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青年報》與《南方都市報》兩份報紙風格各異,但相同的都是以評論見長。筆者認為,《中國青年報》評論的風格就像北方的俠客,正義凜然;而《南方都市報》卻好似江南的先生,機智幽默。
【關鍵詞】《中國青年報》 《南方都市報》 新聞評論
一、《中國青年報》評論的特點
《中國青年報》是中國共青團中央的機關報,她以青年群體為主要服務對象,支持改革與創(chuàng)新,鼓勵新生事物的發(fā)展壯大,時代特色鮮明?!吨袊嗄陥蟆肥恰耙环菘v覽政經風云的權威大報,一份商界精英矚目的案頭大報,一份贏得學者專家信任的日報,一份受讀者尊敬的嚴肅性報紙”。
作為中宣部直管的中央級報紙,《中國青年報》在廣大讀者中的形象似乎不同于《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報紙,特別是新聞評論,就如同她的名稱一樣,充滿了朝氣與生機,與年輕人的心理很對位。她敢于直接批評政府的錯誤做法,比如《暫住證與奧運精神格格不入》這一篇評論,就大膽質疑了北京市警方在奧運會前夕開展代辦暫住證服務專項行動,不僅指出暫住證可能帶來的涉嫌歧視,限制公民自由遷徙,助長城鄉(xiāng)間居民情感隔閡等弊端,更是依據《行政許可法》中的相關規(guī)定,明白地指出“各部委(如公安部、財政部等)和省級政府均無權自行設置行政許可,盡管省級政府可以設立為期一年的臨時許可,但是一年后必須報請同級人大批準,形成法規(guī)后公布。然而,到現(xiàn)在為止,全國沒有一個省級政府通過有關暫住證的地方性法規(guī),北京也不例外?!痹诮衣读苏男袨椴缓戏ê?,《中國青年報》繼續(xù)“窮追猛打”,指出北京在2006年曾提出將用居住證取代暫住證,實施“一卡通”式的居住證制度設想,在居住證上附加外地人口在當?shù)氐亩囗椛鐣展δ堋5从^之后的北京市政府,其行為無疑是在開歷史的倒車。身在北京,卻敢如此不留情面地批評當?shù)卣吨袊嗄陥蟆吩u論的魄力可見一斑。
如果說《暫住證與奧運精神格格不入》體現(xiàn)了《中國青年報》的大膽,那么《燒錢的F1在中國還能撐多久》則表現(xiàn)出她的冷靜。文章就F1中國站在上海短短五年間的巨大落差發(fā)表了細致而冷靜的分析。文章指出F1中國站中國的承辦方僅能從門票、賽場紀念品等銷售中獲得少量回報,整個賽事的運營長期處于嚴重收不抵支的虧損中,已經成為了上海的一個巨大的經濟包袱。加之中國的賽車文化尚未形成,國內缺少足夠的賽車氛圍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但如果比賽停辦,那么耗資二十多億的上海國際賽車場及配套設施無疑將失去用武之地。文章接著放開視野,從F1的歷史發(fā)展角度分析中國站比賽遭冷遇的原因,借鑒英國《衛(wèi)報》的一篇評論,指出F1管理公司愈演愈烈的“惟利是圖”的作風與亞洲新興國家對F1充滿好奇和新鮮感,并愿意支付高昂的辦賽費用是導致F1中國站比賽如此境遇的根本原因。文章最后尖銳地指出雖然這樣的做法短期內滿足了F1的財富胃口,但將以拋棄具有雄厚賽車文化的傳統(tǒng)賽車運動國家為代價??v觀全文,評論員細致的分析始終給人以一種“雖是冷眼旁觀,但卻冷靜客觀”的感覺。
再如,《中日經濟差距至少有50年》這一篇評論,則體現(xiàn)了《中國青年報》的實事求是的精神。作者從科技的角度切入,指出中日的一些企業(yè)合資,日本掌握的是核心技術,中國處在邊緣,掙的只是打工錢。在中國工人的辛勞后,利潤大都流向日本。這種情況的原因就在于我們沒有掌握核心的、先進的技術。最具典型的就是汽車業(yè)的“以市場換技術”,結果市場給了人家,技術卻沒學來。文章舉例指出中日差距可謂是對比鮮明:廣汽集團先后和豐田、本田合資,而這兩家日本企業(yè)起步時,全國人民支援一汽,如今雙方卻完全不在同一檔次上競爭。再想想豐田、本田上百款車型的技術儲備,差距之大不能忽視。日本企業(yè)界認為,中國是日本最好的國際分工對象。將這段話拆開解讀,無非是說“中國人是日本最好的打工仔”。作者不僅承認我們和日本的科技水平整體差距還很大,要想趕超日本,我們甚至需要幾代人的努力,而且承認得實在,承認得客觀,承認得實事求是,沒有絲毫遮遮掩掩。真實是新聞的靈魂,實事求是則是新聞評論的生命?!吨袊嗄陥蟆纺軌蛑泵嬷腥臻g的巨大差距,并毫不掩飾自己的不足,其務實的態(tài)度值得國內同行學習。
二、《南方都市報》評論的特點
《南方都市報》是南方報業(yè)傳媒集團所屬系列報之一,是一份面向珠三角洲主流人群的綜合類日報?!凹缲摓槊裰厝危膽褕髧硐?,拒絕平庸,追求卓越”,《南方都市報》可謂是新主流媒體的領軍媒體。她思想開放并敢于大膽直言,吸引了大批的讀者。
報紙如此,報紙之上的評論更是如此。《整治干部“玩樂風”必須切實問責》這篇評論,敢于提出嚴厲的整治手段,強調工作時間上網玩游戲之類的行為,似乎說明不了干部玩樂風氣的嚴重程度。評論將干部的“玩樂風”視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條理清晰地指出其耗費公款驚人(我國每年公款吃喝在2000億元左右,公車費用在3000億元左右,公款出國(境)考察在3000億元左右,僅此三項就耗資8000億元,可以對比的是,2007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為8280.21億元),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這是赤裸裸的不公平:明明你的工資單和我的一樣也是月入三千,為什么你住高尚社區(qū)寬敞大宅、開名車戴名表抽名煙、三天兩頭出國旅行,而我卻只能爬樓梯、擠公車、朝九晚五不見天日?),滋生對制度的失望和不信任(早些年不過是提倡“四菜一湯”,現(xiàn)在已經要嚴禁接受色情服務了——“玩樂風”演變升級的速度,要比遏制“玩樂風”的禁令快得多)這三大危害。評論雖然不長,但言語犀利,批評一針見血且不留情面,讓百姓讀來著實有一種解氣之快感。
評論中犀利的語言其實是評論員犀利的思維的外化,但僅僅思維犀利還是遠遠不夠的,觀察問題的眼光還要獨特,還要具備從平常中發(fā)現(xiàn)不同尋常之處的能力。《檢討成都公交慘劇,首在走出硬件迷思》就是一篇獨具慧眼的新聞評論。當成都發(fā)生的公交車燃燒事件,引發(fā)社會強烈震動,各地紛紛強調重視公交車安全保障。出了安全事故,就加強安全措施,多設置一些保障安全的設備,這是很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是《南方都市報》卻不這么認為,她認為我們更應該看到當下公交車運營系統(tǒng)中的軟件問題,比如公交車高峰期過度擁擠問題,嚴重的公交車超載運營問題,糟糕的公交車逃生急救提示和相關的公眾緊急避險教育滯后的問題,公交車運營過程中的監(jiān)管難題,超載無人制止,擁擠無人疏導,危險品無人檢查等等。如果不去關注這些問題,而只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改換新車,配置錘子,更換車窗之上,那將是一種避重就輕的敷衍。這篇評論,見微知著,從一起事故的事后處理引發(fā)出對整個公交安全管理的深入思考,角度新穎,別具一格。思考深度較一般媒體有所增加,但深入淺出。
通過一些小事來影射社會問題也是《南方都市報》評論的一大特色。比如《“零分文體”,惡搞到底》,就是借網絡上盛傳的名曰“高考零分作文”的無厘頭文章來暗中諷刺社會。文章認為所謂“零分作文”,其實質就是蔑視權威和主流,以惡搞來調戲正經,以情緒來消解理性,以時髦的空洞來對抗說教的空洞,以謾罵來取代說理。文章最后得出結論:世風失序之時,人們的言辭就華而不實。以貌似粗鄙、惡搞、亂來的模樣惡心命題者,以自己減分的方式來嘲笑權威,這是紙杯中的風暴,當然也是生動的世相。這樣的評論寫法頗有雜文的風范,少了幾分評論的嚴肅,多了一些言語的風趣,既顯詼諧,又不失條理。讓人在讀過之后會心一笑,然后又有所思考。
總之,《中國青年報》的評論敢于針砭時弊,分析冷靜客觀,態(tài)度實事求是,體現(xiàn)出正氣。《南方都市報》的評論替百姓說話,觀察獨具慧眼,思考有深度,言語有時帶些灰色幽默,散發(fā)著智慧?!?/p>
(作者: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11級新聞學碩士研究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