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不同耕作措施對西北綠洲灌區(qū)冬小麥農田土壤呼吸的影響

      2012-06-08 08:22:32于愛忠黃高寶柴強
      草業(yè)學報 2012年1期
      關鍵詞:土壤溫度耕作冬小麥

      于愛忠,黃高寶,柴強

      (甘肅省干旱生境作物學重點實驗室 甘肅農業(yè)大學農學院,甘肅 蘭州730070)

      土壤呼吸是土壤中的微生物、動物、植物部分釋放CO2的過程。其在調控大氣CO2濃度和氣候動態(tài)中起著重要作用。土壤呼吸與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產力、土壤肥力以及全球的碳循環(huán)有密切關系[1,2]。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在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同時也是受人類活動影響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之一。在農田尺度上,農業(yè)生產過程顯著影響著土壤生態(tài)過程,很多研究結果證明,土壤溫度[3]、土壤濕度[4]、土壤微生物狀況[5]、氮肥[6]等是影響土壤呼吸的關鍵因子。近年來,耕作措施對土壤呼吸的影響及其機制成為國內外學者關注的熱點。以少免耕、秸稈覆蓋為核心技術的保護性耕作措施在減少水土流失[7],改善土壤環(huán)境[8]方面發(fā)揮著積極作用。已有研究證明,耕作方式對農田土壤CO2排放具有顯著影響,且表現出明顯的季節(jié)性排放特征[9]。免耕條件下土壤呼吸速率顯著低于翻耕和旋耕處理[10];深耕結合秸稈還田有利于減少農田土壤CO2排放[11]。但這些研究大多探討了耕作措施下土壤呼吸變化特征,而對其機制的研究較為薄弱。在西北干旱綠洲灌區(qū),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呼吸研究甚少,影響了區(qū)域內不同土壤耕作措施生態(tài)效應的系統(tǒng)評價。本研究在多年定位試驗的基礎上探討了冬小麥農田土壤呼吸對不同耕作措施的響應和對土壤水熱因子的敏感性,以期為區(qū)域內發(fā)展生態(tài)保護型農作制模式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區(qū)概況

      試驗于2008年9月-2009年7月在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黃羊鎮(zhèn)甘肅農業(yè)大學教學實驗場的多年定位試驗(始于2004年)上進行。該地區(qū)位于甘肅河西走廊東端(37°30′N,103°5′E),屬冷溫帶干旱區(qū),是典型的大陸性氣候,日照充足,平均海拔1 776m,降水年際變化不大,但季節(jié)變化較大,多年平均降水量160mm左右,主要集中在7-9月份,冬春季干旱,降水無法滿足作物生長的需要。年蒸發(fā)量2 400mm,干燥度5.85,年平均氣溫7.2℃,1月最低平均氣溫-27.7℃,7月最高平均氣溫34.0℃,≥0℃年積溫3 513.4℃,≥10℃年積溫2 985.4℃。全年無霜期156d,年日照時數2 945h。土壤以荒漠灌淤土為主,粉沙壤質,土層深厚。試驗布設前耕層(0~30 cm)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鉀含量分別為64.42,3.06和243.08mg/kg,有機質含量為15.70g/kg,土壤容重為1.08g/cm3。

      1.2 試驗設計

      田間試驗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設置3個處理,3次重復。小區(qū)長27m,寬4m。試驗處理為:1)傳統(tǒng)耕作處理(T):前茬作物收獲后深耕(25cm)滅茬、耙耱整平;不覆蓋。2)免耕不覆蓋處理(NT):前茬作物收獲后免耕,不覆蓋。3)免耕秸稈覆蓋處理(NTS):前茬作物收獲后免耕并將秸稈切碎為5cm長度覆蓋。秸稈覆蓋量為6 750 kg/hm2。

      試驗冬小麥(Triticumaestivum)品種為甘肅省張掖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引進的強冬性品種繁13,凈度98%,發(fā)芽率95%,純度96%。2008年9月18日用甘肅農業(yè)大學工學院研制的免耕覆蓋施肥播種機播種,播量337.5 kg/hm2,行距15cm,播深6cm?;适┓柿繛槭┘僋 192kg/hm2、P2O5138kg/hm2,折合磷二銨300kg/hm2,尿素300kg/hm2。拔節(jié)初期結合灌水追施磷酸二銨150kg/hm2,尿素225kg/hm2;抽穗期結合灌水追施磷酸二銨45kg/hm2,尿素75kg/hm2。試驗期間灌越冬水1 800m3/hm2、拔節(jié)水1 200m3/hm2、抽穗水1 050m3/hm2和灌漿水900m3/hm2,全生育期灌水量為4 950m3/hm2。3個處理播種、施肥、灌水同步進行。

      1.3 測定項目與方法

      1.3.1 土壤呼吸速率 采用CFX-2土壤CO2通量系統(tǒng)(PP SYSTEM,Amesbury,Hitchin)測定。日變化分別在冬小麥返青至成熟期的前、中、后期測定,每次觀測從8:00開始至次日6:00,每隔1h測定1次,每小區(qū)隨機選擇觀測點,重復3次;生育期變化分別于3月28日(返青期)、4月19日(拔節(jié)期)、5月10日(孕穗期)、6月3日(開花期)、6月21日(灌漿期)和7月11日(成熟期)測定,每次測定從8:00-18:00,每隔1h測定1次,連續(xù)觀測3d,求平均值作為該生育時期土壤呼吸速率。

      1.3.2 土壤溫度 測定土壤呼吸的同時,采用曲管地溫計觀測每小區(qū)5,15和25cm深處的土壤溫度。

      1.3.3 土壤含水率 測定土壤呼吸生育期變化的同時,采用烘干法[12]測定每小區(qū)0~10,10~20和20~30cm

      土壤含水率,0~30cm的土壤含水率為以上3個層次的平均值。

      1.4 計算和數據分析

      統(tǒng)計分析均采用SPSS 13.0完成。土壤呼吸過程的敏感性采用Q10來描述,它是溫度每增加10℃土壤呼吸速率增加的倍數。當溫度和土壤呼吸之間的關系用指數函數擬合時,Q10就可以用式(1)[13]估算出來:

      式中,b為溫度響應系數。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呼吸的日變化和生育期動態(tài)變化

      一般地,1d之內,早晨土壤呼吸隨著土壤溫度的升高而增加,在中午或半下午時達到高峰,下午和整個夜間都隨溫度的降低而下降[14]。本研究結果表明(圖1,2),3種耕作措施土壤呼吸速率存在明顯的變化規(guī)律,均呈單峰曲線,且免耕秸稈覆蓋(NTS)峰值出現時間滯后于免耕不覆蓋(NT)和傳統(tǒng)耕作(T)處理。以冬小麥返青期土壤呼吸速率日變化為例(圖1),NTS處理峰值出現在15:00,達到1.49μmol/(m2·s),而NT和T處理峰值均出現在14:00,分別達到1.42和1.55μmol/(m2·s),3種耕作措施最低值均出現在4:00-5:00,各處理22:00至次日6:00無明顯差異。不同耕作措施土壤呼吸速率冬小麥生育期動態(tài)變化結果表明(圖2),3種耕作措施土壤呼吸速率存在明顯變化規(guī)律,也呈單峰曲線,各處理峰值均出現在冬小麥開花期(6月3日),NTS、NT和T處理土壤呼吸速率分別達到2.72,1.52和2.20μmol/(m2·s),說明各處理土壤呼吸速率的峰值均出現在冬小麥生長的旺盛時期。

      2.2 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呼吸速率的影響

      不同耕作措施土壤呼吸速率日變化及生育期變化均值結果表明(圖3),無論是土壤呼吸日變化均值還是生育期動態(tài)變化均值,NT處理土壤呼吸速率顯著低于NTS和T處理(P<0.05)。對土壤呼吸日變化均值而言,NTS和T處理分別較NT處理高14.13%和9.68%;對土壤呼吸生育期均值動態(tài)變化而言,NTS和T處理分別較NT處理高43.01%和33.33%。這主要是因為免耕結合秸稈還田,顯著增加了土壤有機質含量[15],使有機質分解釋放的CO2對土壤呼吸的貢獻增加;T處理中,由于機械的翻耕作用改善了土壤耕層通透性,加速了土壤有機質的分解,進而提高了土壤呼吸速率。

      圖1 不同耕作措施土壤呼吸速率日變化Fig.1 Diurnal variations of soil respiration rate under different tillage

      2.3 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呼吸對土壤溫度和濕度變化的敏感性

      在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尺度上,土壤呼吸和溫度之間的關系可以用指數函數、線性函數、二次函數和冪函數等形式表達[16]。而土壤濕度對土壤呼吸的直接影響是通過影響根和微生物的生理過程,對土壤呼吸的間接影響是通過影響呼吸底物和氧氣的擴散[2]。本研究中采用指數函數(Rs=aebT)擬合了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呼吸速率(Rs)與土壤溫度(T),并通過指數函數中的參數b計算了土壤呼吸對土壤溫度的敏感性(Q10)。結果表明,3種耕作措施土壤呼吸速率與5cm處的土壤溫度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P<0.01),而與15和25cm處土壤溫度相關不顯著。不同處理土壤呼吸(Rs)與5cm處土壤溫度(T)擬合方程及土壤呼吸對土壤溫度的敏感性(Q10)如表1所示。3種耕作措施下土壤呼吸速率很大程度上決定于土壤溫度(5cm),土壤溫度解釋了土壤呼吸速率日變化的78.15%~96.60%。3種耕作措施下土壤呼吸對土壤溫度的敏感性依次為NT>NTS>T,敏感性(Q10)在1.93~3.00。采用拋物線擬合了不同耕作措施土壤呼吸速率(Rs)與耕層(0~30cm)土壤含水率(θ)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表2),3種耕作措施下土壤呼吸對土壤含水量不敏感,其中,以傳統(tǒng)耕作表現最不敏感,土壤含水量僅解釋了土壤呼吸季節(jié)變化的15.31%~25.26%。說明在西北綠洲灌區(qū),不同耕作措施條件下,土壤呼吸對土壤濕度變化不敏感。

      圖2 不同耕作措施土壤呼吸速率生育期變化Fig.2 Dynamics of soil respiration rate under different tillage during growth period

      圖3 不同耕作措施土壤呼吸速率日變化和生育期變化均值Fig.3 Average rate of diurnal and seasonal soil respiration under different tillage

      3 討論

      3.1 不同耕作措施對土壤呼吸的影響

      許多研究結果表明,土壤呼吸表現出很強的日變化和季節(jié)變化規(guī)律,韓廣軒和周廣勝[17]總結了國內外一些研究結果,發(fā)現土壤呼吸作用的日變化多呈單峰型曲線。劉爽等[14]在山西壽陽地區(qū)研究得出,土壤呼吸速率日變化峰值出現在11:30-13:30,季節(jié)峰值出現在7月上旬至中旬;鄧愛娟等[18]在華北平原研究認為冬小麥農田土壤呼吸日變化峰值出現在12:30-14:30。林同保等[19]研究認為冬小麥各生育時期CO2通量日變化均呈倒“U”型。本研究得出,3種耕作措施下冬小麥農田土壤呼吸日變化和冬小麥生育期變化呈明顯的單峰曲線,日變化峰值出現在14:00-15:00,生育期變化峰值出現在6月上旬。由此說明不同生態(tài)背景下,農田土壤呼吸變化峰值基本出現在中午或午后,而季節(jié)變化峰值則出現在氣溫相對較高也是作物生長旺盛的夏季。

      表1 不同處理土壤呼吸速率(Rs)與土壤溫度(T)擬合方程及土壤呼吸對土壤溫度的敏感性(Q10)Table 1 Fitted equation of soil respiration rate(Rs)with soil temperature(T)and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of soil respiration rate(Q10)

      表2 不同處理土壤呼吸速率(Rs)與土壤含水率(θ)擬合方程Table 2 Fitted equation of soil respiration rate(Rs)with soil water content(θ)

      張宇等[9]研究認為耕作方式對冬小麥農田土壤CO2排放具有顯著影響;江曉東等[10]研究認為翻耕條件下農田土壤呼吸速率顯著高于免耕。本研究比較了免耕秸稈覆蓋、免耕不覆蓋和傳統(tǒng)翻耕條件下冬小麥農田土壤呼吸速率,發(fā)現無論是土壤呼吸日變化均值還是季節(jié)變化均值,免耕秸稈覆蓋和傳統(tǒng)耕作條件下土壤呼吸速率均顯著高于免耕不覆蓋處理,這說明秸稈覆蓋或翻耕均能增加土壤碳排放。這主要是因為免耕秸稈覆蓋處理中秸稈還田增加了土壤有機質含量,使有機質分解釋放的CO2對土壤呼吸的貢獻增加,而對于傳統(tǒng)耕作而言,由于機械的翻耕作用改善了土壤耕層通透性,加速了土壤有機質的分解,進而提高了土壤呼吸速率。

      3.2 土壤呼吸對土壤水熱因子的敏感性

      土壤呼吸受許多因子的交互影響,盡管很難將它們的作用區(qū)分開來。土壤溫度和濕度作為2個影響土壤呼吸的主要因子,Raich和Schlesinger[20]總結前人研究結果發(fā)現土壤呼吸對溫度的敏感性值(Q10)一般在1.3~3.3變化。Philip等[4]研究認為,傳統(tǒng)耕作中土壤CO2通量與表層(6.5cm)土壤含水率顯著相關。本研究發(fā)現,3種耕作措施下土壤呼吸對土壤溫度(5cm)的敏感性值(Q10)在1.93~3.00,這與Raich和Schlesinger[20]的研究結果一致;同時江曉東等[10]研究也認為翻耕、旋耕、耙耕和免耕4種土壤耕作模式中土壤呼吸速率與5cm土壤溫度的相關性最大。不同耕作措施對溫度的敏感性依次為免耕不覆蓋>免耕秸稈覆蓋>傳統(tǒng)耕作,這一結果與代快等[21]的研究結果一致。很多野外測量結果表明,土壤濕度只有在最低或最高的情況下才會抑制土壤CO2通量[2]。從本研究結果來看,3種耕作措施下土壤呼吸速率對土壤濕度均不敏感,說明在此研究條件下,土壤水分尚未達到影響土壤呼吸的閾值。有關作物根系時空分布、土壤有機質、土壤空隙對農田土壤呼吸的影響及其機制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4 結論

      在西北綠洲灌區(qū),免耕秸稈覆蓋、免耕不覆蓋和傳統(tǒng)耕作措施下冬小麥農田土壤呼吸日變化峰值出現在14:00-15:00,生育期變化峰值出現在6月上旬。從冬小麥返青至成熟,免耕秸稈覆蓋和傳統(tǒng)翻耕處理土壤呼吸平均速率分別較免耕不覆蓋處理高43.01%和33.33%。土壤濕度對冬小麥農田土壤呼吸影響不顯著,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呼吸主要受土壤溫度的控制。

      [1]Bond-Lamberty B,Thomson A.Temperature associated increases in the global soil respiration record[J].Nature,2010,464:580-581.

      [2]Luo Y Q,Zhou X H.Soil Respir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M].San Diego,California:Academic Press/Elsevier,2006.

      [3]Zhang H X,Wang X K,Feng Z W,etal.Soil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sensitivities of soil CO2efflux before and after tillage in a wheat field of Loess Plateau,China[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1,23(1):79-86.

      [4]Philip J B,James R F,Jeff M N,etal.Soil CO2flux from a Norfolk loamy sand after 25years of conventional and conservation tillage[J].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2006,90(1-2):205-211.

      [5]屈冉,李俊生,羅遵蘭,等.土壤微生物和有機酸對土壤呼吸速率的影響[J].水土保持學報,2010,24(4):242-245.

      [6]高會議,郭勝利,劉文兆,等.黃土旱塬區(qū)冬小麥不同施肥處理的土壤呼吸及土壤碳動態(tài)[J].生態(tài)學報,2009,29(5):2551-2559.

      [7]黃高寶,于愛忠,郭清毅,等.甘肅河西冬小麥保護性耕作對土壤風蝕影響的風洞試驗研究[J].土壤學報,2007,44(6):968-973.

      [8]Pandey C B,Chaudhari S K,Dagar J C,etal.Soil N mineralization and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affected by different tillage levels in a hot humid tropic[J].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2010,110(1):33-41.

      [9]張宇,張海林,陳繼康,等.耕作方式對冬小麥田土壤呼吸及各組分貢獻的影響[J].中國農業(yè)科學,2009,42(9):3354-3360.

      [10]江曉東,遲淑筠,寧堂原,等.少免耕模式對土壤呼吸的影響[J].水土保持學報,2009,23(2):253-256.

      [11]Russ W G,Don C R,Robert A G,etal.Influence of tillage and plant residue management on respiration of a Florida Everglades Histosol[J].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2007,92(1-2):156-166.

      [12]依艷麗.土壤物理性質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13]Chen H,Harmon M E,Griffiths R P,etal.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on carbon respired from decomposing woody roots[J].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2000,138(1-3):51-63.

      [14]劉爽,嚴昌榮,何文清,等.不同耕作措施下旱地農田土壤呼吸及其影響因素[J].生態(tài)學報,2010,30(11):2919-2924.

      [15]楊晶,沈禹穎,南志標,等.保護性耕作對黃土高原玉米-小麥-大豆輪作系統(tǒng)產量及表層土壤碳管理指數的影響[J].草業(yè)學報,2010,19(1):75-82.

      [16]韓廣軒,周廣勝,許振柱.中國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土壤呼吸作用研究與展望[J].植物生態(tài)學報,2008,32(3):719-733.

      [17]韓廣軒,周廣勝.土壤呼吸作用時空動態(tài)變化及其影響機制研究與展望[J].植物生態(tài)學報,2009,33(1):197-205.

      [18]鄧愛娟,申雙和,張雪松,等.華北平原地區(qū)麥田土壤呼吸特征[J].生態(tài)學雜志,2009,28(11):2286-2292.

      [19]林同保,王志強,宋雪雷,等.冬小麥農田二氧化碳通量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生態(tài)農業(yè)學報,2008,16(6):1458-1463.

      [20]Raich J W,Schlesinger W H.The global carbon dioxide flux in soil respir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vegetation and climate[J].Tellus,1992,44(2):81-89.

      [21]代快,蔡典雄,王燕,等.不同耕作措施對旱作春玉米農田土壤呼吸影響的研究——土壤溫度對土壤呼吸速率的影響[J].中國土壤與肥料,2010,(6):64-69.

      猜你喜歡
      土壤溫度耕作冬小麥
      遼東山區(qū)3種人工林土壤呼吸對土壤溫度和土壤水分的響應
      甘肅冬小麥田
      植物保護(2017年1期)2017-02-13 06:44:34
      耕作深度對紫色土坡地旋耕機耕作侵蝕的影響
      玉米保護性耕作的技術要領
      新農業(yè)(2016年15期)2016-08-16 03:40:48
      管群間歇散熱的土壤溫度響應與恢復特性
      草地耕作技術在澳大利亞的應用
      土壤與作物(2015年3期)2015-12-08 00:46:58
      土壤濕度和土壤溫度模擬中的參數敏感性分析和優(yōu)化
      大氣科學(2015年5期)2015-12-04 03:04:44
      冬小麥和春小麥
      中學生(2015年4期)2015-08-31 02:53:50
      西洞庭湖區(qū)免耕耕作模式及其配套技術
      作物研究(2014年6期)2014-03-01 03:39:12
      冬小麥——新冬18號
      年辖:市辖区| 清水河县| 西乌| 通河县| 南阳市| 龙里县| 安国市| 吴江市| 广丰县| 梓潼县| 措勤县| 龙胜| 亚东县| 温宿县| 壶关县| 兰西县| 奉贤区| 灌南县| 元朗区| 太谷县| 古交市| 德令哈市| 会泽县| 五指山市| 侯马市| 县级市| 原阳县| 漳州市| 锦州市| 伊宁县| 平果县| 邳州市| 五台县| 利津县| 沙河市| 晴隆县| 安图县| 新闻| 抚州市| 景泰县| 岱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