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著檔案庫房,整天與案卷打交道的檔案人多喜歡讀書。讀書是個好習慣,在今天,讀書更成為終身學習的需要。要適應學習型社會的要求,要把各級檔案部門打造成學習型機關,要使廣大檔案人成為學習型員工,都離不開讀書。市委發(fā)起的“悅讀”活動,對激勵更多的檔案人加入讀書的行列,起了促進的作用。為了更好地讀書,進而持之以恒地博覽群書,筆者建議檔案人最好建個電子圖書館。其好處是經濟實用便捷,原因有三:
一是電子書便于收集。如今紙質書價格昂貴,動輒幾十元,一些辭書、百科全書更是上百元、上千元,這讓囊中羞澀的檔案人難免望洋興嘆。電子書則不然,免費下載的相當多,花個仨瓜倆棗就能從網上買到的更比比皆是。有些書,雖說從圖書館可以借閱,但要長期保存,隨時查閱,就不方便了。還有一些時事、政治、報刊學習資料,也可通過下載分類放在電子圖書館里,一旦過時,就可隨時刪除。如系花錢購買的紙質書,就難免成為棄之可惜、讀之無益、又占地方的“雞肋”書、垃圾書。
二是電子書便于保管。其實紙質書的更大缺點還不是價格昂貴,有些非買不可的書,咬咬牙、狠狠心,也就買了??纱娣旁谀睦锬??幾十平方米的住房早已書滿為患,而當五環(huán)路的商品房都已超過每平方米萬元時,相信不會有檔案人為了書的存放,而投資擴大住房。電子書則不然,1M容量的純文本電子書可承載50萬漢字,而隨著科技的高速發(fā)展,相當于百萬兆容量的硬盤都已問世,且價格低于千元。這就很好地解決了海量圖書的收藏問題。
三是電子書便于使用。毛澤東曰:“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弊x書是為了使用,但書到用時,往往要翻箱倒柜地去找,好容易找到書,卻翻來覆去也找不到書中的某段記載,這不免讓人捶胸頓足。故而不便使用已成為紙質書的最大缺陷。書的使用既包括書目查找,書的字詞檢索,還包括章節(jié)、段落、語句的摘抄、轉錄等等環(huán)節(jié)。一本制作精良的電子書,都具有方便快捷地進行全文檢索、文字識別、塊復制,以及書簽、批注等功能,這就大大提高了統(tǒng)計、編研、寫作各方面的工作效率。此外,電子書的攜帶也比紙質書方便,把電子書輸入手機,利用排隊購物、等人等車,以及會議間歇、出差在外的零星時間讀書,既不寂寞,又有收獲。雖說時間對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但是否能分秒必爭,是否講求工作效率,其結果必然大相徑庭。顯然,建立個人電子圖書館,學會讀電子書,是有利于分秒必爭和提高工作效率的。
有的人對使用電子書頗多指責,這不足為怪。皆因千百年來,祖祖輩輩讀紙質書已成習慣定式,一時自然難以改變。不過,既然鍵盤已經在很多場合取代了紙筆,那么電子書在一定范圍內取代紙質書也是必然趨勢。只要觀念更新,習慣的改變只是或遲或早的問題。這里我奉勸諸位,對新生事物接受的越早越好,早接受早受益。有人認為閱讀電子書有損視力,其實也不盡然。紙質書由于版面所限,字號不可能太大,致使視力再好的人,也只能近距離閱讀;電子書則不然,由于字號和顯示比例可調,閱讀者距屏幕的距離也隨之可調,這就讓老眼昏花的人也能扔掉眼鏡。至于屏幕刺眼的問題,完全可隨個人喜好,將背景調成淡綠或藍色??傊?,事在人為,是否成為近視眼,和讀紙質書、電子書并無必然的聯系。
為了電子圖書館的安全和書目查詢的方便,電子圖書館最好設在電腦硬盤的某個獨立分區(qū)上,至少也要單獨設立文件夾,并按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的原則,依據個人所藏圖書的內容分類安放。從安全的角度考慮,電子圖書館的所有電子書都應進行光盤備份,以防病毒侵襲造成的損害。作為以個人學習和應用為目的電子圖書館,如放在家用電腦上,通過相應增加其他家庭成員所需的電子書,便成為家庭電子圖書館,可供父母、子女、配偶共同使用。同理,放在單位辦公室的電腦上,就可與周圍同事共享,成為辦公室電子圖書館。同事之間,還可以交換電子書,互通有無,豐富各自的藏書。
以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中國大百科全書》為例,全書74卷、 冊,價值近萬元。又以中華書局出版的《二十四史》為例,全書74卷、 冊,價值近萬元。對于讀書人,特別是喜好寫作的人來說,這兩套書都是案頭必備。但其價格之昂貴,體積之碩大,則是一般家庭很難負擔和承受的。但這兩套書都有光盤出售,售價也不高,且都具備檢索功能,實為讀書人之幸事。
由于電子書的制作廠家不同,采用的格式也不同。有純文體格式的,用電腦原裝的記事本、寫字板或WORD、WPS等軟件即可打開;有網頁格式的,可用INTERNET瀏覽器打開;對于PDF、PDG、NLC、WDL等專用格式的電子書,則需下載安裝專用的閱讀軟件。此外,還應安裝迅雷、網際快車、電驢等不同的下載軟件,及時下載新的電子書。所以,為了維護電子圖書館的正常運行和使用,掌握一些基礎的電腦知識,熟悉各種閱讀軟件的功能,也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