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_ 小貝
看著母親體面的婚禮,由衷替她高興的同時,我心里隱隱擔(dān)憂。我明白,支持母親再婚容易,但結(jié)婚后和他們一起生活卻是另外一回事。
拿最簡單的稱呼來說吧,繼父大母親10歲,有3個孩子,他們自二老結(jié)婚那天起就改口叫 媽 了。然而,一聲爸 ,我卻怎么也叫不出口。每每要開口講話,都會覺得尷尬,聽著哥哥姐姐們叫 媽 ,我會更加尷尬外加內(nèi)疚。年初,母親患膽結(jié)石住院手術(shù),我一下子慌了手腳,繼父安慰說:放心吧,忙你的工作,你媽這邊有我,你不用操心。剛好推說工作忙,也怕親友和同事看望,介紹稱呼時的那份尷尬。母親住院期間,我每天只是下班后在病房小坐一會兒就走了。
母親出院的那天,我早早去醫(yī)院。推開虛掩的病房門,我愣住了。1.8米高的繼父斜躺在小陪床上,床窄到一個翻身就會掉下去,他一臉倦容,人也憔悴了不少。就是面前這位64歲的老人,守在床前,喂水喂飯,衣不解帶地伺候了母親7天。
突然覺得自己如此不懂事,繼父的好 和關(guān)心總被我刻意忽略:母親在廚房做飯時,他會陪在旁邊剝蔥剝蒜;晚飯后兩個人去河邊遛彎,他總會隨手給母親帶上一件外套;看電視,他會隨著看母親喜歡看的電視??;清晨餐桌上熱騰騰的豆花、包子,都是母親和我愛吃的。
繼父起來了,不好意思地用手整整頭發(fā),說:老了,一下子就睡著了。 爸,咱們回家。話一出口,原來沒有那么難。
現(xiàn)在,每天我都會按時回家,和父母一起吃飯聊天,一家人的感覺也許就是從那聲 爸 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