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真實的會計信息,能夠及時準確地反映企業(yè)所發(fā)生的財務狀況,可以成為企業(yè)管理者合理安排資金、全面規(guī)劃和控制企業(yè)經營活動的重要依據。虛假的會計信息,不僅不能發(fā)揮上述作用,反而還成了違法違紀者用以夸大成本、虛增利潤、隱匿資金和轉移財產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甄別;虛假;會計;信息
一、會計信息失真的類型
所謂會計信息失真,就是指會計信息不真實,是虛假的會計信息。首先會計信息失真是其提供者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故意造假所致,虛假會計信息是其提供者主觀意愿追求的結果;其次會計信息失真是由于會計本身所固有的“缺陷”造成的。無論哪一種類型的會計信息失真都會形成不良的影響和結果,但這兩種類型的會計信息之間卻有著本質的區(qū)別。顯然,在實際工作中所說的虛假會計信息是指的第一類,我們必須依法予以抵制、查處和清除。至于第二種類型的會計信息失真,我們尚需期待會計理論的深入研究和發(fā)展,以使其失真程度降至最低。但是,我們同時也應當指出,這兩種類型的會計信息失真并非毫無聯(lián)系,實際上,有相當部分的會計信息失真是通過第二種所采用的主觀判斷和估計等方法來進行并完成的。這無疑給虛假會計信息的制造者提供了借口,同時也給我們正確甄別兩類不同性質的會計信息失真帶來了不少的麻煩和困難。正確區(qū)分這兩類不同性質的會計信息失真的關鍵有兩點:一是從會計信息提供者的目的出發(fā)來考察會計信息失真是否是其提供者的主觀愿望,是以獲取單位或個人利益而進行的有目的的舞弊欺詐行為,還是單純由于業(yè)務技術水平而出現的方法選擇不當或計算錯誤;二是從其過程和結果來看會計信息失真是否違法違規(guī)。造假者不僅在目的上出于私利,而且在操作上違反了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從這一角度出發(fā),制定并完善相關財務會計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比推斷其目的更重要。
二、會計信息失真的具體形式
(1)會計憑證失真。由于工作量和成本的原因,目前查賬通常都是采用賬、證、表核對的方法,即僅僅利用會計系統(tǒng)內部所固有的勾稽關系來發(fā)現可能的舞弊行為,賬實核對的方法很少采用(即使采用,其范圍也受到這樣那樣的限制)。所以,通過會計憑證造假一般不易被發(fā)現。正是這些原因,使得利用會計憑證進行舞弊成為了最常見的方式。由于會計憑證包括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那么,利用會計憑證造假也就相應地分為利用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造假兩種。第一,原始憑證失真。導致原始憑證失真的手段通常有兩種,一是虛構經濟業(yè)務,其具體表現為利用關聯(lián)方交易虛擬經濟業(yè)務,利用假發(fā)票偽造經濟業(yè)務,利用“大頭小尾”發(fā)票不反映真實經濟業(yè)務等等;二是經濟業(yè)務與原始憑證不匹配,即真實發(fā)生的經濟業(yè)務與原始憑證反映的業(yè)務完全不同企業(yè)內部自制的原始憑證,由于不存在交易的對方,造假就相對容易的得多,尤其當企業(yè)的生產經營規(guī)模大、環(huán)節(jié)多、成本計算過程較為復雜時,內部交易和會計信息的生成就容易被人操縱、利用和控制。第二,記賬憑證失真。記賬憑證是單位內部自己填制的用來指明賬簿登記方向、金額和科目名稱的一種自制憑證。記賬憑證處于原始憑證到會計賬簿的中間環(huán)節(jié),它除了具有對原始憑證進行匯總的功能外,其主要的目的在于記賬,即提供記賬的依據。由于記賬憑證是根據原始憑證來填制的,單純造假比較困難,所以,記賬憑證造假通常是以會計科目選擇錯誤的形式出現的,以此來達到調整賬項,制造虛假會計信息的目的。(2)會計賬簿失真。會計賬簿造假一般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賬目分類錯誤,其具體表現為故意混淆運用會計科目。故意錯誤運用會計科目來記賬的目的,一般是為了實現對會計報表的操縱,如將資本支出作為收益支出入賬來低估利潤等;另一個目的則是為了搗亂整個賬簿體系會計數據的邏輯關系,使人們無法理解所看到的會計數據,自然也就無法對單位的財務經營狀況做出合理的判斷。另一類是設置多套賬。為了不同的目的而設置不同的賬簿,是當前賬簿造假最通行和常見的做法。設置多套賬的目的都是出于私利,為了不被發(fā)現,各套賬之間自成體系,時而公開,時而隱匿,隱蔽欺詐性極強。(3)會計報表失真。會計報表是會計信息的載體之一,報表的一個主要作用就是提供會計信息??梢?,會計報表是保證會計信息質量的最后一道防線。制造虛假會計報表的做法通常有兩種,一是自始至終地人為操縱會計信息的生成過程,假憑證、假賬簿、假報表,最終是虛假的會計信息;二是更為拙劣的手法,憑空捏造會計報表。當然,對于一些控股公司的合并會計報表而言,還是可以選擇一些“高明的技術方法”來操縱會計報表的生成過程的。也就是說,在會計憑證和會計賬簿都不失真的情況下,會計報表失真仍然存在技術上的可能。
綜上所述,會計信息失真除了單純的業(yè)務、技術原因外,不管以何種形式出現,也不管其手段如何高明,都是由于利益的驅使而人為造成的。如果說會計信息失真作為個別現象在所難免,那么,這種情況一旦發(fā)展成為一種普遍蔓延的趨勢,則需要引起我們高度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