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激發(fā)興趣,才能“放飛思想”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愿寫、樂寫,作文教學就成功了一半。寫作興趣是小學生寫好作文的重要保證。
作文教學既要遵循教材的寫作要求,又不能死搬硬套,要讓學生大膽地、自由地寫。學生的素質(zhì)有區(qū)別,對于寫作的要求也要給予區(qū)別對待,才不會使有些寫作有困難的學生產(chǎn)生畏難情緒。我在每次作文的內(nèi)容和形式的選擇上給了學生很大的自由,給學生提供了多種選擇,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選擇自己想寫的內(nèi)容,用自己喜歡的形式來寫。沒有了形式上的束縛,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就更加濃厚,增強了寫作文的動機。
二、注重積累,做到“有米可炊”
學生敢寫、樂寫了,還需有詞可用、有話可寫。在寫作中學生經(jīng)常遇到“無米可炊”的情況。所以提倡學生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因為閱讀不僅可以開闊眼界,而且可以學到寫作技巧,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同樣閱讀文章多了,詞匯量自然多,感悟能力自然隨之提高,同時可以學到寫作的技巧。我們都清楚,平時作文比較好的學生,大多喜歡讀書。我要求每個學生手中都有一本《采蜜本》,我結合《采蜜本》讓學生每天讀一篇文章,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積累四個好詞,兩句好句。量少,對于學生不會造成負擔。別看量這么少,日積月累,一滴滴水珠也能匯成汪洋大海,一個學期下來,學生的閱讀面廣了,獲得了間接的知識經(jīng)驗,為習作積累了必要的語言材料及寫作技巧,作文能力也明顯提高了不少,可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比绻麑W生只是模仿別人的生活,那寫出來的文章只會是空洞的,缺少個性的。在此基礎上應多讓學生走出自己的小天地,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有滋有味的,身處農(nóng)村可看到城市中沒有的山清水秀,鳥語花香,遍地的野花野草;可以去小溪、小溝里捉魚摸蝦;可以去沙灘上烤地瓜、烤蛋……藝術大師羅丹曾經(jīng)說過:“美是無處不在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教師應引導學生做個生活中的有心人,在生活中“睜大”自己的眼睛,“伸長”自己的耳朵,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出游是學生喜歡的事情,在每次出游時要求學生把看到的、想到的以及說的記下來加以整理,這樣在寫作時學生就人手有一本豐富的素材了。
三、評價激勵,盡量“滿足期待”
評改和交流是提高寫作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應該讓學生參與到作文的點評當中來。每次在全班作文總評時,我先肯定學生的成績,并且根據(jù)不同水平的學生給予不同要求的評價,對基礎好的學生要有較高的要求,對于學困生應注意發(fā)現(xiàn)作文中的優(yōu)點,哪怕是一個好詞,一個好句都給予熱情鼓勵和適當表揚,不足之處也用委婉的語言指出。我經(jīng)常在評語中寫道:“你的進步真讓老師刮目相看,要是錯別字一個也別放過的話,你就更棒了!”“你的文章敘述得真有條理,娓娓道來,可是就是那么一兩個用錯的詞影響了整篇文章,多可惜呀!”學生在拿到作文后,看完了評語都會找出自己的毛病加以改正,從而讓整篇文章更加精彩。在指出全班的共性之后,我放手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把自己的作文讀給小組的同學聽聽,互相說說優(yōu)缺點,有哪些好的地方是需要自己學習的,認為哪些地方可以怎樣寫更好。正所謂“文章不厭千回改,精雕細鑿始成金?!弊魑牟粌H是寫出來的,更是改出來的。學生在互評、互改中寫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寫作技巧也得到了提升。
把好的習作在班上范讀、評講、大力表揚,學生能品嘗到作文成功的喜悅,他就能得到精神上的滿足,也會產(chǎn)生對下一次成功的期待。這樣,學生不僅獲得了成功的愉悅和成為作者的驕傲,也讓學生對寫作充滿了興趣和熱情,激勵學生保持著寫作的興趣。
(作者單位:福建安溪第九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