工配合比宜通過試驗室進行試配確定。
2.3.1 褥墊層
人工挖至褥墊層設計底標高,按要求截樁后鋪褥墊層,厚度為30 cm,鋪設范圍在基礎邊線外擴30 cm,頂部夯實,夯填度λ≤0.90,其作用是保證樁土共同承擔荷載。墊層材料為級配砂碎石,最大粒徑不宜大于3 cm,砂石質量比1∶2。
中筒筏板要求處理后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不小于1 900 kPa,
根據(jù)成都地區(qū)類似工程處理經驗,處理后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很難達到1 000 kPa以上,且根據(jù)地勘報告顯示:樁間土大部分地段為細砂,處理有一定難度,處理費用加上相應檢測費用,已和直接采用C15混凝土換填費用相近,且工期較長,故中筒筏板地基建議采用C15混凝土換填,換填深度至中等風化泥巖頂面,平均深度約4.5 m?;娱_挖按1∶0.1~1∶0.3放坡,換填總方量約3500 m3。根據(jù)工程經驗類比,其地基基床系數(shù)可達60 000 kN/m3以上。
為保證基坑東南側的護壁安全,要求換填施工時分塊分步換填,換填時分塊交接處須將泥土處理干凈。
挖至中風化泥巖頂面后,進行3點載荷試驗,以準確確定中等風化泥巖的承載力特征值。
本工程中筒筏板要求處理后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不小于1 900 kPa,地基的基床系數(shù)KP=60 000 kN/m3;外框筏板要求處理后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不小于800 kPa,地基的基床系數(shù)KP=45 000 kN/m3;人工挖孔置換樁單樁承載力達到3 819 kN,采用靜載試驗的檢測方案存在很大困難,故本工程擬對復合地基設計計算所采用的以下參數(shù)進行檢測,根據(jù)檢測結果復核地基處理方案是否達到設計要求。
(1)采用深井載荷試驗檢測中等風化泥巖的樁端端阻力特征值qp,檢測樁周地層側阻力特征值qs;檢測總數(shù)的1%(281根),共計3根。
(2)采用低應變法對樁身完整性進行檢測,檢測數(shù)量為總樁數(shù)的20%(281根),共計57根。
(1)按《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JGJ 79-2002施工。
(2)樁端須進入中等風化泥巖內不少于0.5 m。
(3)樁體質量控制標準:樁位允許偏差≤0.40D。樁垂直度偏差不超過1.0%,樁長+100 mm,樁徑-20 mm,現(xiàn)場進行抽樣檢查。護壁采用C20混凝土,樁芯采用C25混凝土,采用振動棒振密。
(4)水泥、砂、卵石應具備符合質量要求的材質試驗資料。
(5)認真作好施工記錄。
(6)每臺班每天取樣一組送試驗室作樁試塊28 d強度試驗。
(7)施工全過程有專業(yè)技術人員負責質量自檢。
(8)對建筑物測量控制樁、軸線應專門保護。
(9)施工全過程配專業(yè)技術人員負責質量自檢。
(10)在施工過程中如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須進行施工勘察,以進一步確定處理深度及處理范圍。
百揚大廈地基處理工程于2009年8月2日開工,截至2009年9月16日,外框筏板范圍內第一批人工挖孔樁工完成150余根,樁孔平均深度約7.0m,進入中風化泥巖0.5m以上。
由于場地外框筏板B區(qū)分布較厚的砂層,加之地下水位較高(平均從現(xiàn)有地面下2.5 m見水),基覆界面左右降水井降水效果差,只能在孔樁中采取明排措施。早在第一批樁施工的過程中部分樁孔流砂現(xiàn)象較為嚴重,樁間土在挖樁過程中隨抽水被局部掏空,形成了大小不一的空洞,加之“8·15”暴雨水災后,挖孔樁施工場地內集中抽水,加劇了空洞的形成。由于流沙的存在及空洞的形成,B區(qū)筏板范圍內樁間土已被擾動,其承載力特征值小于設計取用的110 kPa,需采取必要的處理措施。結合工程經驗及場地實際工程地質條件,對樁間土采取水振沖處理措施。對本場地實際情況及空洞的分布范圍,設計為2遍振沖方案。設計水振沖樁徑800 mm,振沖樁位為4根孔樁的對角線交匯處,振沖深度為達到強風化泥巖頂面,預計處理深度4.5~5.0 m。第一遍振沖主要針對空洞的區(qū)域,在第二批樁開挖前,對樁間土進行局部振沖。在第二批樁孔開挖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繼續(xù)有少量砂流失,故本遍施工考慮在樁孔施工完成、全部澆注樁芯混凝土后,對整個B區(qū)外框筏板范圍內所有的樁間土進行一遍振沖處理,利用振沖的擠密及置換作用,消除空洞、提高樁間土的承載力。
本場地B區(qū)外框筏板下分布的砂層較厚,在明排的過程中,砂易隨水流動,在樁間土中形成空洞,需采取有效辦法減少流砂及空洞的形成??紤]在本場地局部外圍地段設高壓旋噴樁止水帷幕,起到隔水隔砂的作用,本工程旋噴樁設計樁徑600 mm,注漿壓力20 MPa。在裙樓與主樓交界(場地西側)的砂層較厚的位置設一道帷幕,再在場地西側的護壁腳下設一道帷幕,保證基坑支護體系的安全。高壓旋噴樁預計深度5.0 m??繃H商城大廈(場地東側)及靠近建行大廈(場地北側)這兩面樁間土以卵石層為主,無流砂及空洞的現(xiàn)象,不考慮高壓旋噴樁帷幕。
中筒筏板要求處理后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不小于1 900 kPa,中筒筏板地基采用C15混凝土換填,換填深度至中等分化泥巖頂面,平均深度約4.5 m。基坑開挖按1∶(0~0.3)放坡,換填總方量約為3 500 m3。
挖至中風華泥巖頂面后,進行3點荷載試驗,以準確確定中等風華泥巖的承載力特征值。對中筒基礎換填護壁做專題方案,初步方案為靠近中筒的人工挖孔樁配筋兼作中筒小基坑的護壁樁;后由于工期及成本原因,換填護壁改為重力式擋土墻。
本工程采用的人工挖孔置換樁復合地基,無統(tǒng)一規(guī)范作為驗收依據(jù)。在征求各責任主體及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意見以及參照類似工程(都匯華庭)經驗后,本工程共擬以下3個分部進行驗收。
參見《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JGJ94-2008)、《建筑基樁檢測技術規(guī)范》(JGJ 106-2003)相關規(guī)定,及《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 50202-2002)第5.6節(jié)混凝土)灌注樁質量檢驗標準,對本工程灌注樁進行驗收。灌注樁共5個主控項目:
(1)樁位。本工程共設281根樁,樁間距分2 550 mm×2 550 mm、2200 mm×2200 mm兩種(局部為滿足布樁作適當調整),本工程采用全站儀進行樁位測放,在施工前由監(jiān)理單位對樁位進行了復核,以及澆注砼后的樁位實測,樁位能滿足設計要求。
(2)孔深。設計樁平均長度6.3 m,計算采用樁長6.0 m,實際有效樁長均大于6.0 m,實際平均有效樁長約7.5 m,滿足要求。
(3)樁體質量檢驗。本工程的人工挖孔灌注樁,擬采用底應變法對樁身完整性檢測,設檢測點57個,根據(jù)檢測報告結論,判定能否滿足要求。
(4)混凝土強度。根據(jù)試塊試驗報告,判定能否滿足要求。
(5)承載力。由于單樁承載力高,樁截面積大,無法進行靜載試驗。按照成都市建委勘察設計處2009年9月10日批示,參照四川省建設廳《關于“華置·都匯華庭”項目復合地基處理方案專項論證專家意見的補充說明》進行,對設計所采用的端阻力特征值、側阻力特征值進行檢測。
根據(jù)檢測結果,采用《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JGJ 79-2002)中推薦的計算公式:
計算結果單樁承載力,判定能否滿足設計要求。
樁間土有卵石及砂層兩種,對卵石層(A區(qū))地基處理設計計算采用350 kPa,根據(jù)3點荷載試驗,能滿足要求。
對砂層區(qū)(B區(qū)),在樁澆筑后,對B區(qū)樁間土進行全部水振沖處理,處理后的樁間土進行6點動力觸探試驗,根據(jù)動力觸探試驗結果,選擇較差的3點進行靜載試驗,承載力要求大于處理前的110 kPa,根據(jù)檢測報告,判定能否滿足設計要求。
通過對樁的驗收及樁間土的驗收,據(jù)《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第9.2節(jié)規(guī)定,單樁承載力、樁間土承載力及布樁形式,計算出復合地基承載力,采用計算公式:
根據(jù)檢測報告結果,計算得出復合地基的承載力,判定能否滿足要求。
特別說明:由于在本工程施工過程中,靠裙樓側及靠染坊街側施工了高壓旋噴樁,起隔水隔砂及振沖過程中減震作用,此為施工保證措施,不進行檢測。
根據(jù)6根樁樁端、樁側荷載試驗結果,該工程人工挖孔樁樁端承載力特征值為2 250 kPa,樁側承載力特征值平均值不小于45 kPa。通過以上數(shù)據(jù)可以計算出單樁承載力特征值Ra為3 819 kN,根據(jù)人工挖孔置換樁承載力及樁間土承載力(A區(qū)承載力特征值計算時取350 kPa,B區(qū)承載力特征值計算時取110 kPa),計算出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spk不小于800 kPa,滿足設計要求。
對中筒筏板進行4點巖基荷載試驗,靜載點所得出的承載力特征值如表1。
編號 試驗最大加________荷(kPa)最大加荷所對應沉降(mm)__極限承載力實測值(kPa)____承載力特征值(kPa)____1 5714 11.14 5714 1904__2 5714 9.74 5714 1904 3 5714 20.18 5714 1904 4 5714 5.83 5714 1904
根據(jù)靜載試驗結果,該工程中分化基巖承載力特征值不小于1 900 kPa,滿足設計要求。
本次共測57根樁,其中52根樁樁身結構完整,5根樁身有輕度缺陷,不會影響樁身結構承載力的正常發(fā)揮。
根據(jù)試塊試驗報告,混凝土強度滿足要求。
本工程地質條件復雜,地基處理為超限方案,給地基處理增加了難度,在施工過程中采取了多種措施,例如基坑混凝土換填采用了混凝土擋土墻做護壁,混凝土換填分區(qū)域回填確保基坑安全,保證地基處理順利完成,為整個工程的質量、安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通過對本工程的復雜地基處理,積累了相應的工程經驗,特別是在方案評審、質監(jiān)站監(jiān)督、地基處理驗收、施工報等方面受益頗深,在以后遇到類似的工程地質情況,可以提供良好的參考經驗以及相應的解決措施,不但可以減少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也可以加快工程進度,少走一些彎路,無論對公司還是項目都可以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