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政威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斑塊破裂和血栓形成所導致的一組臨床綜合征,起病急驟,進展迅速,一旦發(fā)病極為兇險,具有病死率高、預后較差[1]。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一般藥物治療包括了強化抗栓、抗凝、降脂、β受體阻滯劑及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在本研究中,在一般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通心絡膠囊聯(lián)合鹽酸替羅非班治療50例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取得較好的療效。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院心內科收治的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并排除以下疾病患者:ST段抬高心肌梗死、風濕性心臟病、擴張型心肌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臟病、慢性心功能不全、伴有肝腎等其他嚴重器質性疾病、惡性腫瘤史、近6個月內急性腦血管意外史、近3個月內嚴重感染及手術史、藥物過敏患者。入選患者其中男53例,女47例,年齡50~70歲,按就診順序隨機將患者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觀察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齡(61.6±6.3)歲,其中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46.00%(23例/50例),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54.00%(27例/50例);對照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齡(63.2±5.7)歲,其中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48.00%(24例/50例),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52.00%(26例/50例)。兩組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對照組:使用硝酸酯類、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美托洛爾和貝那普利。②觀察組:在對照組藥物治療基礎上,加用:鹽酸替羅非班(杭州中美華東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060265),首劑0.4 μg(kg·min)靜脈滴注30 min,之后采用維持劑量0.1 μg/(kg·min)靜脈滴注2~3 d;通心絡膠囊(石家莊以嶺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9980015),4粒/次,3次/天。7 d為一療程。
1.3 療效評定 觀察兩組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給藥后7 d內頑固性心肌缺血、再發(fā)心肌梗死的病例數(shù)。5 d內出血狀況[2]:①嚴重出血:顱內出血、出血導致循環(huán)不穩(wěn)定,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血紅蛋白下降5 g/d,血細胞比容(Hct)降低大于或等于15。②中度出血:由于藥物引起的出血,如咯血、嘔血量超過100 ml/d,黑便、肉眼血尿等。③輕度出血:齒齦出血、皮膚瘀斑、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咳血及嘔血量小于100 ml/d、鏡下血尿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組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組間比較,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頑固性心肌缺血發(fā)生率2.00%少于對照組16.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對照組無出血率86.00%高于觀察組68.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輕度出血發(fā)生率12.00%低于對照組28.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中度、嚴重出血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終點指標變化的比較(例,%)
表2 兩組患者出血狀況的比較(例,%)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是80年代以來提出的診斷概念,病理基礎是冠狀動脈內不穩(wěn)定斑塊的存在,繼而發(fā)生了痙攣、破裂、出血和血栓形成,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一系列臨床綜合征。它包括ST段抬高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侯朝鳳等[3]研究分析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的近期預后與影響臨床預后的危險因素,結論認為年齡、糖尿病史、血小板升高及白細胞升高是影響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30 d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白細胞升高及血脂異常是影響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30 d心絞痛發(fā)作的獨立危險因素;年齡、男性、白細胞升高及血脂異常是影響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30 d心力衰竭的獨立危險因素。急性冠脈綜合征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藥物、外科搭橋術和介入治療。常規(guī)使用的藥物包括:抗栓、抗凝、降脂、β受體阻滯劑及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
鹽酸替羅非班是一種非肽類GPⅡb/Ⅲa受體的可逆性拮抗藥,可特異地結合血小板表面受體,阻止纖維蛋白原與GPⅡb/Ⅲa受體的結合[4]。通心絡膠囊主要成分為人參、水蛭、全蝎、土鱉蟲、蜈蚣、蟬蛻、赤芍、冰片等,具有益氣活血,通絡止痛之功效[5]。陳章強等[6]認為通心絡膠囊可用于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介入治療后預防和治療冠脈內血栓及保護血管內皮功能,改善預后。
本研究中,我們在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藥物治療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觀察組加用通心絡膠囊聯(lián)合鹽酸替羅非班。結果發(fā)現(xiàn)觀察組頑固性心肌缺血發(fā)生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再發(fā)心肌梗死少于對照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無出血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在常規(guī)藥物治療基礎上加用通心絡膠囊及鹽酸替羅非班治療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能增強療效,但同時增加輕度出血風險,未見明顯增加中、重度出血的風險。本研究發(fā)現(xiàn),增加的出血風險是輕度出血,而對于中度、嚴重的出血風險并未見明顯增加。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加用通心絡膠囊聯(lián)合鹽酸替羅非班后,增強抗栓、抗凝及血管內皮保護作用。所以臨床上加用通心絡膠囊聯(lián)合鹽酸替羅非班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需個體化治療,要選擇合適的患者,同時還要詳細評估患者的一般情況、耐受情況及出血風險,才可考慮使用。
[1] 陳陣,劉韜,劉亞鳳,等.測定氨基末端腦鈉肽前體對于急性冠脈綜合征的意義.中國醫(yī)藥導報,2012,09(03):14-15,20.
[2] 宋書江,趙興洲,王宇,等.通心絡膠囊對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阿司匹林抵抗患者TXB2和CRP的影響.山東醫(yī)藥,2008,48(31):13-15.
[3] 侯朝鳳,楊志明.老年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預后危險因素分析.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11,30(06):460-463.
[4] 汪亞蕓,陳曼華.3種藥聯(lián)合鹽酸替羅非班治療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的療效觀察.重慶醫(yī)學,2011,40(25):2527-2528.
[5] 李軍,李向云,張磊.通心絡膠囊治療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療效分析.河北醫(yī)藥,2011,33(12):1892-1893.
[6] 陳章強,洪浪,王洪,等.通心絡膠囊對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介入治療后血小板活化和血管內皮功能及預后的影響.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1,31(04):487-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