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冰涼,祖國醫(yī)學(xué)稱之為“手足厥冷”(或手足逆冷)。中醫(yī)認為,手足冰涼的致病機理較為復(fù)雜,但主要與人體腎陽虛衰有密切關(guān)系,其次肝郁血滯、脾胃虛寒、血虛寒凝等也可能引起手足冰涼癥狀。對于手足冰涼癥,采用食療或按摩方法,可以起一定的防治作用。
飲食療法
藥物治療手足冰涼癥,一般效果甚微,但適量選用以下食療方可有一定療效。
1.當歸生姜羊肉湯:羊肉500克,生姜20克,當歸10克。先將羊肉切成厚片,用開水淖一下,去掉腥氣。隨后與生姜片和當歸一同放入煲中,用文火慢煲,在肉熟爛后,加入適量鹽、味精、胡椒等即可食用。適用于腎陽虛虧、精血不足、四肢逆冷、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
2.黃芪羊肉湯:黃芪50克,羊肉500克,加胡椒、姜、酒、蔥等調(diào)料一同煮熟后食用。具有健脾補腎、溫陽補氣的功效。適用于體弱多病、氣虛疲乏、畏寒肢冷、腰膝酸軟、四肢無力等。
3.山藥羊肉粥:羊肉250克,洗凈后入鍋煮熟爛,研成肉泥;山藥100克,洗凈后研末,與粳米100克同煮為粥,分次食用。能溫補脾腎,適用于食欲不振、面色萎黃、腰酸乏力、小便多、手足冰冷等癥。
4.谷糠蓯蓉粥:谷糠20克,肉蓯蓉15~30克,仙茅10克,粳米100克。先將谷糠、肉蓯蓉、仙茅入鍋中水煎30分鐘,去渣加入粳米煮熟即可食用。適用于中老年人脾腎陽虛、畏寒倦怠、腹冷腹瀉、手足不溫、易于感冒者。
5.黨參紅棗茶:黨參30克,紅棗10枚,二味藥加水共煎,代茶飲用,每日一劑。適用于脾氣虛、少氣懶言、形寒肢冷等。
6.大棗紅糖湯:大棗50克,生姜5克,紅糖適量。將大棗洗凈去核,生姜切片,一同放入沙鍋中,加水適量,煮沸后再煮20分鐘,加入紅糖攪勻,趁熱飲。也可加入糙米一起煮成粥。能補氣養(yǎng)血,溫經(jīng)散寒,適合于畏寒、貧血、四肢冰冷等。
按摩療法
穴位按摩能疏通經(jīng)絡(luò)、活血化淤、改善血液循環(huán)和新陳代謝。選擇以下穴位,對防治手足冰涼癥也能收到一定效果??蛇x用的穴位主要有:
1.心俞穴:位于左右肩胛骨中間,脊梁骨和兩側(cè)大筋的部位??赡鏁r針方向和順時針方向各按揉18次。如自己夠不著該部位,可請別人幫忙。
2.腎俞穴:在背部腰眼處??缮杂昧Ω髋拇?00余下,或采用上下搓擦至發(fā)熱也行。
3.氣沖穴:在大腿根里側(cè),此穴下邊有一根跳動的動脈。先按揉氣沖穴,后按揉動脈,一松一按,交替進行,一直按揉到腿腳有熱氣下流的感覺為佳。
4.涌泉穴:即腳心。搓揉至有熱為度,再搓揉腳趾,特別是大腳趾后二節(jié)長有幾根毫毛的地方(叫“三毛穴”),要多揉搓,最后稍用力捏3~5下。以上按摩方法,每晚睡前按摩一次即可。
5.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處。每次可拍打“足三里”100下,每日2次。有助于手腳微血管擴張,舒筋活血,改善手腳冰涼癥狀。同時還能消除疲勞,增強免疫功能。
6.陽池穴:位于腕背橫紋上,前對中指、無名指指縫處。先以一只手的中指按壓另一只手的陽池穴,再換過來用另一只手的中指按壓這只手上的陽池穴。刺激此穴,可暢通血液循環(huán),平衡荷爾蒙分泌,暖和身體,尤其對女性手腳發(fā)冷效佳。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xué) 蒲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