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康,吳亞初,湯伊樂
(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 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管理學院,上海 201620)
隨著 《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的全面實施,大學生參與體育活動可選擇的內容和方式不斷增加。近年來,高爾夫運動受到大學生們的歡迎,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通過不同的方式來參與或體驗這項運動。高爾夫運動被稱為 “紳士運動”,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推崇自然的健身理念,追求身心合一的精神境界[1],對現代大學生形成健康和諧的生活方式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本文擬通過對上海市松江大學城高校大學生高爾夫運動的開展現狀進行調查研究,總結高爾夫運動在高校發(fā)展的成功經驗,歸納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發(fā)展建議,以期促進大學生高爾夫運動健康發(fā)展。
運用隨機抽樣與判斷抽樣相結合的方式,以目前上海松江大學城開設高爾夫球運動的7所高校的分管體育或學生活動的負責人、體育指導老師和在校大學生作為調查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期刊網和相關專業(yè)書籍了解目前國內外高校高爾夫運動的開展情況,同時也利用地方高爾夫協(xié)會和俱樂部的統(tǒng)計數據作為補充。通過分析和整理相關方面的研究成果,為本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1.2.2 社會調查法
通過實地考察、專家訪談、發(fā)放問卷等形式對7所高校分管體育或學生活動的負責人、體育指導老師和在校大學生進行了調查。向大學生發(fā)放 《上海松江大學城大學生參與高爾夫球運動發(fā)展現狀》調查問卷500份,回收419份,有效問卷352份,有效回收率為84%。問卷回收后,對問卷進行了檢驗性剔除。調查問卷設計完成后,曾向上海體育學院、同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天馬鄉(xiāng)村俱樂部和上海佘山國際高爾夫俱樂部等單位的12位專家 (教授4位,副教授3位,總經理2位,主管3位)征求意見,并發(fā)放了 “專家調查表”。采用重測法對調查問卷的信度進行檢驗 (時間間隔為半個月),二次測量的信度系數為r=0.8202,證明該問卷的指標體系具有可靠性。
1.2.3 數據分析方法
對調查所獲得的數據建立數據庫,采用spss15.0和excel2003軟件進行常規(guī)統(tǒng)計學處理,作為分析依據。
表1 大學生參與高爾夫球運動的行為特征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 (表1),參與高爾夫運動的大學生的性別差異不顯著。由于高爾夫運動運動量小,對參與者身體素質要求不高,具有時尚性等特點,正逐漸被女大學生所喜愛,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調查發(fā)現,低年級學生參與高爾夫運動的積極性較高,高年級學生因公共體育課和社團活動的減少,參與高爾夫活動的次數有所下降。從學歷方面來看,本科生占到了92.4%,是參與這項運動的主力。大學生每次參與高爾夫運動的時間較短,部分學校場地器械不足導致相關活動開展受到限制。
表2 大學生參與高爾夫球運動的行為特征分析
通過表2我們可以發(fā)現,參與高爾夫運動的大學生每月用于這方面的消費,五十元以下的占到68.2%,多為租用場地或購買相關器具配件等。五十元以上至一百元的占22%,調查發(fā)現這部分大學生多是高爾夫專業(yè)的學生及各校普通高爾夫球隊成員。消費一百元以上的多為高爾夫專業(yè)球隊的大學生們。
由于高爾夫運動表現出來的時尚、休閑、紳士等特征,受到很多大學生的追捧和喜愛,休閑娛樂 (25%)和追求時尚 (20.6%)成為很多大學生選擇高爾夫的理由。高爾夫運動可以搭建起健康的社交平臺,部分大學生希望通過參與高爾夫運動結交朋友 (6%)。高爾夫專業(yè)的大學生更是希望做職業(yè)教練、球員或相關教育人員,因此增加就業(yè)技能成為他們的主要動機。強身健體 (12.7%)也是大學生選擇高爾夫運動的動機,由于高爾夫運動運動量小,沒有激烈對抗,越來越多地受到女大學生的喜愛。
由于我國高爾夫教育起步較晚,相關中高級人才比較缺乏,高校從事相關工作和研究的人員也較少,接受過高爾夫高等專業(yè)教育和取得高爾夫教練資格認證的人員不多,這對高校大學生高爾夫運動的開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表3 大學城高校高爾夫球課程師生配比情況
調查發(fā)現,七所高校的師生配比較為合理,不足之處是部分高校的高爾夫教練或體育教師屬于兼授高爾夫課程,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高爾夫課程的健康開展和課后的輔導工作。教師與學生溝通互動的時間、空間有限,教學質量因場地器材等不足使業(yè)余和專業(yè)訓練不能正常進行,限制了該項運動在高校的推廣和普及。通過調查得知,部分兼職老師的加入,給高校高爾夫運動的開展注入了一股力量,可以暫時滿足相關課程及學生社團活動的開展,但從長遠角度考慮需要加大師資力量的建設。在這些學校中,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非常注重加強與企業(yè)之間的合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與東方 (上海)高爾夫鄉(xiāng)村俱樂部、美國橡樹谷高爾夫學院、上海外國語大學西外外國語學校四方合作開辦了中國第一個全日寄宿制青少年國際高爾夫運動項目班,該項目的成立不僅能培養(yǎng)高爾夫人才后備力量,還促進了四方資源的共享,滿足了該校高爾夫課程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這個項目創(chuàng)建了我國高校大學生高爾夫教育及運動開展的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體育教師在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人才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學校體育工作主要依靠體育教師完成,因此建設一支具有良好政治業(yè)務素質、結構合理、相對穩(wěn)定的體育教學團隊,是保障體育教學工作開展的重要基礎。
表4 高爾夫教練或體育教師上課能力滿意度調查
從表4看出,所調查的大學生對高爾夫教練或體育教師上課能力的評價總體上偏差。通過調查可以發(fā)現,松江大學城七所高校中只有兩所高校配備了專業(yè)的高爾夫指導教師,部分教師是通過自學或參加短期培訓班獲得相關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缺乏對高爾夫球運動的系統(tǒng)性認識。由于專職教師人數過少,師資水平不高,制約了部分高校大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雖然一些高校針對這一情況,聘用了社會或企業(yè)的職業(yè)高爾夫球教練,在一定程度彌補了師資的不足,但是仍缺乏統(tǒng)一管理,不利于高水平師資隊伍的整體建設。
同時,高爾夫教師也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教學能力,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以人為本的體育教學模式更加體現對學生的關懷,這就要求教師更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備課、授課,豐富教學方法,增強課程內容的趣味性,加強與學生課后的溝通及指導,力求給學生帶來最大的收獲[2]。
從表5的調查結果看,高校能提供的高爾夫運動設施十分有限。根據實地調查及資料統(tǒng)計,上海松江大學城目前開設高爾夫課程或社團活動的七所高校中,很多學校的教學場地不規(guī)范或不足,教學器材缺乏或簡陋,專業(yè)教學輔助軟件較少。其中,東華大學和上海對外貿易學院通過資源整合利用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或部分高爾夫俱樂部的教學設施來完成教學活動及學生的社團活動,達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因為學校的區(qū)域位置不同,資源的利用率沒有達到最優(yōu)化。學校利用企業(yè)高爾夫設施資源的情況不太理想,一方面由于交通、時間、距離等影響,不能保證課堂教學的完整性和系統(tǒng)性;另一方面,企業(yè)多出于自身經營考慮,不會過多地承接高校學生的上課安排。但也有一些企業(yè)通過賽事志愿者及項目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到球會來享受設施,達到 “資源共享,課程共建”等目的。以上情況表明,上海高校的高爾夫教學設施并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雖然一些高校跟企業(yè)建立了合作關系,但是缺乏靈活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大學生高爾夫運動課程的開展。
表5 上海高校大學生高爾夫課程教學設施統(tǒng)計表
從體育事業(yè)經費的投放看,主要有兩大問題:一是投入比例 (金額)不固定,往往是采用專項撥款的方式。由于沒有經費支出計劃,經費管理不完善,影響了高校大學生高爾夫運動的發(fā)展。二是經費投入力度不夠。由于各高校對高爾夫運動存在不同的認識,經費的投入力度也有所差異,從總體上看不能很好地滿足教學、業(yè)余訓練及學生社團活動的需要。通過調查發(fā)現 (表6),大學城高校高爾夫運動經費的來源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學校專業(yè)建設或體育經費支持;二是社會或企業(yè)贊助;三是社團會員費及其他 (主要是學生選修高爾夫課程交納的場地及器材租用費用)。調查者中只有282人參與了高爾夫社團,對他們的調查顯示社團活動經費除學校配備的費用外,多來自入社時學生自發(fā)交納的會費。社會贊助經費主要用在企業(yè)贊助高爾夫設施建設、高爾夫器材、高爾夫社團活動組織、高爾夫校隊訓練、高爾夫比賽和高爾夫知識講座等,如: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的高爾夫練習場是中國遠大集團投資興建的,松江大學城的部分商家贊助了各高校一些高爾夫社團活動等。社會力量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大學城大學生高爾夫運動的發(fā)展,但目前這方面的力量還不是太強,需要政府部門的引導及企業(yè)的支持。高校高爾夫的經費使用主要集中在六個方面 (表7),并大都受到學校主管部門的監(jiān)督,這些經費并不能滿足實際教學及訓練的需求。為促進高校高爾夫運動的健康發(fā)展,要加大相關經費的投入。
表6 上海松江大學城大學生參與高爾夫運動設施建設及活動經費來源情況
表7 上海松江大學城大學生參與高爾夫運動經費使用情況
高校高爾夫運動的教學管理工作對于提高高爾夫運動課程的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作用。為了更好地推進高爾夫運動在高校的開展和推廣,需要建立相關監(jiān)督制度,所屬學校的體育部門監(jiān)督或是一個地區(qū)的高爾夫協(xié)會都可以起到一定的監(jiān)督作用。目前,松江大學城高爾夫運動的開展大部分是由所屬學校的體育部門來進行管理和監(jiān)督,對課程效果、學生滿意度、課程設置等方面的監(jiān)督力度不夠,不能很好地反映高校高爾夫運動發(fā)展的實際情況。通過調查發(fā)現,目前制約上海松江大學城高校大學生高爾夫運動發(fā)展因素是多方面的(表8)。由于缺乏高爾夫援助制度及激勵制度,目前,各高校只是通過上海高爾夫協(xié)會、上海大學生體育協(xié)會、上海大學生高爾夫協(xié)會、上海一桿進洞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社會組織和企業(yè)來獲得活動的支持和幫助。
表8 影響松江大學城高校開展高爾夫運動的相關因素
通過吸引社會力量辦學,“產、學、研”共建的教學理念,在為相關高爾夫企業(yè)輸送人才的同時,促進企業(yè)對高校教學場地及相關設施的投入力度,實現 “共贏”[3]。共建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共建相關專業(yè)或學科,為企業(yè)發(fā)展提供人才及理論支持;二是有償使用或租借相關企業(yè)的高爾夫設施,達到資源利用的最優(yōu)化;三是學??梢酝ㄟ^與相關企業(yè)的資源置換,各取所需達到資源共享。
為了更好地促進高校高爾夫運動的發(fā)展,要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對此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學校要加大對相關教師的培訓力度,積極鼓勵相關教師參加中國高爾夫協(xié)會主辦的教練及裁判的培訓或參加相關國外教育機構的培訓[4],支持有能力的教師去國內相關大學或國外教育機構繼續(xù)深造,提高教學質量。第二,支持相關教師參與高爾夫的相關賽事活動[5],學習高爾夫的競技比賽要求及規(guī)范,促進高校高爾夫高水平運動隊的建設。第三,吸引高爾夫相關企業(yè)或社會人士擔任高校高爾夫課程的兼職教師,真正實現社會、學校、企業(yè)共建高爾夫課程教育。
大學生對參與高爾夫運動充滿了熱情,為了更好地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應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彌補相關設施不足帶來的困難,如增加高爾夫球禮儀、高爾夫球文化和高爾夫球競賽規(guī)則等方面的知識。完善教學方法和手段,可以對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思考:第一,為大學生高爾夫體育社團配備相應的指導教練或教師,正確引導相關活動的開展;第二,建立各高校高爾夫校隊,舉辦各高校間不同形式的高爾夫比賽活動,促進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第三,高爾夫社團要發(fā)揮其積極向上的作用,定期舉辦高爾夫相關知識和技能的普及教學活動,在豐富大學校園文化的同時,正確引導學生養(yǎng)成“快樂體育”和 “終身體育”的意識[6]。
加強高校高爾夫相關研究,不僅可以清楚地確定發(fā)展方向及定位,而且可以形成良好的科研團隊,加快相關學科建設及教材編寫。為了更好地促進高校高爾夫課程建設,需要加快高校高爾夫教材的編寫工作,為大學生提供可以借鑒的理論參考依據[7],對此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組織相關人員,翻譯國外高爾夫相關課程教材;第二,組織相關人員,在總結國內外高爾夫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編寫相關教材;第三,積極鼓勵有相關工作經驗的人士,編寫相關高爾夫資料或書籍。在課程建設過程中應該增加實踐教學內容的安排,培育跨學科、跨專業(yè)的復合型高爾夫課程,尤其關注交叉、復合型課程的開發(fā)與建設。
相關管理部門可以制定有利于大學生高爾夫運動發(fā)展的相關措施,為高校高爾夫運動的發(fā)展提供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如成立高爾夫高水平運動隊、舉辦不同高校間的大學生高爾夫賽事、招收體育特長生等促進高爾夫人才的培養(yǎng),強化全國各高校在高爾夫運動課程開展過程中的溝通和合作,制定相關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戰(zhàn)略和規(guī)劃,積極支持大學生高爾夫體育組織、大學生高爾夫賽事、大學生高爾夫高水平運動隊、大學生高爾夫網站、大學生高爾夫協(xié)會等建設,構建交流平臺,實現資源共享,及時交流發(fā)展經驗,促進大學生高爾夫運動健康發(fā)展。
[1]盧元鎮(zhèn).謹慎的迂回——中國發(fā)展高爾夫運動之路[J].體育文化導刊,2004(4):12-13.
[2]李康,張潔,湯伊樂.上海高校大學生高爾夫球運動發(fā)展模式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2,26(4):46-50.
[3]吳亞初.現代高爾夫運動發(fā)展特征及社會屬性之窺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3):56-68.
[4]黃登峰,陳才發(fā),鄭玉忠.美英高爾夫管理專業(yè)教育研究及其啟示[J].體育文化導刊,2008(10):114-116.
[5]謝芳,陳小蓉.對中美高爾夫管理專業(yè)本科教育的比較研究[J].體育學刊,2006(6):71-73.
[6]幺蕊.普通高校高爾夫球體育課教學應把握的四個環(huán)節(jié)[J].湖北體育科技,2011(7):464-465.
[7]吳亞初,李康,張潔,等.上海高校高爾夫課程建設現狀與對策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2(5):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