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美國好萊塢動畫片《功夫熊貓1》和《功夫熊貓2》在全球上映后取得了驕人的票房成績,在中國也躋身為最為賣座的影片行列。特別的是,《功夫熊貓》把中國人最引以為傲的國寶大熊貓作為故事的主角,并且故事情節(jié)和背景也完全的中國化,甚至還融合了中國人最拿手的電影類型——武俠片。正因為此,國人發(fā)起了《功夫熊貓》是否是文化侵略的大討論。有少數藝術家和學者呼吁抵制這部美國大片,認為好萊塢賺錢還洗腦,是一種文化侵略。也有評論認為,“文化侵略”的說法是“偽愛國主義作祟”,是某些人打著保護本土文化的旗號,維護自身利益,畢竟《功夫熊貓》客觀上將中國的文化符號高效的傳播到了全世界,使很多外國人通過卡通形象熊貓阿寶開始喜歡和向往中國,這是中國人想做卻一直沒有做到的。
雷鋒是中國家喻戶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楷模,共產主義戰(zhàn)士。作為一名普通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他在短暫的一生中卻助人無數。1962年8月15日,雷鋒同志因公殉職。1963年3月5日,偉大領袖毛主席親筆為他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并把3月5日定為學雷鋒紀念日,雷鋒精神由此開始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并不斷充實著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事業(yè)。
非??少F的是,雷鋒精神具有非常鮮明而獨特的民族性。無論古今中外,都有不同的英雄人物或榜樣人物,這樣在教育大眾時才有一個學習的目標,才有一個精神文化標桿,才有一個前進的動力。無論任何領域,也都有各自的代表。說到科學家,外國有牛頓,中國有鄧稼軒;說到明星,外國有史泰龍,中國有李小龍,說到作家,外國有高爾基,中國有魯迅;說到身殘志堅,外國有保爾,中國有張海迪……就算找神話人物,也是外國有上帝,中國有玉皇,外國有耶酥,中國有如來。
可有一個榜樣楷模,一種精神的化身,有一個人物,外國沒有,那就是中國的雷鋒。雷鋒是中國人,雷鋒精神是中國獨有的時代進步精神。毛澤東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之后,雷鋒早已不是一個個體的人,而是成為一種民族精神。我們已找不到另一個人,來代替他身上所具有那些助人的、刻苦的、優(yōu)秀的民族精神,尤其是他樂于助人的奉獻精神已讓他成為“做好事”的代名詞。而讓我們自豪的是,雖然外國人也有心地善良,樂于助人的,但沒有這樣一個把做好事當作畢生追求的人生幸福。雷鋒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
在新的時代,雷鋒精神逐漸走向了世界,特別是雷鋒精神蘊含的:“為服務人民、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的敬業(yè)精神”,突破了制度、種族、宗教的界限,為世界人民普遍接受和認同,已經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影響全世界的實例。但是,我們卻在雷鋒精神的開發(fā)和推廣中遇到了瓶頸,甚至曾經有一段時間流傳著“雷鋒叔叔不在了”的流言悖論。在學習推廣上,過于程式化、概念化和簡單化,除了組織學習、文件貫徹、標語口號、書籍報刊以及風格類似的影視作品以外,我們始終拿不出感人的、活潑生動的、可以影響全世界的宣傳推廣舉措和文藝作品。
需要強調的是,中國人不是沒有發(fā)掘文化品牌的能力,不是沒有開發(fā)成功的先例,比如:少林寺、黃飛鴻系列電影、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等,中國人都通過這些成功的先例向全世界宣揚了中國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包容博愛的大國風范。但是我們應該清醒的看到,我們一直在苦苦的追求世界人民的理解和認同,還處在被認知、被接受的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說明了中國缺乏價值觀的輸出,在世界文化的競爭中我們處在了下風。而雷鋒精神恰恰就是中國完成價值觀輸出,扭轉文化競爭被動局面,增強國家軟實力的利器。時不我待,我們在“大熊貓”上被美國人搶了風頭,切不可在“雷鋒精神品牌傳承”上再失先機,更不要再爭論文化侵略這個沒有實際意義的話題。
有些人認為,類似雷鋒的主旋律題材與大熊貓存在差異,很難突破出新,難以創(chuàng)作出被世界人民喜愛的文藝作品和具有很高經濟價值的商品。其實這是一種畏難情緒。難道韓國人的泡菜、德國人的大豬蹄就很好開發(fā)嗎?在中國我們也可以找出泡菜和豬蹄,甚至可以非常容易地找出更好、更易于開發(fā)的實物供我們去開發(fā)。我們不要為自己尋找借口,其實我們缺乏的是放眼看世界的眼光和敢于嘗試、敢于創(chuàng)新的勇氣。以美國電影《拯救大兵瑞恩》和《珍珠港》為例,這兩部廣受歡迎、多次獲獎的戰(zhàn)爭類型影片,其實也是美國的主旋律電影。美國政府和軍方為什么會支持電影的拍攝制作呢?其實就是看中了這樣的電影符合美國主旋律,可以向全世界宣傳美國,輸出美國的價值觀,為美國的全球霸權服務。
如果我們站在文化戰(zhàn)爭的角度看待雷鋒精神,會發(fā)現向全世界推廣雷鋒精神的緊迫性。當今世界已經開始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文化戰(zhàn)爭。從軍事戰(zhàn)爭、政治戰(zhàn)爭、經濟戰(zhàn)爭、知識戰(zhàn)爭發(fā)展到文化戰(zhàn)爭,從暴力戰(zhàn)爭發(fā)展到非暴力戰(zhàn)爭,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直接體現。而文化戰(zhàn)爭所依仗的文化競爭力,也是經濟競爭力、軍事競爭力、政治競爭力、制度競爭力、知識競爭力等方面的綜合表現。如今的中國自然是這場曠世文化戰(zhàn)爭的主要角色。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已經在經濟上獲得舉足輕重的國際地位。經濟高增長所形成的硬件系統(tǒng),必定需要新文化軟件的配套,未來三十年乃至更長時間,必定是中國新文化大發(fā)展的歷史階段,也是中國參與世界文化戰(zhàn)爭的關鍵時期。面對文化戰(zhàn)爭,中國存在先天不足的問題。這場文化戰(zhàn)爭的前夜,是一場曠世的知識戰(zhàn)爭——我們今天在課堂上學習的絕大部分知識,都是從西方進口的。西方是知識戰(zhàn)爭的絕對優(yōu)勢方,從科技創(chuàng)新到知識經濟,西方一直在引領世界知識的潮流。更令人憂慮的是,正當中國在積極的發(fā)展科學技術,準備在知識戰(zhàn)爭中迎頭趕上之時,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卻早已開始布局文化戰(zhàn)爭的棋子,并已經深深地影響著當代世界青年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一步一步的蠶食著我們的信仰。這是一種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的謀略,我們必須高度警惕、積極籌備,盡早開始在文化戰(zhàn)爭中給予對手強有力的還擊。首先,我們必須整合自己的優(yōu)勢資源,在防守中尋求突破。雷鋒精神就是我們手中的優(yōu)勢資源,是中國人優(yōu)秀價值觀的代表,我們應把雷鋒精神介紹給世界每一位追求和平、擁抱和諧的朋友,并攜起手來共同阻止這場卑劣的文化戰(zhàn)爭。
值得欣慰的是,在向全世界推廣雷鋒精神的工作中,我們并不需要從零做起,雷鋒精神已經悄悄地開始在全世界落地生根發(fā)芽,有很多實例可以證明這一點。美國有“學習雷鋒研究會”,專門學習和研究雷鋒的優(yōu)秀事跡,鼓勵人們?yōu)樯鐣龊檬?。在美國的一所著名軍校里,大廳中懸掛著五幅人物肖像,雷鋒的肖像也在其中?!秾W生守則》上印有雷鋒的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在校的學生們都把雷鋒的這句名言作為自己的人生格言。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街頭,經常會出現穿著印有雷鋒頭像T恤衫的青年,他們會熱情地幫助別人。泰國政府曾經專門印發(fā)了《雷鋒》小冊子,號召國民學習“雷鋒精神”,為國家為社會多做有益的事。
從這些實例中,我們可以看出雷鋒精神的生命力和道德感染力。雷鋒屬于中國,雷鋒正在走向世界。我們不需要追溯是誰第一個把雷鋒介紹給世界,需要我們做的是讓更多的外國人認識雷鋒,理解雷鋒精神,進而更多的了解中國。
在我們積極推動雷鋒走向世界的時候,我們還要注意不要讓雷鋒離開中國。外國人學雷鋒,尤其在中國學雷鋒,是對中國的肯定,是對中國的尊敬,我們除了感動更應該給予肯定,給予幫助。可問題在于,像圣誕節(jié)、情人節(jié)等一些洋節(jié),我們熱衷,外國人仍然熱衷。而反過來,外國人都來過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一些中國人自己卻開始不喜歡春節(jié)了。這是部分國人的一種崇洋媚外的情節(jié),我們要防止這種事情發(fā)生在雷鋒精神上。我們希望雷鋒走向世界,但我們同時也希望雷鋒永遠屬于中國,并代表中國向世界奏響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最強音!
雷鋒精神是中國人經過五十年的積淀而成的文化品牌,凝聚著幾代中國人的心血,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面旗幟,具有著穿越時空和跨越國界的精神品質,并且已經在全世界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正在世界范圍內代表著中國文化。從《功夫熊貓》的文化侵略爭論中,我們應該意識到,自己的文化品牌如不及時的為我所用,就很可能要為他人所用。由此可見,我們應該主動的開發(fā)雷鋒精神的價值,服務于國家利益,通過不斷的推陳出新,從實物商品開發(fā)、文藝作品創(chuàng)作、文化交流等多方面向全世界推廣雷鋒精神,讓中國的雷鋒像《功夫熊貓》中的阿寶一樣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歡迎和喜愛?!?/p>
(作者單位:合肥供水集團)
責編:劉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