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反思課堂預設是否有利于有效生成
新課程引入了“預設”這一概念,這是較傳統(tǒng)備課意義上的一種提升與超越。預設是為生成而存在和服務的,是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而進行的一種必要的教學工作,許多老師一堂課下來后往往更多地關注課堂教學中所出現(xiàn)的狀況和存在的問題,卻很少關注課堂教學前預設環(huán)節(jié)的價值。課堂預設必須把握一個合理的尺度,這個尺度是靈活多樣的,應當根據(jù)多種因素做出考慮,如,學生的實際情況,期待實現(xiàn)的教學目標,欲創(chuàng)設的課堂氛圍和影響等,如果這個尺度失衡了,同樣會嚴重影響課堂教學的實施和學生的學習效果。課堂預設其實也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的過程,只有不斷優(yōu)化和完善才能真正地有利于課堂教學的動態(tài)有效生成。
二、反思課堂導入是否有利于教學推進
課堂導入對于一堂課的成敗和優(yōu)劣具有至關重要的決定作用,很多老師雖然明白這個道理,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課堂導入?yún)s顯得相當隨意和草率,導入的啟發(fā)性、趣味性、導向性和過渡性特征未能得到很好的體現(xiàn),未能為整堂課的實施奠定良好的情感基調(diào)和心理基礎,且不說在新課教學中需要重新花費時間和精力進行調(diào)動,即使調(diào)動了也未必能達到原有的教育效果,因此,我們必須經(jīng)常性地反思我們的課堂導入是否真正有利于課堂教學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和層層推進,從而讓英語課堂贏在起跑線上。如,教學“A new student”一單元A部分,為了順利地引入課題,幫助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我在導入環(huán)節(jié)裝扮成一名新學生,和同學們打招呼,可學生們的反應似乎并沒有意料和期待中那般強烈,甚至被我搞得有些云里霧里:老師到底是一個什么角色呢?說到底是真還是假?因此,接下來的教學就進行得比較被動,師生互動相當勉強。反思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如果引導一名學生來扮演新生角色與全班見面打招呼,或許效果會好得多,因此,把好導入關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
三、反思課堂氛圍是否有利于自主學習
新課程提倡自由、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提倡師生角色的相互轉(zhuǎn)化和重心偏移,學生是課堂學習真正的主人,教師所營造的課堂氛圍必須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發(fā)展。教師要常常反問自己:今天的英語課堂,我是否為學生提供了積極思考、大膽想象、自覺表達和動手操作的時間和空間,是否學會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想學生所思,應學生所求,平等交流,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擁有一樣的機會和權利,讓每一個孩子都能自由地說英語,自主地學英語,自覺地用英語。有了這樣的反問,英語課堂何愁不能精益求精,趨于完美呢?如,教學“Plus and minus”一單元A部分,為了鞏固和運用所學新句型,我設計了問答互動活動,教師問學生答,可問多了便發(fā)現(xiàn)學生厭倦了,因為這只是單向互動,新課程提倡師生的雙向互動,因此,我及時調(diào)整教學方案,由學生問教師答或?qū)W生問學生答,使課堂又重新活躍起來,學生在自主學習中不僅訓練了語言,還收獲了快樂!
四、反思課堂活動是否有利于學生發(fā)展
一堂成功的英語課自然離不開英語活動。從某種程度上講,活動是英語課堂得以順利開展的重要依托,也是促使英語課堂生動活潑起來的重要手段;活動不僅能營造出寬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還能寓教于樂,使教師教得輕松省力,學生學得扎實有效,英語不再令學生感到陌生甚至畏懼,英語學習逐漸融入學生的正常生活之中,從而提高了英語課堂教學的效果。但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必須反思這樣一個問題:英語課堂活動是否真正為了學生的英語學習和發(fā)展呢?英語課堂活動豐富而熱鬧,但是否幫助學生積累了語言,發(fā)展了能力,提高了素養(yǎng)呢?還是一味地追求了場面的效應而忽視了內(nèi)在的目標呢?因此,活動的生本性和價值性是英語高效課堂的基礎。如,教學“Shopping”一單元A部分,在句型操練和拓展運用環(huán)節(jié),我安排了“自由購物”的活動,孩子們可高興了,到不同的“店鋪”選擇喜愛的“商品”,場面活躍而熱鬧,可是問題出現(xiàn)了,孩子們在購物中并沒有很好地用上所學的句型,活動的語言訓練功能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xiàn),這樣的活動顯然是無效的,因此,英語課堂活動必須真正有利于學生的語言發(fā)展。
(作者單位:江蘇南通市通州區(qū)通州小學)